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研究课题I当前各国金融组织体系仍处在变革时期,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令人瞩目。发展我国社区性中小银行,加快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和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步伐,既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也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西方金融学家在其著作的字里行间虽提到了社区性中小银行,但并未对其形成系统研究。在中国,基于对加入TVTO后国内银行面临国际大银行冲击的忧虑,研究新兴中小银行的文献才在1999年之后多了起来。2003年以后,关于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研究有了一些新变化,突出表现在从调查量化角度研究中小银行对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作用
2、上,解释力度虽有所加强,但仍然不够。因而,系统而深刻地研究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则是一个亟待开垦的“处女地”。一、社区性中小银行在中国金融改革中的特殊作用由于地缘性优势,中小银行较之大银行更贴近社区,更能够激发银行和社区之间的“亲和性”。从另外方面来看,我国中小银行为社区发展服务的定位,能够进一步促进地缘优势的发挥和信息沟通,能更大程度上促进“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同时,中小银行立足社区金融,能够根据社区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促进金融产品功能的扩展、延伸和交叉补充,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促进金融产品附加值的实现,从而促进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提高业务发展的质量和市场影响力。1 .优化金融组织体系。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对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改革中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逐步收缩经营效益差的基层网点,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与金融服务主体减少的市场错位。社区性中小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同时,社区性中小银行以其优质便捷的服务、遍布城乡的网点,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方便了百姓生活。2 .促进银行同业竞争。社区性中小银行
4、的建立与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竞争的压力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金融新产品不I课题组负责人:许传华;课题组成员:杨丽萍、王国红、熊飞、雷钧、胡慧萍。(项目编号:2OO7DOO3)断涌现,“一卡通”、“一柜通”、“一本通”等金融创新品种的运用,既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多样的金融服务,也使得银行自身的效益得到了提高。3 .积累银行改革经验。社区性中小银行是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
5、、董事会、监事会的经营组织架构,从而为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积累了经验。同时,社区性中小银行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的业务处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了收入分配体制,实行个人收入和银行收益挂钩,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了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这些经营管理机制的探索,为商业银行完善经营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 .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社区性中小银行的组建和发展,有效促进了地区金融风险的化解。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地区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的,通过对本地城市信用社的整顿与重组,根除了大量的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点,并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
6、,消化了历史形成的风险包袱。在处置城市信用社风险的过程中,将规模弱小、抗风险能力差的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处置城市信用社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式。二、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需求与供给分析(一)需求分析的视角1 .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制度结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中国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成就就是发展了体制外充满活力的非国有经济,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依托点。中国经济能够获得发展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成长的结果,更是非国有经济远高于国有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果。但是自1995年以来非国有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特别是个体经济下降速度超过了整个非国有经济。除了市场准入限制、法律法规的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整顿、消费结
7、构等因素影响外,缺乏金融支持无疑是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对民营经济的资金抑制使中国很难实现低投入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很难在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下,维持原有生产力并支撑原有经济增长率。尽管引导国有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但国有银行的制度缺陷与内在激励不足难以承担此重任。2 .健全银行体系、增强竞争效率的需要。国有银行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银行的市场结构乃是垄断的市场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四大国有银行因缺乏竞争而导致其没有动力去进行金融创新,因此失去活力,效率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高效率,除产权改革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一些其他金融主体,推进中国银行业可竞争性市场的形成。而
