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业务培训讲稿:写好公文练熟这三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业务培训讲稿:写好公文练熟这三道.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公文写作业务培训讲稿:写好公文练熟这三道对于写好公文,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功夫在平时。要广泛收集提炼素材,才有文思飞扬、鹏程万里的保障,要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有妙笔生花、旁征博引的基础,这些无疑都是练就“笔杆子”要做的必不可少的“加法”,其重要性也已被老笔头众多大咖们反复强调。因此,晚辈今天不对“加法”多加赘述,而是分享一点在公文写作中如何做好“减法”的体会。从事文字工作之初,也曾走入过一些误区,直到偶然读到一些我党史时才惊喜发现,关于好公文的标准,其实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了权威意见。毛泽东同志曾在批评党八股时指出:“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时,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不讲究辞章,看这
2、种文件是一场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在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同志又提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J数年下来,愈发觉得这就是评价好公文的黄金定律,同样,至高的真理往往也是极度朴素的。这“三性”看似简单,要做起来,实乃最高标准,颇让我有种为追求返璞归真而上下求索之感。个人认为,要达到这“三性”,正需要我们在做“减法”上狠下功夫。一、“减”出准确性要减掉干扰项。公文通篇应该保持一个基调,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相互冲突。尤其在“互联网+公文”时代,收集拼接各式各样的素材然后再创造,是许多人惯用的成文方式。这时候出自不同人手笔、产自不同背景的部
3、分素材内容可能就会成为干扰项。因此,在发挥“拿来主义”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紧扣实际背景,以问题导向把握通篇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上级领导意图就是需要你重点关注的问题导向,所以务必保持高度聚焦,从自己的惯性思维或路径依赖中抽身出来,将领导的思路意图记录准确、领会吃透,再根据领导的风格形成文字。要减掉伪命题。伪命题就是不符合逻辑的陈述。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通过严密的逻辑结构来支撑的。首先,关注形式逻辑。要注重对概念和数据等事实性材料鉴定,遇到疑问之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求证核实,对暂不清楚的情况,不可望文生义,莽下推断;要留心检查语病,推敲逐句的推理和逐段的关联,从而准确表达内容
4、,保证公文的权威性。其次,关注是否辨证。在确立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要分析事物的正面反面,挑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矛盾的两个主要的侧面。二、“减”出鲜明性要减掉“弯弯绕”。胡乔木曾在怎样写好文件一文中提到:“文章的基本观点就像一面旗帜,旗帜鲜明,才能一下子把群众结合起来。”所以要撰弃曲径通幽,直抒胸臆亮出观点。因此尤其要注重谋篇布局。所谓“倒悬的姿势,就会引起人的注意,叫人紧张二文章标题要醒目,开头要点明发文目的和依据。每段的论题要前置,用观点统率材料,使人一目了然,迅速了解文章要传达的观点。大小论点要相互联系,前后贯穿,论点间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纲举目张,文章才能鲜明突出。现代社会,时间已
5、然成为稀缺资源,公文是为了解决事情,每位公文阅办者的时间都很宝贵,所以要讲求效率,开门见山。要减掉多余表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公文写作中同样适用。初入文字工作时,对篇幅很长的“大材料”、“大文章”特别崇拜,那时道行尚浅,只觉读起来云山雾罩很唬人,只要是长文就是雄文,所以一心想把文章弄长,结果浮浮泛泛不知所云,当时殊不知那些经典的“大文章”已是逐字逐句凝练后的结晶,没半句废话,和我的模仿完全不同。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孙犁说:“文章短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忘记了写作上的实事求是。”文章不断精进的目标应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用最少的话表达最
6、准确的意思。文如玉器,需要不断打磨,抛光粗糙的部分才能焕发出光芒。所以与其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不如说文章不厌百回“删二形成初稿后,应当认真推敲,仔细琢磨,在多体悟、多修改的良性循环中,进一步提升把握现实、洞察世情的能力。三、“减”出生动性减掉浮夸文风。大巧不工,就是公文最大的生动性,就是要减掉华丽修饰或佶屈管牙的文风。文章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堆砌辞藻、无病呻吟,更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明白的东西神秘化。所以,要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直白流畅的行文,明确表达主旨与意图。减掉机关作风。生动不生动,实质体现在是否符合群众实践。在长期文字工作中我发现,我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文章的组织和表达上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再引用一段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精辟论述:“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思维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文章中的任何的思想、意见,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最终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