《2007年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07年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一、我国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产业资源重新配.置,市场竞争模式;逐步转变。1、梯度转移初见端倪,省内流动仍是主流。我国主要服装产区仍然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快速提存、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K涨、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困难重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巳见端倪。然而目前的梯度转移主流仍然是“省内流动”o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姆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用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
2、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企业对于生产转移通常持审慎态度,“异乡”办厂的前期通常会“水土不服”,地方的政策和观念意识往往成为转移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在生产转移的过程中承担着较难预测的风险成本,企业势必权衡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来进行目标地的选择。2、集群专业化发展,区域交叉合作广泛。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多是以单品种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点,各区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目前,企业已不再自口扩张,而是力求将区域和企业优势作强,在优势较弱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领域理智地g求合作。区域交叉合作应运而生。例如,温州企业为泉州企业加工西服,泉州企业为温州企业加工茄克。专业化激发了区域交叉合作,区域交叉合作促进了专
3、业化,专业化和区域交叉合作把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网络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怡恰是“专业和“合作”。区域的网络化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一大加速器,也为跨区域企业乃至跨国企业的诞生打下基础。区域内已形成联动关系,小企业炭终放弃创品牌的混战,为大品牌贴牌加工,区域内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3、市场竞争模式从数M、价格向技术、品牌转变。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玳增幅明显回落,预示着数过竞争时代接近尾声。大企业已经蓄积/大H资金和技术力犷,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数出”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在
4、服装行业日益盛行。在产量平稳增长甚至维持原状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I前,企业用于衡H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已经从生产规模转向设计研发投入比重、设计研发人员比重、高学历职工比重、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营俏网络规模质量、品牌覆盖率、单位面积箱售收入等。协会也已将“销倍利祠率”作为“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涧总额”之后对企业进行考评的又一重要指标。(二)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行业发展负重前行。2006年,受到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波动、土地资源成本幽升、人力资源持续映之,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服装行业可谓负担我累,由于企业时人民币升值都有较为正确的预期,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在签订外贸合同
5、过程中能够与海外客户共同分担升值的时间差损失。人民币升值6%,将挤占到普通的外贸加工型企业3O%5O%的利润,刻于议价能力较差的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2007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企业通过客户分担升值损失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发展也有一定正面作用,企业正在适应开放的汇率制度,尽管行业总体国际价格竟争力下降,但升值也无情地淘汰了一些不规范和抗风险能力低下的小企业,使国内竞争相对趋于公平。同时,人民币升值剌激了我国服装行业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2006年上半年的配额分配机制不配套,导致配额市场混乱、配额价格大起大落,大量配额的浪费,严重影响了配额的使用效率和企业利益。下半年,政府调整政策
6、,协议招标替代公开招标等措施较为有效地避免了浪费和投机,配额市场逐步规范,配额使用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年多的动荡也导致了一部份订单的流失。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2006年服装行业的发展步伐。(三)服装价格指数回升,服装市场全面提升1998年开始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均跌至100以下并在100以内徘徊了8年之久,2(X)6年10月,月度统计两项指数均重PI100以上。这正是我国服装市场全面提升的直接体现。根据对代表高档、中高档服装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统计显示,近两年的服装销售单价直呈上升趋势。城市消费都在向高层次消费模
7、式挺进,以产品现货交易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已现颓势。11前各级服装市场均呈现品牌更迭加速、新品牌层出不穷、营销模式分化、注重渠道建设终端管理等态势。新一轮“洗牌”已开始,服装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品牌循环期。(四)外贸增长方式正在转变20052X)6年,我国服装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配额制度、人民币升值、竞争国崛起等多方面外部环境的压力,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我国服装加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普通产品出口价格透明等内部因素,出口贴牌的大路产品已经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多年外贸贴牌经脸的积累,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奠定J良好的基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1、OEM向ODM转变。目前,世
8、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巳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贴牌加工路线的利利空间越来越小。多年来外贸加工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力吊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我国部分服装企业具备了由QEM向CDM转变的实力。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到。DM队伍中来。2006年CH1.C展中ODM参展商明显增多就可见一斑。ODM与OEM最根本的区别是ODM是加入了“自主研发”过程的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中,科技创新不仅仅创造了利润还牢牢掌握住资源,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核心技术和超值服务,有效避免了客户流失。从E”到“D”改变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构成,
9、“技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竞争核心。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服装产业大省中ODM已经十分普遍,大大提高这些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改变我国乃至国际服装贸易竞争格局。2、品牌走出去步伐加快。2005-2(X)6年,我国服装“品牌走出去步伐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海外寻求市场。在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澳新开设专卖店的品牌个数不断增多。一些品牌已经初步打开了通往欧、美、日等服装发达地区市场的通路。2006年10月,中国服装f会带领设计如谢锋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巴黎时装周进行品牌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2007年1月,商务休闲男装品牌“利郎”在米兰时装周
10、发布新品。几个具有一定实力的设计师品牌也将在巴黎时装周等国际顶级服装盛会陆续亮相。海外做秀已不再是炒作,而是品牌、设计肺国际推广和商业运作的部分。海外业界时中国服装的印象也由此发生转变,对中国服装品牌和设计的认可及关注程度正在提升。二、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一)产业深度发展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1、用先进技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的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俏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
