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参与者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义务和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参与者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义务和作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社会参与者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义务和作用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和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中,前者规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管理制度、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等内容,后者是对相关投融资政策措施的深化和细化。一、循环经济概述(一)循环经济的概念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
2、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实施原则和基本要求Q)发展循环经济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2)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3)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三)政府部门管理分工和职责要求
3、1.管理分工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2.政府职责(1)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规划,应当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3)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
4、发和推广,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采取规划、财政、投资、政府采购等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四)社会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和作用Q)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2)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公民有权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权了解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3)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
5、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4)国家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学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二.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一)规划制度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当包括规划目标、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6、等,并规定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等指标。(二)总量调控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朔口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产业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三)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1)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统计、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上级人民政府根据前款规定的循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对下级人民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定期进行考核,并将主要评价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
7、核评价的内容。(四)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Q)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负责回收;对其中可以利用的,由生产企业负责利用;对因不具备技术经济条件而不适合利用的,由生产企业负责无害化处置。(2)对前款规定的废弃产品或者包装物,生产者委托销售者或者其他组织进行回收的,或者委托废物利用或者处置企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受托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负责回收或者利用、处置。(3)对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和包装物,消费者应当将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交给生产者或者其委托回收的销售者或者其他组织。(4)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
8、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规定。(五)重点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国家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建筑、造纸、印染等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用水量超过国家规定总量的重点企业,实行能耗、水耗的重点监督管理制度。重点能源消费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执行。重点用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六)统计、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Q)国家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加强资源消耗、综合利用和废物产生的统计管理,并将主要统计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2)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
9、门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水、节材和废物再利用、资源化等标准。(3)国家建立健全能源效率标识等产品资源消耗标识制度。三.关于减量化的规定(一)实行名录制度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定期发布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二)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的生态设计Q)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应当符合有关
10、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2)对在拆解和处置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电器电子等产品,不得设计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在电器电子等产品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3)设计产品包装物应当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工业节水和海水利用1.工业节水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制定并实施节水计划,加强节水管理,对生产用水进行全过程控制。工业企业应当加强用水计量管理,配备和使用合格的用水计量器具,建立水耗统用口用水状况分析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水设
11、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海水利用国家鼓励和支持沿海地区进行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节约淡水资源。(四)企业节油(1)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高效节油产品。(2)电力、石油加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企业,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料油,停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油锅炉。内燃机和机动车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内燃机和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采用节油技术,减少石油产品消耗量。(五)矿产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1)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用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采
12、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开发利用方案中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矿山水循环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等指标依法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开采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2)矿山企业在开采主要矿种的同时,应当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实行综合开采、合理利用;对必须同时采出而暂时不能利用的矿产以及含有有用组分的尾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资源损失和生态破坏。(六)建筑领域资源节约Q)建筑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其设计、建设、施工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采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技术工艺和小型、轻型、再生产品。有条件的
13、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3)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粘土砖。(七)农业领域资源节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主管部门应当推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先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推动农业机械节能,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在缺水地区,应当调整种植结构,优先发展节水型农业,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建设和管护节水灌溉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的蒸发和漏失。(八)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国家机关及
14、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国家机关等机构的用能、用水定额指标,财政部门根据该定额指标制定支出标准。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九)服务性企业资源节约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减少使用或者
15、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后新建的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技术、设备和设施。(十)限制资源浪费(1)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再生水。在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区,限制或者禁止将自来水作为城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使用。(2)国家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艮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具体名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对列入名录中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国务院财政、税务和对外贸易等主管部门制定限制性的税收和出口等措施。四.关于再利用和资源化的规定(一)发展区域循环经济Q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区域经济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2)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鼓励各类产业园区的企业进行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3)新建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确保本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二)工业用水和废物综合利用Q)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阡石、尾矿、废石、废料、废气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2)企业应当发展
17、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生利用。(3)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回收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进行综合利用。(4)建设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阡石、煤泥、垃圾寄氐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与综合利用资源发电的企业签订并网协议,提供上网服务,并全额收购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三)建筑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理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
18、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四)农业、林业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1)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先进或者适用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废农用薄膜等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等生物质能源。(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发展生态林业,鼓励和支持林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木材节约和代用技术,开展林业废弃物和次小薪材、沙生灌木等综合利用,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五)废物交换和回收设施建设Q)国家支持生产经营者建立产业废物交换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交流产业废物信息。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提供给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2)国家鼓
19、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支持废物回收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及信息交流。废物回收交易市场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安全和消防等规定。(六)特定物品的处理和再利用Q)对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船、废轮胎、废铅酸电池等特定产品进行拆解或者再利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的,必须符合再利用产品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利用产品。(3)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需要拆解和再生利用的,应当交售给具备条件的拆解企业。(4)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
20、翻新。销售的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制造产品或者翻新产品。(七)生活垃圾和污泥的资源化Q)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立和完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率。(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企业建设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处置设施,提高污泥综合利用水平,防止产生再次污染。五激励措施(一)政府资金直接支持1.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
21、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2.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自主创新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列入国家或者省级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财政性资金予以支持。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其监督实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实行统筹协调,并给予资金支持。(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
22、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三)投融资政策(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2)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或者产品的企业,
23、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四)价格政策和收费制度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资源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实行限制性的价格政策。对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阡石、煤泥、垃圾寄氐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其上网电价。(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行垃圾排放收费制度。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不得挪作他用。国家鼓励通过以旧换新、押金等
24、方式回收废物。(五)政府采购政策国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六)表彰和奖励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循环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六.新的投融斐政策201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投融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各地
25、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并通过编制规划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社会资金投向循环经济指明方向。要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经济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示范产业化项日加大支持力度。要认真清理限制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制订并细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要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鼓励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合理调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排污费等收费标准,调整价格和完善收费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二)全面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Q
26、)明确信贷支持重点。对由国家、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支持的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海水淡化和零排放等减量化项目,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等再利用项目,以及废旧物资、大宗产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城市典型废弃物、废水、污泥等资源化利用项目,金融机构要重点给予信贷支持;对列入国家、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批准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2)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动态监测、循环授信等方式,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研究推动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以及包括专有知识技术、
27、许可专利及版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业务。(三)多渠道拓展直接融资途径Q)积极通过各类债权融资产品和手段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对于综合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支持其发行企业(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探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债权融资产品的发行提供担保服务。(2)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的资本支持作用。鼓励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项目。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或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主要投资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的创业投资企业。(3)积极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申请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鼓励企业将通过股票市场的募集资金积极投向循环经济项目。(四)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循环经济项目申请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鼓励循环经济项目申请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