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71334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研究综述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吸收其中的理念进行文学批评活动,促进了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进行梳理,摸索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发展的规律和线索,并对女性文学研究中的问题和困境进行思考,以此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关键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发展历程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是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深入到文化领域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在翻译外国女性作家作品时对女性主义进

2、行简要的介绍,以此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入到了我国的文学研究中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先后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和繁盛期三个阶段,其影响力也从文学领域蔓延到了学科建设、社会性别研究等方面。进入21世纪,更多的研究者加入了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行列,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对此进行反思。本文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考察其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其中的重要理论观点,以把握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探寻其发展的规律。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梳理对于女性主义被引入中国后发展到今天这一过程的分期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

3、的看法。相比之下,莫立民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分期方式更加完善和清晰。他在新时期三十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将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段(1980年至1985年)、发展段(1986年至1995年)和开放期(1995年至今)。本文将以莫立民的分期方式为依据,对学者们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各个发展阶段的研究进行梳理。1.初始期:1980年至1985年大多数学者认为,80年代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的时段,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孙桂芝在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影响中认为,这一阶段对于西方理论的引入主要是通过一些学者在翻译外国女性作家作品时对西方的女权运动

4、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做的简要介绍来实现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吸收稍显片面,因此这一时期学界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较少。学界普遍认为朱虹是最早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学者,她于1981年出版了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又于1983年出版了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在这两本书中,她翻译了美国的女性主义作品,并在序言中介绍了西方早期的女性主义批评,包括性的政治和女性的奥秘等女性主义文论的代表著作,还讨论了妇女研究和女权运动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批评之间的联系。孙桂芝对朱虹的这两部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认为“这可以说是中国学界最早对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

5、批评进行详细引介的文献之一”1.o除此之外,吴黛英在其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论文中,也提到了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时期是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初步引入的时期,同时也是女性小说创作的高潮期。莫立民在新时期三十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提到,“改革开放伊始,仿佛是五四再生,女性文学掀越创作高潮2O王宇在近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的本土化倾向考察一一以小说为中心中指出这一时期的女性小说创作是多元共生的:既有带有突出性别立场的作品,也不乏带有坚实社会内涵的作品。文学批评界开始自发地调整旧有理论,采用新的视角对女性作家和她们的作品展开研究。这不仅对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越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女性主义

6、文学批评的本土化提供了发展契机。2 .发展期:1986年至1995年在这一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量的西方的女性主义著作得到译介并有众多的相关研究成果涌现出来;第二,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了本土化的实践和反思。首先,大量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著作得到译介。在这一时期,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肖瓦尔特的走向女性主义诗学及其他相关女性主义著作相继出版。其中,1989年出版的伊格尔顿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意义重大,这是国内第一次对西方较为全面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著作进行翻译,它的出版标志着“西方女权主义著作原版地引入中国”1。邓海燕的

7、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一文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受到西方影响后,在批评方法和立场上的改变:第一,开始寻找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传统并为女作家正名;第二,运用西方“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的方式,开始“有意识地对主导意识形态进行反思、质疑和批判”3。其次,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在学习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同时,开始了带有本土化性质的批评实践和理论总结,其中较为突出的是1989年出版的专著浮出历史地表。3 .繁盛期:1995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两个阶段在对西方理论吸收上的片面性,显示出综合、开放的趋势。首先,国内学者们开始从源头对西方理

8、论工具进行梳理,这一时期女权辩护和妇女的屈从地位两部著作的原版和翻译版本以及其他相关著作的相继出版就是这一点的证明。其次,国内学界紧跟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最新理论,吸收社会性别的概念,并积极进行本土化构建,理论著作如马元曦主编的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杜芳琴参与主编并出版的以“社会性别”命名的系列书籍以及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女性文学文化学科建设丛书”等等。由此可见,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从简单的文学研究向综合的跨学科的文化研究进行转变。最后,这一时期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呈现出开放的特点。莫立民将其归纳为两方面,分别是视域的开放和心态的开放。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本土化的倾向

9、,这主要体现在新世纪前十年女作家们在选材上向底层和乡土的转变,女性乡土文学的进步之处在于将女性主义与我国独特的乡土文化进行结合。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取得的成就1 .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以性别视角进行研究的新方法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更侧重于社会、阶级和民族等视角,忽略文学的性别研究,这就会对文本意义阐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造成影响。刘思谦在性别视角的综合性与双主体间性中说明了以性别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提到“性别这个概念所涵盖的是男女两性”4,文学的性别研究能够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思路,从而使研究者看到更多被遮蔽的意义。他以对萧红的名作生死场的研究为例,将当代学者刘禾和鲁迅、胡风

