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莆田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IZ11刖百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需的总体态势是“紧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底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的统筹规划,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对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十三五”时期,莆田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仓容不断增加,收储能力显著增强,信息技术逐渐推广,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十四五”是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重要性的凸显期、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为加强市级储备的统筹规划,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中发挥重要的物质基础作用,提升应对突发事
2、件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依据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09号)、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闽粮粮(2019)183号)精神,编制莆田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当前粮储行业发展新形势,提出“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执行期从20212025年。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市立足本地粮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抓好粮食收储工作,大力引导粮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粮食产业进入创新
3、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奠定“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一)“十三五”夯实的工作基础1 .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明显落实紧扣保障粮食安全这一目标,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为抓手,运用考核这个重要手段,逐条对照年度考核任务评分标准,进行全面预评预估,及时查找在落实责任制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对标整改,补齐短板。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建设,在面对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叠加的不利局面,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发挥了考核“指挥棒”的实际作用。2 .粮食和物资储备能
4、力明显提升抓住关键环节,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储备,提升粮食储备规模,保证各项储备入库到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粮食仓储能力,推动粮食仓储向“集约、高效、智能、绿色”转变,提升粮食仓储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和省重点督查项目,市粮食联合储备库项目总投资约为3亿元,由12幢平房仓、2幢机械库及器材库等配套设施组成,建设粮食储备平房仓仓容12.5万吨。目前,地方国有粮食企业7家(仓容共36.1万吨),央属、省属企业2家(仓容共39.2万吨),非国有企业7家(仓容共37.6万吨、罐容7.86万吨)。自2019年下半年起,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职责陆续从民政部门移接,全市目前的储备
5、物资有被服、安置、装具等三大类共72443件,涵盖71个品种,初步建立了生活物资应急储备体系。3 .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储备规模不断加大,粮食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粮食储备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应急救灾中保障军需民食,另一方面在市场波动中维护粮价稳定。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进行布局规划,全市稳步推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粮油应急保障体系运行正常,做到每个乡镇、每个社区全覆盖,共落实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8家、日供应能力达228吨,应急配送中心5家、仓储能力5.9万吨、日配送能力765吨、运输车辆数量74个,应急储运企业9家、日运
6、输能力1830吨、运输车辆数量51台,应急加工企业6家、日加工能力2246吨,应急保障中心2家、实际日配送量600吨。同时还设立粮食价格信息监测点11个,其中:直报点6个(国家级2个、省级监测点4个)、省级以下监测点5个。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米面油生产和投放力度,有效保障了市场稳定。4 .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明显健全按照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的要求,逐步实现市、县(区)、企业三级检验监测工作联动,形成以市级粮油质量监测站为中心、县(区)粮食质量监测站为支撑、企业粮食质量自检室为基础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一是市粮油质量监测站能
7、够满足现有检测能力的需要,目前共计量认证项目115项,检验能力包括原粮以及部分成品粮等,项目较齐全,覆盖面广。其中质量与品质类参数81个,储存品质类参数5个,安全卫生类参数24个,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类参数5个。2020年共完成检测各类样品452份。二是仙游县食品质量监测站由于没有资质认证和机构改革等原因,暂将该检测职能并入仙游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其检测任务暂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2020年共完成抽样检验任务176份。三是按照“优质粮食工程”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要求,所有储备粮承储企业需落实检化验室建设及人员培训。全市7家政策性粮食企业已全部按照功能定位建立了检化验室,配备基础检测仪
