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循环.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3347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183 大小:1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循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生理学课件循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生理学课件循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生理学课件循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生理学课件循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循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循环.ppt(18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第四章 血液循环,PHYSIOLOGY,2,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Cardiac myocyte,普通心肌细胞,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区细胞,浦肯野细胞,4期能否自动去极化,非自律,非自律,自律,自律,0期去极化的速度,快反应,快反应,快反应,慢反应,慢反应,Cardiac working cellSpecialized conduction systemRhythmic cell,3,心电周期心动周期心音,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Sinoatrial node,SAN,4,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体表心电图

2、,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5,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6,(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静息电位:人和哺乳类动物心室肌细胞的resting potential(静息电位)约为-90 mV,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流:Ik1电流(内向整流电流)。,形成静息电位的其它离子流:,Na+;生电性Na+-K+泵,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7,2.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明显不同,主要特征为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降支与升支不对称。,(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3、机制,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8,2.动作电位,(1)depolorization(去极化)过程:去极化过程又称0期。在适宜的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发生兴奋,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 mV迅速上升到+30 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时间短(12 ms)幅度大(120 mV)速度快(Vmax可达200300 V/s),9,决定心室肌细胞0期去极化的Na+通道特点:,快:激活开放的速度和失活关闭的速度快,开放时间短,约1 ms;阈电位水平:70mV;河豚毒(tetrodotoxin,TTX)可阻断。,10,2.动作电位,(2)复极化过程:1期:快速复极初期,占时约10 ms,常

4、把这部分称为锋电位。,主要原因:一过性外向电流(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Ito)引起。,Ito通道在去极化到-40 mV时被激活开放510 msK+是Ito的主要离子成分。,11,2.动作电位,(2)复极化过程:2期:平台期,持续约100150 ms,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初期:相对平衡状态,随后:内向逐弱,外向渐强结果:出现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的、微弱的外向电流,12,2.动作电位,(2)复极化过程 2期(平台期),内向离子流主要由Ca2+(少量Na+)负载:I Ca2+L,慢;阈电位:40mV;阻断剂:Mn2+、多种钙通

5、道阻断剂(如维拉帕米),外向离子流主要是由K+负载:I K 和 I K1,13,I K1(内向整流电流):决定复极化时K外流的主要通道 Ik(延迟整流电流):,慢;20mV 最大激活 60mV失活;,(2)复极化过程 3期,14,0,记录兔心室肌细胞的K电流,反映I K1的内向整流特性,K平衡电位,15,2.动作电位,(2)复极化过程 4期(恢复期),Na+-K+泵:1分子ATP,转运3个Na+,2个K+;Na+-Ca2+交换体:是存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种双向转运蛋白,其Na+:Ca2+转运比为3:1。Ca2+泵(calcium pump),16,3.心房肌细胞跨膜电位:,心房肌细胞是工作细胞

6、,其动作电位的形状与心室肌细胞的相似;但心房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2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较短,17,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18,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最大区别在4期不同类型的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和机制不完全相同;都是由进行性净内向电流所引起,但构成净内向电流的离子流的方向和离子本质并不完全相同。,19,1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 Maxima

7、l repolarization potention(最大复极电位):-90mV阈电位:-70mV0期幅度大(120mV)、速度快(200 1000V/s)、时程短(12ms)动作电位分期:0期、1期、2期、3期和4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02V/s,20,1浦肯野细胞,21,浦肯野细胞起搏机制 A:跨膜电位;B:由x阀门控制的IK衰减以及由y阀门控制的If,22,2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40mV0期幅度小(70mV)、速度慢(10V/s)、时程长(7ms)动作电位分期:0期、3期和4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V/s,23,心室肌细胞(A)与窦房结细

8、胞(B)跨膜电位的比较,24,0期:L型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外向电流:IK进行性衰减,为主要原因;,3期:钙通道失活,K外流,IK;,4期:自动去极化,T型钙通道特点:快,Ca2负载阈电位50mV 60mV阻断剂:Ni2+因其电导小,对0期作用小,25,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26,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体表心电图,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27,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一)兴奋性(excitability):概念: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衡量指标:刺激阈值

