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57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 本途径。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遵 守的基本规则,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持正常教 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准则,是管理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学常规所确立的工作规范,是学校必须遵守的基本工作规 范。第二条学校教学常规落实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教 学工作的副校长负具体责任,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教务处 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县和县教研室的检查指导。学校要把 教学目标、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教师个人,明确 责任,抓好落实。第二章课程第三条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足 规定课程课时,

2、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学、 综合实践等课程的课时,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 和社会实践的时间。第四条学校要以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规范开 展安全、班团队会、信息技术、书法、国防、法制、廉政、 健康(含艾滋病、禁毒、心理等)等教育,所用教学时间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综合实践活 动可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其课时可分散使用,也可 集中使用。第五条 小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 活动和社会实践)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第六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每天体

3、育活动1小时,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推动 体育社团活动、课外活动课程化管理。学校要结合实际经常 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运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 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全面落实学生视 力监测机制,做到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落实全体学 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每年开展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县按国 家、省州要求对各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开展抽测复核。严格 执行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每周不 少于2节。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按照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学 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执行)的通知要求,改进和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第七条 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

4、间组织 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补课,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 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在职教师一律不得组 织或者参与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活动,不得在校外社 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第八条 严格按照“五项管理”和中小学教辅材料选 用推荐目录推荐使用教辅材料。严禁学校或教师向学生推 销、摊派目录以外的教辅材料。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1次校 园课外读物清理排查。每学期分年级、分学段按推荐书目给 学生提供推荐阅读书目。第三章计划与总结第九条教学计划是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学校教学 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任课教师教 学工作

5、计划和班务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按学期制订,做到整 体具有承前性,目标具有针对性,措施具有操作性,符合课 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教学工作 计划,必须体现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基本要素。1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对各项 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是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 学工作计划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教学工作的 指导思想、情况分析、目标要求、工作要点、具体措施、主 要活动进程安排等内容,每学期开学前由主管校长或教务处 起草,经校务会或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实施。 学校应在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安排 好课表、作息时间表和学生

6、活动总量,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2 .教研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 依据,结合教研组实际拟订,组内教师讨论,经教务处审批, 开学一周内印发给本组教师,并交教务处存档。教研组计划 包括学期工作目标,教研工作指导思想,教研组情况分析, 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工作具体措施,主要教研活动进程安 排等。教研组工作计划执行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3 .备课组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 划为依据,由备课组各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 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经教务处审批, 开学初印发给本组教师。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 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

7、学科研讨活 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 人。4 .各任课教师均应根据学校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要 求,并结合备课组计划,在钻研课标,通读教材和了解学生 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制订出个人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 划一般应包括: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教 学任务与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及达成目标的措施、教学进度 计划表。教学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经学校教学管 理部门审批后实施。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应附在备课本前面, 以便于落实和检查。5 .班务工作计划由班主任依据学校及各部门计划要求 并结合本班实际于每学期初拟定,经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 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执行并

8、备案。班务工作计划一般 包括:指导思想、班级情况分析、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进 程安排(附周历表)。班主任是执行计划的具体负责人,学 校要将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评价班主任和班集体工作的重 要依据。第十条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检查教学计划实 施情况,确保计划落实到位。第十一条 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实际做 适当修改或调整,修改和调整前应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请示, 经同意后实施,并在教学计划的备注栏中详细记录。第十二条教学总结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 重要途径,是评定教学实绩的重要依据。学期结束时,各责 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 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

9、书面总结,交学校教学管理部 门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 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总结要以事实为 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 观点明确。第四章备课第十三条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上好课的前 提和基础,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重要保证。每个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熟练掌握 教材体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认真、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第十四条教师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均应做到 “八备”:1 .备课标。认真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的性质、基 本理念、任务、目标、内容、实施原则和评价等基本精神, 明确学科教学的

10、总体要求,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 .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理清教材 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各章各节知识在教材知 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确 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同时,要研究教材中 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等,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整 合教学资源。3 .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 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 面作全面分析,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 .备学法、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 结合学生特点及课程资源条件,灵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 方法,引

