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5562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9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应学院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嘉应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一六年十月前言1一、学校基本概况2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4(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4(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4(三)各类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7(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9三、师资与教学条件10(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情况10(二)生师比、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12(三)教学经费投入13(四)教学条件13(五)师资建设情况14四、教学建设与改革16(一)专业建设16(二)课程建设18(三)教学改革23(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7五、质量保障体系31(一)落实教学中心地位31(二)推进教学督导工作32(三)加强教学运行监控33六、学生学习效果35(一)在

2、校生的培养情况35(二)本科毕业生质量情况40七、本科教学工作特色47(一)植根侨乡,汇集八方资源办学47(二)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47(三)传承文化,把优秀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50八、问题与对策53(一)问题53(二)对策54结语55刖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师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加强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建设,接受社会监督,根据教育部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高教司函(2012)118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和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工作的通

3、知(粤教高函201421号),学校编制了嘉应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报告涉及的数据来源说明如下:1 .高等教育质量检测国家数据平台2 .嘉应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3 .嘉应学院“十三五”教师教育专项规划4 .嘉应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5)5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一、学校基本概况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至今有103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一一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9月至2

4、016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1085478平方米(校本部893900平方米、梅州师范分院90005平方米、医学院1015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4485.07平方米(校本部486712.07平方米、梅州师范分院60612平方米、医学院77161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18705.34665万元(校本部14469.00528万元、梅州师范分院1255.21972万元、医学院2981.12165万元),设备先进的实验室35个;纸质藏书2222668万册,数据库27个,电子图书721804册,音视频582小时。学校有教职工1540人(不含工勤人员),其中本科专任教师1004人,教授133人、副教授

5、374人,博士140人、硕士727人。学校聘请了丘成桐、池田大作、潘毓刚、王佛松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学校普通本、专科全日制学生来自17个省(市、区),合计25874人(校本部19217人、梅州师范分院2469人、医学院4188人)、成教学生16937人(校本部14900人、医学院2037人)。学校设立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共5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H个学科门类(以上数据含两个校外二级学院)。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确立“育人为本、服务为荣、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

6、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办学以来得到曾宪梓、田家炳等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2亿多元。学校的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学校于2008年成立大陆首家客家学院,把优秀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2006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遵循“应用服务型”的办学定位,努力办好应用型优秀本科教育,并力争取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152016学年,学校围绕“办好应用服务型优秀本科教育,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的目标,以推进广东省教育厅和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嘉应学院、

7、加快嘉应学院转型试点工作等重要机遇为抓手,继续深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力争早日取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恢复更名为嘉应大学。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我校的办学类型定位是应用服务型本科大学。办学目标是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办学层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扩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拓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办学规模定位为: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8万人左右。学科专业定位为:坚持优化教师教育,巩固基础学科,加强理工科学科,发展应用性学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

8、和产业结构变化扶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专业协调发展。到2020年,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到60个,理工科专业比例达到55%以上,理工科学生比例达到50席以上。力争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授权点3个。办学服务面向为: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尤其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7个,其中师范专业19个,师范与非师范兼招生的专业38个;已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49个,本科专业具体设置见表1。表1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院别序号专业名称是否师范学科门类否予位是授学开办时间年)数学学

9、院1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学是20002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是20043应用统计学理学是2012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4物理学是理学是20005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是2004化学与环境学院6化学是理学是20017环境科学理学是20048环境工程工学是20079应用化学工学是2010文学院10汉语言文学是文学是200011汉语言是文学是200712新闻学文学是2008外国语学院13英语是文学是2000英语(商贸英语)14日语文学是2009生命科学学院15生物科学是理学是200216生物工程工学是200417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是201218园林农学是2006政法学院19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学是200020法学