9、,绝对值,兴奋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距阈电位的差距,绝对值,兴奋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距阈电位的差距,绝对值,兴奋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距阈电位的差距,部分钠通道失活,阈电位上移,细胞外轻度高钾对兴奋性的影响?细胞外重度高钾对兴奋性的影响?迷走神经兴奋对兴奋性的影响?,28,(2)阈电位水平:奎尼丁可抑制钠通道的激活,使阈电位上移,兴奋性下降,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水平:,(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m,h,激活,m,h,备用,m,h,失活,通道的三种功能状态:备用、激活、失活;通道处在正常备用状态是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通道处于何种状态是

10、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的。,29,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一)兴奋性:,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以心室肌细胞为例),(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3期-60mV-80mV,绝对(absolute)不应期:0期3期-55mV局部(local response)反应期:3期-55-60mV,(3)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3期-80mV-90mV,1.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30,local response period,31,relative refr

11、actory period,32,supranormal period,33,34,心室肌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变化及其与机械收缩的关系 ERP:有效不应期 RRP:相对不应期 SNP:超常期,35,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一)兴奋性:,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否所有的期前收缩后都有代偿间隙?,36,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一)兴奋性:,(二)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概念:心肌组织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衡量指标:频率和规整性,1心脏的起搏点,1)心脏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窦房结细胞:

12、100次/分房室交界区:50次/分房室束:40次/分浦肯野细胞:25次/分,37,1心脏的起搏点,1)心脏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2)心脏的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正常不表现其自律性,为潜在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某些情况下,潜在起搏点自律性表现出来,控制部分心肌的兴奋跳动,称为异位起搏点,38,1心脏的起搏点,1)心脏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2)心脏的起搏点,3)Sinoatrial node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atrioventricul

13、ar,AV,39,抢先占领,40,41,(二)自动节律性,1心脏的起搏点,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2)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42,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2)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A:起搏电位斜率由a减小到b时,自律性降低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由a达到d,或阈电位由TP-1升到TP-2时,自律性均降低TP:阈电位,43,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一)兴奋性:,(二)自动节律性,(三)传导性,概念: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conductivity)衡量指标:传播速度,1)传导原理:局部电流,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44,窦 房

14、结 结间束 房间束(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 心房肌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45,浦氏纤维(4m/s)束支(2m/s)心室肌(1m/s)心房肌(0.4m/s)结区(0.02m/s),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0.06s)(0.1s)(0.06s),46,3)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三)传导性,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1)传导原理:局部电流,2)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兴奋传播的时空有序性;不同部位兴奋传导速度的差异;房-室延搁,47,(三)传导性,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影响传导性的因素,结构因素,生理因素,细胞的直径,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

15、量,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小直径细胞,窦房结细胞,大直径细胞,房室交界区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48,(0期慢、小)减慢,处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处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 阻滞,邻近部位膜兴奋性Na+通道状态 传导性,49,苯妥英钠,奎尼丁,快反应细胞:Na通道Na被激活后开放的速度和数量称为Na通道的效率或可利用率;Na通道的效率是电压依从性的,取决于临受刺激前的静息电位值;以膜电位值作为横坐标、以0期去极化最大速度(反应Na通道的开放速度)为纵坐标,分析不同膜电位水平时Na通道激活开放的速度,可得到膜反应曲线。,50,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6、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体表心电图,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51,概念: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意义:这些心电变化曲线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一)体表心电图,52,三.体表心电图,(二)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P,Q,R,S,T,U,PR间期,PR段,QT间期,ST段,53,54,55,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56,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肌收缩的

17、特点,1对细胞外Ca 2+的依赖性,2“全”或“无”式收缩,3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57,Contraction Mechanisms in Myocardium,58,心率由75次/分增至150次/分,收缩期0.3s0.25s,舒张期0.5s0.15s;舒张期缩短,影响心室休息、获得血供营养、心室充盈,59,(二)心脏的泵血过程,60,(二)心脏的泵血过程,1.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0.05秒):心肌进行等长(等容)收缩,心室内压急剧升高。,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室内压升高达峰值(010秒,泵出血量2/3);,射血速度减慢(0.15秒),此期室内压已开始低于主动脉压。,61,(