11、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 主动构建中习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 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品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5 .备教学媒体和教学用具。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 果最优为原则,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挂图、视频、模型等 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 合。6 .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紧 扣教学目标精心设置导入、感知、训练、掌握、归纳、运用、 检测和必要延伸等教学环节,精选预习、学习或复习的活动 内容,把握活动的适时、适地、适量和适度性。7 .备板书设计。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 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

12、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 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及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 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8 .备作业。布置作业要坚持目标明确、数量适当、分层 布置、格式统一的原则。作业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新知识的重 要措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有环节;作业量要适当。在精 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分层布置。提倡分 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第十五条积极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 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二名以上教师任教相同学科的应

13、建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第十六条提倡超前一周按课时足量备课。学科演示实 验,备课时必须预做。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完整的教案应 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型、教 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 利用、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十七条提倡电子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学校要建立 和完善电子备课制度,督查教师电子备课情况。对完全抄袭 网络教案、无二次备课者视作无教案;对备课不及时或不规 范,学校要及时终止其电子备课资格,重新进行手写备课。 学校要设计符合实际的电子备课模板,严格按语言文字要求, 统一文档、字体、纸张、封面、环节等格式,供教师使

14、用。第十八条教案要在主要环节齐全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 重在创新。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 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第十九条 不得无案执教,不得用旧教案上课,坚决反 对用网上直接下载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反对简单 分工备课、偷工减料的所谓集体备课的错误做法。不能用课 本、资料上写的评注代替教案,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不得 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旧教案,杜绝课后补写教案。第二十条建立教案检查制度。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 期相结合的方法检查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检查 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每次检查做到有记载、有等级、有评 价,有通报,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提倡建立教师教案教

15、研 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 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第五章课堂教学第二十一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的最重要环节,是师生知识探究、技能习得、情感交流和价 值生成的最重要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 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实现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 育目标。第二十二条 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力 争做到以下十点: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都应有清晰而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准确。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 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

16、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 度、密度、深度和容量适当。3 .教学方法科学。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 选择符合学科要求,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 提高课堂效率。4 .教学过程清晰。教学各环节呈现清晰、过渡自然、前 后连贯,教学过程构成梯度。适当运用内容小结和方法提示, 使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形成结构层次和网络体 系,便于识记、整合和运用。5 .师生互动积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自主探 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 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实践,建立平等、 民主、和谐的

17、师生关系。6 .信息反馈及时。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 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 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7 .教学艺术精当。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实验 的艺术,善于倾听,善于设问,善于交流,善于欣赏,善于 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启示和感 受。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 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8 .教学效度明显。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反馈,即 时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有效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话题 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清晰地明确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 标及重点教学内容。有效讲授:

18、讲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由浅入 深,循序渐进,疏密适度,详略得当,层次清楚,节奏适度。 力求简明透彻,切忌芜杂贪多。提倡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切勿一讲到底。有效提问:提问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艺术性 和启迪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回答或回应,使学生更积极地参 与学习过程。有效倾听: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的思考预留足够 的时间,给学生的回应提供及时的精到点评和反馈。要让学 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尤其在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 的学生或错误的答案,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教学的机智, 呵护成长中的心灵。有效评价: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教师 应作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评价;即时反馈评价应

19、面向全 体,尊重差异,充满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考和机智,能把教学 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有效媒介:重视多媒体的辅助运用,力求简明扼要、 美观大方,有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杜绝无用信息泛滥; 重视板书的布局,做到书写端正、内容简明、前后连贯、艺 术美观,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和再现,切忌随意芜杂。9,德育明显。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科德育资源,有意识地 把德育内容到教学的各个环节。10.教学行为规范。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 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 课程上课;不迟到早退,不中途离开教室,不拖堂,不做与 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穿着大方,仪表 端庄,举止文明,精神

20、饱满,语言规范,板书合理,书写工 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 课;尊重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 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在课堂上抽 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第二十三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 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课件等教 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馆、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和资源库的管理和应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 帮助。第二十四条写字教学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抓实 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书写能力。同时,在语

