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8766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33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后附STEM教案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课标落实】1 .对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总目标”的落实。(1) 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己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

2、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2.对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学段目标”高年级目标的落实。(1)提出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作出假设: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3)制订计划: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4)搜集证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

3、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5)处理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6)得出结论: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7)表达交流: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8)反思评价: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牛顿、魏格纳、屠呦呦、海尔蒙德、富兰克林、达尔文、孟德尔

4、以及第谷的事迹或言论,介绍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等科学研究程序中的活动。第二部分,选取“鱼有没有记忆”这一主题,通过提出“鱼是否有记忆”“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钟吗”等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在过去的整个小学科学学习阶段所习得的探究技能,以及对科学探究一般流程的把握,与同伴合作,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将所学习掌握的科学探究过程性方法迁移到问题解决中。本次教材内容强调学生完整地亲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反思评价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在过去习得的探究技能。【学情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

5、包括八个步骤。学生通过低年段的学习,己经在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得到了训练与提升;进入中年段以后呈现的是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进入高年段以后,五年级时已经加入了查阅文献,在六年级加入反思评价。在本话题的探究中,学生将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假设,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质疑等多种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进行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在此期间,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究的激发者,与学生成为研究伙伴,不因为获得结论而主导学生的问题聚焦、方案设计、探究方式。要从学生的问题

6、提出出发,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对探究活动提供恰当的协助与及时的反饿,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与学生教学相长。【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所遵循的一般程序,并在学习科学家事迹中,体悟他们的科学精神,激发以“像科学家那样”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活动。2 .能够围绕“鲫鱼有记忆吗”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开展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较为整体的认识,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自主探究能力。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交流展示、接受质疑、不断反思、更新和深入研究

7、。【教学重点】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依据证据进行交流、分享和反思评价。【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能够坚持从证据出发,细致分析论证,不断质疑反思,作出改进调整。【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探究活动记录、相关资料等。【教学时间】3-4个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探究过程的共性1 .(出示PPT:多位科学家图片)谈话:你认识这些科学家吗?简要说说这些科学家的主要成就。2 .发放科学家卡片,要求:阅读卡片信息,选择一位感兴趣的科学家,说说他(她)是怎么开展科学研究的?3 .学生阅读,交流讨论。预设:(1)科学探究

8、始于自然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2)科学家并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进行实验探究,他们会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寻找研究的选题,获得启发;(3)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前辈科学家对后来者有着重要的帮助。4 .师生共同概括科学家的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反思评价。5 .(出示PPT:学生日常科学探究照片)讨论:我们在科学课上进行探究活动时,与科学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6 .小结:科学家遵循科学探究的规律,他们在科学研究中所坚持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卡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在不同

9、的领域研究不同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会遵循大致相同的程序。二、以“鱼有没有记忆”为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L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L谈话:科学教室鱼缸里的鱼非常的健康漂亮,关于鱼,你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预设:这种鱼的正常寿命有多长?怎样分辨鱼的雌雄?鱼每天要喂多少次鱼食,怎样才算是吃饱了?缸里的鱼会生小宝宝吗?鱼会听到声音吗?鱼会认人吗,会和狗一样知道谁在给它们喂食吗?鱼有没有记忆?2 .交流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找到结论的,哪些是目前无法通过实验获得最终结论的?3 .聚焦研究话题。我们这次活动就以“鱼有没有记忆”为例,开展实验探究。在研究之前,我们

10、需要先搞清楚一些问题。讨论:(1)什么是“记忆”?(2)怎样判断“鱼有没有记忆”?(3)科学家研究过鱼或者其他动物是否有记忆的吗?他们是怎么研究的?(4)在用动物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鱼的生活的观察,引导学生提出可以进行实脸探究的问题,进而聚焦“鱼是否有记忆”的问题。在此期间,教师要关注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的点拨,促发他们通过思维活动,提升科学探究的水平。环节2:作出假设,设计方案。1 .交流:你认为鱼有记忆吗?你是怎么想的?追问: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明“有记忆”?什么情况下说明“没有记忆”?2 .出示研究记录表。讨论:(1)关于“研究计划”,你曾经做过哪些实验的计划,撰写的时候

11、要注意些什么?(2)关于“设计表格整理信息”,用表格进行记录时要注意些什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整理实验信息?3 .学生独立设计方案。提示:不能伤害鱼,尽量避免选择使动物感到痛苦的实验方案设计。4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讨论、质疑、修改。5 .全班展示设计方案,提出优化策略。注意事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了解更多信息的基础上,有依据地作出假设,然后独立设计方案,使每一个人都能带着自己的想法,再进入小组讨论,并相互交流、质疑,进行完善,以此获得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6 节3:进行实验,搜集证据1 .提问:根据你的实验计划,需要准备哪些实验器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得到解决,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大家的帮

