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推进乡村建设的工作方案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推进中心村、特色村建设,增强改革村社村发展活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总体要求,切实推进中心村、特色村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建设产业基础好、交通条件优、基础设施牢、辐射带动强的示范村,促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成果不断深化。二、工作目标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因地制XX与分类
2、指导相结合、完善功能与生态XX居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政府引导与村民主体相结合的工作原则,20XX年,各区县建设中心村、特色村30个以上,全市中心村、特色村达到300个以上,村级运行机制高效顺畅,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到“十四五末,各区县中心村、特色村引领作用明显,改革成果充分显现,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全面加强。三、工作举措(一)做好规划编制设计按照“因地制XX、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多规合一”原则,加快中心村、特色村实用性村规划编制,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
3、久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农村住房布局、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明确规划近期实施项目。加快编制完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等专项规划。加强中心村村庄设计,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清单,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要求,确保空间布局、土地指标、建设时序等协调有序。村庄设计注重将村庄建筑、环境整治、景观风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融为一体,打造立足乡土文化、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示范乡村,切实保护村庄传统格局、自然风貌、田园景观等整体形态和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充分延续历史文脉。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
4、政府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竹业局(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XX农则农、XX旅则旅、XX商则商”原则,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型、商贸流通型和文化旅游型的中心村、特色村,孵化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园,培育壮大一批示范生产经营主体,促进“人、产、村”深度融合,形成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区域协同、优势互补的村庄产业发展新格局。紧紧围绕酿酒专用粮、竹、茶、蚕桑、油樟、生猪、水产等“5+2”特色产业,鼓励在中心村、特色村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农村休
5、闲旅游产业,支持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地交易、冷链物流等设施。依托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XX所,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进土地整村、整组、连片流转,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要求,每村因地制XX发展1个集中连片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力争中心村、特色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00万元以上。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军民融合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林业竹业局(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道路、通信、供水、供电、公厕、市场、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大
6、力整治村脏、乱、差现象。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建设,完善农村路网结构,中心村、特色村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客运站或招呼站(牌)全覆盖。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城乡饮用水同质标准,实施镇村饮水达标3年行动计划,中心村、特色村基本建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饮用水体系,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支持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加大35千伏及以下农网工程投资力度和未改造村改造力度,保障好中心村、特色村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加强供气管网建设,提高燃气普及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村、特色村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7、支持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通讯设施建设,规划布局5G网络硬件设施,加快推进光纤宽带进村入户,力争中心村、特色村5G和4K标准广电网络全覆盖。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军民融合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国网XX供电公司、XX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要求,加快推进中心村、特色村党群服务中心补短板行动,统筹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劳动保障、医疗卫生、老年服务、警务安保、文化广播、图书阅览、体育健身、超市商店、远程教育等公共服务场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重大项目、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方面
8、给予中心村、特色村政策支持,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班师比不低于1:1.5落实教职工编制配置,学前教育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建园(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中心村、特色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加大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提高市、区县本地电视节目进村入户率至60%,建立村级文化队伍,组织开展常态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支持5000人以上中心村、特色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设置床位IO张以上,具有一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村卫生室;支持5000人以下中心村卫生室设置适量床位。引导金融、通信、电力等部门在中心村、特色村设立站点,开展便民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层常备综
9、合救援力量建设,按每个中心村、特色村1020人的标准配备,支持相邻村通过共建、共管、共用的模式开展综合救援力量联合建设。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金融工作局、国网XX供电公司(五)强化为民服务能力建好管好中心村、特色村党群便民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村(组)干部坐(值)班制,采取村干部定期定时、组干部轮流参与坐(值)班等形式,确保撤并村党群服务中心至少有1人值班值守。完善村级民事代办制度,构建以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网格管理员为骨干力量的服务网络,切实解决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深化村务公开,制定落实
10、村“两委”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明确每项权力的依据、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按照XX市村(社区)办公经费和为民服务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规定,保障中心村、特色村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中心村、特色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快建设“美丽XX-XX居乡村”。深入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行动,推进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长江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
11、强畜禽粪污琮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加强重点河流(湖泊)联防联控,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加快建设长江生态第一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竹业局(七)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强化法治保障,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心村、特色村全域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逐步落实“一村一辅警“,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拓展“法律十二进”,建立村级片区法律顾问制度,健全法治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整合各类网格,设置全科网格,鼓励村民小组设立和网格一起规划
12、。强化群众自治,鼓励依法组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行业自治组织,规范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引导新乡贤等社会贤达参与基层自治。推广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以及院落、楼门栋等“微自治加快培育各类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立党员突击队、移风易俗督察小分队等,常态开展文明劝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监督等志愿活动。依托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阵地,建设文化堵、文化长廊、宣传栏等,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大力推进“美丽家园”“文明家庭”“星级农户”“身边好人”等文明细胞创建,大力倡导文明乡风。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办)
13、、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八)夯实发展人才支撑加大面向优秀村干部定向招录公务员、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坚持市县联动,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其中市级层面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层面全覆盖培训村“两委”副职及成员。建立在岗村常职干部、综合专干参加健康体检、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地区为村干部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持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做好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工作,落实返乡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优秀农民工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
14、、村干部、职业农民。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建立双创基地,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落实鼓励县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心村、特色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区县负责本地中心村、特色村建设工作,要成立推进中心村、特色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心村、特色村建设各项工作,制定具体建设方案,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区县直部门、企
15、事业单位定点联系中心村、特色村帮扶制度。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二)强化资金支持区县财政要积极统筹整合土地出让收益、涉农资金等,调整资金分配方式,更多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中心村、特色村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中心村、特色村建设,构建多元合理的投入机制。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三)强化评估考核加强中心村、特色村建设情况目标绩效考核,各区县领导小组要制定考核细则并组织实施,对工作推进好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工作不力、推进缓慢的按程序追责。将中心村、特色村建设情况列入市级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综合考评,每年组织开展1次中心村、特色村建设情况集中拉练展示活动。牵头单位:各区县党委、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目标绩效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