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促进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发(2015)14号)、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7-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现状一、市情概括全市有12个县(市、区),186个建制乡镇。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71.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7.89万人,占总人口的47.34%,农村人口353.62万人,全年财政总收入290.16亿元,
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2.37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2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2元;2015年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2.66亿元,以上年度比增长26.67%。二、资源总量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60个,其中,医院157个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4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9个;卫生人员总数314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973人,其他技术人员1365人,管理人员956人,工勤人员217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0396人,注册护士10815人,分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7.07%和40.65%,非医师、护士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
3、较高。编制床位数24487张,实有床位数25147。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74张,执业(助理)医师L55人,注册护士1.61人,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16.78%、31.76%和45.29%o三、资源利用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3715.32万人次,其中:医院占16.76%,卫生院占10.42%;全市出院人数96.07万人,其中:医院占66.54%,卫生院占25.79%;全市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8.84%,其中:公立医院92.63%,民营医院81.73%;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为8天,民营医院平均住院日为6.7天。四、健康水平201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3.28%o,死亡率6.2
4、7%o,人口自然增长率7.01%o,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率为0.58/10万,各项指标均比2010年有明显改善。第二节主要问题一、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现有卫生资源相比全国及中部平均水平差距明显,2015年我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相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0.59张、0.13人和0.35人。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有待进一步缩短,卫生经费投入总量也相对偏低。总体资源利用率偏低,有的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利用率仅40%左右,三甲医院床位紧张,设备利用率偏高,大型设备违规购置等浪费现象。二、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医护
5、比、床护比失衡。全市医护比仅为1:L04,其中有8个(县、市)医护比在1:1.04以下;市管(含民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仅1:0.50,且近年来基本没有提升。人才学历水平偏低,结构不均衡。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中,本科以上的分别仅为15.96%、32.79%、3.97%,而其中,医院分别就占据了75.76%、84.99%、59.4%o三是分级诊疗制度尚未有效形成,医疗资源过于向城市集中,大医院拥有先进人才和高级设备优势明显,基层医疗机构高级人才少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中医资源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卫生资源发展方式不合理实际发展方式单一,仍然主要依靠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大力投入来满足
6、发展需求,一些急需的专业如儿科、康复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专业已占全市门急诊量23.38%,但医院学科建设缓慢不平衡,影响了医院的整体水平。且专科医院数量少、规模小、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辐射能力不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四、社会办医院数量多规模小,社会办医与政府办医未形成互补效益我市社会办医疗机构115家,其中,一级医院69家,二级综合医院18家,三级医院1家,未定级27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6986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L04张,医生4568人,护士人2848人。社会办医床位数占全市医院床位数39.49%,医院总诊疗人次数社会办占25.
7、58%o社会办医属低水平建设,没有形成专科优势,与政府办医未形成互补效益,不利于全市医疗水平提高。第三节形势与挑战一、全面建成小康和加快崛起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我市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医疗卫生事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科学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加快在中部地区崛起。二、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挑战根据我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到202
8、0年要努力实现412.87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流动人口的变动、人口城镇化的加速使得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紧张。且2015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5.08万人,占总人口的12.74%,而我市是“未富先老”典型地区,加上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交织将给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带来新挑战。三、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新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需求将不断改变。一是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大,预计到2020年全市年门诊人次总量将达4067.90-4597.82万人次,二是需求结构不断变化,
9、2015我市居民死因监测显示前三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三是需求质量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希望获得更优质、更多样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对医疗卫生水平将有更高的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此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
10、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切实提升整体效能,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健康导向,科学布局。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在此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
11、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三、公平可及,注重效率。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四、立足市情,协同发展。从经济发展和卫生工作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目标,控制总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因地制宜配置各级各类、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注重人才发展与信息化技术利用的协同推进作用。五、统筹层级,提升管理。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中医与西医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间、当前与长远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发展
12、,转变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第三节具体目标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参照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体系,根据我市未来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医疗服务规模及需求控制等方面因素,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制定出我市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指标。2020年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20年目标2015年现状指标性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4.63.