8、器50多套、快检设备7套,共投入220多万元。各企业全部实现了粮食质量、品质指标自检和部份食品安全指标快检,填补了企业监测空白,实现国家提出的“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目标。5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用活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粮食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粮食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粮食加工能力稳步增强,面粉加工呈现波动变化,大米加工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突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品牌。引导品牌资源扩张延伸,扩大“莆粮”品牌影响力。探索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推进粮食行业一二三产互动融合发展,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强化招商引资
9、,投入更多精力招商,确保招商效果。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集聚联合发展优势。图1-1近年来莆田市粮食加工能力变化趋势6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逐步推进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意见(闽政(2016)4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7)149号)精神,为推动粮食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莆田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18)34号),指出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国有、集体、非公有资
10、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场主体。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企业由大到强、中小企业高精特专发展。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主体之间合作融合,培育粮食产业化联合体:通过深化粮食企业改革,有效提高了企业市场化经营能力,提升了地方粮食收储保障调控能力,改革成效较为明显。(二)“十四五”面临的发展环境L发展机遇(1)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要求提升粮食储备。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地缘政治、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等问题有恶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粮食市场供需形势的变数增加,市场供应趋紧,粮油价格易涨难跌,国际贸易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发及强度增强造成突发性自然灾害增加,
11、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为切实保障地区粮食安全,作为粮食主销区,要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托港口优势,充分利用国外国内粮食资源,适度扩大粮食储备规模,提升粮食仓储管理水平,并根据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优化进口粮食数量和结构,充分保障粮食有效供给。(2)粮食安全保障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完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工作,确立了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观,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加快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209号)、福建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96号)、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闽粮调(2014)196号)等
12、,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地方主要领导责任制,明确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3)粮食产业发展趋势要求产品结构升级。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二逐步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长效体制机制。围绕发展“从农田到餐桌”,优势企业向仓储、物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并且不断拓展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领域,培育出一批“中国好粮油”“福建好粮油”品牌。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稳步发展,更高层
13、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2.面临挑战(1)粮食加工企业“小弱散”现象依然严重。目前,我市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的企业仅有利源、长丰两家企业,面粉加工能力较强的涵江三江面粉厂2020年加工量仅有6450吨,饲料加工企业没有一家产量达到年产10万吨,粮食加工业整体规模偏小,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普遍缺乏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利于推动粮食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2)粮食联合储备库管理机制尚未理顺。我市本级和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三个区的中心粮库,按照“一次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设,分级投资”的方式,联合建设现代化粮食储备库一莆田市粮食联合储备库
