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27134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定经济、协同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E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幸福美好新通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本规划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依据国务院“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甘肃省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定西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以及国家和省市县关于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

2、文件精神编制,是“十四五时期通渭县促进就业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文件。一、就业环境(一)“十三五”促进就业主要成效“卜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艰巨繁重的稳就业保就也任务,全县上下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用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就业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坚持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联动、创造岗位和稳定岗位并重,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突出做好高校毕业

3、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较好完成了“十三五”各项任务,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 .就业扶贫成效显著。全县13.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8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绝对贫困和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一举撕掉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就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年来,全县累计输转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4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6.65亿元,年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输转4.5万人次;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有组织输出36.36万人次,2020年组织化程度达到85%以上;累计向东西协作城市福清市输转务工人员2611人(建档立卡

4、1908人),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移安置1466户2902人。累计建成投运就业扶贫车间34个(2020年新认定12个),带动就业1044人(贫困劳动力446人)。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510个(生态护林员857人)。2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14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63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保持在低位运行。输转城乡富裕劳动力49.73万人,创劳务收入103.39亿元,其中省外输转22.6万人次,省内输转27.13万人次。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扶”、特岗教师和西

5、部计划基层服务项目,扶持引导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五年来,全县累计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扶”、特岗教师和西部计划基层服务项目实现就业587人。引导339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企业服务,确认新增就业见习基地2家,累计开展就业见习109人。按照“两管八不管”原则,为全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75人。加强与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城市的衔接,福清市企事业单位面向通渭籍生源招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16人。强化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实现了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名成员就业的目标。3 .就业能力不断提升。按照“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总体培训思路,紧密围绕县内重点产业和劳

6、务输出用工需求,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订单式”“嵌入式”培训,持续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计划”“雨露计划”“劳务品牌等各类培训,着力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6.61万人次(建档立卡户6.02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77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73万人次,“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2.11万人次。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功注册了“秦嘉故里巧织女、牛谷河畔彩绘匠”两大劳务品牌。4 .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经济形势变化对全县就业、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调控措施,按照失业动态监测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行

7、业分布、企业规模、就业数量等指标。确定9家县内企业作为失业监测样本,认真开展数据采集、核实,并按月上报等监测工作。坚持手扩大就业、一手调控失业,扎实推进全县失业预警体系建设,形成了县、乡镇、社区三级失业预警机制。围绕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对有鉴定需求的培训人员,全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卜三五期间共鉴定12922人次。5 .就业服务不断优化。通过畅通网络招聘渠道、做好就业信息推送,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俘、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五年来,累计开展大规模线下“春风行动招聘27场次,线上推送用工信息J38期,来自全国各地及县内

8、650家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57万个,3.1万名求职者参加招聘会,有近1万名求职者与用工单位现场达成协议,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大力推广“务工二维码”,使农民工足不出户了解用工信息、,找到合适岗位。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跟踪帮扶,加强信息系统应用,通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等信息对比,进一步掌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底数和就业状况,对有求职意愿和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针对性跟踪服务,做好就业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2015年的84.6%提高到2020年底的90.1%6 .就业保障不断完善。就业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针对疫情期间农民工返岗复工问题,枳极协调各方力量,按照“统一组织

9、、统一包车、统一培训、统一购买保险、统一防护保障”的方式,为每名务工人员发放口罩和“爱心大礼包”等,确保务工人员健康出行、顺利上岗。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主线贯穿于就业的全过程,建立了与公安、工商、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统执法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大力开展了劳动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十三五”期间,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6%。认真开展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工伤认定工作,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32件,办结率99%;落实交通补贴、劳务奖补1.04亿元,办理稳岗返还补贴128户300.76万元,切实减轻企业招工负担。认定工伤72

10、人。7 .创业带动效应凸显。全而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加大创业就业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十三五”期间,建成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市级1个,孵化市场主体94家,吸纳就业971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132笔6.18亿元,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扶持1.2万人实现就业创业。不断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立足当地实际,创办小规模经济实体,发展“五小”产业,让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形式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十三五”期间,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1个,累计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2319人,带动就业13671人。表h通渭县“十三五”就业主要指标完成情