8、要如此,加强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建设,提升其竞争力,是促进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形成的重大举措。3 .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银行业功不可没,中国银行业在供给国有企业资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使其背上了巨大的不良资产包袱。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中国银行业效率和环境来取得的。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的特点,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有银行已很难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向上发展。要推动国有银行发展,减轻国有银行的负担,从国有银行手中接过经济发展的接力棒,只有大力发展内生于市场经济的大量社区性中小银行才能实现。4
9、 .银行业稳定发展的需要。中国过于集中的银行业体系已经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国有银行退出农村市场而向城市市场集中并没有解决累积的风险,而是将风险集中于留下的少数机构。在这些地区发展中小商业银行既可以填补国有银行撤出留下的市场空白,又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建立规范的中小银行,整合现存缺乏信贷资产管理能力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将极大地降低中国金融业风险。5 .应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开放的需要。既然银行业市场己经向外资银行开放,就没有理由不向内资开放。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银行既是完善国内银行体系的契机,也是应对国外银行业冲击的机制准备。应对国外银行的竞争,单靠国有银行单兵作战是难以应对的
10、,只有中小银行发展了,一方面缓解国有银行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外资银行向中国国内市场渗透的难度与成本,缓解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冲击。(二)供给分析的视角由于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制度变革必然会在打破利益分配格局的同时带来矛盾,为免除这种可能导致银行体系乃至整个社会动荡的风险,银行制度变革采取了适应社会需求的政府供给规则。1 .银行产权范畴拓宽是社区性中小银行制度供给的根本内涵。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产权交易的一种方式“(张维迎,1996),即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可交易的、多元产权结构。中国银行体系一直以来都缺乏多元、可交易的产
11、权主体,简单商业化改革无法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状态下找到有效控制代理人的手段,只能在原有银行结构之外提供新的制度供给而非内部的技术性调整,即放宽银行产权限制,允许非国有产权介入银行业才能激励银行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中小银行的生成与发育不仅给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的国有银行施加了外部竞争压力,促使其开始商业化改革,同时也创造了多元化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易。2 .中央政府权力的下放是社区性中小银行制度供给的客观前提。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地方政府享有部分信息优势,它可以倒逼中央政府,迫使中央政府做出让步,使其放弃手中的部分职权。中央政府权力的下放为地方政府攫取地方金融资源提供了便利,因此,中央
12、政府权力的下放是社区性中小银行制度供给的客观前提。3 .政策倾斜是社区性中小银行制度供给的环境特征。在国有银行先入为主占据垄断地位的信贷市场结构中,体制外中小银行要有效挤进信贷市场参与竞争必先拥有一些特殊条件。除了拥有充分资本条件和讨价还价能力的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外,中国转轨经济进程中信贷市场存在相当程度的相互分割就是其中之一。国有银行与体制外中小银行的金融安排分别存在和运作于不同的信贷市场之上,它们面对不同利率、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资产报酬和金融政策。正是这种分割鼓励了地方政府对中小银行发展的干预,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中小银行在国有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条件下顽强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就中央政府而言,
13、在与地方信贷规模的金融博弈中,出于对通货膨胀与伤害非国有经济的担忧考虑,当地方政府为了节省争夺国有信贷资源分配权的交易成本而提出来创设地方银行的制度准入要求时,中央不得不默许或直接批准。因为这种银行制度创新不需要中央注资,也可以减少地方经济对国有银行信贷的扩张要求和“寻租”压力,更重要的是减弱地方与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合谋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扩张要求。尽管在严格意义上,这仅仅是一种信贷需求的转移与重组而非扩张,但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创设至少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因此,在社区性中小银行出现之初,地方政策倾斜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公平竞争环境,历史包袱的缺失和政策性贷款责任的免除也借给了中小银行腾飞
14、的翅膀。三、影响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制度、环境因素,又包括政策、政府行为因素;既有银行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又有一些银行自身不可控制的因素。这些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因素的作用决定了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L体制因素。从金融体制看,我国的金融体制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垄断。(1)政府主导的金融体制是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中最典型的非正式制度特征,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政府主导社区性中小银行的体制结构,地方政府干预社区性中小银行的业务经营,政府与法人事实上的地位不平等使社区性中小银行总是处于被改革的境地。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建立、经营、改革、退出等各