14、。联合储备库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莆田地方粮食储备能力,极大改善了市粮食仓储条件,全面提高了科学储粮水平。但是联合建成以后,尚未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目标、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库的效能。(3)粮食加工企业区域布局分散不合理。目前,我市作为粮食主销区,当地生产的粮食只能满足17%左右的消费需求,绝大部分粮食需要从东北、安徽、江西等省份调入,粮食运输主要通过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运输方式有集装箱运输和散粮运输。粮食加工企业比较分散,大多都在城区附近,距离港口码头或者车站较远,粮食加工附加值不高,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对加工企业而言生产成本偏高。加工企业分散不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利于产业在区
15、域内的分工与合作,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制约着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4)三江口港粮食物流接卸能力较薄弱。秀屿港在接卸进口粮方面优势显著,但是随着粮食加工业布局调整和新形势下国际粮食贸易可能出现的变化,需要对其发展进行重新定位。目前,总仓容为12.5万吨的粮食联合储备库在三江口镇,紧邻三江口港,国内主产省粮食通过海运调入至三江口港显著提升物流效率。同时,随着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我市粮油食品企业大概率将围绕联合库布局,形成团聚发展态势。发展三江口港粮食物流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三江口码头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尚未有集装箱和散粮装卸设备,粮食快速接卸中转能力严重不足。(5)现有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不
16、完善。目前,我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职责陆续从民政部门移接,全市现储备物资共有被服、安置、装具三大类71个品种,储备种类和数量相对于救灾需求仍显不足。荔城区、秀屿区和仙游县救灾物资储备库还是租用仓库,不利于统一规范管理。物资没有确立科学的储备规模品种,储备物资轮换机制不完善,超期存储造成一定积压,未能对不同类别、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服务对象与事项的物资储备业务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机制,所以储备成本较高、损耗较大,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安全管理和制度有待提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的核心职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更
17、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在复杂严峻新形势下粮食和物资储备有效供给能力,扛稳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责任,展现新时代的新担当和新作为。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聚焦补齐短板,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领域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我市在粮食和物资储备方面的优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立足莆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科学创新”,努力打造适应国家新形势需要的储备充足、质量良好、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系,为确保区域
18、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提供坚实支撑。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莆田实际和上级部署要求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合理确定规划重点领域,做深做实规划前期研究,强化重点工程项目论证,整合资源,集中攻关。2坚持科学合理、上下衔接。准确把握粮食产业发展和物资储备阶段特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前瞻性、适用性,确保提出的目标和举措能够顺应发展趋势、引领发展方向,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3.坚持底线思维、补短强弱。全面梳理当前我市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十四五”期间将短板、弱项修
19、正补齐到位,逐步消除制约粮食储备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坚持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确保手中掌控可用粮源,保障任何时候有粮可用、有粮可食。4坚持改革发展、人才为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推动粮食行业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推动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提供科技支撑、人才保障。(三)主要目标以“管好手中粮,理好社会粮”为出发点,重点落实粮油与重要物资储备和应急保障这“两大体系”建设,至“十四五”期末,建成储量充足、质量良好、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系。聚焦稳市场保民生,持
20、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聚焦防风险守底线,健全完善地方储备体系;聚焦依法管粮管储,着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聚焦提升履职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初步形成高效、科学、完整、覆盖全社会的粮食仓储和流通服务网络系统,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更好发挥政府储备的“稳定器”作用。表2-1莆田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编号名称指标2020年2025年1地方国有粮食仓容36.1万吨38万吨2物资储备存储设施3855.9m29935.9m23储备物资总额439万元600万元4应急供应网点58655粮食物流港口节点秀屿港秀屿港三江口港
21、6粮油食品产业园无1个1 .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科学确定粮食储备规模,建设与本级储备粮规模相匹配的现代化仓容。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提升改造,大力推广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安全储粮新技术。争取到“十四五”末,地方国有粮食系统有效仓容达到38万吨,基本实现低温或准低温储粮,满足绿色储粮标准的粮食储备仓容覆盖率达到90%以上,储备粮仓库信息化覆盖率达到Io0也2 .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粮情监测预警,优化粮食和物资应急加工布局,提升粮食和物资应急物流能力,合理布设应急供应网点,建设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中心,强化终端供应网络,实现应急加工、储运、供应有效衔接。加强物资