21、文、美术等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要高度重视教师规范汉字书写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要进行经 常性的粉笔、钢笔、毛笔“三笔字”书写培训,将写字教学 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能力评价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组 成部分。第二十五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 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要求 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 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同时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教学机智, 能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第二十六条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 再思考,是积累教学经验、提

22、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 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提 倡教师进行主题式反思,可关注:课堂气氛、学生反映、教 学效果、时间分配、目标达成、作业反馈、教具运用、难点 突破、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方面。教学反思要 注重质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第二十七条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 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 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检查形式 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教务处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 各班班级日志详细登记,教务处每周查阅核实班级日 志;教

23、研组有目的地集中听课,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 卷调查等等。第六章作业布置与批改第二十八条 作业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措施,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有环节。作业批改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 导,又是获取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作业 作为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工作,合理布置并 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第二十九条布置作业要按照“双减”要求,坚持明确 作业的功能和目标、规范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 业类型、优化作业布置的原则。1 .明确作业的功能和目标。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布置科学合理 有效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

24、 促进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推 动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布置 科学合理有效作业,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素质教 育要求,切实发挥好作业巩固与延伸、培养与发展、反馈与 矫正、激励与拓展等育人功能。2 .规范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和选择要根据课程标准和 教材要求,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知识点,突出重 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 类旁通。作业的重点是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 提倡适时适量设计一些贴近生产生活、作业具有探究性、实 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根据

25、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围绕作业量、作业难度进行分层设计和布置,有效促进不同 层次学生的发展。鼓励探索“个性作业日”或“无作业日” 制度,逐步形成校本化作业特色。3 .创新作业形式。积极探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特 色)作业模式”,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关注学生个性 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对象设计不 同程度、可供选择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使所有的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实行弹性作业,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数量的作业,照顾学生的差异,多给 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 难度过大的作业,更不准给学生布置惩罚性作业。4 .丰富作

26、业类型。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合 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 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倡导推广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 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语文、外语等学科 布置以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的作业,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布置以综合性、探究性为主的作业, 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布置以开放性、情境式为主的作业, 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布置以体育锻炼、技能训练、艺术 欣赏和创作等为主的作业。5 .优化作业布置。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 数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 的时间。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

27、六年级 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 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 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作业指导,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 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作业原 则上要随堂布置,不准占用学生午休时间布置家庭作业,不 准将应该在课堂完成的作业布置为家庭作业,不得用手机布 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准统一要求家长或 通过家委会等途径给学生布置听写、背诵和拓展等作业。第三十条 认真批改作业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检查教 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业批 改要规

28、范、及时。1 .规范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批改并评定等级,评语书 写要工整,符号要统一,评价要恰当并富有激励性。格式、 书写要规范(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作业评 价以等第形式呈现(分别以“A”、B”、“C”等形 式评定等级)。按要求布置的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 错批现象,严禁只布置不批改。批改次数和学生作业的次数 一致,有实例点评,错误有圈点或指正,有改错。建议各学 科作业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批改方法(每生评语不少 于作业总次数的1/5),小学还可用带有激励性的标志(如 小红花、笑脸、五角星、小红旗等)进行评价。建议小学实 行作业等级双批制度:一是正确率,分“优、良、合格、待

29、 合格”四个等级;二是书写的质量,分为A、B、C、D四个 等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 教师的作业评价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强化学习动机。2 .及时批改。教师应按时回收作业,认真、及时、规范、 有效地批改作业,要严格遵守“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切 实做到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不得要 求家长批改作业。根据作业类型和特点,采取作业展评、展 示交流、讨论分享等多样化方式进行评价反馈,不准只布置 不批改、不反馈。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和 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优秀作业作品集”和“错题册”。第三十一条小学道德与法治、科学和综

