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63016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文本二。二三年三月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1(一)建设基础1(二)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6二、规划总则12(一)指导思想12(二)规划原则12(三)规划范围和期限13(四)规划目标14(五)建设指标15三、规划任务与措施21(一)构建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文明制度21(二)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安全水平30(三)严格空间开发管控,优化生态空间布局50(四)稳步推进绿色转型,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62(五)建设宜居城乡环境,打造宜居生态生活77(六)构建共建共享格局,培育特色生态文化83四、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90(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

2、算90(二)效益分析90五、保障措施92(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92(二)加强监督考核,推进规划实施92(三)加快资金统筹,加大资金投入92(四)探索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93(五)引领公众参与,建立参与体系94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建设基础1 .区域特征地理区位。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东毗安徽、南邻湖北,处于鄂豫皖三省的结合部,其西、北部分别与本省的南阳市、驻马店市接壤。下辖洲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和固始县10个区县,总面积18916km2o地形地貌。信阳市呈现南高北低,并渐向东北倾斜的地貌格局,地形错综道杂,地貌类型多样。南部和西部

3、分别为大别山、桐柏山区,中部是丘陵岗地,北部是平原和洼地。气候气象。信阳市地跨淮河,位于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境内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日照总时数年平均1715.6小时,年平均气温166C,年平均降水量1067.1亳米。水文水系。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在信阳境内长363.5km,支流密集,流域面积在2000kmz以上的支流有7条。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境内流程总长83.7km。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370knR占全市总面积的1.96%。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2021年信阳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18.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6.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16%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6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345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9.6:34.7:45.7o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信阳市位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区内有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红线范围2604.42knR占市域总面积I3.77%o建有50个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9处、森林公园13处、湿地公园10处、风景名胜区4处、地质公园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

5、保护点6个。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截至目前,信阳市已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新县、商城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新县、光山县),国家级生态县1个(新县),省级生态县6个(浙河区、商城县、固始县、新县、光山县、罗山县),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69个,省级生态村个。2 .建设基础(I)聚焦改革创新,生态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信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信阳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等文件,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责任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构建了“1+4+11”河长制总

6、体布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驻市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全面推广“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6项工作机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在省级河长制验收和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等级,息县河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先后印发了信阳市站鱼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信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信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排名暨奖惩办法(试行)信阳市生态水量调度协商会议制度等制度性文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2)深入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

7、能力建设等,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五项指标居全省首位,6个县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水环境状况持续向好,川类水体占比呈增长趋势,全市1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市中心城区62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土爆环境风险总体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严格控制类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土爆环境质量保持良好。(3)强化空间管控,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统筹推进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完成“三线试划。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各县(区)均已完成村庄分类和村庄布局规划,422个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

8、划、632个村庄正在进行编制。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河湖水域岸线划界确权、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推进,已完成了全市9条流域面积I(X)Okm?以上河流、21座流域面积Ikm2以上湖泊及大中型水库划界工作任务,明确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要求。(4)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4.2:40.2:35.6优化升级为2021年的19.6:34.7:45.7,一产占比首次降至20%以下。全市形成了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家居三大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密加工、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等一批特色鲜明

9、的主导产业,食品、纺织服装、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矿物质功能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加快向千百亿级规模迈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了河南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国家众创空间取得零的突破,全市已有国家级创新载体11家,省级创新载体143家,高新技术企业139家。信阳毛尖201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71.08亿元,连续12年位居全国前三位。信阳现有绿色食品148个,有机食品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9个,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6个。(5)提升人居环境,生态生活品质绿色优质全面推进百城建

10、设提质工程,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治理六乱叩开展六清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信阳市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37.21%、14.63n和85%o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力开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行动,完成新县等6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共创建38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省级节水型企业4家、省级节水型单位3家、省级节水型小区3个。稳步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市中心城区均为新能源

11、公交车,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增强,运输效率显著提高;扎实开展“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全市7县2区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区,全市农村客运新增线路262条,农村客运班线达2089条,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客车。潢川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一元公交模式试点建设,“一元公交”村村通经验在全国推广应用,实现城乡居民乘车服务均等化。(6)厚植生态根脉,生态文化宣传持续推进围绕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了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旧址改造提升、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国家文化主题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持续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积极构建全国

12、作合力,共同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加强有关部门联动,建立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健全覆盖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落实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强化医疗机构废弃物监管,健全医疗废物收运体系,实行统一的收集和处置,集中处置和规范管理,特别要加强对个体和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禁止将医疗固体废物与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混合储运和处置、转移、扩散。(4)完善污(淤)泥处理处置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各县区建成规范化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新增湿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5座,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能力250吨/日。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禁止重金属等污染物不达标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到