12、助?预设:材料短缺、观察场地的选择、调查表的设计与记录等。2 .谈话:小组合作,互相提醒,主动沟通,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究。3 .交流讨论(说明:每天用一些碎片时间进班交流。)(1)说一说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都记录了哪些信息?(2)是严格按照计划操作,还是更改了探究方法?(3)如果实验更改了计划,你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要改计划?(4)你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获得过哪些人的帮助?(5)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4 .提出任务:整理实验中获得的信息,用PPT、实验报告、研究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呈现,下次科学课带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探究方案开展实验,积极主动地搜集证据,运

13、用表格记录证据,拍摄视频、照片,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提升学生搜集量化证据和过程中的实物、影像证据的能力。环节4:处理信息,得出结论L做准备工作:每位写生再次整理实验探究中获得的信息资料。5 .小组活动:(1)每位学生逐一交流经历的探究过程与实验发现。(2)评价:实验结论是否符合真实情况?6 .交流:马上要进行全班分享会了,怎样简洁明了地进行介绍,让大家更加认同你的观点?7 .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信息资料。设计意图:教师要给学生较长的时间以独立完成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处理信息,思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再通过在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促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分享完整的探究过程。环节5:分

14、享交流,质疑论证1 .交流:我们即将要开展一场科学研究成果展。如果你是展示者,你希望来参会的学术同行怎么做?如果你是参与研讨的学术人士,你希望主讲人有怎样的表现?预设:展示者:话语简洁,观点正确,展示用的PPT等层次清晰;参会人员: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实验成果,懂得欣赏与赞美,有依据地提出质疑。2 .科学研究成果展(1)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2)讨论交流想法或观点。设计意图: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成果提供展示的平台,开展人与人之间、组与组之间以及在全班之间的广泛交流讨论,同时要营造融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生有理有据地质疑。环节6:回顾总结,反思评价1 .出示活动手册中的“研究评价

15、”,学生完成自评。2 .出示活动手册中的“研究回顾工活动:整理这次探究的过程有哪几个步骤,各个步骤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要注意什么,学到了什么。3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提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回顾本人及本组的研究,反思与总结探究活动经历了哪些过程,总结得失,形成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完整认识。【教学板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科学探究:1 .什么是能量【课标落实】1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中、高)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6.6.2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16、。(高)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2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

17、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杳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大胆

18、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3 .本课从总体上认识能量,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一一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知道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

19、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教材分析】什么是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本课内容有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教材首先从一个问题引入一一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一一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

20、。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活动二,通过游戏、观察、交流、分析、汇报,归纳并明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如泥石流、龙卷风、钱塘江大潮、滚动的保龄球。活动三,则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一系列现象,体验势能。【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但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六年级学生经过整个将近六年的实验教学,己经具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

2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 .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2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教学重点】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教学

22、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体验动能的材料一一棋子2枚;体验势能的材料一一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初识能量1 .同学们听到铃声都走进了教室,铃声是从哪儿发出的?生:喇叭里那喇叭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电我们走近教室,看到灯光明亮,那灯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靠电喇叭和灯是靠电工作的,那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呢?(依次出示:风筝、汽车、热气球、弹吉他的孩子、踢足球的图片)为什么电能让灯发光、风能把风筝送到天上、汽油能让汽车奔跑?他们都拥有?生:能量(板书:能量)这些能量我们看到吗?生:看不到。那我们怎么知道有能量存在呢?学生讨论,汇报

23、:电灯亮了、风筝上天、足球滚动)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来感觉能量的存在。小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经验进行解释,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能量虽然看不见,但是因为能量在物体“工作”、运动中起作用,所以能感知能量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能量的描述性定义。二、弹棋游戏,感知动能2 .你想不想感受一下能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能量。3 .游戏规则:第一步,确定起点(也就是棋子A的位置)和棋子B的位置;第二步,把棋子A弹向棋子B,看

24、谁能使棋子B移动的距离最远。在做游戏的时候,请仔细观察棋子运动的快慢、远近,并思考:棋子为什么会移动?什么情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学生活动汇报:师:棋子为什么会移动?生:有能量。师:能量是怎么传递的?生:手指运动的能量传递给棋子A,棋子A就弹出去了,碰到棋子B,又把能量传递给棋子B,棋子B就接着移动了。师:像手指运动、棋子移动这样,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叫动能。师:什么情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生:用力弹棋子A的时候。师:用力弹棋子A,那棋子A会怎么样?生:移动得很快。师:棋子A移动得越快,能量就越?生:大。师:棋子B就会?生:移动得越远。游戏中,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棋子具有能量,叫(动能),棋子运动