30、合实践活动课, 原则上不留练习性书面作业,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 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 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 度。第三十二条要定期检查教师作业的批改情况。学校每 期不少于2次,教研组(备课组)不少于4次。每次检查做 到有记载、有等级、有评价,有通报,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第七章 课外辅导(课后服务)第三十三条 课外辅导(课后服务)是贯彻因材施教原 则的举措,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校和教师要广泛采取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提优与补差 辅导相结合、知识与方法(习惯)的辅导相结合等方式,对 不同类学生进行课外辅

31、导。第三十四条 课外辅导(课后服务)要注重差异,分类 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着眼于全体学生,力求整体提 高。1 ,规范辅导要求。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课 后服务),辅导活动(课后服务)时间为每周工作日下午16:30 至18:30,课后服务2小时,即5+2,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 生的自习课。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 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 要,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课外辅导(课后服务)不得妨碍其 他学科教学,不得借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原 则上,课外辅导(课后服务)第1个小时以督促辅导学生完 成作业为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

32、疑;第2个 小时对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可结合本校特色和资源,拓展学 习空间,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 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素质。2 .强化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 应运用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学科实验研究)、开 展文体活动、科普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 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 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知识缺陷,帮助其 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3 .重视个别辅导。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 时给予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多给一些读书、 思考、回答、演练的机会,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

33、习习惯和 学习能力。在关注学业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 兴趣。教师要善于组织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 同提高。第三十五条不歧视学力较弱的学生。不提倡分重点班, 或冠以实验班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弱势群 体。提倡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学生在家可以通过平台与老师 产生互动,以解决学习上的疑难。第八章实验教学第三十六条实验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操作技能,加深知识理解 和掌握、激发学习兴趣的、养成研究性学习品质具有重大意 义。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做到提前安排,精心 准备,科

34、学演示,手脑并用,总结方法,注重实效。第三十七条教师要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 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 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器材和药品等,保证实验教 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第三十八条 积极做好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 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 试做,熟悉实验过程,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第三十九条课堂认真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 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演示实验必须 立足全体学生集体观察,力求规范、安全、明显、直观、可 靠,富有示范性和启发性

35、。若演示实验不成功,教师要分析 原因,排除故障,不能弄虚作假,误导学生。在教师演示实 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 指导,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四十条 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给 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 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提倡学生开 展创新实验活动。第四十一条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及时 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 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

36、师要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并认真批阅和评价。第四十二条积极开展自制教具学具活动。学校要组织、 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 条件,广泛开展教具学具制作活动,弥补学校实验教学器材 的不足。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 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第九章课外活动第四十三条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包括社 会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参观访问、 夏令营活动等。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活动、课后小组活动 和个人活动。1 .大型活动是针对某一年级或某些相近程度学生的需 要而组织的课外活动,有报告会、讲座、集体参观访问、比 赛等形式,由学校或

37、班级组织。大型活动要切合学生实际, 讲求实效,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不应太频繁。2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形式分散,活 动方便,能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按班级、年级、学校 建立,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有:学科小组、科技小组、艺术 小组、体育小组等等。3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爱 好和特长而独立开展的活动。主要有:阅读报章杂志、文学 创作、绘画、音乐、书法、制作模型、进行某种观察和实 验等等。个人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方面更甚于小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组活动在吸引 和照顾学生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不足,使每个具有特长和特殊 才能的学生都能得

38、到充分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 加强引导,防止自流。第四十四条 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第2个1小时课后服 务),要做到计划、人员、内容、时间、场地“五落实”, 保证活动质量,提升活动效果。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包括 内容、方法、效果等,注意积累资料,期末认真总结,及时 表彰。第四十五条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只起组织、指导作用, 不起主导作用。学生活动的效果用研究成果、实验报告、学 习总结、小论文或其他学生愿意采用的形式来反映,不进行 考试、考查,对学生不施加任何压力。第四十六条 课后服务兴趣小组是课外活动有效载体, 是展示学生个人才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浓厚校园文化氛 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广阔

39、平台,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 自己的特长,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组织开展兴趣小 组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强指导和培养,不断增强学生 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大力推进“大课间活动”、“阳 光体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能 力得到培养。组织指导兴趣小组的工作量要纳入学校的绩效 考核。兴趣小组活动,每学期或每学年应向学校作专题成果 汇报。第四十七条 课后服务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必须采取 自愿原则,不可强制学生参与不感兴趣的活动。活动项目要 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避免成人化。不可要求一专多能 学生同时参加多种兴趣小组活动,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不能向学生收