10、法学是200321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是200522历史学是历史学是200623社会工作法学否2015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4地理科学是理学是200125地理信息科学理学是2005地理信息科学(国土与房地产信息管理)26旅游管理(休闲旅游)管理学是2008院别序号专业名称是否师范学科门类否予位是授学开办时间年)27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管理学否2015经济与管理学院28财务管理管理学是200229工商管理管理学是200130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是200531市场营销管理学是200532资产评估管理学否201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3电子信息工程工学是200134自动化工学是200535通信工程工学是2008

11、计算机学院3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是200037软件工程工学是200938网络工程工学是201039物联网工程工学否2015土木工程学院40土木工程(道桥工程)工学是2004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景观建筑设计)41工程管理工学是2009美术学院42美术学是艺术学是200243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是200444环境设计艺术学是200445产品设计艺术学是2004体育学院46体育教育是教育学是200247运动训练(足球)是教育学否2013音乐与舞蹈学院48音乐学音乐学(学前教育)是艺术学是2003201149舞蹈学是艺术学是2005教育科学学院50教育技术学是理学是200451小学教育是教育

12、学是200552心理学是理学是200653学前教育是教育学否2016院别序号专业名称是否师范学科门类否予位是授学开办时间年)医学院51药学理学是200655护理学理学是200656临床医学医学否201457医学检验技术理学否2014(三)各类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L全日制在校学生数量与结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共计2587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9501(校本部17809,医学院1692),专科6373(校本部1408,梅师分院2469,医学院2496)。折合在校生数28534.7人(含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25874,按1折算;成教本专函授生12102,按0.1折算;成教本专业余生4835,

13、按0.3折算。)。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9501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75.37%,男女生比例较均衡(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o2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各学科门类分布图1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各学科门类分布情况3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生源地区分布情况我校作为广东省梅州市唯一一所地方高校,其生源主要来自于广东省省内(17877人),而外省生源相对较少(1624人),外省生源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图2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外省生源地区分布情况4 .教学班额情况尽管近几年我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始终将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而中小班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校加大了引进高水平师资力度,

14、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效地保障了我校中小班政策的执行,其中2015-2016学年60人以下的班额占总班额的64.79%,90人以下的占总班额的80.93%o表22015-2016学年我校教学班额情况一览表30人以下31-60人61-90人91人以上公共必修课521132357463公共选修课91712184专业必修课2821532393329专业选修课248775246215(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20142016年普通高考本科招生计划数和录取人数对比图3近三年我校本科招生计划数和录取数情况近三年来,我校本科招生计划数和录取人数略有波动。与去年相比,我校招生计划数和录取人数有所下降,具体如上图所

15、示。2014-2016年普通高考省内本科生源情况潮州东莞佛山广州河源惠州江门揭阳茂名梅州清远汕头汕尾韶关深圳阳江云浮湛江餐庆中山珠海其他2014年201眸201件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099887766554433221111轻Y除喉图4近三年我校省内本科生源情况如上图所示,我校近三年来省内本科生源以梅州市本地生源为主,这与我校一贯坚持的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紧密契合。2014I 201 淬 口201 诈 I图5近三年我校省外本科生源情况如上图所示,我校外省本科生生源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湖南、福建、河北、吉林和重庆这五个省

16、份生源数量略有上升。三、师资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情况1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我校本科专任教师1004人,其中,教授123人,副教授277人,讲师429人,其他初级165人,未评级10人。具体如下图所示:图6我校教师职称结构2 .学历学位结构我校本科专任教师1004人中,在本校拿到学位、学历的教师有24人,未在本校拿到学位、学历的教师有980人。(1)学历结构我校本科专任教师1004人中,其中本科学历535人,研究生学历461人,专科及以下8人。图7我校教师学历结构(2)学位结构我校本科专任教师1004人中,有博士136人,硕士607人,学士及其他261人,学位结构如下:图8我校教师

17、学位结构3 .教师年龄结构我校本科专任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具体见下图:人数2141228176183170Iiilii图9教师年龄结构情况(二)生师比、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本科专任教师1004人,外聘教师227人(承担本科教学的外聘教师211人),本科任教教师总数为1109.5人,本科折合在校生数23159人。2015-2016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2257门,教授为本科生授课288门。表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一览表项目比例生师比20.87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99.03%教授授课课程数占总课程数比例12.76%()教学经费投入表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金额(元)1学费收

