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52086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近年来,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在我国基层治理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影响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多次发文部署具体措施。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及2024年出台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标志着国家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的决心和推进力度。一、问题原因一是官僚文化的长期积淀。我国的行政体系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这种体制固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统一性和执行力,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各级官员为了迎合

2、上级意图而忽视实际工作。形式主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伴而生,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形式主义逐渐以“会议主义”“文山会海”“材料依赖”等形式表现出来。二是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为保证政务工作进展顺利,考核机制不可或缺。然而,一些地方的考核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导致基层单位为了追求“亮眼”的数据表现,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考核机制的层层下压,迫使基层干部为“数字政绩”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比如,在许多地方,一些干部往往为“迎接检查”而突击赶工,重点不是工作实绩,而是如何让“报表漂亮”。三是工作任务的层层加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承载着

3、大量具体的执行任务,然而许多上级部门在下达工作任务时,却没有考虑基层的实际承载力。任务的不断增加和责任的层层下移,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应对各种检查、报告和调研,而真正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二、主要表现一是层层加码、任务下沉。在实践中,形式主义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任务的“层层加码”和责任的“下沉”。上级部门在布置工作时,经常要求“属地管理”,把任务和责任一层层推向基层,而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承载能力。例如,某地一乡镇干部反映,2023年该乡镇一年接受了165项督查检查,平均每周有1次以上的上级检查。这种频繁的检查与调研,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迫使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准

4、备材料和应对检查,而不是专注于实际的工作。二是文山会海、材料主义。在机关单位中,文山会海和材料主义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上级部门往往要求基层单位提交大量的书面材料,材料越多越好,形成了一种“材料依赖症”。为了完成这些材料,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应对上级的各种材料需求。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材料论英雄”的现象,凡事都以材料为考量,忽视实际工作成效。例如,某乡镇在短短几个月内被要求提交的汇报材料达到了数十份,致使基层干部根本无暇顾及群众的实际需求,只得在办公室里忙于“写材料”。三是检查过频、重复考核。重复检查和多头考核也是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之一。部分上级部门在调研和督查过程中,条线交错、检查内

5、容重合,导致基层单位疲于应付。东部某省一街道2023年接受了20条线165项的督查,而西部一乡镇平均每周至少接受一次上级督查检查。这种高频率的检查大大削弱了基层单位的实际工作能力,许多干部不得不抽调人员专门应付检查,基层真正为民服务的力量反而被削弱。四是“痕迹主义”横行。工作中的“留痕”本是为了记录和监督工作的推进情况,然而,许多地方将留痕走向了“痕迹主义”。为了解释工作成果,部分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补痕迹”,甚至摆拍、补拍现场照片,以证明工作确实开展。例如,某地一所中小学,教师为了迎接检查,不得不在下雪后拍摄铲雪的照片,并且多次补拍、摆拍,导致教师忙于应付检查,而无法专心教学。五是“指尖

6、上的负担”加剧。形式主义还体现在各种要求点赞、关注公众号和安装APP的负担上。部分基层学校、教师和家长被强制要求为某些公益活动点赞,甚至将点赞数作为考核指标。这种不合理的要求不仅无助于提升工作质量,反而加剧了师生和家长的负担,背离了服务群众的初衷。三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意识。形式主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偏差,未能正确理解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因此,加强政治引领是整治形式主义的首要任务,要从思想源头上打破形式主义的束缚,提升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第一,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摆脱“面子工程”和“痕迹工程”的束缚,摒弃“唯表象论政绩”的错误观念。

7、通过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确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每一项政策、每一项决策都必须从服务基层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避免只看形式不顾实效的工作作风。第二,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层层压实责任。整治形式主义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反对形式主义,杜绝官僚主义。要将整治形式主义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形成上行下效的治理局面。通过定期检查、专项督导等方式,确保各级干部履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防止上级政策在基层执行中变形走样。二是推进系统管理,构建长效机制。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从

8、制度层面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避免形式主义的反复出现。通过优化文件和会议管理,推进数字化政务服务,简化基层工作的繁琐程序,让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于实际工作。第一,精简文件会议,提升工作实效。形式主义在基层的突出表现之一是“文山会海”,大量的文件、会议使得基层干部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难以腾出精力去落实实际任务。因此,要严格控制发文数量,杜绝重复性、无实际内容的文件下发;同时,压缩会议频次,提倡通过简短、高效的会议形式解决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负担。此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线上会议”“文件汇报”等创新模式,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第二,加强政务数字化建设,减少重复工作

9、。基层负担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报送和材料提交的重复性工作。为了减少此类负担,应大力推进政务数字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互通,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通过搭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平台,基层干部能够一次性提交所需数据,避免重复报表和资料准备,真正实现行政流程的简化和高效化。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基层实际难题。形式主义问题的治理,关键在于从实际问题出发,直击痛点,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整治工作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一,深入调研,精准识别形式主义问题。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真实声音,准确识别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和

10、根源所在。例如,调研中发现的“留痕主义”现象,即过度依赖材料和痕迹管理来评估工作成效的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坚决避免形式主义以其他形式回潮。第二,分类施策,精准施力。由于形式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表现各异,整治工作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文件会议过多的问题,应严格控制发文和会议审批;对于考核中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应调整考核标准,更多地关注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而非材料的丰富与否。同时,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形式主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强化工作联动,形成整治合力。整治形式主义不仅仅是某一层级、某

11、一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全系统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通过多部门协作、各级联动,才能确保整治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第一,上下贯通,形成整体联动机制。整治形式主义需要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紧密配合,形成上下贯通的联动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整治形式主义的具体方案和行动计划,逐级细化任务目标,确保每一级组织都能落实到位。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的监督指导,而下级部门要及时反馈实际情况,形成双向互动、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避免“上热下冷”的现象发生。第二,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确保长效推进。为了确保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取得长效,必须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专项检查、定期考核、社会评议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各级部门的整治工作成效,重点关注是否真正减轻了基层负担、解决了实际问题。对整治不力、敷衍塞责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确保整治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同时,探索创新激励机制,对在形式主义整治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正向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