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及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及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及政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国家、社会及个人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我国在2008年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即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教育要为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服务。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这就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实施
2、创新教育,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将为学生未来的创造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对未来国家整体创新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也是18个基本要点之一,需要着重进行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首先需要找出与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的各种关键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政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影响学生创新素养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有关政策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本文探究的是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因素,因此首先要明确界定学生创新素养构成,然后再分析与创新素养相关的各种关键因素。(一
3、)创新素养为了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确定创新素养的内涵和维度。国外对创新能力、创造力有过许多研究。美国21世技能联盟针对未来社会的职业需求和挑战,提出了包括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在内的三大核心素养。创造力和创新作为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一个维度之一,其内涵包括在工作中展现创造和发明才能;能提出和实施新的想法并把新想法传播给他人;对新的、不同的观点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回应;能实施有创意的设想,为出现革新的领域做出具体的、有益的贡献。综合来看,创造力是个人知识、能力、个性和态度、动机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某一两种特殊能力的表现.创造力是指每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
4、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格因素是创造力的关键因素。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E.I.Green)提出创造力由10个要素构成,即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里、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创造力由活力、扩张、结力及个性四个要素构成,其构架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戴维斯(C.A.Davis)对已有的创造性人格研究进行了元分析,提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12个方面:(1)智力属于中上等,但
5、并不一定超常;(2)观察力,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很敏锐,能发现常人不注意的现象;(3)流畅性,思路畅通,新思路、新观念不断涌现;(4)变通性,能一叶知秋,举一反三;(5)独创性,常常发表超出常人的见解,用特异的方法解决问题;(6)精致性,凡提出设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思熟虑,加以改善;(7)怀疑,对世事抱怀疑态度,超脱世俗;(8)持久性,不怕困难,坚持始终;(9)智力的游戏性,表现出天真的赤子之心;(Io)幽默感;(II)独立性;(12)自信心。盛晓娟等对国外7位心理学家提出的22个创新人才特征进行梳理,得出5个主要特质:充满好奇心、意志坚定勤奋努力、性格独立、有理想有抱负又兴趣广泛;而对其他领
6、域的16位国外学者提出的30多种创新人才素养的梳理,表明被广泛认知的5个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喜爱冒险、坚定不移专注、洞察力、变通包容性、独创性。综上可见,创新素养是指个人不仅具备潜在的创造力,能够善于吸收、处理和创造信息,进行自主的开拓和创新,而且还具备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参与或带领团队进行创新的能力。本研究主要关注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创造力的个性品质特征。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创新素养包括以下5个维度:一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养的核心能力。创造力就是要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并获取新的收益,其核心是知识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创新要具备习惯于
7、寻求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行动方式,如积极挑战阻力、挑战习惯,以创造性方式进行思维和采取行动,包括动机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性、主动性、对问题的敏感性等.创造意识能使人们自觉地关注问题,从而发现问题,做出创造性成就,而创造精神往往是成功的关键。二是问题解决能力。许多心理学家将创造力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创造力是生活智慧的积累。创造的本质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尝试自己选择的想法或方案是否可行。在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在实践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完善方案来解决,同时也可以作为新的挑战,开始又一轮的创造过程.三是意志力,即耐受挫折的能力。在创造、创新的过程中,常常要面对
8、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失败,需要具备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毅力;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这些都是创造力所必需的特质.达克沃斯(A.Duckworth)的研究发现,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四是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创新非常强调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及交流,在协作互动中促进目标的实现及创新,沟通交流、清晰表达自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五是分享意识。在解决高复杂性问题时,越来越需要采取团队式工作系统,以整合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应变与创新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创造性想法往往发端于个体,然而这些想法会在团队讨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分享与发展。具备合作与分享意识是团队创新中的重要素质。(二)影
