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5622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消防员安全回家的路怎么走又到了悲伤的日子,我的心里五味杂陈,9人牺牲,还有情况不明的受伤者,这就是最近一个月来我们这支专业队伍带给我的最大的噩耗。接下来,狠抓安全工作的雷霆风暴即将到来,作为最基层的执行者,颇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还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无奈。夜深人静查岗后,常常躺在床上自问:为什么?为什么作为一个应急机构的专业救援力量,事故频发?为什么血的教训和教案一本又一本,可还是重蹈覆辙?为什么人人都痛恨事故、惧怕伤亡,却又在伤亡的路上无法回头?为什么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开出了史无前例的药方,却依然不能治病?为什么我们在中国特色消防救援

2、队伍建设新路子上走了将近四年,问题和矛盾却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早就有很多公众号做了侧面回答,碍于种种原因,没有人公开发表过类似问题的答案,但答案却又仿佛是在每一个人心理,心知肚明!这里,我也无法明确的回答这些问题,一是自己的所见和所思毕竟不够全面、不够客观,虽然基层队站10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积攒了一点认识,但还不足以说教他人;二来还是想把后文我对于安全问题的浅薄认知与大家分享,埋怨和愤懑不是今天的主题。一、如何确保行动安全?我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避开危险环境,是行动安全外因中最主要的因素。当发生事故和危险时,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危险环境,确保自身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危险!

3、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救人需要把受困者和遇险者尽快疏散到安全区域的原因。但,这对于消防员来说,是不现实和无法实现的途径。逆行者和蹈火者的称谓可不是徒有虚名。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危险的环境中,寻找相对安全的救援和停留位置,这也是在极端事件发生时,可以依靠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爆炸的碎片擦身而过,无情的热浪扑着面罩而来,你被吓得瑟瑟发抖时,恭喜你成功躲避了一次重大伤害,这绝对要归功于你对现场安全环境的判断。如果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深入危险的区域去营救被困着的活人,例如刚刚发生的杭州冰雪世界大火,浓烟弥漫、通道复杂、被困人员多且位置未知,再加上火还处于燃烧状态的话,那么,兄弟,恭喜你成功获得了一次高经验值战斗的机会。

4、既然是高经验值,那也意味着高风险值!你在行动中将有很小的几率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这意味着你行动的每一秒都是危险的,危险到一个小事或细节将会改变你的一生!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二)减少在危险环境中停留的时间,增加行动安全的概率。在不得已、或者情况紧急需要进入危险环境中时,应当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所有的准备和所有的救援安排,都应当围绕迅速这个主题,这里的迅速不是盲目的、毫无准备的、没有底线的行动,而是做了充分准备和清晰规划的、由精干人员实施的特殊行动!在危险的环境中,每多待一秒就多一分危险。既要降低行动的时间,又要完成行动的任务,这就需要精益求精的特种队伍!在军事战斗中,

5、为了执行特种任务(救援或者斩首),各国都培养了大名鼎鼎的特种部队,如美国的三角洲部队、美国海豹突击队、俄罗斯阿尔法部队等,特殊使命、特殊装备、特殊人员、特殊行动!当我们决定组织危险环境下的内攻时,也是如此!(三)装备问题,是行动安全外因中无法回避的因素。我们都不是孙悟空,没有那三昧真火都炼不坏的真身。肉体凡胎的普通人在烟与火的熏烤下,没人能够扛得住黑白无常的召唤。我们之所以敢放心大胆搞逆行,也正是由于装备的加持。装备的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对行动安全负责。由于科技的进步和近年来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装备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灭火救援的需要。在最近的伤亡案例中,鲜有听说因为装备质量不过关而导致重大

