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能力。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多样的生物”“动植物的繁殖”“生物与环境”“自然资源”“科学擂台”五个单元。教材内容从生命世界到地球与宇宙,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知
2、识体系。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奥秘,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征。知道动植物的繁殖方式,理解生命的延续和进化。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知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的特征和生命现象。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够通过调杳、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并用科学语言表达交流。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培养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形成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货任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生物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征,动植物的繁殖方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难点探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理解生命的进化。设计实验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策略。五、教学措施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4、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课堂管理,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多样的生物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2课时)第一课时:明确调杳任务,制定调查方案。第二课时:分组进行校园生物调查,记录生物种类和数量。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2课时)第课时:整理校园生物调查数据,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第二课时:交流展示校园生物分布图,分析校园生物的分布特点。第3课多
5、种多样的植物(2课时)第课时:认识常见的植物,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课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第4课多种多样的动物(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动物,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课时:了解动物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类型的动物。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人的相貌特征,了解个体之间的相貌差异。第二课时:分析相貌特征的遗传规律,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二)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第6课植物的繁殖(2课时)第课时:认识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的无性繁殖方法。第7课动物的繁殖(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第二课时:
6、观察动物的繁殖过程,认识动物繁殖行为的多样性。第8课生物的遗传(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遗传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9课生物的变异(2课时)第课时: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第二课时: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进化观念。(三)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0课动物与环境(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探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第11课植物与环境(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习性,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第二课时:通过调查
7、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第12课生态系统(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四)第四单元:自然资源第13课煤炭、石油和天然气(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第二课时:认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和面临的问题。第14课可再生资源(2课时)第课时:认识可再生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第二课时:了解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发展前景。第15课自然资源的保护(2课时)第一课时:分析自然资源面临的危机,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第二课时:探讨保护自然
8、资源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五)第五单元:科学擂台第16课建造塔台(2课时)第一课时:明确建造塔台的任务和要求,制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分组展示设计方案,进行交流和评价。第17课设计塔台模型(2课时)第一课时: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塔台模型。第二课时: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和改进,提高模型的稔定性和承载能力。第18课制作塔台模型(2课时)第一课时:继续完善塔台模型,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第二课时:对塔台模型进行展示和评价,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七、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包括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等。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批改、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八、教学资源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相关科普读物。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渊和材料。网络资源,如科学教育网站、科普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