22、储备库基础设施建设,明晰储备物资目录,规范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争取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县(区)的设施先进、供给稳定、质量安全、调控有力的现代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保供体系。3 .加快构建全链条粮食安全监管新格局组织各县(区)按规定准确、规范、完整做好在“福建省原粮追溯平台”上对原粮质量安全信息进行全面录入工作,配合做好与全省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工作,严格落实原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在粮食出库前赋予追溯码,实现粮食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全链条粮食安全监管规范化、生产作业标准化、风险管
23、控智能化的新格局。4 .粮食产业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外引内联,推进企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充分利用三江口港码头物流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港口附近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引入新的粮食加工企业入驻或者已有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土地置换后进驻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实现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集群优势,适度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升粮食加工产品区域影响力。到“十四五”末,力争粮食加工业产值突破70亿元。5 .“数智粮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积极推进粮库与省级粮食管理平台数据的规范对接,推动全市粮食储备信息化“一张网”建设工作。对重新优化布局新建粮库同步实施信息化建设,确保纳入省级
24、粮食管理平台统一管理。整合资源、打通数据、贯通应用,实现各类政府储备的动态监管和应急指挥调动,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基本实现粮食流通各环节信息自动采集和涉粮数据的市级大集中。6 .粮食行业管理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理顺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储备粮权属。健全地方粮食储备运行机制,明确承储企业责任,加强承储企业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县(区)级以上政府对辖区内承储中央储备粮企业依法履行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对辖区内承储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等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粮食的企业依法履行属地监管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
25、兼治力度,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7 .节粮减损宣传长效机制逐渐形成推广低损耗、高效率的粮食收割方式,有效提升粮食收割机械作业的精细化水平,降低粮食在生产过程中的耗损率。加强粮情教育和粮食安全教育,加大反对食品浪费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以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的社会氛围,培养科学、文明的饮食文化。到“十四五”末,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粮食收割、物流和生产环节的耗损率显著下降,崇尚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美德深入人心。8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健全强化粮食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粮食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
26、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技术人才定期培训、考察、交流机制,不断提升技术人才业务素养。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粮食行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师、高级技师占比逐年提高。三、主要任务立足我市粮食行业和应急物资储备的实际情况,坚持“顶层设计、市域统筹、分层推进、和谐共赢”的理念,结合粮食行业和物资储备管理的特点,紧扣国家产业政策,接地气、补短板,保质保量,规划变计划引领行动,目标变动力成就伟业,全面加快产业改革发展,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战略安全。(一)提高粮食和物资储管水平L完善粮食物资仓储设施建设遵照“环保、安全、节约、高效”的原则,全面提升粮库
27、仓储物流设施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水平,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新能源技术应用,按照“四合一”储粮技术要求,推动关键技术和装备升级,配置谷冷机、空调等储粮设备,配置防火、防汛、防爆等安全生产设备,推广应用准低温保鲜技术、绿色生态储粮技术,扎实推进高标准粮仓的建设和升级。继续优化国有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填平补齐扩建、新建储备仓容,鼓励和支持利源、皇磊等民营粮食企业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形成以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为主、国有民营双保障的粮食仓储设施体系。满足应急物资应储尽储的要求,完善成品粮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区)两级成品粮和物资储备应急配送中心,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设施支持和物资保障。
28、表3-1莆田市高标准粮仓建设方向提升内容推荐技术达到标准绿色建筑自呼吸(强制循环系统)屋面、自然通风双屋面平房仓、双层顶浅圆仓、改进型拱板平房仓、新型粮仓墙体构造、气密性改造新型填健材料及防水隔热性能综合性提升、分级分质优储仓配套技术。墙体传热系数0460.52(Wm2K),屋盖传热系数WO.35(Wm2K)o仓房的门窗应采用双层门窗,挡粮门除考虑强度外还应设置保温层。仓体的气密性宜满足空仓500Pa降至250Pa的压力半衰期大于300s;实仓500Pa降至250Pa的压力半衰期大于240so平房仓设计装粮高度不宜低于7m,不宜超过8.5m。浅圆仓装粮高度不宜低于20m,不宜高于30mo绿色储