15、个环节,都体现出政府的意图,社区性中小银行从来是无权选择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突出、造福一方”而干预社区性中小银行的业务经营,无论在领导成员的选拔上,还是在贷款投向上,都可以找到政府干预的痕迹。政府主导的金融体制造成的后果是社区性中小银行机制不灵活,主要靠行政约束运作,而不是靠产权约束运作,而且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W:社区性中小银行已习惯于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市场意识不强。在现存体制条件和政府对金融活动过程具有极强影响和控制的情况下,这种金融体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观。(2)垄断程度高。这又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国有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于垄断地位,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习惯于用国有银行的模式
16、塑造、“克隆”中小银行,中小银行也在无意中模仿、抄袭国有银行,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带有传统银行体制的某些烙印,其市场行为尚未得到真正的体现;再加上社区性中小银行的领导人大多是从“老银行”转过来的,较少熟悉商业银行的体制和经营,导致社区性中小银行在开拓市场、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方面与国有银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二是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高度垄断地位,金融市场极不发达,直接融资困难,贷款仍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企业在与银行交往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难以自主选择银行,致使社区性中小银行缺乏集约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2 .产权制度。产权不完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一种通病,但它对国有银行与对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危害却不
17、一样。由于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的支撑,它能通过国家注入低成本资金、政策的倾斜而增强竞争力;而社区性中小银行却不同,其活力只能来源于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因此,产权改革是社区性中小银行改革的一个必要部分。产权制度主要通过经营机制,特别是通过银行激励机制来影响银行效率。银行产权的国有独资形式造成代理者与国家目标的不一致性,造成了银行激励机制的扭曲,降低了银行的效率。3 .经营环境。从国内经济环境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是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
18、供给制约变为需求制约,经济增长已经步入一个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结构和效益有待改善,这种宏观经济环境直接影响到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使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社区性中小银行在经历了成立初期的资产跳跃式扩张后,其发展速度已明显放慢,市场份额又重新向国有银行集中,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又呈现下降趋势。从国内金融环境看,有这样几个特征:中国加入WT0,社区性中小银行不仅面临国内大银行的竞争,也面临国外银行的竞争;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央行加强了对银行业金融风险的监控,促使社区性中小银行更加关注金融风险的出现与防范;随着四大国有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转向城市市场,使得社区性中小银行在城市面
19、临激烈的竞争,但在农村市场却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4 .信用环境。信用制度的建立可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形成外部约束力量,使违约成本大大高于收益,从而增强企业、个人的守约意识。健全的信用制度是信用活动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是维持金融业稳健经营的关键。社区性中小银行面临的信用环境不利于其生存与发展,甚至可以说环境恶劣。健全的信用制度对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由于规模和体制原因,社区性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大量资信低、规模小、风险大、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的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但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不讲信用、无视信用
20、、破坏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极大地危害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5 .政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引进外资银行时,在监管、税收、经营业务品种等方面给予了许多政策优惠,导致外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优惠的超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具体表现在:注册资本上的超国民待遇、业务品种上的超国民待遇、监管上的超国民待遇、经营模式上的超国民待遇、税收上的超国民待遇、等等。我国的国有银行已经成为银行市场强大的竞争主体,但依然享受国家给予的很多特权,导致银行业市场的垄断,这些特权主要有:以国家信用为后盾,享受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待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其不良资产的剥离;国家财政注册;业务上的
21、垄断经营权;等。6 .政府行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社区性中小银行经营陷入困境,造成困境的重要原因是相当多社区性中小银行的经营行为属于政府主导型。在政府主导下强制进行的社区性中小银行组建模式,在实施之初就深深地打上了政府行政干预的烙印。这些银行大多依托某种政府部门背景,自上而下地组建起来。其内部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和国有银行并无二致。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任命方式同国有银行基本类似,即由地方政府通过各级选拔、考察、任命。这种地方政府主导的人事体制,能够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等社区性中小银行服务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但同时这种体制也使社区性中小银行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明显,本应追求股东利