13、74指导性医院3.152.56指导性公立医院1.911.55指导性市办医院0.760.62指导性县办医院1.150.93指导性其他公立医院00指导性社会办医院1.51.01指导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51.18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921.55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41.61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830.61指导性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0.73约束性医护比1:1.251:1.17指导性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1:061:0.56指导性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500指导性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800指导性注:县办包
14、括县、县级市、市辖区举办。第三章总体布局第一节总体框架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属地层级不同实行资源梯度配置。市级分区域统筹考虑,重点布局;市级及以下,按照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功能定位主要划分为市办医院、县办医院、部门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社会办包括外资、民资、混合资本等一种或多种资本投资兴办的医院。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其中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
15、站、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等。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室、门诊部(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则上由政府举办。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详见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表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院公立社会办政府办市办医院县办医院部门办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军队医院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医院等外资、民资、混合资本等一种或多种资本投资兴办的非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办乡镇卫生院村
16、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等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政府办市办县办部门办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第二节医疗机构布局一、公立医院(一)功能定位公立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市办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主要向县(市、区)区域内居民提供
17、代表本区域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和一定的科研任务以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的任务。县办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二)机构设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要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对于需求量大的专科医疗服务,可以根
18、据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专科医院。1 .市级医院设置。根据现状,将市立医院建设为三级综合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保院(儿童医院)为三级专科医院。加快市人民医院的城北院区建设、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和儿科大楼建设、高等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建设(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合)、国际友谊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病区整合项目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市第五人民医院迁移建设。将市皮防所建成市皮肤病性病防治专科医院。2 .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市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区域医疗中心由市卫生计生委统筹规划。重点发展3所优势学科群较多、临床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辐射范围广、科研和教学水平高
19、、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发展2-4所诊疗服务能力突出、优势专科群较多、代表全市领先水平、有重要影响力的市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机构名称主要辐射区域地址医院等级性质发展定位市人民医院全市市三甲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国家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市市三级市级专科支持发展为国家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市市三级市级专科支持发展为国家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市妇幼保健院全市市三级市级专科支持发展为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肿瘤医院全市市三甲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巾立医院全市市三级市
20、级综合支持发展为省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市中医院全市市三级市级专科支持发展为省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曙光医院全市市二乙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平安医院全市市二乙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东方医院全市市二乙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凤凰医院全市市二乙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国际友谊医院全市市三级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与第四人民医院重合)全市市三级市级综合支持发展为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全市3 .县级医院设置。在县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
21、原则上设置1所县办综合医院、1所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下同)、1所县办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使用服务中心)。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三)床位配置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各层级公立医院床位(含妇幼保健院,结核病、血吸虫病、皮肤病、性病等防治机构床位)规模,重在提高发展质量。考虑各级各地现况,为避免资源浪费,对于目前在建或已规划的医院项目,要在本地区床位配置规划总量范围内,适当预留床位发展空间。公立医院资源过剩的地区,要优化结构和布局,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
22、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同时,可以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1.市级医院床位设置情况。规划期内增加的床位数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主要满足在建项目医院和个别医院微增微调的需求,并向社会资本预留一定空间。2020年市级医院床位规划情况机构名称所在地主管单位医院等级床位数2015年编制数2020年规戈IJ床位数市人民医院市市卫计委三甲10001490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市卫计委三级245500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市卫计委三级500600妇幼保院医院市市卫计委三级65500市肿瘤医院市市卫计委三甲5001000市立医院市信州区三级315800
23、巾中医阮市信州区三级300350凤凰医院市市卫计委二乙120150曙光医院市市卫计委二乙120200东方医院市市卫计委二乙120200平安医院市市卫计委二乙150200高等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与第四人民医院重合)市市卫计委三级新建800国际友谊医院市市卫计委三级新建5002.全市床位设置情况。根据全市现有状况,结合全市资源配置发展目标,区别制定出全市各县(市、区)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标准。各县(市、区)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标准县(市、区)名称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张)2015年2020年信州区3.3814.6县4.024.49广丰区2.853.57玉山县3.283.85横峰
24、县3.744.9铅山县3.33.52弋阳县2.953.40德兴市5.065.03婺源县3.834.69鄱阳县2.172.56余干县3.533.85万年县3.453.80全市合计3.744.6(四)单体规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县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上不超过IOOO张;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专科医院的床位规模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二、社会办医院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
25、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2015年底全市社会办医院床位数6986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1.04张,到2020年,全市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L5张床位,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现有一级民营医院改造升级为专科医院。第三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
2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基层卫生机构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
27、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单位内部的医务室和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或本功能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他门诊部、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提供的服务予以补助。二、机构设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或一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到2020年,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万一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综合考虑城镇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可以选择1/3左右的乡镇
28、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以建设成为县办医院分院。城市地区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确定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三、床位配置按照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重在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LI张,重点加强护理、康
29、复病床的设置。第四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一、功能定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向辖区内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急救、采供血、综合监督执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标准管理、计划生育、出生缺陷防治等),并承担相应管理工作的机构。市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的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等工作,并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实施全省、全市各专业公共卫生工作规划或计划,建立和管理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承担重特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加强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
