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区农贸市场改造与发展的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区农贸市场改造与发展的情况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城区农贸市场改造与发展的情况报告作为“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不仅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还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结合我市城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情况,现对当下城市农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作了简要分析。一、基本情况目前XX市内X区和XX区共有农贸市场XX处,其中农贸市场XX处,便民市场(服务点)X处,农产品批发市场X处。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情况各区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实施惠民工程、提升城市品质的绝佳机遇,加大投入,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各区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共有XX处,对市场硬件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实现了从传统无序的“马路市场”到大棚式
2、、封闭式室内农贸市场并存的转变,像市中区的XX批发市场、XX市场和XX市场,XX区的XX市场和XX市场,XX区的XX市场,以及XX区的XX农贸市场,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在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注重数字化、智慧化、商超化建设的软件支持,努力实现肉菜追溯、诚信计量、移动支付、电子眼安保、智慧停车等多功能、全方位、全覆盖的专业化、数字化管理,如XX区的XX市场和XX区XX便民市场是我市目前智慧农贸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XX区XX智慧农贸市场规划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近XX亩,总建筑面积约XXX平方米,包括地上建筑面积XX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XXX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是智慧农贸市场和生活服务设施
3、综合体,即智慧管理、农产品农残检测、线上销售、食品追溯、统一结算系统等,项目建成后可容纳经营业户XXX户,提供就业岗位XXX余个,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存在问题(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农贸市场应着眼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方便群众就近购买农副产品,按照“小规模、高密度、社区化”原则布局。目前,我市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量不足。市内X区和高新区共有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XX个,平均每个城区约X个,每万人拥有农贸市场X.XX个,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比如,青岛市X个城市区现有农贸市场XXX个,每万人拥有农贸市场XXX个,是XX的X.X倍;新规划农贸市场XXX个,建成后每万
4、人拥有农贸市场将达到X.XX个,是XX的X.X倍。二是空间布局不均衡。农贸市场应综合考虑辐射范围、人口密度等因素均衡分布,最大限度提升覆盖率。我市现有的XX个农贸市场空间分布还不均衡。比如,市中区共有X个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几乎每个街道都有,而新城区只有X个便民市场,高新区只有X个农贸市场。(二)功能业态较为单一。目前市区农贸市场大多仍与几十年前的农贸市场一样,仅仅提供蔬菜、肉蛋等的售卖,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消费升级所产生的新需求。一是延伸服务欠缺。目前农贸市场中多数摊位售卖连根带土的毛菜,只有极少数摊位售卖净菜;肉类、水产摊位多数能够提供去皮、剁块、绞馅、去鳞等简单服务,基本没有摊位提
5、供去虾线、切鱼片等初加工服务。有群众反映希望在农贸市场购买鲜活农产品后能够提供瓜果除焦、肉类精细切分等服务。二是商品种类偏少。农贸市场中多是大棚菜、白条肉等常规农产品,缺乏时令菜、精品菜、有机菜、生态肉等高质量特色农产品,不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三)经营能力存在不足。目前有的农贸市场,特别是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正经历疫情恢复期,因为经营模式单一,成本收益难以平衡,生存发展比较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市农贸市场多数是独立小微市场主体,缺乏拥有完整供应链和物流链的龙头企业,无法依靠规模效应、科学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而先进地区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化运营,农贸市场经营状况较
6、好。比如,上海正育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标准化农贸市场连锁品牌企业,拥有X家标准化农贸市场、X家生鲜便利超市和X家农副产品连锁商店,采用标准化品牌化经营方式实现品质管控、特色营销,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二是盈利模式单一。农贸市场开办方收入以单一的摊位租金为主,基本没有其他经营性收入渠道。部分农贸市场为收回改造成本提高摊位租金,而较高的租金又会转嫁到菜价上,导致客流量小、销售额低,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三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贸市场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开办方多数保持微利运营,需要政府统筹相关资源给予其他盈利性项目、奖补等支持,促进其更好平衡开支,但是目前市区两级均缺乏相关支持政策。(四)
7、市场管理水平总体偏低。目前我市农贸市场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散户经营、各自交易等方式上,与商超化、规范化、智慧化要求仍有差距。一是食品安全难保证。存在食品准入和溯源制度落实不到位、检测手段单一等问题。粮油肉蛋、蔬菜、瓜果等进货渠道繁杂,特别是蔬菜、水产经营户进货时,电话或者微信下单,供货方接单送货,双方凭借信任交易,多用微信传输一张进货单,存在规范凭证不全,保存不当的问题,给食品溯源带来较大困难。检测手段多为定性检测,仅能测试被测样品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无法实现检测定量化,目前虽然大多数农贸市场配备快检室,但是实际相应的操作技术人员素质不一,难以满足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二是环境
8、卫生不达标。多数传统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水平仍与商超化改造提升标准存在差距,垃圾清运不及时、熟食摊位“三防”要求不到位等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大多数农贸市场中,活禽宰杀问题仍是当下难以解决的痛点和堵点。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我市农贸市场有较大一部分都是老旧市场,受地理位置、建筑空间、建设成本等方面制约,标准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农贸市场空间偏小,一些市场商住不分,人车混行,车辆停放混乱。四是明码标价难落实。目前我市农贸市场还多以口头问价为主,不标价、卖价与标价存在出入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商户认为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早晚价不同,买卖双方都习惯于讨价还价,标价意义不大;二是市场经
