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25632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义务教育新教材音乐学科培训心得体会弟扁人音版音乐新教材培训结束了。这次培训对于我这样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提升机会。通过这次培训I,我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与体会。一、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对音乐教材的历史发展,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体系、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更加注重艺术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低段音乐以唱游.音乐的形式编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内容设置上,新教材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知识,不仅包括传统的经典音乐

2、,还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元素,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此外,新教材除了传统唱歌和聆听教学,还增加了演奏、音乐游戏和情境表演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二、新理念、新唱游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唱游音乐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唱游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对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唱游将歌唱、律动、舞蹈、游戏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使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和技巧训练。在培训期间,欧阳涛老师讲座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分享,让我体会到唱游教学的魅力。唱游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3、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美好、快乐成长。三、新美育、长浸润美育如同一束温暧而明亮的光,照亮了我们的教育之路,也滋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美育浸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郭声健教授关于“美育浸润”的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美育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而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郭教授通过多个实际案例,生动地分享了美育在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无论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还是校园文化的营造;无论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成为美育的载体。通过这

4、些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美育情怀是教育者对美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拥有美育情怀的教师,会将美育视为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用心去发现美、创造美,用美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以美育为引领,以新艺术课程标准为导向,让音乐的种子、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篇两天的学习培训,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这两天的学习,重点内容也是围绕义教阶段的新教材学习了解一一杜永寿老师新版音乐教材解析、欧阳涛老师教材分析与实施建议、郭声建老师美育浸润新理念与教师素养

5、新要求。以下是个人本次学习一些浅薄的心得感悟:一、学无止境,步履不停(一)学习音乐新教材整体编写思路、编写指导思想、体例及特点分析纵观音乐教材发展史,我们亲身感受了音乐教材的变化发展。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基于新时代学校美育政策背景,紧跟当代国家教育中美育政策发展方向。音乐美育教育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要关注对学生的“美育浸润”。在新教材的音乐作品选取上,对爱党爱国爱家乡主题的比重加重,尤其在初中阶段的比重更为明显。突出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学习的侧重。不论是小学低段唱游课,还是小学高段及初中阶段具体演唱、演奏、创编等实践活动,在选曲、设计上都紧紧围绕“美育浸润”这个关键词展开

6、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二)学习音乐教材解读一一教材内容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建议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借助新教材中的增设、改变部分直观展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二、用音乐之美浸润孩子心灵“美育浸润”意味着通过营造美的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将美育融入各类学科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它注重长期的、全方位的滋养,让学生在美的浸润中形成正确

7、的审美观念,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具体来说,“美育浸润”意味着通过营造美的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将美育融入各类学科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它注重长期的、全方位的滋养,让学生在美的浸润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例如,在学校中,不仅通过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进行美育,还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科知识的传授中体现美的元素,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美,从而实现美育的浸润效果。又如,在社会层面,通过公共艺术活动、文化场馆的展览和演出等,为大众提供美的体验和教育,

8、使美育浸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总之,“美育浸润”旨在以一种柔和而持久的方式,将美的教育融入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学无止境,步履不停。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前行的步伐,不论是个人专业理论还是技能上,但最不能忽略的便是一一音乐是传播美的艺术,是浸润孩子心灵与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做美的传播者,用音乐浸润孩子的心灵!踏着初夏的脚步、怀着对音乐的热爱,五月初我与省市教研员和教师共赴一场音乐教育的盛宴。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了解新版人教音乐教材设计意图、理念,以及如何运用教学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音乐学科学习任务、提高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让音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9、此次会议紧张而充实,既有周海宏教授形象生动的音乐教学启发,又有来自全国各地音乐专家、教育同行的团队协作和智慧分享。此次会议对我们每一位参会者来说是一次理念和认知层面的提升和更新,对我们触动很大。正如会议开始人教社音乐室张莹莹主任说的那样“以前的都放下,从新开始“,经过两天的学习,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在此,分享一下我个人对此次音乐培训的几点收获和思考。O1.我最认同的理念音乐教育要让学生喜欢音乐、需要音乐、会听音乐周海宏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喜欢音乐不用教,不喜欢音乐才用教!“,初听到这句话,我啼笑皆非又五味杂陈。作为一名热爰音乐教学、喜欢音乐的教研员,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有同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