6、事故发生的。总的来说,外因对于行动安全的影响是有限的、不能够改变的,对行动安全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充满变数最多的,是内因。二、什么是内因我个人认为,内因,就是人的因素!人,才是决定灭火救援行动安全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灭火救援行动中的伤亡情况,提升行动安全,我从人的因素出发,总结出上中下三种方法,仅供讨论和参考。(-)构建本质安全型救援队伍本质安全型,是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他将设备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环境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者热效应能量限制在不能产生点燃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危险的一触即爆的环境下,本质安全型的电气设备,在自身设计和生产中已经将危险性降到最低,除产品

7、不合格以外,基本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当然,这里并不是要讨论如何生产电气设备,而是说借鉴这个理念。本质安全型的救援队伍应当具备科学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任务分工、充分的理论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或者说发生能够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破坏力事件时,本质安全型的救援队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事件造成的伤害。那有人就会说了,吹牛谁不会,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的事儿,说说就能实现了?哪一个侃侃而谈的宏伟计划,说来说去不都没有解决问题吗?一波又一波的黄马褂,就能够营造太平盛世了还?那咱们就来一点一点分析解决,看看科学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任务分工、充分的理论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几条硬杠杠,是如何相互作

8、用产生效果,又会存在哪些问题。(各位看官请耐心,刚进入正题。)L组织架构目前我们执行的指挥体系为垂直指挥,分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级。通常来讲,有两个以上支队参战,总队指挥到场;两个以上大队参战,支队指挥到场;两个以上中队参战(隶属于一个大队),大队指挥到场(目前由于严酷的作战训练安全形势,要求大队值班人员随警出动)。这是常规操作吧,方便指挥过程中的力量部署和沟通协调,使信息更加顺畅和便捷,当我们还穿着骄傲的绿军装的时候,这个大的框架就已经固定下来了。虽然没有过多的考证,但是我认为这个指挥模式参考了苏联的模式并结合了解放军作战的指挥系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第一个问题:在这个指挥体

9、系中,谁最重要?哈哈,不好回答吧。这么神奇的问题的答案,肯定是都很重要啊!真的都很重要,因为各有分工!第二个问题:在这个指挥体系中,谁指挥的次数和频率最高?这就比较好回答了,以目前消防站作为基本的作战单元来看,中队和班的指挥次数和频率最高,这个不接受反驳和质疑。第三个问题:在这个指挥体系中,哪个层级的指挥人员在灭火救援战斗中牺牲最多?虽然难以说出口,但是中队和班的指挥岗位人员牺牲要多一些。大队次之,总队更少了。这也很正常,因为这跟指挥位置有关系,中队和班的指挥人员,需要跟随作战人员深入最危险的核心地带,就像打仗一样,朱可夫名言: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第四个问题:通过

10、以上的分析,是不是可以认为,基层指战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行动的安全?答案是肯定的,各级都很认可!于是召开各种切实增强能力的会议、组建各类切实提升能力的培训班,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了,会议召开了,培训班搞了,苦口婆心的要求了,大道理讲来讲去,不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法、惩之以督察,可还是问题百出、窟窿一个比一个大,那就是队站和班的问题了!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总是堵塞的,执行不到位才是事故的最根本的原因。想想也是,安徽亳州跳楼救援、北京大兴楼房火灾等等,想想都TMD气人,多低级的错误!让人又惋惜又生气!咱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个问题,一个地方的一个人由于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够,犯了低级的

11、错误,导致发生伤亡事故,这是个别现象、小概率事件,可是全国队伍这二三十万人不停地发生令人惋惜的低级错误,难道脑子不好使的都来了?这不得不从队站指挥员和消防员的能力素质是如何获得的好好分析分析。2、任务分工事故,从来都是能力素质不达标的产物。提升能力,应该是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根本解决办法。当能力建设与工作内容相匹配时,就会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如何成为万人敌?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古代的将军是如何养成的,从一个小兵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万人敌的上将军。过关斩将、战场拼杀而已。那么,我们至关重要的、在作战训练行动安全中起着关键因素的基层一线指战员,是如何成长为能够应对各类险情、一专多能的主力军的呢?基