30、和监督考核;开展公共卫生发展规律、策略和应用性科学研究,拟定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和规范。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二、机构设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鼓励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0万人口以下的县原则上只设1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行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同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只设一个。县级以下由社区卫生服
31、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承担相关工作。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原则上只设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再单设其他专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部分县单设的专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步整合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及以上政府要根据工作职责,规范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的设置,由其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任务。市级整合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科研机构。市办和县办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原则上应当予以整合,分别成立市办、县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整合乡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职能。村级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根据国
32、家有关规定,1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本规划期内设置1个血液中心(市血液中心)。市血液中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分支机构,设立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点,没有数量限制。根据发展需求可适当增设单采血浆站,总数不超过2个。以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重点建设市级精神病院建设。综合性医院原则上不得设置精神病住院病房。以市办急救中心为龙头,县急救中心和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共同建成比较完善的急救网络,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急救中心(站),本规划期内设置12个县级急救中心。第五节人员配备到20
33、20年,我市人才规模要与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公共卫生人员的专项能力建设。一、医院。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工作量为依据,结合服务人口、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配置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合理确定医护人员比例。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92人,注册护士数达到2.4人,医护比达到L1.25,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L0.6o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
34、务的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2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到2020年,
35、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原则上按照常住人口L75/万人的比例核定;地域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以上且人口密度小于2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可以按照不高于本地区常住人口3/万人的比例核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虹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区域内人口数及承担的精神卫生防治任务配置公共卫生人员。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当地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承担的功能任务等合理配备人员,到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应达到0.29/千人口。市、县、乡级妇幼
36、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o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应当根据年采供血等业务量进行配备。急救中心人员数量应当根据服务人口、年业务量等进行配备。四、全市人员配备标准。根据现状,区别制定出标准。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备标准地市名称千人口执业医师(助理)数千人口注册护士2015年2020年2015年2020年信州区4.785.736.999.43县1.301.561.341.81广丰区1.481.781.201.62铅山县1.231.471.481.99横峰县1.421.701.321.78铅山县1.061.271.492.01弋阳县1.882.251
37、.151.55德兴市2.613.132.423.26婺源县1.311.570.720.97鄱阳县0.901.080.801.08余干县1.331.591.201.62万年县1.441.731.762.37全市合计1.551.921.612.4第六节信息资源配置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统筹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强化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等五大业务应用,建
38、设市、县、乡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三级平台作为枢纽,以居民健康卡为联结介质,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高效统一的网络,实现业务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协同。第七节其他资源配置一、设备配置。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布局、严格准入、有效使用和有序增长的原则,调整优化大型医用设备区域布局,促进合理应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基本满足临床诊疗和科研需求,控制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为人民健康提供技术保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优先配置常规医用设备,防止盲目、超前、重复装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大型
39、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管理品目实行动态调整。二、技术配置。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发挥其示
40、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争取到2020年国家临床专科建设项目数量达到中部平均水平,且每年遴选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巩固学科发展成果,逐步扩大学科建设范围,五年内筛选确定3个省级医学领先学科,6个省级共建学科。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快推进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每年推广12项适宜技术。逐步缓解地域、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注重中医临床专科的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第四章政策措施第一节加强人才培养与使用一、人才培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制订有利于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
41、施。加强医教协同工作,推进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打造2家符合培训条件和要求的高质量的培训基地,培养IOOO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推动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合格临床医师。以卫生计生人员需求为导向,改革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以
42、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在岗培训制度,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拓宽继续教育形式,每年开展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20项,远程项目1-2项。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实现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全覆盖,达标率达90%,使乡村医生队伍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和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重要明显提高。加强政府对医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制订优惠政策,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研究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及县办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护理、儿
43、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支持中医类人才培养。二、人才使用。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80%),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
44、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为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并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探索多种形式用人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第二节切实优化资源布局参照国家和省有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要求,统筹规划好本地区、本部门、本专业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继续实施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切实解决结构布局不合理问题,注重宏观资源总量与微观布局的平衡,注重公办与社会办医结构调整,注重城乡医疗资源的协同发展,注重医治与防护资源并重,注重综合医疗与专科医疗有机结合,注重单体规模与内涵建设的科学发展等。禁止公立医
45、院举债建设和装备,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口腔、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优先加强县办医院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医疗能力和水平。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20年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达标率达到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率达到80%以上,。第三节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和卫生计生事业规划对医疗资源配置的计划和引导作用,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标,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
46、多种方式。推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签约服务。允许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建立医师执业信息数据库并向公众提供在线查询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控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要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编制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持,强化保障措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第四节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完善政府主导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