22、益最大化的经营班子却在“股东一一地方政府”双重目标之间徘徊。法人治理结构的形式化、虚化助长了中小银行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也易导致道德风险。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国家作为“理性经济人”并不是完全按照制度均衡与否和需求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进行制度创新,而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因而金融制度的供给取决于国家效用函数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四、社区性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模式(一)社区性中小银行生存的模式社区性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相似,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其优势主要表现为:经营灵活,社区性中小银行在经营决策、市场营销、机构及人事管理上,不像大银行那样,管理程序复杂、决策过程漫长,它可以根据
23、市场服务需求的变化,结合自身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经营区域较小,机构精干,它没有庞大的组织机构,管理成本较低,有问题能及时反馈到最高层。其劣势主要表现为:规模较小,在日益复杂的金融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差,资金不足,无力进行较大的、根本性金融业务创新活动。社区性中小银行应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1 .“放弃式”生存模式。所谓“放弃式生存”,就是将自己不占优势的业务放弃给他人去经营,自己全身心搞好占优势的业务。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完全没有必要充当“五脏俱全”的“麻雀”,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通过放弃一部分业务,专心搞好自己最擅长的
24、业务。从我国的金融业来说,无论从经营理念、管理水平、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业务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来看,同发达国家比较,大银行都还有相当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中小金融机构。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社区性中小银行在经营策略上要排除几种误区:一是一谈业务竞争,就什么业务都上;二是一提金融创新,就什么品种都搞。如:这几年城市大银行推出汽车消费贷款,对于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来说就不适合,城市大银行推行各种信用卡、智能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对基层农村信用社来说,就不具备业务拓展的环境和条件。在此,我们并不反对社区性中小银行进行业务拓展和金融工具创新,但是一切经营策略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否则就会得不偿失。社区
25、性中小银行最理想的办法是要将自己不占优势的业务让度给大银行去做,专心搞好自己最擅长的业务。通过业务让度,排除恶性竞争,寻求分工合作途径,完善金融服务,找准自己的生存之点。2 .小服务品牌生存模式。对任何金融机构来说,服务品牌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日益复杂的金融竞争领域,没有自己的服务品牌,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当今世界品牌服务意识至关重要。但是对不同的金融机构来说,品牌战略是不同的,综观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历史,我们发现,在服务品牌问题上有以下误区:一是不顾自身实力,跟随大银行跑;二是认为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必要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所以对待服务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甚至搭他人的“品牌便车”,
26、最终结果是为别人做嫁妆。我们认为,我国社区性中小银行要健康发展,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品牌意识,在品牌战略上,既不能有创“大牌子”的妄想,更不能搞品牌虚无主义。而是应该确立“创区域或地方小品牌”战略,因为没有牌子就没有生存权,最终导致发展缺乏稳定性。对社区性中小银行来说,“小牌子”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因为它的广告费、业务推广费及公关费等开支不大,与自身的承受能力相匹配。此外,由于社区性中小银行的服务区域相对较小,对本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生活习惯比较熟悉,容易与服务对象找到共同语言,可以走“创牌子”的捷径。3 .联合生存模式。从目前我国的金融融资服务来看,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运作一笔贷款审批时,其操
27、作成本并非由贷款数额的大小来决定,也就是说,不同数额的两笔贷款实际操作成本并无太大的差异,所以大型商业银行比较乐意把资金贷给大企业或大项目,般不愿意涉足中小企业的金融融资服务,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大银行设有中小企业信贷部,但实际作用并不能充分解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抵押制度,使中小企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尴尬局面,从全国来看,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仅为所需资金的30%,这个市场是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长期发展的有利空间,关键是要建立完善、规范的“运作机制”。一方面,社区性中小银行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资本联合、市场联合、研发联合等方式,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
28、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这样做有利于改善社会信誉度不高的劣势,也有利于行与行之间相互代理,共同拓展业务空间,共同承担超越自身实力的大型融资业务,通过银团贷款方式,来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润,通过联合生存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特别是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来说,美国信用社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分布广泛、分散经营、服务多元化、开放式联合、互惠互利的行业服务体系和民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在社会上营造了优于银行的社会服务形象,树立了自己的服务品牌。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横向并购,组建集团,以资金为龙头成立“松散型城市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这种社区性中小银行联合应该资源共享,资金结算合作,通过资