18、入82794496.272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拨款2111347813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4353822.284教学经费投入比例15.09%5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23.896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5703080其中:实验经费1848680实习经费40441137生均本科实验经费96.868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11.89(四)教学条件表5教学条件情况一览表项目分项目数量单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值18705.34665万元生均6555.30元新增2085.16955万元图书总量2222668册生均77.89册电子读物电子图书721800种电子期刊22350种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307298.88平方

19、米生均面积11.88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10637.59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4.28平方米(五)师资建设情况为促进我校教师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在“优师为本,生态服务,协同创新,卓越发展”基本理念指导下,开展了以下工作:L组织实施“嘉应学院教学改革和优秀成果研修班”、“嘉应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等2期培训班2015年11月4日至12月9日,2016年4月13日至6月5日分别举行了“嘉应学院教学改革和优秀成果研修班”“嘉应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等2期培训班,相关教学人员共175人参加了培训。结合每期教师的不同需要,中心采取专题报告、实践考察、学术研讨、座谈、经验交流、自学等多种方

20、式进行培训。学校举行了多场学术报告会,先后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负责人、国家级教学点名师孟长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长李正教授和广东金融学院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国家创业咨询师培训师、创业指导师培训师吴晓义教授等作学术报告,培训工作受到学员的好评。2 .成立教师教学发展培训室,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获批为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立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省级中心立项建设的确立既是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过去工作的肯定,为今后中心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心成立的教师教学发展培训室为教师发展提

21、供了一个现代化、专业的发展平台,其基本功能是满足学校教师教学培训需要,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是集教学培训室、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教师小型研讨活动、教师之间交流的多功能培训室,用于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培训、小型学术报告、微格教学展示点评及名师工作坊等活动。3 .做好2013年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项目建设项目组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师发展机制;举办各类研修班、培训班,开展各种教学研讨及沙龙活动;成立教师发展生态馆,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举行教师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教师发展文化;开展分类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技术资源库和信息交流平

22、台;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完成项目的结题工作。4 .举办教师沙龙系列活动,丰富教师专业生活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教师的专业精神生活,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促进教师发展,根据嘉应学院学术午餐会实施方案的精神,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本学年先后举行了“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发展”、“守住本心,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教学智慧”等学术午餐会6期。5 .通过外引内培,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我校对“十三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主动适应新常态,探索适应于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发展之路。通过

23、实施人才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等方式,克服区域劣势,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一年来,我校引进各类人才35人。同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教师分类培养、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如:加强师德建设,制定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通过评选南粤优秀教师、叶剑英基金优秀教师、方直卓越教师(教育工作者)、邓振龙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57人,进一步树立了典型,弘扬了教职工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选派和推荐IOO多人次的青年教师和专业技术骨干教师赴国内外重点高校或科研院所进修访学、攻读博士和专题培训,从而提高教师学历和教师素质;通过制定嘉应学院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方案,开展教师首轮岗位聘任考核与第二轮岗位

24、聘任工作,从而强化教师岗位职责与竞争意识,深化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工作改革,促进人力资优化配置。四、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建设我校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优化专业结构,现已形成文、理、工等专业协调发展,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本科专业体系。现有57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专业项目2个,省级专业项目18个,其中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4个(其中1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及以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其中1个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战略新型特色专业3个。校级专业项目26个,其中名牌专业7个,特色专业5个,重点专业1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7个。具体见下表