29、粮粮食保质干燥洁净能源和新工艺、现代准低温保鲜储粮技术、氮气绿色储粮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光伏发电、浅层地能控温储粮技术及装备,静音储粮通风风机技术设备。宜采用冷却机组、仓上空调控温及氮气气调系统结合的方式高效设施新型平房仓环保高效清理、密闭输送、补仓及无尘装车输送等技术及装备;新型进出仓一体化装备、新型智能布仓装备;大产量房式仓出仓机及其配套输送系统、散粮进出仓作业高效环保输送技术、巡仓机器人。应配置自动取样、检化验、计量清理、除尘、输送等作业设备;并配置入仓防分级防破碎装置,宜考虑机械化平仓作业。根据收储作业要求可单独配置全密闭清理中心。接发设备应采用全密闭、低破碎的输送和清理设备。设备应自
30、带粉尘控制功能或配备粉尘控制系统,粉尘和噪音应满足环保要求。智能化多参数粮情检测装备、智能粮情云图分析软件系统、粮堆虫霉监控预警和防霉技术、智能化仓库管理。仓房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基本功能:(D出入库作业管理功能(包括库存识别代码功能);(2)仓房安全作业监控功能;(3)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4)智能通风及冷却系统、智能气调系统;粮食储运物联网信息系统(包括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和关联信息上传、下传功能);(6)配置库存监管和在线数量监测系统;(7)质量安全追溯、移动应用系统等。2 .健全储备粮油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2021年国务院令第740号第三次修订)、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
31、国粮仓规(2021)18号)等法规条例,适应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新形势,压实各级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配套制定地方性管理制度。强化储备粮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储备粮管理细节落到实处。优化粮食储备运行机制,规范储备粮收储、轮换、销售、动用,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二强化储备企业内控管理,加强储备企业外部监管,推进储备粮管理信息化,实现储备粮监管全方位、无盲区。根据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闽粮调2014)196号)、莆田市市级应急储备成品粮油管理办法(莆发改(2021)340号),在前期监管和轮换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操
32、作层面的实施制度。3 .充实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按照“平战兼备、急需急备、适量储备”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原则,根据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民发(2014)221号)、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闽民救(2018)162号),制定出台莆田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充实和完善储备物资品类、规模和结构,科学制定应急物资配置方案,规范应急物资调拨、运用、轮换等日常储备工作流程,理顺救灾物资的采购、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方式,对救灾物资储备库实行分门别类、细化量化和数据库管理,规范应急救灾物资采购、经费保障、信息储备、调拨发放、监督处罚等环节制度,确保应急救灾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输送快、用得好的机
33、制建设。4 .积极应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加大粮食科技投入,鼓励运用新设施、新设备、新技术,践行“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理念。推广非化学药物防治技术,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加大绿色环保储粮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储备粮智能化水平,努力做到精细化管理。继续强化粮食烘干、收储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快构建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收得进、储得好、保得住、管得顺、检得出、测得准二5 .创新粮油物资储备管理机制严格确保政府粮油和物资储备规模,合理确定平均在库最低库存,合理定义储备粮功能和用途,逐步将以安全为目的存粮变为以安全、用途为目的存粮。探索以销定储模式,适当提升适销对路粮食品种储备比重。
34、创新成品粮轮换机制,与本地粮食加工和贸易企业密切合作,变静态轮换为合理多批次动态轮换,试行轮换当年新粮为轮换可用之粮。探索储备粮轮换利益分担和风险分担机制,适当提高轮换费用标准并包干使用。制定切合地方实际的储备粮管理办法,创新储备粮油考评制度。“重实物、重能力”两手抓,以实物作为粮食应急安全保障的压舱石,争做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改革的排头兵。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建设符合储粮条件的标准化仓库,参与政府粮油和物资储备业务,竞标承担政府粮油储备管理任务;以应对重大疫情、台风海啸等灾害的标准,适度加大成品粮油储备规模,确保应急保供时能“调得动、出得快、供得上”,以成品粮组织调运能力作为粮食应急安
35、全保障的方向舵。采取分区管理和分片包干模式,或组建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公司制模式,理顺储备粮联合库的管理机制。6 .鼓励企业建设社会责任储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的原则,健全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探索建立辖区范围内各粮食购销、贸易、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制度,支持高校、医院等用粮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合理最低成品粮常备库存,推进社会责任储备实时在线统计。提倡城镇居民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粮油物资储存,“藏粮于民”以备不时之需。发挥政府补贴的指导扶持作用,提高协调保障能力,推动形成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联合运作格局,建成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辅的原粮、成品粮油