11、况指标名葬2015年基数2020年目标年均增长/JR计完成完成情况城铺哥增就业人数(八)I92022145达到预期城械登记失业率(%)3%4%90%99%达到预期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03达到预期劳动力培训人数(人)1600640066100达到预期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5%达到预期(二)“十四五”就业形势研判从机遇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的挑战,开创就业发展新局面。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

12、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大,为促进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扩大就业带来新机遇。一是就业政策释放红利。党的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繁荣发展,创造岗位,吸纳就也,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潜能,促进就业能力提升。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等就业创业政策的相继出台,进一步激励更多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促进乡村就业创业规模水平提升,扩大就业规模。二是重大项目拓宽渠道。随着通渭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

13、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全县“五业”并举、“五城”融合、“五路”联通的“五五五”发展思路和牧草、肉牛、肉羊、生猪、金银花、果品、山楂、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服装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康养养老、创业孵化、三供业“十四园区”规划支撑,将进一步拓宽我县的发展空间,持续增加劳动力需求。三是巩固拓展有效衔接。国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我县作为全省23个、全市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5年过渡期”等重大政策交汇叠力口,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加大劳务输转等“十三五”期间人社扶贫政策的延续,将有利

14、于巩固就近就地就业成果,进一步扩展就近就地就业渠道。从挑战看,十四五时期,我县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并将成为主要矛盾,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环境亟须改善,就业形势而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对餐饮、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产生冲击及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造成部分企业就业岗位减少和市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两缺”问题,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人力资源供求总量矛盾增加。二是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有限。当前全县经济发展不充分,基础条件差、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的基

15、本县情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加之我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生态产业处在起步阶段、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县内企业规模小,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培育不足,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不足。三是新业态就业保障存在短板。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依托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平台实现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逐年加大,对稳定就业的作用H益明显。但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工伤认定等劳动权益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企业人员失业风险加大,隐性失业问题将逐渐显性化,将制约就业质量的提高。总的来行,“十四五”时期,我县就业形势将保持基本稳定态势,但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

16、量难度加大,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就业形势仍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货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就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着力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着力稳定就业基本盘,着力推动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扶持就业新形态,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趋

17、势相一致、就业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就业质量与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意愿相契合,切实满足人民H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基本原则1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持续优化环境,健全机制,不断加大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积极扶持就业新形态,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企业和重大项目引领带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就业新业态新模式,稳定就业岗位,构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2 .坚持就业优先与经济发展协调。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区间调控的下限,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促进产业结构

18、、区域发展与就业协同,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增强对就业拉动能力,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深度融合。3 .坚持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并重。充分发挥通渭县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大劳动力输转扶持力度,优化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环境,纾困中小微等各类企业,稳步扩大就业总量。坚持分类施策,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就业质量。4 .坚持就业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构;坚持需求导向,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者素质持续提升,不断改善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侧结构。5坚持就业扶持与保障兜底结合。加快建立公平普

19、惠的政策制度,维护劳动者提升自身素质、参与就业创业的平等权利;不断提升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水平,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积极扩大社保覆盖范围、落实待遇调整政策、提升社保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力争到202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0.9万人以上,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I1.oO人以上,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全面实施乡村振

20、兴战略,五年累计输转城乡富裕劳动力45万人次以上。2 .就业结构更加优化。持续稳定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就业,把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和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把发展健康、养老托育等现代服务业和小微企业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吸纳就业的重要引擎,就业人员总量大幅增长,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继续增加。同时,积极鼓励灵活就也,进一步扩大灵活就也规模,就业结构持续优化。3 .就业质:不断提升。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围绕“秦嘉故里家政女,书