40、取任何活动费用,如需购买 必要的器材、服装、用品,由学校统筹安排。活动的组织指 导老师应有简要的教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第四十八条 对上级教育行政等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 制作等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宣传,扎实安排,认真组 织,确保实效。第十章监测与评价第四十九条 检测与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活动效果和学生 知识能力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对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 学问题,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等都有重要意义。按 “双减”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除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 业质量监测外,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它年级每 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学业评价实行等

41、级制。以学定考,不出偏题、怪题、超标难 题、提升命题质量。第五十条强化质量分析,考试结束后学校要及时进行 全面的质量分析,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 教学的措施。要重视对学生自我分析的指导,发现和鼓励每 一个学生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要帮助学生剖析问 题,改进方法,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第五十一条 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 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 学情况,综合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进修培训、教学业绩、 教研成果等,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促进教师专 业化成长。第五十二条学生学业评

42、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 业成绩、爱好特长等因素,采取学业检测、教师评定、自评 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评价 结果及时通报学生监护人,指导学生监护人协同学校对学生 进行教育。第五十三条 综合素质评价。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 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要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 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方面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填写与 归档管理。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 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

43、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评价 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要从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开 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 等工作。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方便师生操作, 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第五十四条学科成绩实行等级制:85分以上为A等, 76分一84为B等,60分一75分为C等,59分以下为D等; 发展性目标(综合素质)实行A、B、C、D级或优秀、优良、 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教师的“质性评价”评语应用第二 人称,语言亲切、中肯、清楚、简练,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第十一章教学研究第五十五条 健全教研组织,拟定学校教研、教改工作 规划,确定

44、教研、教改目标、任务和思路,并抓好落实。校 长是学校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 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研规划,制定年度 或学期教研计划,承担教育科研目标任务的具体实施,扎实 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接受校教务处 的指导。教研组集体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学期末应向教务 上报书面总结。第五十六条规范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常规教研活动要 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要认真组 织好上研究课、说课、观课、议课等系列活动,教务处要定 期或不定期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第五十七条 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 的教研制度,以校本研究

45、为载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 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作业设计管理中的困惑与 问题,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 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第五十八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学校要通 过教研组引导教师围绕教学热点难点开展研究,有目的地组 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 理特征等,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加强课堂教 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 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 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第五十九条

46、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各学校要根据 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开课、听评课制度。凡任课 教师每学年每人至少执教一次公开课,并按常规要求积极参 加听评课活动。第六十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在教育教学中 的专业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每学年应至少开展一 次面向全校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宣传科 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实效性强、效果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同时,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要先于普通教师具 备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并带动全体教师实施三级课程。第六十一条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通 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 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

47、业务水平。引导和鼓励教师了解和掌 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 渠道,学习新的理论,关注并推广新的科研成果。第六十二条 加强校本培训。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 的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要围绕课改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理论培训、问题研讨、 课例设计、课后反思、案例分析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教 学与教研相结合。第六十三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要围绕学校管理、课 程实施、校本教研、作业设计管理等方面,立足教学实践选 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让教师对自身的教 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 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

48、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 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竞争力,使课题研究 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 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 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逐步形成 “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 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学 校要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做好课题的 申报、立项、审验、成果应用推广等工作,不断提高课题研 究的实效性。第六十四条 积极开展校本联片教研活动。“联片教研” 是指校校联合,围绕相同的主题,通过观摩、对话、合作、切 磋、交流、研讨等教研

49、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 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要建 立和完善联片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 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学校和教师都能有效地投入到 联片教研之中。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要从专业引领、新秀培 养、结对教研、成果交流、课题研究、质量分析等方面入手, 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共同 提高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团结协作意识、 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第六十五条加强校际教研。学校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 校建立校际教研关系,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教改经验, 发现和培养本校的教改典型,做好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