18、二)心脏的泵血过程,2.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0.06-0.08s),心室肌在等容下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房缩期:,(0.11S,占2/3),(0.10秒),占充盈量10-30%左右,减慢充盈期:,(0.22S);,62,(三)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一)心动周期的概念,(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安静时心房收缩只增加很少的充盈量运动时,心房收缩引起的心室充盈量增加比例显著提高,63,心脏各部分在泵血中功能,室内压-主动脉压的压力差心房压-室内压的压力差心室的活动对于心脏泵血功能起关键作用心房在大部分时间起初级泵作用,但对运动时泵血有影响

19、瓣膜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右心泵血机制与左心相同,只是肺循环压力低,室内压变化幅度小,64,(三)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一)心动周期的概念,(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四)心音的产生,第一心音,产生原因:房室瓣关闭,心脏射血;特 点:音调低,响度大,持续时间长;意 义:可作为心脏收缩开始的标志;听诊部位:心尖部,第二心音,产生原因: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动脉根部;特 点:音调高,响度弱,持续时间短;意 义:可作为心脏舒张开始的标志;听诊部位:胸骨旁第二肋间,第三心音:快速充盈期进入减慢充盈期,儿童可见。第四心音:心房收缩音,可见于40岁以上中年人。,65,心动周期中压力

20、、容积等变化,66,67,一、心肌收缩的特点,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一)心脏的输出量,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液量,简称搏出量。,68,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55-65%,69,(一)心脏的输出量,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简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70

21、,(一)心脏的输出量,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cardiac index)。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约为1.61.7 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输出量约56 L/min,故心指数约为3.03.5 L/(min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71,(二)心脏做功量,(二)心脏做功量,与心肌耗氧量相关;心脏做功:势能(血液压力)、动能(血液速度);每搏功(J)搏出量(L)(1/1000)(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mmHg)13.69.807(1/1000);每分功每搏功心率;左室功是右室功的6倍。,72,(二)心脏做

22、功量,心脏消耗的能量,外功,内功,每搏功,完成离子跨膜主动转运室壁张力的产生克服心肌组织内部的粘滞阻力,73,(二)心脏做功量,正常心脏的最大效率为20%25%;动脉血压的升高将导致心脏效率的降低。,内功所消耗的能量远大于外功;心脏所做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称为心脏的效率(cardiac efficiency)。,74,四、心脏泵功能的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可由安静时的4.5-6L/min增加到30L/min左右;通过三个途径实现:心率储备:适当增加心率,22.5倍;舒张期储备:增加心舒末期容积(增加前负

23、荷),约 15 ml收缩期储备:减小心缩末期容积(增加收缩),约 35 40ml。,75,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四、心脏泵功能的贮备,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一、心肌收缩的特点,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输出量,心率,搏出量,76,(一)前负荷(preload),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室肌的前负荷是由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决定;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end-diastolic pressure)来反映前负荷也常用心房内压力反映心室的preload,概念:是指肌肉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测量指标:,77,通常左室舒张末压为56 mmHg;最

24、适前负荷 1215 mmHg;充盈压在1520 mmHg、甚至大于20mmHg时,搏出量不变或略微下降。,(一)前负荷,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将一系列搏出量或搏功数据对应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容积(或心房内压力),绘制成坐标图,即为心室功能曲线(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e),78,从心室功能曲线可知,前负荷增加时,心肌收缩力量加强,搏功增大通过心肌细胞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变化的调节称为异长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一)前负荷,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79,(二)后负荷(afterload),概念: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

