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肝吸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肝吸虫.ppt(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一、原虫病:疟疾、非洲锥虫病(昏睡病)、美洲锥虫病(CHAGAS病)、利什曼病(黑热病)、弓形体病、隐孢子病、贾第虫病、阿米巴病、肠原虫病、巴贝虫病、毛滴虫病等。二、蠕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肝、肠和肺吸虫病、线虫病、丝虫病、姜片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旋毛虫病、蛲虫病、等。,肝 吸 虫 病(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概 述,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随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或虾感染人类,并寄生在人体肝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肝肿大、上腹隐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
2、、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以东南亚地区为多,我国以广东潮州地区为多,我省以大安、镇赉等习惯食用生鱼的地区为多。,病 原 学,华支睾吸虫成虫外形似一粒葵花子仁,呈扁平状,色褐红,大小为1025mmX35mm。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各一个。虫卵很小,壳厚呈棕黄色,上端有小盖,下端有一小结节,内有一成熟毛蚴。从感染囊蚴到成虫成熟排卵约需1个月左右。成虫在人体的寿命可达2030年。,病 原 学,成虫寄生在猫、犬、猪等动物和人类的肝内胆管中产卵后入肠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所吞食孵化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寄生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体内在肌肉中发育成囊蚴随未煮熟的鱼虾进入人体内
3、胃酸及胰蛋白酶使囊蚴脱壳幼虫在十二指肠逸出进入肝胆管或进入腹腔侵入肝脏寄生在肝的中、小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流 行 病 学,1、传染源:已感染华支睾吸虫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2、传播途径:食用未煮熟或生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与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幼虫寄生在肝胆管发育成虫随着数量的增多使胆管发生病理改变 1、胆汁淤积:壁增厚胆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胆管阻塞。2、胆管扩张:胆管呈圆柱样或囊状扩张。3、肝硬化:周围肝细胞受压变性坏死胆管周围纤维化浸润肝小叶。4、继发性疾病:继发细菌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
4、胰腺炎等。,.肝 肉眼观,肝轻度肿大,尤以左叶为著,严重时在左叶被膜下即可见到因成虫机械阻塞而扩张的胆管分支,可能因左叶胆管较平直,易被童虫侵入之故。切面见肝内大、中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和管壁增厚,胆管的直径可达36mm,壁可厚达0.53mm,肝内胆管扩和,胆管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严重者上皮向管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可在粘膜下见多量的增生腺体,形成腺瘤样结构,临 床 表 现,起病缓慢,潜伏期12个月。1、轻度:常无症状。轻度乏力、食欲不振或腹痛。大便可检出虫卵。2、中度:头昏、失眠、乏力、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上腹饱胀、腹泻、肝区隐痛,肝大,有压痛和叩击痛。3、重度:表现急性起
5、病,潜伏期短,1026天。寒战、高热、为弛张热,食欲不振、厌油、肝大伴压痛,轻度黄疸,为梗阻性黄疸,时有胆绞痛,少数有脾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数周后进入慢性期。4、反复感染: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腹水、黄疸等。,并 发 症,1、胆囊炎:常见2、胆管炎:常见3、胆石症:常见4、肝硬化:严重5、胰腺炎:少见6、胆汁性肝硬化:少见7、原发性肝癌或胆管上皮癌:少见,实 验 室 检 查,1、寄生虫学检查 粪便检虫卵:直接涂片、沉淀集卵法、醛醚法、氢氧化钠消化法。十二指肠引流液检虫卵:提高检出的阳性率。2、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40%。慢性患者轻度增多,5%10
6、%。3、免疫学检查:辅助检查方法。*皮内试验阳性率92%95%。*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阳性率85.3%93.9%。4、其他方法:彩超、CT和MRI。,诊 断,1、流行病学资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2、临床表现:慢性消化道功能紊乱,肝左叶增大、神经衰弱、胆管炎、胆石症、肝硬化等。3、实验室检查:粪便中或胆汁中检出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鉴 别 诊 断,1、阻塞性黄疸;2、肝硬化:3、其他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异形吸虫、猫后睾吸虫等,虫卵即可鉴别。,预 后,与感染的虫数有关。与重复感染情况有关。与治疗情况有关。,治 疗,1、病原治疗:*吡喹酮(praziquantel)首选,20mg/kg,每日三次,连服23天。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毒性低,人体易吸收、代谢、排泄。疗效100%。*阿苯达唑(albendazole)即丙硫咪唑,1020mg/kg,每天二次,7天一个疗程。疗效95%。2、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肝硬化患者需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胆石症或胆道阻塞需手术、抗菌、术后驱虫 治疗。,预 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粪便管理。高发地区居民普查普治。动物不喂生鱼生虾,有条件可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