29、源上的共享和业务上合作将全系统经营活动的分力整合为合力,从而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4 .“焦点”生存模式。根据WeStWOod和HolLand的银行划分方法,资产总额在400亿美元以下的为小银行,资产总额在400-3500亿美元的为中等银行,资产总额在3500亿美元以上的为大银行。西方金融专家对三类银行(金融机构)的前景分析认为,“小银行”是“焦点”银行,“大银行”是“航母”银行。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们认为,这主要在于“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之间作出的比较判断。“焦点”银行的焦点战略包括市场焦点、地域焦点、产品焦点、供给链焦点等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在金融竞争中具有明显
30、的相对优势。如:英国的合作银行通过集中国内的零售客户,以绿色银行的定位区别于其他银行,从它的经营理念、环境投资、内部能源的环保使用等方面都表现出小银行的市场优势,具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航母”银行的崛起是它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航母”银行本身是在求大规模的经营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个市场上,它占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在市场运作中,它有雄厚的匹配资产和资本实力、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强大的市场影响力、高度的社会关注力和相对低的单位运行成本,其经营业绩往往好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所以它具有大而不易倒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在金融竞争中具有突出的绝
31、对优势。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加入WTO后,国民经济运行中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金融竞争将日趋激烈,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并购活动也将频繁出现。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作为对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在规范发展的起步阶段,必须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防止盲目合并、刻意求大的错误认识。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航空母舰是通过自身的实力建造的,把几只破船钉在一起最终经受不了大风大浪的考验”。所以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必须按照我国经济构成及市场服务需要,寻求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通过创新为地方经济、中小企业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金融服务,寻求“焦点”银行的目标模式。只能确立“
32、焦点”银行服务战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5 .“V”生存模式。“V”是英文VaIUe(价值)、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由此导出V生存模式的核心理念:生存在于价值,坚持就是胜利。“V”是汉字倒立“人”的形状,意思做人要正立,生存要倒立。所谓倒立,其实是一种超常规思维,如对市场要有超越一般的判断,要有危机感,要有超前意识,要有创造性。“V”的底部是两条射线的交叉点,两条射线代表无边无际的空间,交叉点代表社区性中小银行对外界信息的神经处理中枢,射线表明社区性中小银行是一个开放、与大环境融为一体的系统。也可以理解为社区性中小银行经营管理决策的轨迹,即从一条射线获得外界
33、信息,通过交叉点的消化处理,形成决策,又通过另一条射线辐散出去。“V”形表明企业的重心在内、在下,整体态势表现出社区性中小银行稳健经营的风格。人是组成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基本细胞,正立的“人”靠健全的四肢支撑,倒立的“人”即V形靠智慧的头脑支撑。传统企业的生存模式是正步走,四平八稳,亦步亦趋,四肢支撑大脑,重心在外,力量分散,靠体力生存,固化迟钝,反应缓慢,以外延式生存为主,注重稳定性、现实性,特点是以不变应变;未来社区性中小银行的生存模式是倒立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脑指挥四肢,重心在内,力量收敛,靠智慧生存,突出创造性、前瞻性,灵活机动,反应迅捷,以内涵式生存为主,特点是以变应变。社区性中小
34、银行经营思维倾向于逆向思维、开放式思维、跳跃式思维、辐散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与外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能够做到利益共享,双赢或者多。社区性中小银行贴近市场,接收和处理信息快,具有自己明确的核心经营理念。(二)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模式从我国的金融状况看,一方面,我们应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发展道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对现有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之走上市场化经营的轨道,即改造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注入资本,按照市场法则,新设我国社区性中小银行即“新建”发展模式。1 .改造式发展模式。改造式发展模式就是借助于资本运营方式,通过兼并、收购、重组、
35、参股、控股、交易、转让、托管、组合等手段对既有的商业银行进行改造而成。中国社区性中小银行通过改造现有银行机构的办法来实现,这样既能充分运用金融机构的现有资源,解决现有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又能为社区性中小银行提供了一条快捷便利的通道。这方面的模式主要有:一是改制式发展模式。改制式发展模式指对原有商业银行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发行股票,或者直接引入资金,使原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改变为控股以至参股的产权结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新的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同时引入新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人才,改善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了企业资产结构(包括企业人力资产与物质资产结构)
36、的方式。2 .新建式发展模式。这主要包括:一是在全新的基础上成立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即以政府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准入规则为依据,民营资本出资人自行发起、经申请并到指定机构注册、批准后方可设立。新设民营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并由民间资本控股经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这些新组建的民营银行应体现的特点为:产权明晰、责权分明、自我经营、自我治理、自享收益。二是合资式发展模式,即国内民营资本与国外资本合资成立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民营资本总体比例应不低于50%,而外资比例不应高于25机外资(银行)参股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已早有先例,2001年1