12、层指挥员的培养过程从目前来看,共有4种途径。一是先当兵(消防员),通过考试遴选,前往院校培训,3年、4年、6年、7年,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而后授予一定的衔职;第二种是本身是大学毕业生,先当兵(消防员),通过相应的考试后,在经过1年的脱产培训,回原籍授予一定的衔职;第三种是本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在经过1年的脱产培训,授予一定的衔职;第四种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高考,考入消防救援学院,顺利毕业后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授予一定的衔职。这四种成为基层指挥员的途径,各有不同,当然培养出来的指挥员也会有一定的自己的特点,孰优孰劣,这里不做评说。关键在于,这些只是获

13、得了在基层指挥的身份,并不代表获得了指挥的能力。有人说我当兵考的军校,兵龄很长,实战经验丰富,又经过了院校的理论学习和培养,咋会没有基层指挥的能力?切,甭吹那牛逼,谁不知道学院那点儿事儿。作为一名消防员被指挥和作为一名指挥员去指挥别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就像是出卷人和答卷人,考虑的不是一个问题。指挥员被分配到基层单位,靠什么成为一名具有指挥能力的指挥员?从副站长一毛一开始干起,在改革之前的快节奏晋升中,无论如何,三五年基本能够混个队站的主官,这期间经过不断地参与各类救援,参加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战例研讨学习会,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反正火灾的形式也不是那么

14、的复杂,毕竟经济发展虽然突飞猛进但总体还处于量变的阶段,粗放式的管理和灭火救援也并没有造成太多有影响的伤亡。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基本都要30年退休或者55退休,时间尚早,很多地方的编制人员都是满的,整个晋升按下了暂停键,刚回来的年轻指挥员在没有外力的强压下失去了自我严格要求的主动性,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中迷失了自己。从自身的成长经验来看,自我学习提升和参加培训班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的重要途径。你参加过支队、总队、部局组织的培训班吗?这三个培训班一个比一个的规格高,一个比一个能够学习到的东西多,但是参加过的人一个比一个少。同时,部局的培训班在授课老师的能力素质上最高,所能学到的

15、东西也最多,几乎可以这样认为:好的培训班覆盖面积小,而覆盖面积大的培训班却又基本上学不到什么东西。依靠三五天的突击培训I班,依托自我内部优秀教官的培训,就妄图锻造一个高水平、强素质的救援团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除了培训班的加成,我们还可以自我提升呀!不好好学习,是这些基层指挥员的主动性不行!那么基层指挥员每天都在干什么?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学习呢?基层任职10年来,我曾经不止一次被人问到:你们中队天天在队上都干啥呢?不是也没啥事儿吗?如果这是队伍以外的亲戚朋友问我,我肯定说每天警情不多,但是其他事情繁杂;可是这是咱们队伍内部的出了基层的老同志问我,我就比较迷茫了,基层每天干什么,难道上级真的不清楚

16、吗?诚然,长久以来养成的不好的习惯会告诉他,中队的活儿也就是突击一下补补材料,应付应付就好了,大家整天也都是无所事事。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基层不停的抱怨事情多、任务重、活干不完、得不到休息,一边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妙招,满足了上级一个又一个的要求,反正材料都有,你说没干吧?他都有印证材料,你说干了吧?他又好像都没干,因为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作为基层的指挥员,最害怕认真二字!认真起来,一周五天的课程表你都排不下!这没有丝毫夸张的意思。按照上级各个部门的相关规定:每周,基层队站周二和周五下午为政治教育时间,不得挪作他用;每周一至周五为业务训练时间,严格落实8:2业务训练与其他工作时间比例;每

