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5篇.doc(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寻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5篇 寻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篇1】钢琴,是我的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它已经陪伴我整整七年了。它身穿一件纯黑色的连体衣,像一个小男孩。它的里面居住着几百个会唱歌的小宝宝,穿着黑色或白色的礼服,在里面听着主人的吩咐开演唱会,主人把他们分配到各自的岗位上,让他们每人只负责一个音,每人都尽心尽责像温顺的小狗似的。当然,他们其实也没有白费,因为他们正在帮着小主人完成她的音乐梦想呢!朋友们的歌声,让我走进了音乐的王国,告诉了我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在那里,使我体会到了音乐的奇妙性,我还感受到了无法形容无可替代的快乐。我的钢琴的最下面,还住着三个监管员呢,他们都身穿金黄色的铠甲,分别
2、完成着不同的任务与工作,是小主人的得力助手。我也非常爱护我的这些音乐朋友,对他们非常友善。总是定期找调音师,训练他们的本领,改正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更好地为我服务。我发现这些朋友们是非常爱干净,爱漂亮的。在生产他们之前,朋友们就尽力要求人们把他们的容貌弄得像只斑马似的,为了让他们看起来更漂亮,还让人们在他们身上披上一件红披风,显得很威风。钢琴,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它奏出音乐的美妙是我天天很快乐,它又像我的私人歌唱家,让我聆听了许多美妙的音乐,我爱我的钢琴!寻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篇2】汉字具有非凡的魅力。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学习汉字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字形、结构、偏
3、旁等识记汉字。但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是有故事的汉字所采用的字源识字法。字源识字法从汉字的小时候入手,也就是甲骨文(金文)入手,讲汉字的造字本义和演变过程,这样,我们对汉字就有一个“通史”而不是“断代史”的了解。孩子对汉字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都了解了,学习汉字就不觉得枯燥了,而且记得扎实,不容易写错字、别字。比如给孩子讲解“罗”字,“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小鸟被网罩罩住了,上面字形是甲骨文“网”字,表示捕鸟的罩具,下面是一只“鸟”的形状,表示小鸟被罩在网罩里。所以,“罗”字的造字本义:用网罩捕鸟。后来,由本义比喻引申出动词“招致、收拢”,如“包罗万象”;还引申出名词“网罩”,如“自投
4、罗网”;后由“网罩”又引申出名词“松软的丝织品”。这样,知道了“罗”字的本义,我们便很容易理解成语“门可罗雀”了。后来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简体字的“罗”将“鸟”字简化为“夕”,从字形上已看不出来她的本义了。我们只有通过这种寻根溯源法,熟悉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才能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而有了故事,才算是真正知道了这个字。寻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篇3】剪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就亲手制作了一个漂亮的窗花。剪纸的材料有:一张红色的软纸、一把剪刀。先把纸剪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把正方形两个相对的直角对齐,把折横压实。接着我把一个尖角向中心折叠,超过中心1/3处固定,再把另一个尖角同样折向
5、中心,像一个漂亮的“狐狸头”。然后沿中心线对折,这样就好了。有位同学很快就折完了,折纸对他就像“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这时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我怎么也折不好?心想我是不是智商变低了,人家都会折,我怎么不会折?我又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遍,我屏息凝视,死死地盯着那张纸思考。按照老师指导过的方法,我终于折好了。我一定要剪一个最好看的窗花,我心里一直有这个信念,于是我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像“角”的东西,又画了一个爱心,还画了一个大大的半圆,我迫不及待的想马上剪好它,实现心里的小愿望。我开始剪了,我一手拿着剪刀,沿着画好的线轻轻的剪,手紧紧捏着纸配合着剪刀旋转,终于把最难剪的图案剪出来了,我
6、终于剪完了。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它铺开到桌子上,一个精美的窗花出来了。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看到了我剪的窗花,我想到了一句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生活中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对待。寻访传统文化作文600字【篇4】曾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当行走在那白墙黑瓦的徽州小径,有感于浓郁的文化气息氤氲着这片简朴的土地,一句话倏地从我的心底响起,“因为一份深沉厚重的徽州文化爱上一座焕发文化底蕴的徽州古城”。四天的游学之旅,换来一场心灵的饕餮盛宴。徽州的文化或厚重,或温婉,然而,它如常青藤般散发出的勃勃生机,汇聚成的得天独厚的醇厚底蕴,令我沉醉其中,难以自拔游走于徽州仍保
7、存完好的文化古村落西递村,我第一次感到仿佛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远远望去,西递村周围依山傍水,江南水乡的清丽之感迎面扑来。行走在村落小径,我注意到当地民居仍保留着白墙黑瓦的传统徽派建筑风格,青石街巷,朴素淡雅;听导游在“大夫第”处娓娓道来古时小姐择婿抛绣球的故事;再看着朴素的民居高挂火红的灯笼,几乎家家门前都贴有传统楹联,一股安然的感觉萦绕心头,这才是最朴实的生活啊!我想,在人们为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而悲哀的今天,西递村无疑树立了一个标杆,它像一位长者,静默地守护着这片徽州大地古老而美好的传统文化。沿途参观,我愈发赞叹当地人对当地文化的传承,清云轩、天井、绣楼这一刻,我的内心
8、被深深地触动。想到昨天参观的胡文开墨厂。踩着已布有青苔的青砖,走入有些昏暗的小屋,里面的师傅正弯着腰,伏在案上聚精会神地打磨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砚台。只见师傅左手握着一块打磨石,一下下在石头上擦出丝丝痕迹,一边又用右手中的海绵拭去浮渣,如此往复。那一刻,我的内心既震惊又有些许不解:震惊于一块顽石在匠人手中竟能化为如此生动立体的雕饰,不解于在文房四宝日渐衰微的今天,他们何以默默坚守着这份不易的文化。然而今天,我想我明白了。文化是永远栖居于人心灵的归宿,是即便再不易也要坚守的初心。的确,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急功近利的风气愈发盛行,过去传统的文房四宝已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沟通时的高效便捷,但精细物件,亦如歙砚,恰需要手工操作不断地打磨,追求完善。即便我们的工具改变了,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从我们心中泯去。虽然新文化层出不穷,但总有那些老一代人留给我们的所无法替代的文化财富。你看,在徽州这一隅之地,文化传承的火种不仍在代代相传吗?继续行走在这片西递古村,村头的那座峥嵘巍峨的青石牌坊已遥遥在望了,我深深地吸一口气,想要再多感受感受这片丰盈的文化气息,虽不舍,但通过这次游学,我知道它深沉厚重的文化会永远在这片温润的大地上生生不息,闪烁出文化的光晕一座洋溢文化的古城,一场文化追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