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育人能力结构重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育人能力结构重塑.docx(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承担越来越多的教学任务,包括占领传统教学中教师引以为傲的确定性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优势领域,以及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诊断。相比人类教师,智能教师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更加强大的技术优势,比如可以反复观看和精准推送学习内容、科学匹配课后作业。如果我们简单地将教育等同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智能教师的优势则更加明显。但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相较于人工智能的预设性、逻辑性和线性特征,教师的工作常常展现出非预设、非逻辑和非线性的特质。他们所拥有的反思能力、直觉力、洞察力和同情心等天赋本能,不仅使其教学实践不拘泥于固定的框架,更使其能够承担起育人的重任。教师不
2、仅教授知识,更能引导学习者实现自我理性的显现,促进他们实现从外在的“可见世界”到内在的“可知世界”的精神升华和灵魂转向。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认识人和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教师和智能教师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合理分工和科学协调。三、教师有效德育能力是人机协同教育的首要能力人工智能在程序设计时缺乏对学生成为一种道德存在的设想与期待,所以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多么先进,因为缺乏人类的意向性,只能完成程序化较高的确定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不能完成高度复杂的育人活动。正如ChatGPT虽然能组织编写逻辑性很强的文稿甚至论文,但无法产生创新性思维,它撰写的文稿是基于已有研究者创造的科研智库,离开这些数据库,ChatGPT还是不能像人类的研究人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