17、周开展两天熟悉演练工作;每周三下午为安全教育日(最近提的少了);每周还要开展业务理论学习、条令条例教育、队列训练;每天开展1小时体能训练(最好还要发到工作群);每天开展安全知识学习,案例复盘等工作,充分利用交接班、晚点名、开饭前的时间开展应知应会提问;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排查,涉酒涉赌涉贷整治情况;还有时不时的各类拉动(地震、抗洪、防疫、通讯)、比武(总队支队比武、大队月考核、中队周测试、通讯比武、后勤比武)、装备测试、考核、培训;对了还有各级的会议(部局、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的);还有还有,差点忘了最重要的事情,还要出警,有的消防队一年上千起警情,就算是不太繁忙的队站,一年二三百起也是有的

18、吧。来吧,小可爰,充分发挥你聪明的大脑,认真的把周课程表科学地排列一下吧。我曾经有段时间,总觉得自己已经把一个口的所有事情都捋顺畅了,而后拼了命的去把所有的事情按照规定的要求认真开展,结果发现还是疲于奔命的徒劳,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尝试半年,时间太长了对身体不好,实力亲测!这就好比是吃饭,一顿吃1个菜,你会觉得索然无味,总想来点花样,然后给你上了200道菜,非逼着你吃完,然后问你,哪道菜好吃?应付的时间长了,就忘记了所做事情的意义和目的,忘记了初心。其实在多年以前,基层人还是很务实的,那时候,还没有监控,还没有那么多那么复杂的警情,还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这支队伍很快走到了风

19、口浪尖,火灾,带给人们的恐慌,在手机端疯狂地传播,火灾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较大,带来的生命损失是有限的。据公网可查数据,2021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1703人,受伤人数250723人,而2021年全国火灾死亡人数为1987人,受伤人数2225人。这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啊!可是大家并没有觉得交通事故会导致自己怎么怎么样,反而对于发生的火灾事故特别害怕。于是在这种新的大环境下,消防队,结束了将近40年的武警现役制度,改革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能的突然扩张,业务范围的突然增大,能力素质提升缓慢而又不得不急于应对扑面而来的危险事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能力没有锻炼出来,旧的业务素养也降低了,在一

20、定范围内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有点乱,这也算是外因的一部分吧。)时间都去哪了?这个问题,请不要去问基层的指挥员,他在忙忙碌碌中就把时间挥霍完了,没有用来好好地提升自己、锻炼自己,他是很自责的。所以说,在基层靠自我提升,实际效果很差!因为,他们既是指挥员排兵布阵,又是攻坚队员冲锋陷阵,统全局而顾一隅;他们既是教员传道授业,又是学生摸索提升,解惑他人而自救不急;他们既是人才的使用者,又是人才的缔造者,用自己不高的水平为这伟大的事业培养业务精英。在这支专业的队伍运行过程中,分工看似很明确,又却好像不那么明确,所有的工作和责任都可以让最后一公里来实现,只要上级拉得下脸,大不了XX承办。所以说,万人敌

21、的成长之路太长,长到走完全程的人数太少,而那寥寥无几的精英,并不能够代表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毕竟,菜鸡也要独自出警。指挥员如此,消防员更是可以随便发挥你的想象。从总队培训半年基础的生活制度、队列制度、纪律制度、基础体能、简单的技能以外,就被直接拉回各支队,日跟班践学,实际上是站岗、帮厨、打扫卫生,顶多继续练练之前的体能和简单的技能,又不是自己队上的人,不出乱子保个平安就好了。而这全程一年的培养,所有的理论知识全靠自学,所有的业务训练全靠带队的干部(通常为刚下队伍的年轻单身干部)和班长口口相传。然后就皆大欢喜下队投入执勤,当然现在为了安全,有的地方甚至规定下队一年不能上前线。之后便在复杂的环境里