25、。表6国家、省、校级特色专业一览表(含名牌专业、重点专业)序号特色专业名称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校级特色专业负责人1化学温欣荣2汉语言文学曾令存3思想政治教育沈健4英语J(重点)张宏武5地理科学罗迎新6体育教育杜光宁7数学与应用数学傅小红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钟治初9美术学曹知博10生物科学壤富林11自动化胡均万12财务管理汪信尊13园林(风景园林方向)杨期和表7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序号所在院(部)专业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1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王小增2014年2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方向)陈生庆2014年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朱向庆2015年表8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26、示范专业一览表序号所在院(部)专业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1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刘志伟2011年2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罗迎新2011年3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物理学解世雄2011年4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王金道2011年5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高加成2011年(校级)2014年(省级)6计算机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许鸿儒2015年7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王开峰2015年表9国家、省、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览表序号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称国家级省级校级负责人1生物工程刘志伟2数学与数学应用李颂孝3小学教育范远波4地理信息科学郑春燕5环境工程涂常青6园林刘德良7市场营销李继红8教育技术学潘文涛9物理学解世

27、雄10历史学林伟京11护理学古海荣近年来,我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各学科门类理论和实践学分比例见下图: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所占比例90.0%.80.0% /70. 0%60.0%,50. 0% z40. 0% z30. 0% z20. 0% /10. 0% z理论学分所占比例实践学分所占比例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 医学艺术学o.0%图11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所占比例(二)课程建设1.课程结构与数量2015-2016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2257门,6246门次,其中公共选修课程118门,专业选修课程868门

28、,专业必修课UlO门,公共必修课186门。公共选修课共分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综合实践类4个系列。 公共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图12课程结构比例2.成效经过多年努力,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共有64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17门入选为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8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具体详见下表:表10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立项时间1人文地理学邱国锋2010年2结构化学苑星海、李文超2012年3电路分析曾辉2013年4客家音乐文化吴华山2013年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海燕201

29、4年6教师职.业技能吕建国2014年7有机化学彭梦侠2014年8植物学廖富林2014年9中国现当代文学曾令存2014年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沈健2014年11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廉建军2015年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苏世隆2015年13人体解剖学姚前尹2015年14植物生理学许良政2015年15课程与教学论杜德栋2015年1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徐文生2015年17C语言程序设计杨久红2015年表11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立项时间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曾宪恒2006年2中国现当代文学曾令存2006年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林勤青2006年4数学分析刘广云2006年5人

30、文地理学邱国锋2008年6结构化学苑星海2008年7植物学廖富林2008年8常微分方程傅小红2008年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胡解旺2008年10会计学何日胜2008年11古代汉语魏宇文2008年12大学英语刘红梅2009年1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海燕2009年14有机化学彭梦侠2009年15运动生理学程士钧、王秋海2009年16心理学王金道2009年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立项时间17微生物工程张晨2009年18分析化学温欣荣2009年19生化技术刘志伟2009年20数据库系统原理陈旭东2009年21高等代数陈德华2009年22教师职业技能课麻爱民2010年23中国古代文学李荀华2010年24教

31、育学杜德栋2010年25人力资源管理孙博2010年2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沈健2010年27物理化学蔡邦宏2010年28物理教学论解世雄2010年29土力学高加成2010年30微生物学张镜2010年31电路分析曾辉2010年32客家音乐文化吴华山2010年33油画教学曹知博2010年34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杨晓冬2012年35水污染控制工程涂常青2012年36植物生理学许良政2012年37自然地理学罗迎新2012年38数据结构钟秀玉2012年39市场营销学李继红2012年40钢结构张德生2012年41大学体育杜光宁2012年4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苏世隆2012年43教师职业技能吕建国2012年

32、44高等数学蔺云2013年45基础日语刘克申2013年46经济法学索光举2013年47水彩教学张志祥2013年48中国民族民间舞肖灿2013年49教学艺术论范远波2013年50岩彩画的制作与欣送周震生2015年51瑜伽刘芬2015年52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姬凤霞2015年53无机化学郝洪庆2015年54新闻编辑学赵刚健2015年55地质学欧先交2015年56地理信息系统(GIS)熊永柱2015年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立项时间57微机与单片机原理朱向庆2015年58幼儿舞蹈表演与创编任艳花2015年5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任永泽2015年60心理学曾拓2015年6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及混凝土结构王莺歌