36、和物资储备体系。(二)切实做好保供应急工作L注重产销区际协作利用我市储备粮吞吐机制,吸引粮食主产区的粮源,促进本市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争取与粮食主产区政府签订粮食购销合作的相关协议,政府做好协调、引导、服务工作,调动产区企业为销区筹措粮源的积极性;或在主产区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粮源条件、储存能力和信誉较高的粮食购销企业,委托他们抓住新粮上市的有利时机,按照当地的收购价格代购一定数量的优质粮食。政府牵线搭桥建立粮食产销区间协同互利机制,既能稳定本市的粮食来源,也能稳定产区的粮食销路。表3-3莆田市粮食产销衔接合作省份和国家国内产销合作省份山东、江西、吉林、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南
37、、江苏、湖北、内蒙古等主要粮食品种:稻谷、小麦、玉米、成品粮等产销衔接合作国家美国、巴西、阿根廷、法国、乌克兰、泰国、越南等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大麦、玉米、大豆、DDGS.大米等7 ,重构粮食物流节点深入分析我市港口、运输和粮食需求衔接之间的发展新趋势和产生的新问题,对秀屿港与三江口港进行重新定位和专业化整合,明确各个港口的主要业务和附属业务,秀屿港主要承接进口粮食业务,三江口港衔接国内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来粮。根据新时代发展定位,进行专业化管理,各自在具备核心优势的业务上做大做强。支持本地企业在三江口港新建粮食物流节点、粮食转运市场。支持企业配置集装箱粮接卸专用设施,包括托架、滑托板等,提高接卸
38、效率。重构衔接国家整体通道战略和各粮食主产区的区域网络,形成跨越区域、连接省内外各产销区的粮食物流集散中转节点和基地。图3-1港口粮食物流发展定位8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以我市粮食供需和市场价格监测为重点,加强动态信息监测和数据深入挖掘,建立以主要粮油品种为核心的粮食市场信息监测预测体系。优化粮情市场监测网点布局,加强对重点粮食品种、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的监测。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粮食市场走势,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网络。研究建立粮情预警模型,实现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常规、热点与应急监测互补,增强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
39、高市域粮情监测预警分析能力。9 .强化终端供应网络根据当前城镇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落实国家关于应急供应网点的建设布局要求,大力发展放心粮油和居民厨房工程。在城区、镇街、中心社区改造建设一批放心粮油示范店(专柜)、居民快餐中心(快餐亭、快餐厅),在农村结合“百千万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综合便利店,实现市区、乡镇、村落应急供应终端全覆盖。加强城乡粮油应急供应网点维护,推进供应网点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应急网点的进销存和价格信息实时监测,为粮情分析预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推进供应网点与物流配送企业的数据对接,实现应急成品粮油的快速供货和配给,
40、强化终端网点的运营水平和应急供应能力。10 ,优化应急保供体系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市、县(区)两级成品粮油和物资储备保障与应急配送中心体系,为成品粮油和物资应急储备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核定总体应急加工能力,优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优化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布局;依托自有配送中心和加工流通企业仓储设施,建立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成品粮油基础储备;签约掌控应急配送运输力量,提高粮油应急加工和配送能力,实现应急加工、储运、供应有效衔接。构建科学合理的粮油和物资应急供应网络,形成完善的“应急加工一运输配送一终端网点”链条。加大运输协调力度,提高复杂条件下粮油物资应急运输协同保障
41、能力,确保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和突发抢购发生的同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将粮油物资送至指定地点。(三)构建粮油食品安全链条L完善三级质检体系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作为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履行粮油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国家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技术支撑。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要求,强化质检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市级为支撑、县级为基础、企业为标配”的建设目标,完善市、县(区)两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支持粮食企业设立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和人员机构。依靠多级质检体系层层把关、步步设防,显著增强
42、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的能力。2,推进“放心粮油”工程以“中国好粮油”“福建好粮油”行动计划为引领,遵循“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承办、市场运作、规范经营、便民利民”的原则,由粮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骨干粮食企业带头示范,多种经营实体参与,按照生产工厂化、品种标准化、经营连锁化、管理科学化“四化”要求组织生产经营。强化放心粮油保障体系建设,夯实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基础,多措并举确保产品质量,严格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强力推进品牌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放心粮油供应体系。创新粮食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计划,重点扶持具有莆田特色的优质粮油骨干加工企业,带动全市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质量