22、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炼,吃各种各样的苦,受各种各样的罪,最终锻炼成了我们能够纵深IOO米、坚挺1小时的钢铁战o从消防员的成长路径上,看不出来灭火救援有什么专业性,更看不出来技术在灭火救援中有什么作用,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小火无战术,大火靠装备!反正就是拿水毗呗。这也发生了一些血的教训,这里就不多讲了。所以我们队伍整体上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能力不足,导致了在救援过程中的种种混乱,任务分工不明确,也是能力不足的一种表象,大家水平半斤八两,在复杂环境中七嘴八舌更加混乱,更加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合理的任务分工,既是一种救援理念的体现,更是救援能力的象征,井井有条、相互配合、及时补位,才能构成本质安

23、全的救援力量。3、理论储备绝大多数人不爰学理论。这是我对身边所有从事消防救援工作同志的概括和总结。行政岗位的喜欢研究政治,技术岗位的人喜欢过日子。理论和技术,说起很重要,用起来不知道,关键时刻拿出来,仅供参考!我作为一个在学校学习了6年的理论狗,工作中常思为什么,遇到问题常想怎么办,给我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帮助。理论,作为一个枯燥难懂没意思的东西,当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时候,带来的快乐不亚于初中的物理实验课,简直就是快乐的天堂!可是大家都不爰学习,即便学习的内容是保命的,在课堂上他们也是昏昏欲睡。听不懂、不感兴趣是我得到的最大的反馈,这给热衷于传道解惑的我泼了很大的冷水。或许是模式不对,

24、我只是用人单位,而不应当是培养单位。在消防员和基层一线指挥员的成长过程中,缺少脱产的、系统的理论学习,每一个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都是靠刷题来完成的,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那样做,更不知道不那样做的话,会带来怎样的危险后果。理论储备是安全程序的幕后代码!我认为从事这个工作,最应该做好的就是在所有人的心中埋下一颗安全的种子。这颗种子应该埋在大家刚接触消防的时候,埋在刚踏入队伍的那一刻,埋在入职的第一堂课里,埋在第一次的战斗行动中,这样,它才能够发芽、开花、结果!或许上级也足够重视,在开会、讲座、督察等行动中反复强调和要求,但是,当一个系统的一个部件老是损坏更换损坏更换损坏更换的时候,会不会损坏的原因不在

25、这个部件,而是系统不兼容呢?要拿出实际的行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问题百出、破旧立新的大好年代,能不能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所突破呢?工作十年以来,灭火救援过程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从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政府专职队员待遇差、保障差、能力差的问题;装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应用不熟练、不敢用、不会用、不让用的问题;基础工作庞杂,重点单位基本信息、水源道路信息、训练档案等工作纸质化难以调阅更难以与日常灭火救援出动紧密结合应用的问题;基层指战员最主要的精力不是在灭火救援业务上而是在应付督察和比武训练上,该重要的工作不重要的问题;部分指战员不学习、不提升,因循守旧盲目自信与现代化的作战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作战力量编成与基

26、层实际作战方式严重脱节假大虚空的问题;盲目扩张、力量分散,小型站花架子,特勤站尖刀拳头弱化,使命淡忘,能力下降的问题;基层一级二级站人员编配不合理,任务分工不明确,实际战斗人员数量偏少的问题(一个满编35人的一级站,按照8辆消防车计算,人员分工如下:8-10名大车司机,4名电话员,2名行政车司机,3-4名指挥员,还剩下15人,按照20%人员休息的比例,应休息休假轮休7人,仅剩余8人战斗员,还有站岗帮厨任务的人员不一定能够及时跟上车出警。);问题太多,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非常简单却又十分麻烦的事情时,往往忍不住抱怨两句,既感慨为何这样做的无奈,又叹息对自己喜欢的事业却无所作为。4、实践经验经验,作