33、2015年62土木工程施工林轶红2015年63形势与政策张小媚2015年64数学建模黄可坤2015年表12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序号项目名称课程负责人立项级别立项时间1电路分析曾辉重点2006年2中学化学教材导读李鑫重点2006年3英国文学原典赏析邱霞重点2006年4生物统计学曾宪录一般2006年5微观经济学周国军一般2006年6计算机网络的实践与研究刘向文一般2006年7模式识别黄可坤一般2006年9热学(双语教学)梁鸣天一般2007年8高分子化学基础李红山重点2007年表13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览表序号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所在院(部)立项时间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刘红梅外国语学院2011年2中国

34、史教学团队韩小林政法学院2014年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刘志伟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4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杜德栋教育科学学院2014年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刘加洪社会科学教学部2014年6函数论教学团队李颂孝数学学院2014年7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陈红旗文学院2014年8双师型优秀护理教学团队赵美玉医学院2014年9公共心理学教学团队王金道教育科学学院2015年表14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一览表序号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所在院(部)立项时间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刘红梅外国语学院2011年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刘志伟生命科学学院2010年3中国史教学团队韩小林

35、政法学院2010年4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团队蔡邦宏化学与环境学院2010年5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陈红旗文学院2010年6函数论教学团队李颂孝数学学院2010年7大学体育教学团队伍天慧体育学院2010年8ERP教学团队孙博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年9公共心理学教学团队王金道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10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团队郑春燕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0年11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彭梦侠化学与环境学院2012年12植物学教学团队廖富林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13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杜德栋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14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团队郑春燕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2年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36、论体系概论刘加洪社会科学教学部2012年16高等数学教学团队杨雯抒数学学院2015年17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汤克勤文学院2015年18C语言教学团队巫喜红计算机学院2015年19篮球教学团队宫士君体育学院2015年20力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李远瑛土木工程学院2015年21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石朝辉教师职业技能教学部2015年表15教学名师一览表序号姓名省级校级入选时间1曹知博2006年2韩小林2008年3温欣荣2008年4刘红梅2010年5廖富林2010年6胡解旺2010年7彭梦侠2010年8何日胜2010年()教学改革结合粤东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以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

37、作,以内涵发展作为核心要求,以评估监测作为必要手段,以协同创新作为新的着力点,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管理,促进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 .适时调整,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级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一是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落实国家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应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对传统师范的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二是减少大学英语的总学分数和学时数:普通类本科由原来的14个学分减为10个学分;艺术类本科(音乐、美术、体育)由原来的14个学分减为8个学分。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以考代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转换。三是根

38、据国务院办公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范围,制定“嘉应学院创新创业学分实施细则”,要求各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学分包括公共与专业两部分,其中公共部分占4学分。2 .主动出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狠抓“应用型实践”环节,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学校加强与周边区(县)政府的联系,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与中小学和地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技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并借助战略合作基地,使学生实践更加贴近生产第一线,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教师到合作基地锻炼并与基地联合开发科研项目,培养“双师型

39、”教师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创造条件。完善主辅修、双学位制。学校鼓励部分学业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保证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自愿选择修读另一个专业的主干课程。毕业后,学生可根据需要按主修专业或辅修专业就业,从而扩大就业面。目前,辅修、双学位学生达为361名,自2009年首届辅修、双学位学生毕业起,累计到现在有1624名学生获辅修双学位证书。我校结合热门学科,适时推出“4+0”双学位班,全日制本科生在教育学制四年内以主修专业为依托,经批准按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修读跨一级学科或相同一级学科的另一专业。新生入学后选拔优秀生直接进入英语“4+0”双学位班,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目前已开办5个“4+0”双学位班,在读学生191名。实行个性化培养。一是开设创新提高班。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校继开办“卓越教师”和“卓越法律人才”班后,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