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41578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XX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XX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总结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落实总结报告XX村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石,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年来,我村在上级XX、XX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现将我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责任落实情况总结如下:一、村“两委”主体责任,筑基固本强引领。村“两委”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年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村“两委”班子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

2、命感。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谋划发展思路,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方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民主管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作用,确保各项决策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二、驻村工作队牵头抓总,凝心聚力促发展。驻村工作队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确保上级政策精神在我村落地生根。一是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深入走访农户,了解群众

3、需求,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脱贫不返贫。二是产业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企业和项目,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扶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三、包保责任人精准施策,责任到人见实效。包保责任制的实施,为我村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要求包保负责同志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走访、关键节点有核算”,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责任到人。包保责任制的实施,为我村巩固脱贫成果、

4、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要求包保负责同志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走访、关键节点有核算”,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责任到人。一年来,包保责任人定期走访慰问,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二是政策宣传,包保责任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三是督促落实,加强对帮扶工作的督促检交,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四、驻村及结对帮扶工作深入细致,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驻村及结对帮扶工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确

5、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强驻村管理,确保驻村干部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每季度走访监测对象2次和脱贫户至少1次,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动态掌握结对脱贫群众的基本家庭情况和信息变化情况。二是强化帮扶成效,驻村干部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发展产业、建强班子、帮带干部、引育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三是注重示范引领,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成功经脸和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顾过去一年,XX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