10、等对其进行的研究和批评进行对比,认为当代学者对其中的性别内涵以及女人们的苦难的发掘是“对文本意义的一种新的发现和阐释”4。除此之外,以性别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方法还可被用在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陈洪、乔以钢等著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性别审视一书就以性别视角对我国古代文学文化进行全面审视,对有关于女性的文学文化作品进行深入思考,旨在拓宽因缺乏性别视角而造成局限的研究视野,为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打开新思路。一些学者还对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比如张洪生的清代妇女词的繁荣及其成就、叶嘉莹的从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等等。在提倡以性别视角进行文学研究的同时,有部分学者提出要警惕

11、陷入性别对立的泥潭中。刘思谦提醒研究者们要有双性主体间性的性别视角。王进在从女性主义回到性别研究中也认为要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才能够解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批判与学术、利益与价值之间的种种矛盾。2 .运用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构建起妇女自己的文学史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至今,研究者们在运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对女性作家作品进行挖掘和解读的基础上,构建起妇女自己的文学史。在性别研究视角的关怀下,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开始“浮出历史地表”。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以女性经验对民族存亡的宏大主题进行透视,张洁在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以及长篇小说无字等作品中展现出当代知识女性对男人的期待与失望,王安忆

12、的作品集“三恋”则体现出承认性别差异后对女性角色的多角度探讨。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作品构成了书写女性文学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者开始对现代女性文学史进行梳理和探讨。其中,较早的一部对20世纪女性写作进行全面梳理的著作就是盛英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这部著作以时间为脉络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进行全景式的关照。刘思谦的“娜拉”言说一一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对有代表性的女作家进行阐述。还有许多就女性文学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题性研究的著作,比如樊洛平的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一一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的研究以及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等等。在众多研究者的努力之下,中国的女性文学史

13、写作已具备了多种形态,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3 .建立起中国女性文学学科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者大多身兼高校教师的身份,她们在进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同时,将女性文学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内容引进自己的教学计划中,有意识地促成了女性文学学科的建立。还有许多学者在对女性文学的创作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出了新看法,有些就涉及了中国女性文学学科化的问题:著作如陈志红的反抗与困境一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和林树明的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论文如屈雅君的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乔以钢的论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以及刘思谦的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等

14、等。在众多学者们的积极研究和推动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走上学院化、学科化的道路,在女性文学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0年7月,“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即中国第一所以“性别”为研究方向的学术机构的创办,标志着女性学开始进入高等学校学位序列。三、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1.发展初期的问题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这时的英国一方面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大大提高,女性成为工人阶级中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受到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女性勇于走上街头,呼吁权利平等,这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虽然已

15、经出现一些为妇女争取权益的运动,但由于当时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和落后生产力的影响,这些运动始终和民族运动紧密相连。性别研究:问题资源和方法一一对中国性别研究现状的反思一文中,董丽敏提出在晚清内忧外患的语境中,“性别问题从来就不是以一种分离于其他运动的形态出现的”5。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中,女性们开始将性别对立的矛头指向男性。这一倾向发展到文化领域的表现就是对女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寻找和对男性作家作品中不真实的女性形象进行清算等等。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许多妇女运动的领导者并不是女性自己,而是作为对立面的男性。综上所述,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16、理论发展虽与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有着不解之缘,但在不论是政治、社会、经济还是文化背景上都与西方有着不小的差异。基于此,对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进行“拿来主义”的运用显然是不可行的方法,而是要在对西方相关理论系统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本土化建构,才能使其摆脱在中国“水土不服”的越尬境地。2.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进入21世纪,更多的学者加入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行列,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论著如林树明的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孙桂荣的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一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等;论文如董丽敏的女性主义:本土化及其维度、贺桂梅的女性主义系列论文、莫立民的新时期三十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

17、。总的来看,21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学者们也开始自觉地反思。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女性主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对近20年的文献进行整理之后,总结出各位学者对当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忽视了对女性主义文本的研究。王宇在近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的本土化倾向考察一一以小说为中心中认为“女性文学创作实践的本土化问题可能比女性主义理论本土化问题更重要”6。常召在“本土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表现出的这种问题称为“不及物倾向”。其次,一味追求先锋性而导致的激进、非理性的倾向。林树明在论当前中国女

18、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中对当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其中有一条就是“标新立异,缺乏理性”7o最后,目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大多采取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单一视角,与中国传统性别观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十分少见,显示出一种非历史的特点。莫立民指出,中国传统思想中对性别观念的有益的论述其实是今天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比如“妇学”“妇礼”等等。四结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发展并不断走向壮大,对于当前产生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理性看待、积极调整。一切理论提出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将以更广阔的研究视野、更丰富的理论工具开创具有中国本土特征的女性主

19、义文论,将对男女不平等问题、妇女权益保障等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女性开辟出真正属于她们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参考文献1孙桂芝.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影响J.百家评论,2016(3).2莫立民.新时期三十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0(5).3邓海燕,巫晓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刘思谦.性别视角的综合性与双性主体间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董丽敏.性别研究:问题、资源和方法一一对中国性别研究现状的反思J.社会科学,2009(12).6王宇.近20年中国女性文学的本土化倾向考察一一以小说为中心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5).7林树明.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