9、响创新素养的因素正如前面所阐述的,创新素养包括知识、智力、非智力三个方面,因此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创新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对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格因素是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Sternberg)在总结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多因素理论”,认为个体的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受到6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一些学者通过比较高创造性个体和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此外,除了个人因素、
10、环境因素对个人创造力也有影响。创造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个体差异的关注,试图揭示出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研究者开始把创造力放在社会背景下考察.学者们运用多种方法对创造活动进行研究,发现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它们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斯滕伯格认为以下几个环境因素对创造力的表现有影响:(1)工作情境;(2)作业限制;(3)评量;(4)竞赛;(5)合作;(6)家庭气氛;(7)角色模范;(8)学校气氛;(9)组织机构气氛-非中央集权管理;(10)社会环境。有研究显示,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能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奖励、任务、评价和监督等往往
11、会导致内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此外,过分强调合作或竞争都不利于创造力的提升。斯明白格认为,一个社会若能驱使其中的成员迈向未来,给予足够的自由,该社会就会享受到成员创意的果实,而该种社会对创造力的强化不是学校能够压抑住的。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关注学校、教师、家庭环境、学生的成长环境等相对宏观的社会性因素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一)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自2016年对全国中学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抽取广东、天津、江苏、辽宁、河北、湖南、甘肃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深圳市;根据省内各地区(地级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2、,选择13个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省属地区(地级市)、直辖市所属的区(县);各地/市/县选择3所学校,每所学校抽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各3个班的学生(学生样本部分特征见表1),全体教师填写教师问卷,共调查156所学校、49636名学生、5321名教师。表1学生样本部分特征(二)变量设计目标变量是学生创新索养,由研究者设计若干测量学生创造力的题目,考察学生在遇到某个问题时的做法,每个题目采用4等级选项,从1到4进行赋值,4分代表创造力最强。创新素养又分为5个维度,每个维度由若干题目组成,5个维度得分总和为创新素养得分(见表2)。表2学生创新素养维度及得分特征变量共计78个,包括:(1)学生特征
13、,即性别、年龄、民族、户籍(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其他)、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否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否与兄弟姐妹住在一起、是否住校、是否当过班干部、每周锻炼时间、每周上兴趣班时间、课余时间喜欢做的事情;(2)家庭特征,即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是否有电视机、电脑、上网设备、固定电话、手机、收音机、录像机、拖拉机、洗衣机、冰箱、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缝纫机、照相机、学生专用手机)、家庭文化资源(家里是否有中文刊物、外文刊物、书桌、单独学习房间、专用计算机、专用上网设备)、父母教育期望、父母重视培养的品质;(3)学校特征,即学校所在区域、类型、办学性质、办学
14、条件、办学水平、师生比、高一级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教师学历合格率、各级教师所占比例、平均班额、实验设备达标率、分组实验开出率、学校设备条件(有无语音教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卫星接收设备、体育馆、运动场、专用音乐教室、电子琴或钢琴、学生用乐器)、教师教学方式对创新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哪方面能力、教师对学生发展重要品质的认识等。对于学校教师的培养方式也是通过对该校教师的问卷调查获得,教师不仅限于被调查学校的任课教师,也包括学校其他教师,主要反映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体氛围,对于每个题目都选取教师的平均数或高频值做为特征。在分析之前,对非0,1变量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分析模
15、型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具体来说是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进而从大量的资料中搜索隐藏于其中的有着特殊关联性的信息,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给定新的特征变量能对其对应的目标变量进行预测.传统的社会科学的数据分析往往基于先前的研究基础提出假设,对有限数量的多变量进行假设验证。机器学习更强调模拟人的学习方式,教计算机自动地识别有用的知识,从大数据库中提取有意义的模式和知识.数据挖掘是可以直接用于社会科学数据分析的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对于学生创造力的研究通常
16、用线性或逻辑回归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某些特征间的关联。这种分析模型一次能够分析的变量有限,不能对大量变量进行系统探索,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本研究主要应用随机森林(RandomFOreSt)模型进行机器学习,探索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随机森林算法是从N个训练样本中以有放回抽样的方式取样N次,形成一个训练集,并用未抽到的样本作预测,估计其误差。在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由许多的决策树组成,这些决策树的形成采用了随机的方法,因此决策树之间是没有关联的.当测试数据进入随机森林时,其实就是让每一颗决策树进行分类,看看这个样本应该属于哪一类,最后取所有决策树中分类结果最多的那类为最终
17、的结果。本研究中使用了PythonSk1.earnPackage中的随机森林模型,决策树的形成采用了随机的方法;具体是在每个决策点形成的时候只提供随机选取的所有特征变量的一个子集,也就是说每个决策树都是基于随机选取的部分决策信息,从而降低关联性.本模型用了100棵决策树,每次选1/3的特征变量来决策。(四)分析过程基于机器学习的研究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元数据收集各种变量信息并做适当处理(降噪),以便可以被模型拟合。(2)选择合适的模型。例如本研究有大量分类型特征变量,并且不同变量间值域相差较大,所以选择决策树类模型.(3)拟合并检验模型。将原始数据随机分割成80%训练集与20%测试集,
18、用训练集拟合模型,用测试集来检验模型,并计算R2值。(4)基于训练得到的模型来分析验证假设。因为训练集的数据更多,因此机器学习模型的结论根据训练集得到,测试集主要用于检验机器学习模型是否学到了足够的规律。1 .学生创新素养对学生创新素养总体得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分别进行拟合,模型拟合后各模型的R2见表3,各个模型的R2都在0.87以上,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表3各模型的拟合程度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得出的各个特征对学生创新素养总体得分的相关程度排序(见表4、图1)可以看出,排在前几位的因素主要是学生个人特征即每周锻炼时间、上课外班时间及年龄;其次是家庭因素,主要是母亲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再次是学校教师