10、音乐课,孩子们听到黄河交响曲心中无波澜、听到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毫无反应,眼中无光内心无波,一整节音乐课学生如“定海神针”一样内外、身心都纹丝不动!经过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音乐教学,我们把孩子对音乐的热爱磨平了,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把音乐的美“上丢了”,把人对音乐的本能反应“上丢了”。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保护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选择经典的、传统的、有代表性的、好听的音乐打开学生音乐的视野,回到音乐欣赏课的本质,从而让学生喜欢音乐、需要音乐、会听音乐,并觉得音乐有用。理性的音乐学习替代不了感性学习目前音乐欣赏课上得太理性,上成了音乐解说课,老师说的太多了,并且

11、“无论在几年级都是从零开始的音乐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在提问“情绪、速度、节奏、节拍,第三和第四学段“我们把音乐课上成“音乐解说课”,把讲知识当目的,是我们目前的欣赏课形态。我们应该用大量的音乐素材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首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学生才能有感而表达,然后才有“永歌之、舞之路之体会艺术、表达情感是音乐学习的真谛,也是审美感知、艺术表达、文化理解、创意实践落实的前提。理性是为了更强烈的感性音乐学习中,理性认识是初级阶段,深刻的理解是为了更强烈的感受,太理性化的音乐讲解会让学生感觉枯燥甚至有听不懂的沮丧。集中学习、循环强化,大胆切入、持续推进初拿到教材,感觉一

12、年级就让学生听那么多曲子、学那么多内容是不是难了些?一一不难!我非常赞同周海宏教授的理念一一集中学习、循环强化。不要低估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吸收和反应能力。音乐学习不是理性的逻辑发展、知识递进,而是听觉的艺术、是感性的学习、是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让音乐学习落到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的学习内容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02.此次教材令我最激动的变化关注音乐本体,不是简单的换了几首歌,而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此次教材的改版不是简单地换几首歌曲、封面和彩页插图,而是立足音乐本体,设计真实的情境化、项目化学习,呈现了音乐的原本魅力,使音乐学习成为学校里最快乐的课程。艺术视野宽广,帮助师生开阔音乐学习思路七年级的学习

13、项目:中国音乐万花筒呈现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京韵大鼓、苏州弹词、河州大令、飞歌,秦腔、天津时调、马头琴、苗族芦笛、绛州鼓乐等的呈现,让教师和学生大开眼界。从古希腊到古典主义又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音乐的大门,太神奇了!减轻了教师负担单元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不再是教师的事情,而是由更专业、水平更高的专家团队进行了高水平设计。教师更多的是教学的执行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解决了教师自主开展的单元学习和教材之间脱节的矛盾;解决了个体教师水平不高与学生学习高需求的矛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歌曲也更加好听让学生补充教材中缺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唱一唱

14、印象最深的民歌,而且让学生探讨造成地区音乐差异的原因,这些音乐学习太有意思了,作为教师我都被吸弓I,何况学生,与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相搭配的音乐活动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总之,音乐新教材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丰富的学习素材,周老师高屋建班的音乐教学理念、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都通过人教版音乐教材传导给音乐教育的最终端,也把对音乐最美好的感受分享给所有音乐教育者,为音乐教学打开了新思路。03.对我的工作启发1、如何点燃音乐教师的热情?2、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3、如何把好的教学理念推广开?4、如何让教育管理者看到艺术育人的价值?04.我们的需要我们还需要呼吁一下,把音乐、把艺术教育还给孩子,

15、不要再默许大规模的、亳不留情地剥夺孩子享受音乐的权利,杜绝为了考学文化课挤占艺术课程现象。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牢记教育初心、不忘育人使命,以艺术的力量促进学生审美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第四篇非常荣幸,我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在两天充实而紧张的学习中,三位专家分别从音乐新教材整体编写思路、编写指导思想、体例及特点分析、教材分析与实施建议、美育进课堂等不同主题,结合新课标,从不同视角对人民音乐出版社的2024版音乐教学用书,进行剖析和解读。本次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深入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变化,还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理念、内容编排、活动设计上的创新点,以及这些变

16、化如何响应了教育改革的需求。新教材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体验、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将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浸润于美育课程中。新教材以“大单元”结构呈现,形成从感知与体验,认知与理解,表现与运用,创造与表达的循环往复的学习系统。新教材更加注重各层级之间的有效衔接,关注了不同学段教学内容之间的贯通与衔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保证了学习的延续性。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带领全区音乐教师将培训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我将通过阅读、讨论、反思等方式,将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观念。具体来说:1 .

