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形》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形》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备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本单元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五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
2、体的基础。一、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本单元几何概念较多,为帮助学生有效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如:在认识平行和垂直时,教材呈现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比较等多种活动,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平行的表象,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平行线的概念。教学垂直是在学生经历了分类和认识了平行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发现两直线相交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即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进而建立垂直的表象,抽象出垂直的概念。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教材是从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特
3、性的:首先例题是通过拉动四根吸管串成的长方形这一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其次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则是通过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在平行四边形的边确定的情况下,形状还是不能确定,也就是不唯一性这个角度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不论是用四根吸管来拉动,还是用小棒来摆,都需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从而发现规律、概括特点,在活动中体验到变与不变的数学原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特征,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几何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二、加强作图指导,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本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长方形或正方
4、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Q但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例如用三角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是: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则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类推,让他们自主去尝试画,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画图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如,在“做一做”中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练习,教学时,要呈现不同位置的直线,让
5、学生自己尝试去画,提高学生作图的灵活性。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教学的资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如借助于生活实物或原型分别引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伸缩门、升降机等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挂画又快又正,怎样修路最近等,这些都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必要的充实和拓展。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应用所学知识
6、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本特征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2 .掌握
7、垂线的画法,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来画图。3 .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长方形。4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5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高和底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画垂线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2 .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长方形Q3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五、课时安排:5课时垂直与平行一一3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一2课时六、教学方法例1采用调查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
8、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2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七、具体内容(一)平行与垂直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教材去掉了情境引入,直接通过学生在平面上画任意两条直线来引入,这样编排可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就能比较好地回避了“重合”这种情况Q分别教学平行和垂直,重点更突出、线索更清楚。教材第一次给出了平行的记法与读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而且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能够与第三学段的学习做好对接。后面“
9、量一量”的活动意在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两种情况,认识到垂直是在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从而在感知与体验中建构垂直的概念。教材呈现了三组不同方向的垂直情况图,加深对垂直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垂直的表象。例2:画垂线。本套教材删去了平行线的画法,但保留了垂线的画法,因为后边画高要用到画垂线的知识。首先呈现了用两把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意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画法。接下来,通过三幅连续的动态图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画的过程。例3: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首先自主尝试,亲身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从而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这
10、一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Q画、测量、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做一做”以生活中走斑马线为素材,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2题,三幅图中的a与b两条直线看起来中间有凹、凸现象,并不平行,实际上却是笔直而平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仅仅依靠视觉观察是不够的,有时要通过亲自测量去检验。例4:解决问题。例4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垂直、长方形特征、垂线的画法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有练习)(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本册教材是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安排认识,以便教学主线更清楚。因为学生在
11、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这里主要是从对边平行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材去掉了情境图,是从平行四边形的生活原型出发,然后抽象成位置、方向、大小都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图形表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Q接下来通过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奠定基础。教材采用图示加文字说明的方式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突出体现了高与底的相对性,并为以后面学习梯形及面积计算做了铺垫。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通过拉动四根吸管串成的长方形这一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Q下面的“做一做”则是通过用
12、小棒摆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在平行四边形的边确定的情况下,形状还是不能确定,也就是不唯一性这个角度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不论是用四根吸管来拉动,还是用小棒来摆,都需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从而发现规律、概括特点,在活动中体验到变与不变的数学原理。例3:认识梯形。教材先提供生活中的实例,然后抽象、提炼出梯形的定义,再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意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建构梯形的概念。接下来给出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和直观图。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定义,同时形成对梯形的完整认识。“做一做”通过梯形的定义去辨析,从而巩固梯形的概念,强化表象,并进一步巩固画
13、高的方法。通过变式,凸显梯形的本质特征。例4:四边形的关系回顾已学过的四边形,引导学生探讨图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整理出四边形关系的集合圈。目的在于从整体上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借助几何图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也是集合思想的体现。八、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Q这些都是影响学
14、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2 .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3 .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4 .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