25、负荷;对心室而言,大动脉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动脉血压升高,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减少。搏出量减少,余血量增加,启动异长调节,使搏出量回升;随后启动等长调节,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在高后负荷水平维持搏出量正常。但动脉血压160mmHg,搏出量减少。,80,(三)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概念: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称为myocardial contractility,又称为心肌的变力状态(inotropic state)。与初长度无关,又称为等长调节(homometric regulation)。意义:前负荷和后负荷是影响心脏泵血的外在因素

26、,肌肉的内部功能状态是决定肌肉收缩效果的重要因素。,81,(一)前负荷,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二)后负荷,(三)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改变对心室功能曲线的影响,82,影响心肌收缩力的因素,活化横桥数,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兴奋后胞浆Ca2+浓度的升高程度,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三)心肌收缩能力,83,(四)心率,心率180次/分:心室充盈时间缩短,充盈量减少心率40次/分:心室充盈已近限度,不能相应提高搏出量,心输出量减少心率的变化可影响心肌的收缩能力。心率增快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称为阶梯现象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84,第一节

27、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85,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血管生理,86,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87,1.弹性储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s)2.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s)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5.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s)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postca

28、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s)7.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s)8.短路血管(shunt vessels),88,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血管生理,89,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动力学: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一系列物理现象。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之间的关系。一般规律是:血流量(Q)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P)成正比,与血管对血流的阻力(R)成反比。即:Q=P/R,血流动力学与一般流体力学所不同的在于:1、血管可扩

29、张,有弹性,而不是硬质的管道系统;2、血液含有血细胞和胶体物质等多种成份,不是理想液体。,90,(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血流量:单位时间流经血管某一截面的血液的量。血流速度:血液中一个质点移动的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截面积成反比。主动脉总截面积最小,血流速度最大;毛细血管总截面积最大,血流速度最慢。,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91,(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1.血流量与压力和阻力的关系泊肃叶定律,泊肃叶研究了液体在管道系统内流动的规律,指出单位时间内液体的流量(Q)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P1-P2以及管道半径r的4次方成正比,与管道的长度L成反比。,92,(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1.血流量与

30、压力和阻力的关系泊肃叶定律,2层流和湍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方式可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类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的情况,层流,93,(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1.血流量与压力和阻力的关系泊肃叶定律,2层流和湍流,当血液的流速加快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湍流。此时血液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不再一致,出现旋涡。在湍流的情况下,泊肃叶定律不再适用,血流量不是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而是与压力差的平方根成正比。,ReVD/,Re2000可发生湍流,V:血液在血管内的平均流速(cm/s)D:管腔直径(cm):血液密度(g/cm3):血液沾滞度(泊),,血流快、粘度降低、血管口径大等条件下,容易产生湍流;贫血患者红细胞

31、少,粘度低,容易产生湍流。因而容易听到血流时产生的杂音。,94,(二)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的阻力来自血液内各种成分之间的磨擦和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R=8L/(r4)与血粘度呈正比;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8L,r4,R,血管半径r:影响血流阻力最主要的因素。粘滞性: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越大,粘滞性越大。血流切率:切率高时粘滞性下降血管半径:当血管d0.2-0.3mm时,如切率足够,随d粘滞性下降。温度:T下降,粘滞性升高。动脉阻力:小动脉、微动脉阻力最大,为阻力血管,95,大动脉约占19%小、微动脉约占47%毛细血管约占27%静脉约占7%,在体循环血流阻力中,96,(一)血

32、流量与血流速度,(二)血流阻力,r4,R,(三)血压,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分为动脉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主动脉压:100mmHg;微动脉首端:85mmHg;毛细血管:近动脉端约30mmHg,近静脉端约12mmHg;右心房:接近零,97,血液充盈前提条件(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7mmHg)心室射血能量来源(动能:推动血流;势能:扩张大动脉壁)外周阻力使部分射血能量得以转化为势能的必要条件,造成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弹性储器势能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心脏射血期,1/3的血液流入外周,2/3存于主动脉内),血压形成因素,98,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

33、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血管生理,99,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强,动脉血压的形成,血液充盈心室射血外周阻力,血液充盈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动脉管壁的顺应性,100,(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高值,在心脏收缩的中期出现,100-120mmHg。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