21、画之乡建筑哥”,培育、创建、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至2025年,累计培训劳动力1.2万人以上,其中劳务品牌培训I2000人。使劳动力就业获得感、安全感、公平感、幸福感明显提高,实现更加体面和更高报酬的就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力争达到99%以上。4 .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双创”我体。市场化、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创新、创业、就业良性循环。五年内,积极争取认定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1家,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2家,县级创业就业孵化示

22、范基地(园区)3家。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以上,创业城乡带动就业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全县各类返乡创业人员达到5200人以上。5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方式更加精准、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劳动用工管理更加规范,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法定时限内结案率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均达到100%。表2:通渭县“十四五”促进就业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基数2025年目标指标属性I城械新增就业人数

23、(人)2150(90)欣期性2城m谢查失业率%)6%预期性3城镇登记失业率(%)3.93%4%预期性4输梏城乡百余劳动力(万人)9.9(45)预期性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9()(I1.OO)预期性6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亿元)1.26(2)预期性7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人次)6808(19000)预期性8企业劳动合同笠订率(%)95%95%预期性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99%预期性注:()表示五年累计数.三、主要任务(一)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和服务业等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动能,促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健

24、康稳定发展,加大投资项目建设,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内需,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推动实现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1 .保持经济就业良性互动。加强就业政策与宏观政策协同联动,合理制定经济增速预期目标,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就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县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的相互衔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下限。在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发展规划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带动多样化高质量就业,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与就业质

25、量提升、收入持续增长良性循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既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又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优化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2 .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供给。加快投资项目建设带动就业。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带动就业,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激活民间投资活力。依法依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县外资本参与通渭项目建设。通过万头肉牛繁育场、万只肉羊养殖基地、通渭美神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绿色养殖场

26、以及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农田水利、村组道路硬化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兴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县内重大项目建设用工优先使用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突发严重困难户劳动力,扩大以工代赈投资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放的劳务报酬占国家以工代赈资金比例不低于15%。项目业主单位按属地化原则,建立与土地征用联动机制,优先使用本地农民工;畅通信息渠道,有效对接供需,确保项目建设本地用工人数不低F用工总量的30%:建立技能培训与项目建设协同机制,提升农民工劳动力价值。3 .积极发展就业新形态。促进新型消费增加就业,坚持扩大消费与促进就业相结合,进一步稳定就业闵

27、位。着力提升网络消费,扩大实体消费,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依托县内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地热资源特色等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康养养老、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推动消费供给升级,提质发展旅游经济、体育经济,丰富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新消费场景,扩大就业新渠道。优化消费需求管理,发挥好政策对消费的引导作用,营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为扩大就业提供坚实支撑。4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带动就业。坚持“非禁即入”,全面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理各种准入限制和隐形壁垒,积极扶持个体工商户升级为小微企业,壮大中小微企业规模数量,发挥中小微企业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

28、就业韧性。落实和优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的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就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与升级,支持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5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建立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建立重点落实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支持保障计划。实施新就业形态人员技能提升行动,建立完善适应灵

29、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引导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发布渠道,规范平台企业用工,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健全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开发新职业,发布新职业标准。表3: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支持保障计划名称主要内容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制度个人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可在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按规定享受各项政策和服务“建立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发布集道实施新就业形态人员技能提升项目创新适合新就业形态人员的增调形式和内容,开展数字资源线上WiiM服务,支持根据自身实践和需求春加个性化熔

30、调.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推进职业伤害保障I:作.探索用1:企业照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的机制.鼓励用工企业以商业保险方式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提供多层次保障。按铃上计划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户籍限制,制定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措施.(二)突出重点群体,切实稳定就业基本盘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切实兜住民生底线。1 .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援企稳岗政策体系,落实社保和培训补贴政策,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督促国有、县内企业落实

31、扩大招聘毕业生规模,积极争取基层项目和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数量,招录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基层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基层就业待遇,围绕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人才紧缺领域开发岗位,认真落实省上支持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落实高校毕业生服兵役资助政策。稳步扩大硕上研究生招生和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规模。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见习岗位,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实践,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服务。严格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落实创业担保