9、营方思想上不重视,内部监管不到位,明码标价机制不健全。(五)政府管理服务有待加强。措施得当,有力有效的政府管理服务是农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相关部门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服务还存在不足,不利于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改造提升。一是管理合力不足。农贸市场的管理涉及商务、市场监管、规划、住建、城管、消防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联合执法机制,造成农贸市场管理“九龙治水”的情况,难以形成监管合力。比如,市场监管部门在农贸市场管理中履行商事登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产品市场准入、计量器具、计量行为、明码标价、动植物检验检疫产品索证索票监督等监管职责,但不是行业主管部11,很多问题
10、需要协调同级其他监管部门,监管质效提升不明显。二是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不到位。由于财政支持有限、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基层监管力量缺乏,目前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偏重突击检查、专项治理和举报查处等,在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未来农贸市场的发展建议(一)优化规划布局,支持农贸市场向大中小层级分化。未来农贸市场体系的发展应向着按照分级分类更加精确,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首先,要科学布局数量。加快构建以大中小型农贸市场为主体、以社区小区生鲜站点为补充的农产品供给网络。小型农贸市场占大多数,以便利性为导向,主要方便周边居民日常购菜;中型占少数,依托附加服务,主要满足附近居民对农副产品的多样化
11、、品质化需求;大型农贸市场占最少数,主要满足农产品批发集散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各小区周边或内部的生鲜便利店、超市等更为灵活便捷的站点为补充,推动各类农产品供应主体协调发展,实现社区全覆盖。第二,要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着眼于生活服务社区化,综合考虑人口密度、服务半径、消费需求等因素,围绕社区周边合理均衡布局大中小型农贸市场和生鲜站点,完善“XX分钟”便民生活圈。三是研究制定专项规划。根据城区发展规划和人口居住分布,结合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统筹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提质各项工作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二)丰富商业业态。在充分考虑周边市民实际生活需求的基础上
12、,鼓励引导农贸市场完善功能配套,更好满足消费升级产生的新需求。一是延伸服务内容。大力倡导和鼓励净菜上架,提供削皮、去黑、切分等食材初加工服务,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可提供食材烹饪等服务,为经营户增收,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二是增加商品种类。提供净菜、有机菜、预制菜以及粮油副食品、干货调味品、日杂百货等商品,满足群众一站式购物需要。引进“老字号”特色食品、特色小吃等商家入驻,提升农贸市场人气。(三)靖强运营能力。坚持运营思维,兼顾农贸市场公益性和盈利性,创新解决收益平衡问题。一是引育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实力强、运营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参与农贸市场建设运营,打造有价值、有影响的市场品牌。二是鼓励多元经营。鼓励农
13、贸市场开办方跨领域、多业态经营,用其他盈利性业态平衡农贸市场成本。探索在农贸市场内增加超市、餐饮等盈利能力较强的关联业态,实现相互引流,拓宽盈利渠道。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配送服务,实现生鲜到家、送货上门,满足消费者网上购物需求。三是加大政府支持。市区两级加快研究出台支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多元化运营相关政策,通过将一些盈利性项目交给农贸市场开办方运营、对积极实施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进行奖补等方式,平衡改造提升成本;完善星级管理制度,以运营水平为主要指标,评定星级市场并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农贸市场开办方提升运营水平。(四)提升管理水平。突出标准化引领,在硬件升级改造同时,同步提升农贸市场内部管理
14、水平。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商户资格审查、食品准入等制度,配齐食品流通追溯和检测设施,落实食品溯源和检测制度,实现农贸市场的全方位、无缝链接检测。二是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压实网格化属地责任,督促农贸市场经营方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环境卫生标准考核,建立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功能分区合理、商品摆放规范有序、清扫保洁到位、垃圾收集容器配置合理并及时清理。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农贸市场内交通,区分消费者、货物、工作人员流线,实行人车分行,避免交通拥堵无序。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增加建筑退让及市场缓冲空间,避免市场出入口处与城市道路产生拥堵。完善消防车道、水池、泵房等消防设施。四是加大
15、诚信建设力度。引导市场实行制度管市、契约管市,落实明码标价制度,组织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创建等系列活动,选树先迸典型,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五)加快分类改造。一是促进经营权聚集,农贸市场通过公司化经营,做到管理、采购、配送、标准和品牌的统一,培育发展蔬菜零售龙头企业,实现连锁化与品牌化经营。经营标准化可以为统一采购提供基础,避免供应链冗长、流通环节多等弊端。农贸市场标准化提升之后,区域临近农贸市场或能达成联盟,统一管理、采集、购货提高议价能力。二是积极引入智慧农贸,打造经营新模式。智慧农贸市场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市场通过投入智慧农贸软硬件设备,增加菜品溯源、数据监测、信息公示等新功能,实现了消费购
16、物便捷、商品来源追溯、农残检测公示、明码标价规范、监管数据共享,成功开创“互联网+菜篮子”的智慧型农贸市场发展运营新模式。三是加强指导规范。尽快出台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导则,对建设要求明确予以规定。规划、住建、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加强指导,针对不同农贸市场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建议,帮助解决瓶颈问题,促进规范化改造提升。(六)强化管理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常态长效,以制度和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政府对农贸市场的综合管理水平。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区要进一步明确职能、权限和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农贸市场综合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作用,建立健全综合执法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管理合力。二是加强常态化管理。建立健全日常巡查、驻场监管、督导检有、考核奖惩等机制,深入研究“马路市场”整治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周边秩序等问题,强化常态化动态化管理,让农贸市场真正成为方便群众生活和体现城市文明的城市生活服务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