34、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在心脏舒张的末期出现,60-80mmHg。脉压:pulse pressure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30-40mmHg。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约100mmHg。可反映对各器官进行灌注的动力大小。,101,动脉血管各段压力的变化,泵,毛细血管网,小静脉,容量血管,大动脉,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102,Measurement of arterial blood pressure,Cuff inflated to occlude blood flow-no so

35、und can be heard through stethoscope placed over the brachial arteryKorotkoff sounds are created by turbulent pulsatile blood flow through the compressed artery-systolic pressureBlood flow is silent when the artery is no longer compressed-diastolic pressure,Mean arterial pressure can be estimated as

36、 diastolic pressure plus one-third pulse pressure.,103,(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0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05,(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106,动脉血压影响因素,107,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二)动脉脉搏,1、定义:在心动周期中,血管壁伴随心室的收缩、舒张活动产生的压力变化而呈现的起伏活动。,2、脉搏的产生与传播,脉搏的传播是能量延管壁的传播。传到远处,能量消耗,

37、故脉搏越来越弱;脉搏的传播的速度与管壁的可扩张性成反比;传播速度血流速度,108,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血管生理,109,Distribution of Blood Volume,Where is most of the blood at any one moment?,110,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心室射血;心室舒张,对血流的回吸作用。,动力,阻力很小,右心房压接近于零。,概念、正常值、意义、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

38、re,CVP),111,(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血管内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于管壁,产生一定的静水压;站立时,血管位于右心房以下每1cm,静水压增高0.77mmHg;对动脉影响不大;可显著增加静脉血压。,112,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三)静脉血流(Venous blood flow),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液充盈程度高,回心血量增加。,(2)心脏收缩力量:,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早期容积,113,(3)体位改变:直立时,下部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4)骨骼肌的挤压:可使静脉回流加速,回心血量

39、增加。,114,(5)呼吸运动:,吸气,对于左心,则由于肺血管在吸气时扩张,容积增大,使肺部血储存量增大,减少左心房的充盈。,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力量体位改变骨骼肌的挤压:,115,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血管生理,116,微循环的组成,微静脉,后闸门主要为平滑肌,1、迂回通路,117,功能意义:,1)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2)改变循环血量:静息时,约2030%交替开放,1、迂回通路,调节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关闭,118,1、迂回通路

40、,2、直捷通路,微静脉,通血毛细血管,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无交换功能,血流速度快,3、动静短路,无交换功能,主要参与体温调节。,119,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血管生理,120,(一)组织液的生成,121,有效滤过压=使液体移向组织的压力-使液体回到毛细血管的压力,有效滤过压(动脉端):(30+15)-(25+10)=10(mmHg),有效滤过压(静脉端):(12+15)-(25+10)=-8(mmHg),经淋巴管回流,(一)组织液的生成,122,(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毛细血管

41、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123,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循环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三节 血管生理,124,正常人安静时每天约生成24L淋巴液,(一)淋巴液的生成,125,126,淋巴回流的功能维持组织液生成回流的平衡回收蛋白质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免疫防御,(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127,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128,129,调节的目的,适应机体的需要,稳定血压,协调各器官的供血,调节

42、的途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调节的方式,1)心律,2)搏出量,心输出量,3)血管紧张性,血压,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30,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三.局部血流调节四.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31,(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双重神经支配,脊髓胸段中间外侧柱,星状节颈交感节,窦房结、房室束,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一.神经调节,132,分左右两支,存在差异支配现象,左侧支配房室交界,右侧支配窦房结。可引起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作用。机制:NE 1AR Gs AC cAMP,心肌细胞

43、膜Ca2通透性;If加强;促进糖原分解;降低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激活钙泵和Na+Ca2+交换体,133,If加强,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提高,心率加快心肌细胞膜Ca2通透性,Ca2内流,收缩加强;肌钙蛋白对Ca2亲和力下降、Ca2泵,Na Ca2加强,舒张加强;房室交界细胞Ca2内流,0期去极化速度、幅度加快,传导加快。,134,(2)心迷走神经,延髓背核、疑核,心壁,分左右两支,存在差异支配现象,但不如心交感神经明显;左侧支配房室交界,右侧支配窦房结;可引起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135,机制:AChM2R Gi cAMP,K通透性增加,Ca2通透性,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下降,窦房