25、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你能举一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的例子吗?(出示PPT)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生:泥石流流动有动能,龙卷风运动有动能,潮水涌动有动能,保龄球滚动有动能。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快,动能越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感知动能,并进一步发现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认知动能的基础上,来例举、分析生活中存在动能的具体事例,来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1 .出示玻璃球,这个小球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不在运动。2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

26、个玻璃球和一个沙盘,请你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到沙盘里,仔细观察造成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小球是靠什么下落的。注意让小球下落只能直接松手,不能向下用力。3 .学生实验4 .汇报。小球在高处具有能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落,越高能量越大。设计意图:势能包含引力势能(如本实脸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在这儿用小玻璃球掉落在沙盘来研究重力势能,通过分析玻璃球掉落的原因,知道玻璃球因为重力而具有能量,这个能量是储存着的,当释放(松手)时就显现出来了,以此来帮助学生感知重力势能,明确在高处的物体是具有能量,释放后能量显现,位置越高,能量越多,砸的坑就越深。5 .位于高处的物体“储存”了能量,叫做势能,

27、其实不光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橡皮筋、弹簧、塑料尺,请你拉一拉、压一压、弯一弯,感受一下,想想这些物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6 .学生活动7 .学生汇报:橡皮筋拉长产生势能,储存在那儿,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压下去产生势能,所以松开会恢复原样;塑料尺被弯曲产生势能,所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样。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什么发现?生:物体发生形变时又具有能量,叫势能。8 .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拉橡皮筋、压弹簧、弯塑料尺等

28、活动,来感知弹性势能,知道形变的物体会储存能量,释放时就会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来完善势能的概念。四、总结拓展1 .今天我们研究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看不见,却能感觉到它。移动、发热、发光、生长等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我们还知道了势能和动能,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2 .你能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古诗吗?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之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臧着()能。设计意图:用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古诗

29、,其实是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既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个途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能量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1.什么是能量动能能量势能【知识要点】1 .能量是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2 .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3 .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课堂流程图】谈话导入新课丁明确能量定义丁感受动能工感受势能丁(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发声等现象,就是能量在起作用)(通过游戏感受动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初步感受能量

30、有大小,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通过游戏感受势能,知道高处的物体、变形的物体都具有势能,下落物体势能大小跟物体高度有关)总结拓展2.各种各样的能量【课标落实】通过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科学探究: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功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

31、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时。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对能量形式的感知,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认识最直观、最常见的热能,通过观察冰融化时的状态,体验冰块融化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回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活动二,以交流、分析

32、的形式认识电能和化学能。活动三,通过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了解能量越大,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效果越明显。活动四,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核能及其运用。【学情分析】能量对于学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生根据经验,对能量有一定的认知,缺乏系统的认识。他们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善于分析和比较。因此,本课就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能量,并感悟能量的作用,意识到能量对事物的影响。此外,经过六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实验已经有了较多的基础,己意识到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课中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把重点放到对学生控制变量能力的培养上,,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习惯

33、的养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理解热、电、光、核、化学能等能量的作用。2 .知道能量的大小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3 .懂得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探究:1 .能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2 .依据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3 .注重实验习惯、实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控制变量,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科学态度:1 .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实事求是,乐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 .在科学探究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34、境:1 .初步了解所学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冰块、纸片、手电筒、激光笔、玻璃瓶、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已知,聚焦主题1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还了解到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2 .谈话并揭题:今天我们

35、就来了解各种各样的能量。(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直接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各种各样的能量”。二、观察体验,认识热能(一)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体验热能作用1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冰块,如果把它握在手里,它会怎么样?冰块在融化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你的手又会有哪些感觉呢?2 .学生观察并体验冰块的融化过程。3 .汇报。4 .提问:为什么放在手里的冰块会融化,同时我们的手会觉得越来越冷呢?你们能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吗?5 .小结:我们的手具有热能。当手握住冰块时,手上的热能就传递给了冰块。冰块由于吸收了热能,所以开始融化。而我们的手,因为热能变少了,所以手会变冷。冰块融化和手变

36、冷这两种现象是因为热能在其中起着作用,热能在手和冰块间进行了传递。6 .提问:冰块融化的现象在自然界也经常能见到。例如,到了春天,冰雪会消融。这一现象说明冰雪吸收到了哪种能量?这个热能从哪里来?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把现象与热能进行关联,能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进而感悟热能的作用。(二)观察图片,回忆热传递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L谈话:热能能传递。在这张图中,你能找到哪几种热传递的方式?7 .观察图片,学生讨论8 .汇报9 .小结:热能能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10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11 小结:热能就