27、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在灭火救援行动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体能是基础,那经验就应当是基础中的钢筋骨架,一味的靠体能蛮干,不亚于战场上的盲目冲锋,即便是有理论知识的加成,也免不了带来不必要的伤亡。而经验,却能够使我们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够在火灾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准确的判断,挽救生命于伤亡的边缘。实践经验,最有效的获得办法就是积累,一场场火灾、一场场救援,在每一起灭火救援行动中去认真反思和总结,在时间的轴线里慢慢地拉伸、延长。经验的获取是急不得的事情,是积陛步行千里的修行。年轻的指战员往往会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位灭火救援现场滑绳自救坠楼的悲剧,也不会有微信圈里流传

28、的那么多救援失败的案例。只有亲身经历过。自己亲身实践过的才叫经验,听别人说和案例复盘,只能学到教训。以上寥寥几千字,是对解决目前困境的全面阐述。总结起来: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本质安全的指挥员、消防员、政府专职队员;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管理指挥体系,规范人员日常管理、灭火救援行动指挥等实际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解除目前存在的积弊顽疾;我们需要一个便捷、高效、保质、科学的器材装备和后勤保障供给体系,确保日常和战时的装备保障。不破不立,这么大好的时代年华,这么干载难逢的改革机遇,岂能自缚手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正视问题的存在,只有公心大于

29、私利,只有尊重和倾听基层的呼声,随时代而动,树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咋会解决不了无效伤亡的作战问题?(二)聚焦主业突出重点攒紧拳头出重拳这是中策,在不大规模改变现有制度和体系的情况下,紧紧依靠队伍内部的自我改良,刨除沉珂积弊,提升队伍的战斗能力。这也是可以实现的!让我们延续上一部分的分析,作为在作战训练安全环节最重要的基层,在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就决定了队伍的方向。你千万不要去问基层人,问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什么工作最重要,因为这个问题很可能你得不到真实的答案。因为说了真话也没什么用,甚至会受批评,所以,假话越来越多,真话当然也不会减少,只是放到了背后,成为了流言蜚语。在基

30、层10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督察、迎检、比武名次才是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儿,10年来,从未改变!可能会有一些其他工作的增加,但是业务和安全、经常性工作和队伍管理,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有无休止的临时任务、专项任务、攻坚任务,死死的挤压着基础工作的时间,到头来,疲于应付,最终也只剩下大头简单对付对付。这就是现状。虽然我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制定了很多的政策,画出了很多的红线,那无非就是把螺丝拧的更紧了,更紧了,更紧了减负这个话题,应该被正确的认识和对对待,当每天的工作都是在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报表、材料、会议记录、工作稿件、照片留痕等等时,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心力,去把重要的事情认真的做好、做扎实。能不能

31、抛开所谓的领导面子、领导决策,俯下身子,抛弃臆想,倾听呼声,把主业干好,把拳头攥紧,才能够打出一记重拳。当最后一根稻草来临,当雪山开始崩塌,所有的熟视无睹都成了帮凶,我冒死成为一个呐喊者,一个微不足道无法发声的呐喊者(三)将螺丝拧紧拧紧拧紧这是下策,如何执行就不需要过多讨论了吧。体能不行,将那就加班加点练,每天体能一小时改成每天体能五小时;安全存在漏洞,那就多排查,一月一排查改成每天一排查;安全理论掌握不好,那就加班加点的学习掌握,吃饭前、交接时、晚点名,一刻都不能放过;中队干部能力不行,指挥经验不足,那就大队领导随警出动,让大队去指挥,如果将来大队领导出警现场还是事故频发那就让支队去指挥;督

32、察,大棒挥舞起来,每周、每天都要去鞭策他们,去完成他们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那些甚至连督察都弄不明白的工作任务)反正就是这样的,简单、有效、立竿见影,往死里拧螺丝,至于将来、至于长远,算了,反正我在任上也就几年,后边爰咋咋地吧。如果真的不幸滑丝了,出问题了,终究策略的制定者是没有责任和过失的,都是下面人执行不到位,你看看,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真TMD的操蛋!一个连课程表都排不明白的队伍,一个出警现场只有七八个战斗员的专业救援队,在实际的行动中能力参差不齐,还要成立紧急救援小组、留够备用力量的攻坚队伍,在这螺丝拧紧的过程中,将来是什么?将来,遥不可及的将来三、结语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光荣又