19、的学历或师生比。表4创造力特征指标相关程度排序表图1各个特征与创新素养的相关程度排序图研究选取模型中与学生创新素养关系密切的前几个特征绘制关系。如图2所示:(1)学生创新素养的总体水平与学生每周锻炼时间和上兴趣班时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即学生创新素养的得分会随着每周锻炼时间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每周锻炼时间达到20小时之后,学生创新素养的得分呈现递减趋势。学生每周上兴趣班的时间与每周运动时间类似,学生创新素养的得分会随着每周课外学习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每周课外学习时间超过10小时后,创新素养得分将下降。(2)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创新素养得分随之下降。(3)父母受教
20、育程度与学生的创新素养相关性较高,母亲受教育水平在高中时会有一个洼点,随后学历提升,创新素养得分也有所提高。父亲学历在高中时学生创新素养出现高点,总体趋势是学历提升创新素养得分也会提高.(4)教师学历水平与学生创新素养呈正相关,高一级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在20%-40%时,学生创新素养会有一个明显提升,高一级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在40%以上时,学生创新素养得分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图2学生创新素养总体得分与主要相关因素关系图2 .意志力意志力是学生未来进行创造活动时能否经受挫折、能否持续进行创新的一种潜在素养。如图3、图4所示,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每周上兴趣班时间、年龄、父母学历和教师学历水平与学生意志力
21、密切相关:(1)学生每周锻炼时间在25小时以内时,学生的意志力呈现逐渐提高趋势;在25小时以后,意志力会快速降低。(2)学生每周用于上课外班兴趣班的时间对学生意志力的影响不是完全线性关系,学生意志力会随着每周上兴趣班时间增加在降低,但是在每周学习17小时以上时,意志力会有小幅的增加。(3)18岁以前,随着年龄增加意志力有所提高;18岁以后,意志力随着年龄增加有所降低。(4)父母学历为高中时孩子的意志力得分较高。图3各个特征与学生意志力相关程度排序图图4学生意志力得分与主要相关因素关系图3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创新素养的核心内容,反映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在意识和能力。如图5、图6所示,学生每
22、周锻炼时间、每周上兴趣班时间、年龄、父母学历与学生创新能力相关性较强:(1)学生创新能力随着每周运动时间增加而增加,到20小时出现小幅下降,30小时以后又出现明显提高。(2)学生每周兴趣班时间在5小时左右时创新能力得分最高,5小时以后创新能力得分逐渐下降。(3)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创新能力得分逐渐下降。(4)母亲学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得分增加,但变化幅度很小。(5)父亲学历高,学生创新能力得分高.(6)师生比在0.075时学生创新能力得分最高,此后逐渐降低。图5各个特征与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程度排序图图6学生创新能力得分与主要相关因素关系图4 .问题解决能力创新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思路,还需要较强的问
23、题解决能力将创造性内容付诸实践,这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图7、图8所示,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每周上兴趣班时间、年龄、父母学历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分有较大关系:(1)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分在每周锻炼20小时之内时,得分相对较高;锻炼20小时以上时,得分逐渐降低.(2)课外兴趣班时间在12小时以内时,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分较高;12小时以上时,解决问题能力得分迅速下降。(3)年龄在14岁以上时,随着年龄增加问题解决能力得分逐渐降低。(4)母亲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上时,孩子问题解决能力得分较高.(5)父亲教育水平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分有所增加,但是教育水平在大专以上时,问题解决能力得分又呈负相关
24、。(6)随着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增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分有所提瓦图7各个特征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相关性排序图图8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分与主要相关因素关系图5 .沟通交流能力未来社会,团队的创新越来越普遍,沟通交流能力对于团队的创新非常重要。如图9、图10所示:(1)每周体育运动时间在7-8小时左右时,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分最高;当每周运动时间超过20小时时,沟通交流能力得分下降,呈负相关。(2)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分与兴趣班时间呈负向关系。(3)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分也高。(4)学生1315岁左右时,沟通交流能力得分最高,随着年龄增加沟通交流能力得分降低。(5)父亲教育程度为小学、初
25、中时,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分较低;教育程度达到高中以上时,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基本差异不大。(6)一级教师比例在40%-60%时,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分最高。6 .分享意识分享意识是团队创新的重要素质。如图“、图12所示,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每周上兴趣班时间、年龄、父母学历与学生分享意识得分有较大关系:(1)学生每周运动时间在18-25小时时,分享意识得分较高;随着运动时间增加,分享意识得分迅速降低。(2)随着兴趣班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分享意识降低.(3)随着年龄增加,学生分享意识降低。(4)父母学历在高中及以下时,随着学历增加学生分享意识增加;学历在大专以上时,学历增加分享意识降低。图9各个特征与学生沟
26、通交流能力相关程度排序图图10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分与主要相关因素关系图图11各个特征对学生分享意识相关程度排序图图12学生分享意识得分与主要相关因素关系图大数据分析模型的结果揭示出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适度的运动锻炼与学生的意志力、创新能力、分享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正相关。但是当锻炼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后,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呈下降趋势e例如每周体育运动时间超过20小时,除了创新能力外,还会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造成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每周固定锻炼20小时以上时,学生很可能参加了专门的体育训练课程,较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能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里负担和压力,或者体育竞技特殊的竞争环境也会影响初高中
27、学生的分享意识与意志力等。国外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牛津大学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的四项招生标准之一就是喜爱体育,最好有运动成就。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往往具备优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来领袖。可见,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第二,适度的课外兴趣学习与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有相关性,但是过度的课外兴趣班学习会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出现急速下降.最为显著的是学生的分享意识,每周兴趣班时间达到5小时后,学生的分享意识就出现显著下降;达到10小时后,学生的意志力和创新能力得分显著下降;达到15或20小时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分会降低。目前我国教育中学校课业负担有所减少,但是课外