37、1月,国际金融公司(IFe)用增资2700万美元的方式获得南京市商业银行15%股权的协议在南京签署;2001年1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银行接受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的参股投资,以及IFC的追加投资,从而成为国内外资占股比例最大的金融机构,外资达到总股本26亿元的18%。吸收外资参股国内金融机构,近几年来得到国内相关部门的支持,应继续尝试和探索。五、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与策略(一)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合理的市场定位是社区性中小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于社区性中小银行来说,其市场定位是指社区性中小银行对其核心业务或产品、主要客户群以及主要竞争地的认定或确定,从而根据自身
38、特点扬长避短,选择、确定“客户一一产品一一竞争地”最佳组合的系统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银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简而言之,就是社区性中小银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正确选择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区域、服务行业和业务品种等。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应根据发展情况、业务结构,制定出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充分利用金融资源的决策。应从自己的特征、能力和服务目标出发,选择别具一格或集中突破一点的竞争策略,切忌与大商业银行争项目、抢地盘、争客户,而应在做小、做散、做新、做特、做快、做优等方面下功夫,办“特色”银行、创“特色”品牌,搞“特色”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从而获得长足发展。1 .客户主体定位:中
39、小企业及地方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激励机制作用下蓬勃发展,其规模、效益在国民经济中愈加重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资金量小、时间急、频率高、单位成本较高的特征,但当前其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手段严重匮乏,内源性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其规模发展的需要,银行间接融资是其融资的主要依托。但从融资能力上看,由于其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发展的前景不确定性突出等原因,很难具备较高的抵押信用能力和经营信用能力,大银行因审批成本高、交易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不愿涉足。城市商业银行则由于从业人员本土化、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容易对地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与国有大银
40、行相比,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达到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可以充分保障放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提供服务的效率。另外,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决策机制灵活,更能符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可以降低双方的成本而提升价值,因此,社区性中小银行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具有比较优势。为地方政府服务。社区性中小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天然联系使得为地方政府服务成为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的重要职责。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地区政府的管理机制、职能、方式和效率,是决定其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目前,地方政府正处于体制转型期,不仅市场机制存在内在缺陷,而且面临着市场力量薄弱,不能充分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的问题
41、。因此,地方政府除了弥补市场失灵外,还必须部分具有替代型的经济职能,以达到确保社会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地方政府要顺应区域经济要求,通过制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双重转型,当前政府应从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型的政府向一个以公共服务为主导型的政府转变,在体制转轨时期,各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各项常规性生产要素的积累和投入,也同时取决于新制度安排所赋予的各种经济增长潜能的释放。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央政府下放权力,地方分权,地方政府在经济区域的地位和
42、作用明显增强,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是规范政府经济职能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政府融资的成功率非常低,因为政府本身并非专业的金融机构,在遇到资源整合时,对于股权配置、明晰债务等方面的问题,往往原则性的规定较多,缺乏技术上的支撑,引资时一般也很难完全按照投资者的要求披露完整的相关信息,因此直接为企业融资的成功率不高。由于社区性中小银行有很好的信用与风险判断能力,无形中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搭建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有金融专业背景的社区性中小银行介入,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对社区性中小银行而言,可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同时也能提高政府资源
43、的效益。在此,社区性中小银行由“融资”型向“融智”型转变,不动用银行的资金挣钱;通过提前参与,实现银行营销战略性前移,达到稳定和控制优质高端客户的目的;加强银行整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 .业务主体定位:个人金融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网络银行业务大力发展个人金融零售业务。从广义上说,零售业务范围包括与个人和家庭生活直接相关的金融服务、小生产经营者和小型企业的自然人提供的各类小额金融服务,从业务类别上说包括传统的零售业务和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发展个人零售业务,既是调整经营结构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中国社会财富新格局和居民金融新需求的需要,是社区性中小银行着眼长远的发展定位。个人