37、在我们周围,时刻在为我们服务和工作。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一步了解热能的作用。随后通过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热能?”让学生意识到热能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三、认识电能和化学能(一)认识电能L谈话:除了热能外,还有一种能量,它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的世界。你知道它是哪种能量?2 .提问:电能可以用来干什么?3 .小结:电能是现代化生活所必须的一种能量,被我们大量地使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它还能转变成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4 .提问:你知道电能是从哪里来的?5 .谈话:人们通

38、过各种方式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生产出来的电能,一部分被我们立即消耗了,还有一部分会被储藏到电池中,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设计意图:电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能量,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电能的作用,并意识到电能和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被储存。(二)认识化学能L谈话:了解了电能,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家比较陌生,但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种能量一一化学能。6 .提问:有同学听说过化学能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7 .谈话: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化学能。(播放视频了解化学能)8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化学能了吗?它有什么作用?9 .揭示概念:化学能是储存在物质当中的能量,在物质发生化学变

39、化时会释放出来。10 小组讨论:下面这些图中,化学能是在什么情况下释放的?11 交流汇报12 小结: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它会储存在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石油等物质中。化学能它可以变成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设计意图:化学能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问题来激发、展示学生对化学能的前榻念,然后利用视频,让学生对化学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接着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能的认知。四、认识光能并比较光能的大小(一)认识光能1 .提问:有谁知道,绿色植物所储存的化学能是从哪里来的?植物是把哪一种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2 .谈话并思考:对,阳光,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40、并储存下来。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光能,人类会怎样?3 .学生交流4 .小结:阳光中的光能给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和照明。离开了光能,人类无法生存。5 .谈话: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光,但我们看到的就是全部的光了吗?光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一下光。6 .播放视频。7 .提问:现在你对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8 .小结:光其实是一系列的电磁波。一部分电磁波能被人眼看见,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还有一部分电磁波人眼看不见,是不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都是不可见光。光所具有的能量属于电磁能。设计意图:光能学生是熟悉的。但他们的认识并不全面。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光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二)比

41、较光能的大小1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了两种可见光(出示手电筒和激光笔,并打开)。手电筒的灯光和激光笔的激光。光具有能量,也就是光能。那手电筒的灯光和激光所具有的光能一样大吗?请你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2 .学生交流3 .介绍比较光能大小实验的方法4 .提问:为了公平,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5 .再次梳理实验步骤和注意点6 .学生实验7 .汇报交流8 .提问:为什么现象不一样?说明什么?9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激光所携带的能量集中在一条极细的光束中,在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光斑更亮。所以激光具有的能量比手电筒的灯光更大。也就是说,不同的光所具有的能量大小其实是不一样的。正因为物质

42、所具有的能量有大小,所以它们产生的现象或作用也就有了差异。例如充满电的玩具车跑的更快,而电量不足的玩具车跑得慢甚至会无法启动。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的光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进而发现能量的大小关系到物体的工作状态和效果。五、认识核能L谈话: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这种能量,是最近几十年我们才开始开发利用的。它潜力无限,但又让人闻之色变。你知道是哪种能量吗?10 提问:关于核能你知道什么?11 阅读并思考:老师还准备了核能的资料卡片,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然后思考几个问题:核能是如何产生的?核能的产生需要消耗什么?为什么说核能是一把双刃剑?12 学生交流13 小结: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

43、放的能量。消耗很小的质量就能获得巨大的核能。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但是在使用时要注意核安全。设计意图:核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交流和阅读资料,让学生对核能有较全面的认识,意识到核能的两面性,正确看待核能。六、总结延伸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能量,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能量,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会怎样?2 .小结:没有了能量,人类和所有的生物都将毁灭,地球将变成荒毛之地。可见能量之重要。3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和核能。生活中还有什么能量呢?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不同的能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课后

44、继续去研究。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去认识更多的能量,更全面去了解能量的作用,并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能量的转换做好铺垫。【板书设计】2 .各式各样的能量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储存)能量有大小,效果有不同【知识要点】1 .物质具有能量,所具有的能量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2 .能量的大小关系到物体的工作状态和效果。3 .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流程图】一、回顾已知,聚焦主题Q二、观察体验,认识热能(冰块融化、手冷是热能在传递)Q(化学能会储存在物体中)三、认识电能和化学能Q四、认识光能并比较光能的大小(全面

45、认识光能)Q五、认识核能(开发核能的意义、正确使用核能)六、总结延伸(能量的重要性)3 .能量的转换【课标落实】1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

46、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