32、贷款扶持政策,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2 .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强化农民工输转就业,利用东西协作机制,完善省外劳务协作和省内用工协调联动,综合实施“稳东扩西”、就地就近优先吸纳等措施,稳定农民工输转规模。推广应用农民工“务工二维码”,使劳动力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就业信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群众自愿”的模式,积极对接青岛、福州、金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劳务基地,组织好“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输转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县外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实现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提高输转组织化程度。完

33、善劳务输出服务机制,依托劳务公司、劳务工作站等主体,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为就业人员提供岗位选择、交通出行、心理辅导、维护就业人员劳动权益等就业帮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零工市场或劳务市场,推动劳务输转市场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劳务输转质量。推进培训输转一体化,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以精准培训促进有效就业。继续推进基层劳务平台建设,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力争将岗位信息、技能培训、权益维权等就业服务延伸到村、跟踪到户、服务到人。支持就地就近稳定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机制,加

34、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扩大就业规模。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发挥就业托底功能。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在保持岗位总体规模稳定的基础上,将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聘用范围。加强对乡村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日常教育、考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其作用发挥,并根据考核情况及时兑现岗位补贴。整合人社、交通、林草、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资金和光伏收益补助资金,围绕农村实际需求,延续开发旅游服务设施保洁员、农村公路养护员、村级民政协理员、村级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协理员、生态管护员、

35、地质灾害监测员等公益性岗位,拓宽已脱贫群众兜底安置渠道。3 .多措并举促进退役军人就业。积极探索具有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特色的“权威推荐+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就业直通车模式,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支持相结合,保障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再给予特殊优待。加强与县内外发展前景佳、用工密集、科技含量高、劳动报酬好的重点行业、大型企业开展就业合作,继续做好向新疆人社、公安、退役军人等部门定向、精准推荐退役军人就业。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退役军人就业支持力度,适当放宽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单位招录退役军人的

36、条件,通过专场招聘、企业招聘等方式,促进多渠道就业。强化创业扶持,创建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服务,加大创业支持。4 .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档案,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扶。针对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优先安置。随时出现的零就业家庭,主动上门开展就业援助和帮扶,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名成员尽快就业,确保实现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加强教育

37、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多渠道就业,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针对特定群体的就业歧视,推进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群体就业。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表4: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行动名称主要内容高校毕业生茶层服务项目祖线实施国家“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大学生忐IK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惋位计划”和省上支持i校毕业生到地层精业项目,选拔派遣高校毕业生刎基层服务,规范项目管理,加强人员培养使用.强化日常考核监侨.落实相关待遇,切实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

38、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计划投资960万元用于JR实东西部劳分协作各项工作补贴.为转移就业搭建信息平台,脱贫家底劳动力6加有组织劳务输出的,5?3400万元按规定给户交通补贴、劳务奖补、生活补助等,经济性人力费源眼务机构、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组纲脱贫劳动力到企业就业,按规定给P职业介绍补站退役军人就业促进行动建立他全退役军人公共就业I1.i务信息平台,粽合运用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服务,协助落实相关扶挣政策,有针对性提供就业。枳极鼓励退役军人到企业就业、灵活就业,对实现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障的,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多元化”服务,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退役军

39、人就业创业。雨露计划扩大职业院校招生和职业培训规模,支持脱贫户、农村低收入人口所在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按规定享受国家免学费和奖(助)学金政策.计划投鼓7800万元.继续实施“雨解计划,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助。就业报助行动加大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莅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珊.扩大城乡就业困城人员托底安置,梢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城人员就业.充外就业援助制度,实施精细化的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缩短长期失业者失业周期。乡村公益性惯位计划投资1.59亿元推续聘用全县6615个多村公益性词位,按月发放同位补贴.解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乡村就业工厂进一步加入乡村扶贫工厂建设,计划投资54