28、负担有所加重,值得关注。第三,家庭是影响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创新素养有较为显著地相关。盖泽尔斯(Getze1.s)和杰克逊(JaCkSon)比较了高智商青少年与高创造力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发现高创造力组的父母更加重视诸如兴趣、价值等方面的培养。伦科(Runco)对具有特殊天赋和高创造力的孩子估攵了近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的创造力之间有高相关。巴布(Barbe)等人的研究显示,在特殊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儿童的家庭早年就开始为其在特殊领域的探索提供了物质和情感上的支持。鲍姆林德(Baumrind)发现,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才有利于孩
29、子创造力的发展,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第四,学校因素与学生的创新素养有一定相关。学校因素尤其是教师,如教师的学历、生师比、教师的教学理念均会对学生创新素养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此外,学生创新素养的各个方面随着年龄增加在逐渐降低。按照常理学生的意志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应该随着年龄增加而有所提高,但是研究结果怡恰与之相反,说明学生在现有教育环境中的时间越长,素养和能力有下降趋势。1 .为学生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多的竞
30、争环境良好的创造力培养的社会环境是使学生创造力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整个社会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家长、学校、教师更应切实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培养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家长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教育期望,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强迫他们学习不愿学的东西,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出发,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教育系统正在通过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来改变应试教育倾向.从研究结果来看,竞争环境不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竞争抑制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中越来越缺少创新倾向.据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国中学生的创造力在
31、所有参加调直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教育系统要给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拓展知识、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和时间。家庭和学校应从小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意识,创设每个学生在遵守一定规则条件下相对宽松成长的环境。学校要优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环境,建立有助于师生创造力发挥的机制,即容许、鼓励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展示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校园环境;完善学校评估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素养的考杳。此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须重视培养自身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师。2 .
32、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增加公共户外活动场所研究显示,学生的创新素养与适度的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有显著关联性。要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作用,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训练,将能够拓展他们的心智票赋,从而终身受益无穷。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转变体育运动就是发展一项体育技能或者竞技体育的误区,让学生每天有时间、有空间自由地放松身体。美国医学会(AmericanMedica1.Association)于2005年发布的报告总结道:”自由自在的户外活动能为儿童带来多种益处:总的来说,能变得更加聪明、更富有协作精神,也更加健康.其次,创设多元共生的促进学生身
33、体发展的组织环境。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体育学科教学上,不能全部依靠学校的力量,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强化社会力量对青少年体育的关注和参与,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帮助人们形成对参与体育的积极认识。第三,建立公共孩子户外活动场所.目前国内许多社区都有老人活动角,并设有专用活动器械,而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户外活动场所非常缺乏.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或城市都通过制定更细致的政策和法规等规范城市公共坏境中的儿童户外游乐场地配置,一些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也致力于研究和实践关于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但是学生
34、运动不能只在学校进行。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公共活动场所极其缺乏。我国要重视I口加强儿童和青少年的户外活动场所建设,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接近自然的、安全的、放松身体的公共活动场所。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全面的政策法规,促进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发展和实践。3 .加强家长教育当前,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指引下,许多家长有育儿焦虑,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对孩子提出各种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许多家长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方向感,看到别家的孩子学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让孩子学什么。为了能够上一个好初中、高中,孩子被迫上各种兴趣班、课外班,形成了所谓的教育暴力,孩子在暴力”逼迫下只好学他们不愿意学的东西,有些感兴趣的东西在“暴力下也变成负担。要重视家长教育,引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制定合理合适的教育目标。应该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形成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大环境,编制不同阶段的家教规范或指南,针对社会低收入家庭开展免费家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