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星”的突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子星”的突围.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双子星”的突围一直以来,省会济南和副省级计划单列市青岛都被视为山东的双子星,城市历史和风格的迥异,也为山东的这出“双城记”平添了几分戏剧性色彩。这种格局是怎样产生的?又会对整个山东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双子星(一)山东的地形造就了济南和青岛山东省的地理中心位置上,矗立着面积广大的泰沂山脉。加上东南面的五莲山脉,连续的山脉将山东省恰好平分成南北两半。这导致了:没有一座城市能在山东处于绝对中心的位置,无论从自然地理上还是经济地理上。(二)华北平原的地形图如果我们审视以燕山、太行山、黄河、渤海作为边界的华北平原,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大平原的顶部是北京,济南位于这个大平原的东南角。而它的西南角是郑
2、州(另一个两条干线铁路交汇点城市)。一“IV字星”的田目一、为什么会如此?症结就在于经济腹地。(一)经济腹地1、城市集群排名前15的港口恰好可以分成几个集群:宁波-舟山、上海、苏州一一长三角集群;唐山、天津、黄骅、秦皇岛-一津京冀集群;广州、湛江、深圳-珠三角集群;大连、营口一一东北集群;青岛、烟台、日照一一山东半岛集群。2、经济腹地每一个港口群背后,都有自己的经济腹地:A、长三角的港口群依托世界级黄金水道长江,让大半个中国南方成为经济腹地。同样,珠三角的港口群背后是珠江这个南方航运大动脉以及整个珠江流域。B、津京冀港口群背后,是整个中国北方的交通枢纽北京以及以北京为中心、铁路网笼罩的华北平原
3、;东北港口群自然是以整个东北作为经济腹地的东北出海口。C、唯独山东半岛港口群在腹地问题上,显得捉襟见肘。如果说,在原来的格局下,还可以将整个山东省视为山东半岛港口群的经济腹地。那么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内陆各地经济交流加强,这种局限于省级行政区边界的局面,已经日渐处于瓦解的状态了。这需要我们把视线从山东一省的范围扩大。动摇这一基础的,是城市群的发展。(二)城市群1、以山东为基础设立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处在津京冀、长三角、中原几大城市群中间,彼此间的边界都有可以发挥和争取的空间。2、其中,对山东影响最大的,是郑州和中原城市群。国务院2016年12月28口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
4、群包括了山东的荷泽、聊城,中原城市群的规划,等于为郑州在整个华北平原上,占据了相当大面积的经济腹地,甚至包括了鲁西北和鲁西南的城市一一这些城市以往都被直接视为山东,乃至济南和青岛的经济腹地。A、尤其是济南都市圈城市聊城,也被同时划入了中原城市群。可以说,在经济腹地的争夺上,双方己经开始短兵相接了。B、不止山东的城市,中原城市群在河北南部、皖北方向上,也划入了大块山东原本可能施加影响的地区。()郑州和济南现状1、郑州和济南之间再没有大城市,谁能在这块平原上得到更大的经济腹地,谁未来的前景就会更为明朗。如果要挑明的话,这就是济南和郑州的“战争”。对于济南来说,要争夺的这块地区不仅是自己的腹地,还是
5、青岛和整个山东的腹地。济南能不能撑起足够的经济腹地,成为山东的当务之急。2、目前山东和青岛的困境很大来自于一一济南实力并不太强。济南控制的范围越小,青岛的经济腹地就越小;济南越弱,山东西部越会被纳入到其他经济圈层中,从而使得山东和青岛腾挪空间越来越窄。3、在郑州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一一原本会选择去青岛、烟台等胶东城市打工的鲁西南、鲁西北如聊城、荷泽等地的普通民众,现在转而选择去虽然在外省,但吸引力更大的郑州。济南和青岛是真正的“同命鸳鸯”,共损共荣。仅凭任何一方,都是扛不起山东的:三、济南和青岛?(一)定位1、国家对济南都市圈甚至是山东的定位,是深度对接京津雄,先行区主动承建
6、新动能产业,符合山东省会和对接京津雄的定位。明确提出对接京津雄,更加意味着济南将重装上阵,彻底加入华北平原经济腹地的强力争夺,真正承担起为山东和青岛扩张、巩固腹地的责任。2、从山东省对济南和青岛的拟定指标和要求看,也顺应这一特点:对济南的发展偏向于服务业,包括发展金融、信息产业、物流、总部经济等,以三产为主;青岛高新技术企业指标(5000个)接近济南(2700个)的两倍,可见青岛将来还是以二产为王,是一个以港口为根本,被旅游包装的工业强市。(二)在双子星模式下:济南在内地扩大辐射面积,增加经济腹地,青岛作为内外交流的窗口,各司其职。这一块本应是济南去贴身肉搏,护住山东的基本盘,并向外争取更多的经济腹地。而这一切,恰好因为双子星模式的消失导致济南的孱弱而使局面相当不利。济南和青岛具体如何发展、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侧重什么方面,这些都是具体内容,可以讨论。但对山东来说,回到青岛济南双子星结构,一主外一主内,一个在内陆打开局面巩固根本,一个作为港口交通中外、推动提升,才是驱动山东的真正有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