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心得体会.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心得体会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习近平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早已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舟越性别,成为一种具有重要精神导向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城市或乡村,都能看到各行各类的志愿者的身影。我国的志愿服务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倡导的志愿活动以及成千上万的较小规模、自下而上的村社基层组织这两方面的力量所推动的。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今年3月16日,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志愿团体116.36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22.68亿小时。实践证明,我国的志愿队伍在不断扩大,志愿服
3、务内涵在持续丰富,志愿服务精神在融合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正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前进。“志”之所向,“愿”之所在,文明向善、助人为乐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选择、自发行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之美”。如今,随着志愿者群体的扩大、志愿服务频次的增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触角已延伸至社区建设、扶贫济困、医疗教育、扶弱助残、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和救灾抢险等众多领域,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今年年初疫情突袭,无数志愿者在战“疫”中挺身而出、勇敢逆行,坚守在社区
4、、医院、车站、路口、街巷可以说,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志愿者的最美身影,哪里就有“红马甲”的现丽风景,她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展现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志愿者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是文明社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她们既是爱的创造者,也是爱的搬运工。这个社会需要爱,志愿者以满载的爱散播社会。因此,弘扬和鼓励志愿者精神,践行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既需要社会成员高尚情怀的有效积累,也需要专业能力的有力支撑,不断凝聚志愿力量,这样才能让志愿服务以更加理性、规范、持久的方式承继和发展,这也是新时代赋予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