13、2025年,信阳市和县城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6.持续加强城乡噪声监管(1)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推动商业区、科教文卫区、居住区、工业区分离,优化调整现有营业性娱乐场所布局,引导房地产开发远离主干道。加强遒路规划,强化道路建设噪声污染防治。完善城区高速公路以及人口密集区噪声敏感区(点)声屏障设施建设,安装隔声降噪装置,减轻交通噪声污染影响。继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让工业企业逐步檄离居民集中区,合理布局工业区与居住区,保证工厂企业等噪声源与居民住宅的有效隔离,避免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新的保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率100%。全面排查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及存储全过程风险隐患,健全安

14、全监管及风险防范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强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测监控。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严格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转运联单制度,加强对危险废物厂内暂存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重点风险源事故应急体系,督促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提升防范和处置污染事故能力。提升园区环境风险管控水平。加强工业园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提升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预警、评估研判和协调处置能力,加快构建上下贯通、科学高效的环境风险化解体系,有效管控工业园区环境安全隐患。(2)防范重金属污染风险严控涉重金属行业新增产能,对排放重点重金属的重点行业,要严控增量、减少存量,新增产能和淘汰产能实行”等量置换或减量

15、置换对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倍量替代,对区域重金属排放量继续上升的地区,停止审批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开展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排查整治,组织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将重金属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企业,明确相应的减排措施和工程。针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突出区域和涉重金属工矿企业,组织开展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督促相关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3)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健全核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采取“一企一档一源一卡一事一报”等方式,落实好核与辐射“零报告”制度。加强电磁辐射安全监管,加强辐射环境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

16、应急设备和辐射防护设备,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将大型电磁辐射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和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布局变电站、广电、雷达设施设备、移动通讯基站,严格实施辐射安全防护距离。(4)强化新污染物风险管控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信息调查和环境危害评估,以持久性有毒有机物为重点,督促企业落实环境风险管理措施。探索建立新污染物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在重点河道、辖区内行业开展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污染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对造成环境健康风险的污染物及其污染源实施风险清单管理。构建健康环境风险管理架构,依据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结合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结果,将已对公众健康造成

17、严重损害或具有较高环境健康风险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将有毒有害污染物相关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制度管理,并依法对排污单位安全隐患排查、风险防范措施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5)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健全环境应急指挥体系。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组织指挥、应对保障等方面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不断完善网状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环境应急队伍及能力建设,结合综合执法改革,配足配强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和设施,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拓展环

18、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监测等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支持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应急专家库,健全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环境应急预警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系统建设,建设涵盖饮用水源、地表水断面、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的预警平台,提升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及响应、处置能力。(三)严格空间开发管控,优化生态空间布局1.筑牢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1)强化生杰安全格局以维护河南省生态安全格局为核心,以西南部大别山为屏障,以淮河干支流为主要串联廊道,以三类主体功能区为主体,以点状分布的各类自然保护地为保护核心,打造“一屏、一廊、三区、多片“生态安全格局。“一屏”,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以林为主”

19、的生态建设方针,进一步加强大别山森林保护和建设,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等功能,支撑构筑豫南生态安全屏障。“一廊”,淮河生态廊道,包括淮河干流及其支流两侧区域,全面强化洪涝灾害防范应对。“三区”,北部平原生态保护区、中部丘岗生态保护区、南部山地生态保护区。北部平原生态保护区以加快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维护区域农产品供给、淮河湿地保护、洪水调蓄等功能,探索区域农业生态发展道路,支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部丘岗生态保护区以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严格环境准入,完善污水治理基础设施,保障淮河上游干流及支流水质安全。南部山地生态保护区为市域生态建设和特色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以提升桐柏山一大

20、别山生态保育功能为核心,严控区域开发强度,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积极探索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生态旅游、生态茶产业发展道路,提升区域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多片”,全市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保护地,严格禁止开展一切违法违规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大区域保护饮用水源供给、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2)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加快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科学有序依法依规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对划定结果优化调整,清理整顿违法违规项目,保证方向不偏,保证成果质量。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要求

21、,完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勘界定标,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地块,明确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生态功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违法违规项目和历史遗留问题调查登记。在勘界基础上,在重点地段、拐点等控制点设立地理界标,打独定界,树立统一规范的标识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用地性质单元、一般管控单元实施分类管控。优先保护单元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管控单元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结合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按照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2、一般管控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为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强化刚性约束,将环境管控单元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作为信阳市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调整。加强规划衔接,实现动态调整。将“三线一单”确定的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方面的管控要求,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准入、区域环境管理及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的重要依据,与国土空间规划及各行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执法监管等过程中做好应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调查和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发现的各类生态破坏问题,严格落实各县区问

23、题整治及保护修复情况。加强各县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功能、性质和管理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积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相关要求。2 .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1)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计划”,定期邀请科研院所专家授课,开展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专题培训学习。依托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基地,创建绿色教育特色品牌,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训,向参训人员实地宣传践行“两山”理念。全市副科级以上在职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组织部门认可的生态文明专题培训I、辅导报告、网络培训等的人数比例达100%。(2)创新生杰文明宣传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宣传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