33、伟大的事业,我骄傲!组织的认可,人民的赞赏是我内心最大的快乐!可是,十年来,在一次次的迷茫中,我终于拨开云雾、看清楚了问题的模样。他们重复着、循环着、固守着,像一个无懈可击的圆,萦绕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愧疚,十年,对于任何一个受过教育、扎根任何一个行业的劳动者来说,都应该成为顶梁柱、主心骨,可是我却忙于杂事的应付、工作的留痕、低端的循环往复。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或许是永远无休止的基层、永远无法陪伴的家庭、永远逃不出的死循环。负面的能量,就像傍晚的乌云,加速侵蚀着落日的霞光。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坚持多久,不知道彻底躺平后行尸走肉的生活还有没有一丝信仰的微光。我们都期望,这个队伍越来越好,是真的想,不是

34、开开会、写在文件里的那样想。无能为力的失望,在烦劳之余,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一个提醒、哪怕是救援中的一个伎俩。愿我的兄弟们永远都不要经历极端的救援场景,虽然这只停留在我的想象。愿所有的人都幸福安康,事事顺意,愿我的朋友们永远不在我工作的时候见到我,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饥荒。靠山屯的话:这是一封基层一线、热爱消防事业的指挥员的来稿,写了一万字,里面既有很多思考,也有不少困惑,还有少许牢骚和感慨,大家辩证地看吧。很多观点未必是对的,这仅仅是个人视角。全文照登,也是给大家一个观察、讨论的参照。消防队伍的专业化、消防员安全回家的主题,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不断的思考和研讨,或许更有利于决策和执行

35、,在这个过程中,希望你我携手同行,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蓝朋友,你的山歌去哪了?一、为什么?为什么作为应急机构的专业救援力量,事故频发?为什么血的教训和教案一本又一本,可还是重蹈覆辙?为什么人人都痛恨事故、惧怕伤亡,却又在伤亡的路上无法回头?为什么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开出了史无前例的药方,却依然不能治病?为什么我们在队伍建设新路子上走了将近四年,问题和矛盾却层出不穷?二、吹牛谁不会?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的事儿,说说就能实现了?哪一个侃侃而谈的宏伟计划,说来说去不都没有解决问题吗?一波又一波的黄马褂,就能够营造太平盛世了还?三、在这个指挥体系中,哪个层级的指挥人员在灭火救援战斗

36、中牺牲最多?虽然难以说出口,但是中队和班的指挥岗位人员牺牲要多一些。大队次之,总队更少了。这也很正常,因为这跟指挥位置有关系,中队和班的指挥人员,需要跟随作战人员深入最危险的核心地带,就像打仗一样,朱可夫名言: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四、如何成为“万人敌”?古代的将军是如何养成的,从一个小兵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万人敌的上将军。过关斩将、战场拼杀而已。那么,我们至关重要的、在作战训练行动安全中起着关键因素的基层一线指战员,是如何成长为能够应对各类险情、一专多能的呢?一、为什么?为什么作为应急机构的专业救援力量,事故频发?为什么血的教训和教案一本又一本,可还是重蹈覆辙?为什么

37、人人都痛恨事故、惧怕伤亡,却又在伤亡的路上无法回头?为什么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开出了史无前例的药方,却依然不能治病?为什么我们在队伍建设新路子上走了将近四年,问题和矛盾却层出不穷?二、吹牛谁不会?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的事儿,说说就能实现了?哪一个侃侃而谈的宏伟计划,说来说去不都没有解决问题吗?一波又一波的黄马褂,就能够营造太平盛世了还?三、在这个指挥体系中,哪个层级的指挥人员在灭火救援战斗中牺牲最多?虽然难以说出口,但是中队和班的指挥岗位人员牺牲要多一些。大队次之,总队更少了。这也很正常,因为这跟指挥位置有关系,中队和班的指挥人员,需要跟随作战人员深入最危险的核心地带,就像打仗一样,朱可夫