11、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索产生的所吊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浅、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险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2、内陆省份为悌度转移务实基础。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
12、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辽宇、吉林、安徽、河南等省相继成立协,会。四川、陕西等I办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堪础。(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近年来,的者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时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李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就行而至。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
13、存。I、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主要体现为品牌在市场中的横向细分,即同品种或相同档次产品层中通过“产品风格”和“消费群”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拉平,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品牌个数将被摊薄。可以看出,新一轮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最终的目标是销传收入”和“市场份额”,“差异化”之剑在这一时期格外锐利,缺乏科技投入和市场研发的盲从行为,在这个市场机遇和挑战面前都将十分危险。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细分也成为了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
14、的运动装市场、时尚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明显体现出“洗牌”和市场细分的迹象。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2、加工商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近年来,耐克首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中国服装行业大行其道,个直接结果就是加速了职业经销商”行业的诞生和成长,从而加速了加工商与经销商的分化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够实现储牌在短期内获得销售收入的高增长,使品牌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有可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1市场推广”环节,而对产品制造和零售分谓业务的外包则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达到多方共减的目的。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
15、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营销公司”已经浮出水面。国际品牌运营商也将陆续登陆中国,不论是品牌化运作还是资本化运作,都将为中国服装市场注入国际化经营的新鲜理念。随着市场细分对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内品牌对国际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雄厚财力和丰富外贸经验的专业外贸公司,在国际品牌引进方面将成为一支主力。3、外销型企业、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2007年,外销型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鉴于土地、人力资源成本-再攀升;原料、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人民币
16、升值压力越来越施以消化;外贸加工费日益透明;国际竞争国迅速成长等原因,常规产品的出口越来越无利可图,加上对出口退税下调的顾虑,外贸加工型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涧增长点,于是纷纷把目标指向国内市场。随着GDP快速增长、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等,I前国内服装市场呈现梢值增次的成长,物价指数的上升更加有效剌激了外贸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导致品牌个数急剧增多,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品牌更迭速度也将加快。另外,海外品牌也将成为新进的强有力的竞争者。2005-2006年,海外品牌进驻中国服装市场的步伐加快,枳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案例,激发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拓展期待。经销商、进口商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为海外品牌进
17、军中国创造r有利条件。(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国际对于中国服装产业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出口,“资源”巳经被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上。国际产业资源存在于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推广等各个环节,包括了人、财、物、无形资产等各个领域。国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行业、企业的一大新增利润源泉,更是中国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把钥匙。国际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中国籍服装跨国集团的形成创造出无限可能。1、“走出去战略”分层次实施,内涵充实。2005年中美、中欧贸易摩擦将“走出去故略”的实施被提上议字日程。行业经过两年对“走出去”的探究摸索和深思熟虑,不同的企业已经开始制定不同模式的“走出去”战术部外“走出去
18、战略”将为“品牌走出去”、“生产走出去”和“采购走出去”等不同模式。“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I的,主要口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品牌走出去”是2007年以后的热点,企业也明显在加强海外市场拓展攻势。近几年,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实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国家、澳、新、俄等国的品牌专卖俏告。2(X)7年,实现自有原创品牌出口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市场区域会越来越广,并能期待在欧美等服装发达市场打开销路的成功窠例。采购走出去”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新成长点。“采购走出去”是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只手承接国
19、际市场订单;只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2、“调低出口退税”影响和造成行业短期危机。尽管上轮的出口退税下调未涉及服装产品,但仍存在下调的可能。经测竟,通常类服装产品出口退税降低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旦出口退税调整势必造成一定的动荡,特别是以生产大路产品为主、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危机。出口退税下调,从长期来看,能够优化产业的企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短期内,企
20、业和行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村准备。3、出口快速增长潜伏危机。2007年是中欧备忘录的终年,欧盟高度关注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乃至对全球的出口动向。尽管受到欧盟、美国配额限制,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用幅依然超过了2003年,创造了历史新高。欧盟业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国2007年设限期满后采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国也在紧密观察中欧动向。欧美业界的反倾销呼声从未间断过,2006年,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短纤提起的反倾俏案,不仅是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更是美国对未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一次会试和预演。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必激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怡头。另外,技术壁垒也同样不容忽视,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2006年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2007年是我国处理纺织品服装贸易国际关系的关键一年,任何出口非理性增长都将置我国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政府、行业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在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手段推行自律,行成政府制法执法、行业监督、企业守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