24、护实践成果。在全市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介,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宣传等方式,对生态环保进行集中宣传,及时报道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结合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全国低碳日等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绿风尚”等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依托信阳茶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节、何家冲乡村振兴论坛等节庆活动,以及在大别山民俗文化节、鸡公山国际避暑文化节、南湾湖开渔节等区域文化旅游节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探索通过豫剧、皮影戏、歌曲、戏曲、小品、摄影等多种形式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3)丰富公众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知识和课程纳入

25、国民教育体系,依据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生态型家庭的评选活动,组织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的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内容,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向农村传播。以村为单位开展生态培训,重点普及生态有机农业生产、生态乡村生活等主题,提高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4)强化企业生态文明责任意识强化企业环境主体责任,环境重点监控企业负责人每年至少接受I次环境教育培训。加强企业环保从业人员业务培训I,探索建立企业环保从业人员资格化管理制度。组织企业领导和员工参加循环经济、低碳环保等生

26、态文明知识专题培训。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编写企业生态环境知识手册,挂生态环境宣传横幅,举办大型环保公益活动等活动,促进企业形成生态文明责任观。3 .强化生态文明共建共享(1)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政府的相关环保决策、环保行动、环保规划及企业的环保信息及时对公众公开。向公众公开执法依据、环境政策、办事程序、环境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等信息,落实公众的知情权。推进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推动企业全面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检测,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

27、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2)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搭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平台,重大的环境政策在决策前广泛征求意见,对与公众环境权益关系密切的项目举行听证会,建立和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专业组织评测等相结合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环保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引导环保志愿者和社会公众扎实有效推进生态公益活动。积极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引导具备资格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监督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与“12345“双号并行)等途径的作用。完善群众信访接待制度,及时化解环境信访突出问题。到2025年,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达到90

28、%以上。(3)积极回应公众诉求定期调查了解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态度、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诉求,将多渠道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和有关单位,作为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的重要依据。从民情民意中,寻找环境管理不足,指向监管执法重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污染投诉事件处理率。完善群众举报受理、查处、反馈、奖励制度,提高公众有效参与环境监督管理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到2025年,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持续达到90%以上。四、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结合信阳市实际,综合考虑规划目标和规划任务,统筹安排生态制度建设、生

29、态环境保障、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经济提升、生态生活改善、生态文化培育等6大体系75项重点工程,总投资约383.14亿元。(二)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的实施,将通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措施,实现信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将加快补齐信阳市生态环境治理设施的突出短板,进一步提升信阳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将持续优化信阳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修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信阳市的生态系统功能,不断筑牢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2 .经济效益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的实施,将推动信阳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信阳市经

30、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夯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础,有效释放更多的环境容量空间,助力打造为连接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联动协同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将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信阳市农业产业现代化,推进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家居等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发展和集聚,探索信阳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大别山生态旅游、茶旅融合等行业发展,促进村镇居民提高收入。3 .社会效益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的实施,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系统,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构建更为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公众

31、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将促进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目标的新型绿色发展格局,极大的改善信阳市生态环境面貌和信阳市整体形象,增加信阳市发展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提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自主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态责任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有助于推进构建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在信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加挂“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牌子,采取“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合署办公”方式,统一部署、管理决策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相关事项。下设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规划

32、、推进、协调监督和考核,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层层部署、督促、推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县区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大对重大工程实施、重点平台建设、重要政策落实的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加强监督考核,推进规划实施制定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办法,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做好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认真开展规划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工作。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规划组织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杳,及时评估责任主体对项目的完成情况,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按时高

33、效完成。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民主监督机制,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增强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三)加快资金统筹,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后续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和工程项目落地见效。重点建设符合信阳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和绿色循环可持续等项目,要积极争取河南省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环保专项资金,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以EOD,PPP或其他市场化方式参与生态文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

34、保险等金融政策和产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四)探索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在低碳循环、清洁生产、生态绿色可持续产业等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政府引进或鼓励支持高新技术,并在信贷、税收、财政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倾斜。大力推广生态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打造绿色发展人才队伍。聚焦“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和产业绿色堀起需求,加强城市低碳管理和绿色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集聚一批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领军人才。聚焦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领域,引进一批掌握前沿引领

35、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领军人才。围绕信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监督执法需求,培养造就一批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的科技骨干、监测技术能手、监察执法人才队伍。强化科技载体建设。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技术合作,就生态经济提质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及成果推广应用。以中科院河南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信阳分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中科院与全市产业技术相关的研究机构共建一批研发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信阳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步在各县区建设研发机构,搭建技术成果与产业的桥梁,助推产业提质升级。(五)引领公众参与,建立参与体系从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面建立参与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宣传活动。政府及时公布规划实施进展,让公众参与项目实施的评判和监督,提升公众对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与满意度。以各类生态环保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引领公众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中心,倡议更多人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推动形成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信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