44、金融零售业务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代理人业务、投资业务、咨询评估、家庭理财、信用担保和承诺等各种金融服务,它使银行在薄利多销获取大量手续费的同时,降低了经营风险,成为各国银行积极拓展的主要业务。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目前,世界上一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很快,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达30%左右,有的已占一半以上,仍在提高。业务活动表外化、金融产品多元化、盈利综合化,已是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当前,在存贷利差小和实现资产负债结构化难度很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效益兴行的目标,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必须把大力发展新业务放在重要位置。社区性中小银行要在竞争中争得主动,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加快传统业务发展
45、的同时,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拓新业务,适时推出发展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新的服务手段,不断扩大银行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功能。因此,在加快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努力开发网络银行业务。一是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应充分认识网络经济和网上银行的发展给传统的银行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认真研究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带来的全球性的客户资源,找准盈利平衡点,创造盈利机会。二是积极开发网上银行的产品种类。应加大在人财物方面对网上银行的投入,在网络设施、设备更换、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大功夫,加快网上银行新产品的研究和
46、开发,尤其是在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等方面要有所突破,使网上银行向“金融超市”方面发展。同时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发挥网上银行的特性,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三是重视人力资源工作。任何一项新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网上银行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所以在开发网上银行业务时,要重视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到能够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只有这样网上银行才能持续、高速地发展。(二)社区性中小银行的发展策略1 .实行竞争策略。社区性中小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如果选择同大银行相同的规模经营、成本领先战略,则困难重重,难有建树。社区性中小银行应从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服务目标出
47、发,选择别具一格或集中突破一点的竞争策略,通过地缘优势突出、运行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等优势,突出地依托地方经济,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推进零售业务发展为基础,努力发挥自身核心竞争资源。要在业务经营的制度设计和流程规范中维护特色。如为中小企业客户设立专门的客户授信、信贷审批机制,形成区别于传统授信管理的制度方法,强化竞争能力。要在某一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并用金融产品创新、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特色的金融服务文化等予以支持来重点发展,寻求市场的绝对占优地位。要致力于一种或几种特色产品的经营,形成拳头产品,产生品牌效应。通过优质服务提升金融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业务办理准确、便捷,服务方式灵活机动,费用收
48、取公平合理,用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提高银行的信誉度。还要广泛宣传银行的经营范围、产品特色、服务内容,加深公众对银行特色产品和服务的了解、认知,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2 .实现区域性发展策略。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互动性,决定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金融必然走向一体化。区域经济内部的社区性中小银行应努力转型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是要发挥地方金融的作用和优势,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有选择地填补国有银行机构收缩形成的金融缺位,形成区域内比较完善的网络构架,以适应地方经济计划和扩散。二是要更深入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要把握地方中小
49、企业的金融需求,形成有效地授信特色体制。三是要通过规模的扩大、经营集约化的提高、区域内的科学布局,逐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形成区域性金融平台,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循环。3 .实现战略联盟策略。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的全面开放,竞争势必将不断加剧,作为银行业中“弱势群体”的社区性中小银行势必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因而探索一条如何实现资本与资产的联合,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中小金融机构势在必行的选择。社区性中小银行结盟或合作,或以互相参股的方式实现一体化联合发展,这既是自身发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降低服务成本、增进为客户服务的价值。社区性中小银行应在行与行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代理,共同拓展业务空间,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创造社区性中小银行的统一品牌。在条件成熟时,组建按照市场原则自愿组合的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形成集团,真正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优势,一是要注重按市场化原则推进区域内金融的重组和联合,以此推进地方金融力量的壮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