38、名言: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四、如何成为“万人敌”?古代的将军是如何养成的,从一个小兵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万人敌的上将军。过关斩将、战场拼杀而已。那么,我们至关重要的、在作战训练行动安全中起着关键因素的基层一线指战员,是如何成长为能够应对各类险情、一专多能的呢?五、基层任职10年来,我曾经不止一次被人问到:你们中队天天在队上都干啥呢?如果这是队伍以外的亲戚朋友问我,我肯定说每天警情不多,但是其他事情繁杂;可是这是咱们队伍内部的出了基层的老同志问我,我就比较迷茫了,基层每天干什么,难道上级真的不清楚吗?长久以来养成的不好的习惯会告诉他,中队的活儿也就是突击一下补补材料,应

39、付应付就好了,大家整天也都是无所事事。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基层不停的抱怨事情多、任务重、活干不完、得不到休息,一边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妙招,满足了上级一个又一个的要求,反正材料都有,你说没干吧?他都有印证材料,你说干了吧?他又好像都没干,因为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应付的时间长了,就忘记了所做事情的意义和目的,忘记了初心。六、时间都去哪了?这个问题,请不要去问基层的指挥员,他在忙忙碌碌中就把时间挥霍完了,没有用来好好地提升自己、锻炼自己,他是很自责的。所以说,在基层靠自我提升,实际效果很差!因为,他们既是指挥员排兵布阵,又是攻坚队员冲锋陷阵,统全局而顾一隅;他们既是教员传道授业,又是学生摸索

40、提升,解惑他人而自救不急;他们既是人才的使用者,又是人才的缔造者,用自己不高的水平为这伟大的事业培养业务精英。在这支专业的队伍运行过程中,分工看似很明确,又却好像不那么明确,所有的工作和责任都可以让最后一公里来实现,只要上级拉得下脸,大不了“XX承办”。所以说,“万人敌”的成长之路太长,长到走完全程的人数太少,而那寥寥无几的精英,并不能够代表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文章下,一位发不出去的战训干部的留言:1、如果把作战安全分裂成单独的问题,那么问题永远无法避免。如果一定要避免,唯一的方式只能是采取最保守的战术不主动进攻,外部防御。2、作战安全问题的本质是专业化程度不够,为什么我们会犯低级错误,是我们

41、不够专业,请承认这一点。3、解决实战专业化靠的是什么?“练为战”。请恢复2014年的实战化训练,起码那是最靠近专业化的一次尝试,是不以单纯的时间快慢为评判的尝试,是以指挥、协同、作战为根本目的尝试。2014年是实战化训练的初级阶段,如果坚持到今天,一定能发展为高级阶段:在“内卷”中,什么“基地化练兵”、“真火烟热练兵”都会应运而生。4、重新认识火灾,认识火灾的特性,就像急流救援需要认识水文特征一样。美国UL、NlST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真火测试,用数据告诉全美消防员建筑火灾特性,去制定科学的战术原则,去降低消防员牺牲率(也的确降低了)。我们的森林消防也在多次大讲堂上提到“林火行为”(即森林火灾特性),而我们城市消防居然不研究这个?我们下达一个战术指令,执行一个技战术动作依据的是什么?依据的是我们在现场侦查到的火灾特性啊。我们大部分指战员连轰燃、回燃都不清楚,对烟气、火焰所蕴含的、表现的风险特性都不清楚,怎么能避免伤亡?5、然而要做到这些需要的是时间,上峰能搞个3年计划、5年计划、Ie)年计划吗?分步骤、有计划去搞,沉下心来去搞,而不是一阵风的运动式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