43、和效益整体提升。3 强化质量追溯机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信息等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建立可追溯体系,对企业粮油产品在储存、加工、流通过程全程信息化管理与监管。加强对粮食经营企业的监管,全面推广应用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抓好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供应、监督四个网络体系的建设,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粮油产业链。严格粮食储藏、运输等流通环节质量监控,确保粮油食品的基础安全。严格进口粮油食品的安全检疫,建立进口粮食的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完善检验检测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粮食质量监督抽检,健全食品安全指标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细化处置办法,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禁止不符合食品安
44、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依托福建省原粮追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推动当地粮油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全过程信息录入系统,通过平台的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信息查询等功能,提供可追溯产品商标信息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检索,提升商标的认可度和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四)有效增强粮食产业活力L加快特色粮油企业培育积极培育新型粮油市场主体,推动粮油企业“调结构、转机制、强动能”,充分释放粮食经济活力,着力打造链条完整、效益良好的粮食产业经济体系,培育“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促进加工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型,实现生产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拓宽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空间。重点扶
45、植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优势规模企业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粮食加工企业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鼓励加工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形成合作联盟关系,实现农民优产增收和企业提质增效“双赢”。加强粮油品牌建设,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特色产品认定等,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粮油名牌产品,重点打造一批“放心粮油”“省名牌产品”“省质量信得过“国家绿色食品”等产品。4 ,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依托“中国好粮油”“福建好粮油”行动,引导市内加工企业多渠道开展宣传、销售,丰富市场供应,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构建新型销售经营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粮源渠道,“优粮优产”掌握
46、优质粮源,引导粮食种植;“优粮优购”带动农户增收,完善产后服务;“优粮优储”确保粮食安全,加强项目建设;“优粮优加”促进产业升级,创新产品销售;“优粮优销”助推企业发展,把“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的“五优联动”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破解粮食收储品种不分的难点,开辟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服务、统一收获、统一收购“五统一”订单种植基地,形成分产地、分品种、分等级、分价格、分仓位“五分开”分类收储体系。围绕构建好种子、好原料、好加工、好产品、好营销“五好”粮油产业链,加大粮食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优质粮食品牌,加速“产储加销”全程优质、全链提升
47、,促进粮油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贯彻“以市场吸引流量,以价格引导流向”的原则,建设粮油及副食品批发市场,创新市场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努力为粮食企业和经营者提供优质服务和交易平台。5 .积极培育粮油产业集群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积极性,主动实行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可以抱团取暖,人合资合,扩大规模。规模企业可以采取集团化发展战略,横向兼并谋求做大做强。在联合库周边规划粮油食品产业园区,采取土地置换、税收优惠等政策,强力推进粮食企业集聚融合发展。以稻谷加工为突破口,推动利源米业等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入园展业,逐步形成面粉、大米和饲料等加工生产企
48、业的空间集聚。积极推行粮油适度加工,增加绿色优质、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粮油产品供给,通过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升行业整体效益。围绕园区积极发展主食产业化和食品生产,吸引主食快餐、方便零食、速冻和功能性营养食品企业再团聚,最终形成区域粮油食品产业协同与融合网链,做大做强、做精做优莆田市粮油食品经济。(五)推动粮食产业数智化发展L提升储备信息化水平按照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粮展(2012)241号)要求,构建涵盖粮食基础信息、管理业务信息与流通信息的粮食安全数据资源,提升粮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服务能力。强力推进“智慧粮库”建设,提高粮食出入库作业及储藏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建立一套“实用、可靠、先进、高效”的粮食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粮食仓储行业由传统转向现代、由粗放转向集约的转型升级。通过建设智能化粮库信息平台,建设RFID出入库管理系统和账卡薄管理系统,用数字化技术反映粮食的入库、质检、称重、储藏、保管以及出库的整个粮库作业信息处理过程,确保粮食数据真实、及时,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通过建设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库内作业的视频监控,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动态管控,为安全生产技防强化手段;通过建设智能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