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575018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汇编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交流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可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三)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内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对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为我

2、们的改革实践提供了重要遵循。(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改革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又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和方法。(四)坚持系统现念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任务,避免顾此失彼。三、“纸上将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全会对各领域的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我们要将这些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一)在经济领域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在科技领域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三)在社会领域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四)在开放领域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全会精

4、神为指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将积极宣传全会精神,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投身到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心得体会、交流发言第三篇贯彻全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公报,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深刻认识全会的就要意义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这表明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全会也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5、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二、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例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要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三、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

6、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要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我们党自身强大了,才能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发展。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响应全会的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全会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7、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交流发言稿第四篇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将向大家传达全会的主要精神。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种所有制经济应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民营企业则在市场开拓

8、和创新服务方面表现出色,共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机制障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当前,我们要着力解决各要素市场政策规则不统一、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市场分割,阻碍了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我们要推动在产权保护、平等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制度规则衔接统一,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民菅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

9、难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创新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二、推动经济高质发展(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关键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比如,一些山区可以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一些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发展海洋经济。(二)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们要

10、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转型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加强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触,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例如,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完善宏观调控与防范风险(一)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政策一致性宏观调控是国家治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11、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例如,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面,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和方向,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二)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确保经济安全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比如,对于房地产市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资本市场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好

12、枢纽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同志们,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内涵丰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研讨发言材料第五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支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近年来

13、,我国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是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笫二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高水平科

14、技自立自强。在教育领域,我们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要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科技领域,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

15、前瞻性、引领性布局。要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在人才领域,我们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作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例如,高校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培

16、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我们也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支撑引领。讲话提纲第六篇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会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17、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正如古语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二者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有企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民营经济则在创新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机制障碍,统筹解决各要素市场政策规则不统一、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难题。近年来,中央政府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反对地方政府通过不正当竞争妨碍市场公平。

18、我们要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防止各种变相补贴,同时改变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目标,加强对营商环境的考核,真正打破地方政府的博弈困境。(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2024年7月19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一周年,一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民菅经济一定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二、推动迎济高质发展(一)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

19、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每个地区的独特优势,因势利导,确保资源得到更优配置。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一些地区科技实力雄厚,可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数字经济已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我们要把握战略机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比如,一些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三)加强教育

20、科技人才改革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例如,我们要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良性循环的堵点,实现高质量教育、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科创相互贯通协同。三、完善宏观调控与防范风险(一)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快构建体现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协调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评价体

21、系。(二)重点领域改革与防风险相结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要增强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资本市场是金融领域改革的关键一环,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

22、展方向的行业和企业。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团结奋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研讨交流发言提纲及心得体会第七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推动改革发展新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一、深刻领会新常态,把握发展新机遇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趋势性和不可逆转性。正如“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从宏观形势出发,认识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在全

23、国经济呈现新特征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各地的发展特色。对于我们所在的地区而言,工业突破、投资拉动仍然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例如,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应积极融入这一趋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注重规模到讲求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二、聚焦改革发力点,塑造发展新优势全会指出,谋求改革新成效关键要找准改革发力点、突破口。我们要立足实际,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打造区域

24、次中心三大领域定向发力。以大力发展制造业为引擎,激发工业发展活力。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如美国制造业回归和部分地区因制造业外迁导致经济空心化的案例,充分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在推进城镇化方面,要释放后发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进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以区域次中心定位加快县城建设,构建资源要素富集高地。通过完善城市内涵式发展、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塑造城市特质,吸引更多的产业、人才和资本。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保障改革顺利推进“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干部队伍是改革落实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培养一支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让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责任文化,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同时,要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要求。此外,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干部的行为。让干部们明白“公生明,康生威”的道理,做到规矩办事、依法办事,形成干净做人、干净做事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