17、更新教学计划: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培训内容,重新设计或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与新课标音乐教育理念相符。2 .多样化教学方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通过互动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探究学习: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体验感。3 .重视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让学生选择学习主题、设计课堂活动等。4 .整合跨学科资源:将音乐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艺术等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5 .利用技术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互联

18、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和高效。6 .反思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7 .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参与专业培训和学习,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8 .提倡学科综合助力学生形成整体观念:新教材关注跨学科融合,要在教学中助力学生形成整体观念。新教材使用在即,我们应共同努力,用好新教材,实现新教材预设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五篇距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出已逾2年,我们终于在2024年的暑期迎来了新版的音乐教材。怀着对新教材的期待与好奇,我们相聚在了新教材培训的线上

19、线下。经过8月2日一天的培训,我们随杜永寿老师了解了音乐新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编写指导思想、课例及特点分析;跟着郭克俭老师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整体内容和特征的梳理,并结合新教材的编写进行了解读;观摩了许德昌老师对于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合唱排练实践教学,聆听了许老师对于学生合唱团常规排练教学方法的分析。一、新教材的变化(一)中国音乐作品、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占比提升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培育社会责任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并及时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多彩生活所创造的先进文化。选材上加大中国作品的比重,编排时注意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每学年都设置

20、了内容相关的系列单元,例如初中学段设置了“祖国颂歌”“百年风华”“中国精神”“英雄颂歌”“华夏之魂”“多情土地”“时代新声”等单元。(二)更加贴近2022版新课标1 .书名:音乐教材对应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段编写,第一学段(1-2年级)按课标要求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唱游音乐书名呈现,其余三个学段(39年级)书名为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音乐。2 .评价:小学16年级,每三个单元之后增加了一个“综合评价”,起到期中、期末测试的作用。初中7-9年级,则是每单元设置实践与创造”栏目,对学生单元学习的结果采取即时方式进行评价。3 .曲谱:小学低年级以形象化的图形谱及简短谱例为主;小学中高年级逐步增加谱例数量

21、和长度,同时辅以乐理知识、演唱、演奏等教学内容;79年级谱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在篇幅上占较大比例。4 .呈现方式:新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吸收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大单元、大任务、大项目等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将培养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提升创新力、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乐于听赏、敢于表现、勇于探索。5 .曲目选择:新教材在思想内涵上作了整体规划与设计,着力体现党的领导、民族复兴、祖国强盛、乡村振兴、科技发展、中国精神、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鲜明主题。关注学生对不同生活区域文化背景的体验与理解,以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人类经典音乐作品为基本材料,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教学

22、活动设计。二、思考与感悟通过深入了解人音版新教材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我将更好地把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精神贯彻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在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和教学建议,对新教材的内容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我体会到了新教材对音乐教育的创新与突破,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和体验,强调通过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也让学生多去了解、感受民族音乐,拉近学生与民族之间的距离。同时,新教材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感受音乐的魅力。三、总结与展望通过此次培训,我对人音版新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深知自己作为一

23、名音乐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少年真正变得心里有爱、脸上有笑、手中有艺、眼中有光!第六篇2022年版艺术类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学习任务与质量标准的要求,坚持发挥音乐学科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作用和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2024年7月,有幸参加了河南省人教版小学音乐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探索新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平台,也为我指明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使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一、培训

24、内容概述MUSIC:本次培训主要围绕2024人教版小学音乐新教材展开,涵盖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对新教材的每一章节迸行了详细解读,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如何有效实施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至六年级教科书采用主题性单元编写体例,在编写时设定四条结构框架的明线与学科骨干线。明线与学科骨干线交织,实现对音乐学习的全方位教学。“美丽动听中国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环球音乐之旅”以一条线索组织多重教学内容的策略,使教师在散点式的知识与音乐作品中,找到线性的组织线索,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世界音乐发展历史观的意

25、识;人文主题单元,促进学生人格教育,围绕学生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环保教育等安排相应的人文主题教学。二、学习心得1 .新教材理念的新颖性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这种理念的转变使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了多种科学、有效,且符合学习心理学规律、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强调音乐艺术实践性的特点和音乐文化多样性、整体性体验,如采用手指游戏的方式开展课堂器乐教学,采用趣味游戏的方式开展乐理教学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

