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预防与治疗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预防与治疗策略.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临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与治疗策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1.gia,PHN)是指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是HZ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PHN因其独特的HZ病史、皮损区沿神经分布、典型的皮损区疼痛和感觉异常而易于诊断,但是如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治疗方法不当,极易形成顽固性或难治性神经痛,治疗非常棘手,甚至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建议遵循以下策略,正确预防和治疗PH,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纠正神经炎症导致PHN的原因是神经敏化(neurosensitization),即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HZ病毒
2、在外周神经节复制造成神经元及其轴突的炎症性损伤(inf1.ammatoryinjury)引起致炎因子(如TNF-a,I1.-Ib)过表达、胶质细胞活化、免疫细胞神经系统浸润等神经炎症级联反应。神经炎症进一步引起神经元离子通道(如Nav1.7)异常表达,导致外周敏化(PeriPhera1.sensitization)-背根神经节初级传入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如果外周敏化持续存在,伤害性信息持续传入到脊粉背角,最终导致中枢敏化(centra1.SenSitiZatiOn)-脊髓背角突触传递增强,兴奋性突触增多。外周和中枢敏化在临床上则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痛觉超敏(a1.1.odynia)和痛觉过敏。神经
3、炎症是形成慢性疼痛的根本原因,由于所有促成神经炎症的分子和细胞都有生理功能,纠正(调控)而不是简单的抑制神经炎症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正确策略。神经介入技术神经介入治疗(neurointerventiona1.therapy)是疼痛科治疗神经痛的主要手段,包括神经阻滞(nerveb1.ock),神经调控(neuroregu1.ation)和神经毁损术(neuro1.ysis)神经阻滞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发挥镇痛效应早已周知I。神经调控的镇痛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orsa1.rootgang1.ionpu1.seradiofrequency)可调控脊髓免疫环境,
4、通过“调控神经炎症”产生镇痛效应。新近的临床研究也提示,神经电刺激(包括外周神经电刺激和脊赣电刺激)可上调患者脑脊液中抗炎细胞因f1.1.-10和神经免疫相关蛋白。由此看来,调控神经炎症是神经调控技术发挥镇痛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神经毁损在临床应用已久,虽然在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大量临床研究提示,射频热凝外周神经节毁损术(radiofrequencyIhermocoaguIationforperiphera1.gang1.iondamage)治疗PHN有时会加重疼痛,为后续治疗带来障碍,建议慎用,至少应先尝试脉冲射频,射频热凝应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神经阻滞和神经调控应成为治疗PH
5、N的主要介入技术,而非神经毁损。预防HZ发生风险人群接种HZ疫苗可极大地降低HZ的发生率,从而预防P1.IN的发生。HZ疫苗已在我国上市,建议50岁以上、免疫功能低下和HZ痊愈半年以上的风险人群接种疫苗。HZ痊愈后,大部分人可获得持久免疫,但极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有可能再次患病。接种疫苗也不是终功免疫,保护效应可持续5年左右。急性期阻止神经敏化HZ发展为PHN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疱疹愈合后1个月内被视为急性期,此时神经敏化逐渐开始形成,因此预防神经敏化的发生是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也是预防PHN的最佳时机。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炎和镇痛治疗
6、。早期抗炎治疗可选用非俗体抗炎药物,皮损和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短期应用留体类药物。镇痛可选用离了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pregaba1.in)或加巴喷T(gabapentin).抗抑郁药物甚至阿片类药物。但是药物治疗只有不到50%的PHN患者疼痛减轻50%以上。因此,在急性期无论患者疼痛轻重、病史长短、皮损程度,均应及早行神经阻滞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在一次或多次神经阻滞后可以痊愈。神经阻滞效果不佳者,应果断采用神经调控治疗。脉冲射频由于其简单易行且费用合理,应作为首选的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已广泛应用于疼痛科临床,取得了优于标准脉冲射频的临床疗效,且可重复应用。如果脉冲射频治疗
7、效果仍不佳,可再应用短时程神经电刺激(包括外周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治疗,一般可持续刺激1周,最多两周。总之,完善的急性期抗炎镇痛治疗,是预防PHN的最佳策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急性期治疗流程: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一脉冲射频一短时程电刺激。亚急性期逆转神经敏疱疹愈合后1、3个月被视为亚急性期,此时神经敏化已经形成,因此逆转神经敏化状态是亚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亚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神经调控治疗,虽然部分患者神经阻滞仍然有效。神经调控治疗,建议首选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有条件的情况下,征求患者同意,可首选短时程神经电刺激治疗,因为此时中枢敏化已经形成,推荐先行脊愉
8、电刺激治疗,植入后可持续刺激两周。亚急性期治疗流程:药物治疗+脉冲射频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慢性期降低神经敏化疱疹愈合后3个月以上被视为慢性期,此时中枢敏化已经形成,因此把降低神经城化的程度作为慢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合理的。慢性期的治疗原则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spina1.corde1.ectrica1.stimu1.ation)神经调控治疗,虽然部分患者脉冲射频仍然有效。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有效但镇痛效果不持久者,有条件可尝试永久植入脊髓电刺激治疗,尽管永久植入脊靛电刺激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不充分。慢性期患者,尤其是病史长达数年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低于亚急性期,应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目标。在治疗之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使患者充分理解I=I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以免患者因期待值过高而留下纠纷隐患。慢性期治疗流程:药物治疗+短时程脊输电刺激一永久植入脊髓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