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原理及实践(Proamx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原理及实践(Proamx版本).docx(19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地震资料处理PROMAX实例目录第一节坐标系统1-7第二节野外地震数据采集8-16第三节野外观测系统17-22第四节常用地震波分析23-28第五节常规二维处理29-146第六节常规三维处理147-169第七节处理概念讨论170-181附录地震数据的收集、提交成果182-183-H-坐标系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据可靠情报说地球是一个两极梢扁,赤道稍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在6371km0,a0。井炮的分布在理论上是均匀分布的,生产中经常有村庄、桥梁、铁路、公路和烟囱等建筑趴在测线附近,这是绝对不是考虑技术参数合理的时候,“安全第一”才是永恒的主题。至于距离这些建筑物多远,使用多大药量激发合理,这完全是
2、一个经验问题,按照安全技术标准也很难施工,因此我们的做法是:设施越值钱离得越远,也可以这么说,钱越多离得越近,炸坏了咋样,赔钱呗。有钱的话可以把毁坏的设施买断。4 .放线班、炮班和仪器组放线班看起来很简单,只是摆放检波器的班组。放一串检波器技术含量不高。放上千串检波器,还要把它们和采集站、电源站或者交叉站等站体连接到仪器上,并且保证各个设备工作正常,这就需要一点技术含量了。如果测线穿越公路、河流或者湖泊,那摆检波器就是真的技术活了。首先研究一下采集系统的实体连接(图2-4-1),整个采集系统是由多个采集站将多根大线串联在一起,最后接入仪器车构成。当然,仪器车可以停放在测线的任何位置,只不过需要
3、交叉站将仪器车连接到测线上。在野外,我们通常说的检波器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小线”,检波器是用夹子夹在大线上的,大线就是地震数据的传输电缆,我估计是因为检波器的传输电缆线很细,所以把它称之为“小线二图中的一根大线上可以夹6个检波器,大线的一端连接采集站,一个采集站负责一根大线上的所有检波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图中的采集站就对6个检波器的工作负责,同时采集站又连接下一根大线,那根大线上的检波器数据由下个采集站负责,依次向前直至接入仪器。那么这套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说说小线,检波器在埋置到其所在的野外物理位置后,它就开始震动了,无论仪器接收与否,它的震动都不会停止,检波器内部存在磁感应线圈,
4、其机械振动会转换为电信号在大线内传导,采集站接收这些模拟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最终传至仪器车存储在磁带或硬盘上。采集站在这里负责的是模数转换和数据存储以及延时等功能,所谓的延时是因为大线一般无法同时传输几百个采集站的数据,要在采集站内暂时保存后再发往仪器;小线负责接收地表震动;大线负责传输数据,既包括仪器车的控制指令,也包括小线采集的数据;仪器车上的记录和监控系统才是野外采集系统的大脑,它就是个监工,各类设备的状态都可以通过仪器看到。采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呢?从放炮说起,炮班的炮手把爆炸机接到导线上,导线当然是连接到井底的药柱上。炮手这是向仪器发出爆炸的信号,仪器确认这一信号并且发出激发指令,
5、爆炸机发出点火脉冲引爆井底药柱,这一过程确保仪器和爆炸机同步,也就是仪器精确的知道炸药的激发时间。在此时刻仪器开始计时,传递控制指令启动采集站接收处理检波器数据,通常采集的数据长度是6秒,而仪器工作时间要长一些,在放炮6秒后仪器还要接收采集站的数据,但时间很短。再说说“建排”,建排是指建立排列,听起来很难理解,说白了就是仪器在放每一炮之前必须知道测线上检波器、采集站、电源站和交叉站等站体的工作状态,看看它们是否健康活泼,仪器通过发出指令模拟放炮,从而看看是那道的放线工没有把检波器摆好、那些检波器附近干扰严重、那些采集站没有工作、电源站供电提供的电能是否充足等等。发现这些问题后,仪操员会叫查线工
6、及时处理解决。仪器能不能持续监控野外各类站体和检波器的工作状态?答案是不能,只有在放炮和建排时仪器才检测外围设备,这涉及到采集系统的能耗问题了。放炮过程和建排都很耗电,整个采集系统的能源都由电瓶提供,电瓶是接到电源站上的,电源站是负责整个系统的能量供给和分配的,如果没电了,整个排列就都会从仪器的监控系统中消失了。所以没事充充电是好事,仪器控制电力的使用十分必要。图2-4-2检波器示意图最后谈谈小线,这又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了,检波器是与地震波亲密接触的第一个物理设备,你可能觉得名字叫得如此专业的设备应该个头很大,事实上检波器只有巴掌大小,一个尾锥加一个壳体,壳体内部装有线圈和磁铁,二者之一固定到尾锥上,封闭在壳体里,其实就是一个小发电机,尾锥插到地表接收地震波产生的震动,内部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也可以说是电压,电压大小与地面震动的强度成正比。只不过电压数值很小,亳伏级别,就是把上千个检波器串联起来也打不死人,这么小的电压只有采集站这样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