40、0万元用于落实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补贴.解诀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三)强化创业带动,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创业平台建设,优化政策保障和服务,聚焦重点群体创业,激发全社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1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取消束缚创新创业活力的行政许可事项,以打造“24小时不打洋政府”为抓手,加快数据共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建设,全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营造尊重创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和谐创业环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分类施策,支持劳动者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加强对创新人

41、才的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全面激发劳动者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构建合理的资源获取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推动项目、基地、资金、人才一体化配置,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创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 .加快“双创”平台建设。发挥省级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园区)创新资源聚集优势,引导培育创新创业聚集区,为创业项目落实提供宽带费、水暖电等物业费用减免,提升孵化能力,培育新增更多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批基于互联网的省级市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鼓励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由大中型科技企业牵头,中小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

42、创新体系。对现有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创业教体等各类园区整合拓展、优化布局,培育功能完备、环境优良的创业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约化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3 .引导各类社会群体投身创业。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创新人才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留职离岗创办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完善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措施,健全创新型岗位管理制度体系。支持科研人员在寒旱农业、特色产业等优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业。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创新创业的激励力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服务中的作用,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扶持高校

43、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对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扶持,免费提供创业载体,加快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积极组织参加甘肃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什青宁新”西北四省区就业创业大赛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促进学生创业成果与企业供应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支持返乡入乡人员创业,支持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完善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引人育才留人政策,加大对乡村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力度。鼓励各县区积极打造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4、的返乡入乡创业园,支持地方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持续加大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土地、税费等扶持力度。表5:创新创业促进工程名称主宾内容高校毕业生创业工程推动实施以大学生为兔点的青年创业计划,开展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项行动,支持岛校毕业生创办科技型、现代服务组小微企业:支持高校建设大学生众创空间、创业静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平台,整合利用社会创业创新资源促进岛校创业创新I.作:支持建设一批青年创业园,重点扶持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创亦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电子商务,人力货双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返乡入乡创业工程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谷

45、商、开业指导等服务对农民工等人员初次创业且IE渐经营1年以上,可蛤于SoOO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创业蚊体.到2025年.打造-批具书较强影响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返乡人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县(IX).“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从2021年起到2023年底.通过组织自下而上的系列比我,闻叁开展创业训炼、创业论坛沙龙、金融对接、项目对接投资服务活动,分级培育不同层次的创业人才,积极培育并推荐创业达人,Ai终在全县培养4名创业新秀、7S名新锐创客,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就业的化示范基地,创业培训工程时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只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结合适合创业的项目.点开及创业意

46、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等培训:对处于创业初期的人员,结合区域专业市场对企业发展需求.电点开屣以企业注册、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等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对已姓成功创Jk的人),里点开展发达胞区产也P立形代.经营管理方式等培训.把小门面、小作坊等升级为特色店、连慑店、处牌店.对仃意愿或从事电商业务的人开展网络创业埼训项目等培调,培养批懂理论慌业务、会航营网店、健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能力顺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坚持前瞻性培养人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一批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培育具有更高技能水平

47、、更好专业素养、更强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队伍,着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1.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建立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相关部门、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定期举办种养技术技能培训班,面向农民生产需求,按需提供相关技术、技能和观念的培训内容:鼓励相关农民积极参与培训,通过颁发证书、发放补贴奖励、开办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农民学习热情;时全县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培训需求或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开展多种专项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特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加大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力度,鼓励农民结合多元化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开发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新兴业态实业项目。实施劳务品牌提升专项行动,精心打造、选树具有通渭特色的“国字号”“省字号劳务品牌。鼓励实行在职职工终身培训教育。“十四五”期末,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万人以上,其中新型学徒制培训50人以上,劳务品牌培训2000人以上。2 .创新培训组织形式。围绕提高培训人员能力素质、促进就业稳定这一主线,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线下+线上”、“理论+实践”和“以工代训I”等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开发数字培训课程,开展线上培训。坚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坚持因需培训、学以致用原则,全力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