44、结自律性下降,心率减慢;心肌细胞膜Ca2通透性,Ca2内流,收缩减弱;房室交界细胞Ca2内流,0期去极化速度减慢、幅度降低,传导减慢;,136,(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一些支配心脏的神经元的末梢释放肽类物质,同时也释放乙酰胆碱或单胺类递质;这些神经元末梢释放的血管活性肠肽有正性变力作用及舒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末梢释放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正性变时作用。,137,1)缩血管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脊髓胸1腰3段,交感链神经节,椎前节,内脏血管平滑肌,躯干、四肢血管平滑肌,作用: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a/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138,作用特点:,(1)不同的血管神经分布密度不

45、同,皮肤 骨骼肌 內脏 冠状动脉、脑动脉,动脉 静脉,细血管 粗血管,(2)持续发放冲动,维持血管的基础紧张性。,1)缩血管纤维,139,140,2)舒血管纤维,(1)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作用: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使骨骼肌血管舒张特点:无紧张性活动,只在惊恐、激动和剧烈活动时才发放冲动,使血流重新分配,1)缩血管纤维,141,2)舒血管纤维,(1)交感舒血管纤维,1)缩血管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脑血管唾液腺血管胃肠腺血管外生殖器血管,作用: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特点:只调节器官组织的局部血流,对总外周阻力无明显影响。,142,143,

46、(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一.神经调节,(二)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基本中枢,缩血管区:心交感、交感缩血管中枢,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心抑制区:心迷走中枢(疑核、迷走神经背核)舒血管区:抑制缩血管区,位于延髓腹外侧部尾端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延髓以上:整合中枢,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防御反应区等小脑:顶核等大脑边缘系统:杏仁、扣带回等,144,缩血管区,舒血管区,延髓疑核、背核,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外周传入神经(窦弓神经),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145,(三)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一.神经调节,(二)心血管中枢,颈动脉

47、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3.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146,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147,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游离神经末梢;牵张感受器;对搏动性压力变化敏感;在一定范围内(60180mmHg),其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148,延髓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心血管运动中枢,心脏,血管,心迷走中枢,(+),(-),(-),(+),(-),BP下降时通过相反途径引起BP回升,149,游离窦实验,150,压力感受性反射,适宜刺激:动脉管壁机械牵张,对短时、搏动性压力变化敏感,传入冲动频率与牵张程度呈正比。缓冲范围:在

48、100mmHg上下的范围内,缓冲效能最大。生理意义:,151,(三)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一.神经调节,(二)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152,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适宜刺激:PO2降低,PCO2增高,H+增高,延髓孤束核,心血管运动中枢,心脏,血管,延髓呼吸中枢,呼吸肌,(+),(-),(-),(+),(+),(-),呼吸加深加快,153,(2)生理意义:在正常血压范围内,化学感受器对血压无明显调节作用,仅当以下情况才

49、发挥作用:1)血压过低(60 mmHg),化学感受器 局部明显缺氧;2)低氧环境,窒息;3)酸中毒,154,(三)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一.神经调节,(二)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155,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1)低压感受器 容量感受器(心房、心室、大血管壁上),2)化学感受器,血压增高/容量增加,前列腺素/缓激肽、等,交感紧张性心迷走紧张性,156,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三.局部血流调节四.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50、,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57,(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主要在肺血管),肾素(近球细胞分泌),158,2、血管紧张素的功能:,(1)收缩血管平滑肌,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回心血量,血压,(2)对肾脏的影响,(3)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4)与下丘脑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使交感缩血管活动,直接:促进钠、水的重吸收,循环血量,间接:使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血压,159,3、肾素释放的调节,肾血流量,肾血管张力,肾血管感受器,(+),近球细胞释放肾素,交感神经,前列腺素去甲肾上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