26、音乐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3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新教材倡导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决心。三、实践应用音乐推荐通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新教材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积极运用新教材的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努力打造一堂堂生动、有趣、富有创意的音乐课。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四、总

27、结与展望音乐推荐本次人教版小学音乐新教材培训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目标,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收获将对我的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同为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而努力。第七篇立秋之后,仍然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天气是炎热的,心情也是火热的。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山东省2024年度新教材使用暨教研员培训活动在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市、各县区的音乐教研员们相约沂蒙

28、,共研新课标、共钻新教材、共求新课堂。三天的培训I,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不同的专题和板块,我的笔记总共记录了46页,很多时候是手跟不上眼睛,脑袋跟不上手,这些内容需要我一点点慢慢消化吸收。我一直认为,学习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总结就像没学一样,转眼就会让当时碰撞出来的思维火花熄灭。翻阅着自己的笔记,将所学习到的内容梳理、整合、归纳,结合个人浅薄的教学经验简要总结一下。壹.聚焦新教材,落实新课标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杜永寿对新版音乐教材进行了解析,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学习了(两次线下、一次线上)。杜总向我们分别讲解了当前教育改革动态及政策背景、音乐教材发展的历史脉络、新版音乐教材解析、双新背景下的音乐教学

29、实践等内容。作为音乐老师,对于了解当前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杜总是从宏观角度向我们分析新教材,具体的落地实施还需要我们这些老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脚踏实地的去做。之后承接的就是聂磊老师、宋丹老师、朱玉红老师针对新教材的落地问题进行了实实在在的研究,与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此环节让我感叹于老师们的理论积累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理论是研究的基础,是实践的核心,是成果的支撑。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和理论框架的引领,一切的实践活动犹如一盘散沙,做的没有意义、没有效果。这也就需要音乐老师们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道路上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和力量,才能更好的扎实我们的

30、音乐教学,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同时,老师们面对“双新”不要不敢去实践,反而更应该大胆去尝试、去创新、去重构,只要静下心、沉下心来去深入挖掘研究,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突破口,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贰.重塑新理念,赋能新课堂北师大附中的齐宏老师给我们带来题为中小学歌唱教学的真问题与实对策的报告。歌唱是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练习的必备技能,从课标对歌唱的要求中可以看得出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中小学歌唱教学普遍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思考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是关键之所在。对于共性问题我们都熟知,我们坚信肯定

31、会有很多音乐老师会想尽办法去解决,但是真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齐老师这次的报告会为老师们打开一扇大门,找到清晰的方向,最需要的就是将齐老师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落实到我们自己的音乐课堂中去,再去反思、总结、提升,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教学方法。(一)问题:1 .跑掉问题严重,多数学生不识谱;2 .咬字不清,高音尖细,喊唱或虚声;3 .歌唱情感不连续,音乐不连贯。(二)原因:1 .音程关系生疏;2 .变声期导致发声器官在变化;3 .唱法上存在问题;4 .对“好声音”概念的偏差;5 .歌唱咬字、吐字存在问题;6 .“起音”不正确;7 .“气息”运用不到位。(三)解决歌唱教学问题

32、的实对策:十关注关注音准节奏;关注轻声歌唱,关注歌唱起音;关注直声歌唱;关注字头清晰;关注送气歌唱;关注混声长言;关注音乐连贯;关注声音圆润;关注歌声柔亮。齐老师通过具体的事例、视频等材料形象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这“十关注”最好是贴纸钢琴上每天上课前温故而知新,实际教学中谨记这些方法就一定会让学生们的歌唱水平有所提升,还是需要做一个有心、用心、细心的老师。吴可畏老师针对合唱训练主题让我们了解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合唱的好声音、合唱与独唱的演唱区别以及合唱四字箴言-窄、吸、抬、送。吴老师的这些理论知识的凝练都是来源于自身不断的合唱实践,刷新了我们对于合唱的认知,可见学无止境、常学常新。我们需要将这些最新的合唱理论运用到班级合唱及学校合唱团的训练中去,提升合唱团的整体质量,唱的有修养、更高级。三天的内容高密度、高容量,在今后或许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去消化吸收。学无止境。作为老师,我们就需要多学习,把脑子里的水换一换,才能有更多的活水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个人固有的思维,与“新理念”接轨,保持不落后,才能给我们的学生们注入新的知识,呈现崭新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