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党的XXX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培育数字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目前,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怎样?各地都有哪些实践?盘和林(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近几年以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一批数字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不间断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已成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未来数字产业发展的主要
2、趋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我国软件业收入1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o其中,工业软件收入同比增长12.3%,云服务、大数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4%,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6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不间断推进,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先后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措施,明确发展重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
3、业,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各地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等数字产业,推进集群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长,竞争力日益提升。京津冀依托技术创新和数据资源优势,形成国内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推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9%,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等发展势头强劲,人工智能核心区域产业集聚能力全国领先,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天津建成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京津翼智能算力中心等,已构建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业态的完整产业链。河北省刊载印发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方案,支持张家口大数据产业
4、发展,聚力打造京津冀“算力之都”,截至2023年底已成功投入运营27个数据中心,拥有标准机柜33万架和服务器153万台,张家口还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图,发展大数据装备制造等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长三角地区数实融合驱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上海近几年以来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浙江杭州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5乳安徽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已入驻科大
5、讯飞、华米科技等2000余家企业,年产值超2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江苏南京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聚重点企业4000家左右,相关从业人员约85万人,2023年收入达800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地区优势,多领域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广州、深圳等市围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等产业,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广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规模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集聚各类企业超10万家;2023年,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29.3%和2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6、比上年增长5.6机深圳大力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2023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7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机中西部地区数字产业集群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湖北武汉光电子信息集群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世界领先,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已形成超2000人的科研队伍,是全球光电子信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重庆聚焦集成电路、软件产业、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力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其数字经济产业园形成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信创、工业软件为核心的“3+X”产业发展体系。5G
7、网络、千兆光网等基础设施不间断完善,为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地传统产业集群借助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等的应用,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间断涌现。当前,需充分发挥数字产业的赋能优势,着力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构筑竞争新优势,有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我国推进算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茹少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可简单分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级算力,分别支撑基础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和科学工程计算。随着数字
8、经济发展,算力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算力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也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进算力高质量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优化算力资源需求结构等相关要求。2022年2月,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贵州、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关于深入落
9、地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落地实施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推进算力协同调度,加强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二各省份也发布相关政策措施推进算力高质量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以及每一项政策措施的推进下,算力规模不间断扩大,发展动能一直不间断增强。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平稳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4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进一步统筹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数据中心布局;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4个节点,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中高时延业务,推进东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机器学习等业务有序转移
10、,并承担本地实时性数据处理。截至2023年底,8个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105万标准机架,东西部枢纽节点间网络时延已基本满足20毫秒时延要求,平均上架率达61.9讹贵州总算力规模为31.76EF1.0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智能算力规模占比超90%,与深圳开展算力协作探索,网络直连城市达38个,通信光缆长度达198.3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4.72万Gbps。宁夏建成“万卡级”智算基地,2023年数据中心标准机架实现37%的快速增长。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上线,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度。智能算力水平快速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810万标准机架,
11、算力总规模达230EF1.OPS,智能算力规模达70EF1.oPS,增速超70,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1.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算力前沿技术多点突破,高算力芯片一直不间断迭代升级,有力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发展。人工智能算力已呈现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先发展格局。位于天津武清区的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实现算力协同对接,促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级算力协同发展,可为京津冀地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开放、低成本的算力服务。存储、网络支撑算力发展。发展算力离不开数据存储能力、网络运载能力的提升。在数据存储方面,2023
12、年我国共计数据存储总量为1.73ZB(泽字节),存储空间利用率为59乐数据云存储占比超40机网络方面,截至2023年12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432万公里。相关部门推进基础电信企业规划建设超过180条“东数西算”的干线光缆,全国算力枢纽节点20毫秒时延图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大型科技公司、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打造“连接+感知+计算+智能”的一体化服务,促进算力资源优化配置和降本增效。我国已进入算力需求日益增长的时期,大模型训练算力需求高涨,科学、政务、金融、工业等行业算力需求增加。未来需加强科研投入,重点支持算法、大模型和数据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支持量子计算等前沿
13、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计算资源供给能力,并力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统筹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充分利用“东数西算”工程,协调调度算力资源。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活力动力我国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度?易成岐(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与应用处副处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进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近几年以来,各方努力推进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以及合规高效流通,数据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数据基础制度初步建立、数据供给力度不间断增强、数据流通使用效能一直
14、不间断释放。数据工作体系基本形成。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各地有序推进数据机构组建,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完成机构组建,北京等21个地区还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数据工作范围,机构职能延伸到公共数据的生产和采集环节。此外,大部分省份配套成立数据发展促进中心,组建数据集团,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数据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数据基础制度初步建立。2022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刊载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工作重点。各地积极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15、北京启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上海打造国内首个数据要素集聚区并连续举办全球数商大会,四川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浙江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相关办法等,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驶入快车遒。数据供给力度不间断增强。我国是全球数据大国,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泽字节),同比增长22.44%。近几年以来,我国加强以公共数据为代表的数据供给力度,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公共数据管理运营方面,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力度一直不间断深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合规政策和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福建推行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开
16、发模式,搭建全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贵州以场景应用为牵引,积极推进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公共数据高质量供给。在公共数据开放方面,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有226个省级和地级以上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集数量从2017年的8000多个增长到2023年的34万多个。数据流通使用效能一直不间断释放。我国立足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多层次数据流通交易体系,推进场内场外交易协同有序发展,推进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开展数据流通使用探索实践。截至2023年底,深圳数据交易所共计实现交易规模65亿元,涉及交易场景228个,上市数据标的1900个。数据加工、数据集成等业务快速增长,数据经纪、合规认证等
17、专业服务机构加速涌现。有研究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46亿元。为推进数据多场景应用,“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20242026年)聚焦12个行业和领域,拓展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加快发挥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作用。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等省份围绕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相适应的数据应用场景。今年5月,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启动,聚焦数据要素开发应用,推进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北京、山西、辽宁、江苏、浙江等地因地制宜,选择不同行业领域的赛道举办分赛。更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围绕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等,建立和完善系统完整、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面向全球的数据要素市场。另一方面,深入落地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动态解决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能释放不够等问题,营造全社会参与、各行业覆盖的良好局面,以场景化应用一直不间断激发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