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之伤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之伤寒.ppt(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染病之伤寒,伤寒病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消化道传染病,学习要点,传染源:病人与带菌者传播途径:水与食物的污染,粪口途径发病机制:病原体肠道肠道症状 血液全身症状病理学诊断:肠道部位特征性溃疡病变性质,伤寒病 Typhoid Fever,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临床特征稽留高热 神志淡漠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 中性粒C和嗜酸性C少,P333,稽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 o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oC,常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一、病因,致病菌:伤寒杆菌(沙门菌
2、属),G(-)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抗原致病因素: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无荚膜,无芽胞,有鞭毛,肥达氏反应-临床辅助诊断意义,一、病因,传染源:伤寒患者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细菌随粪、尿排出,污染食品、饮用水和牛奶等或以苍蝇为媒介污染食品经口入消化道而感染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比较稳固,很少再感染。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二、发病机制,伤寒杆菌(病人或带菌者)经口(回肠末段)小肠粘膜 集合、孤立淋巴小结(致敏)血液胸导管肠系膜淋巴结 菌血症 单核巨噬C系统C吞噬并繁殖胆囊内繁殖 菌和毒素入血 败血症,变态反应,潜伏期(10天),再次入
3、肠,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坏死、溃疡,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病机制中的要点,已致敏回肠末端集合淋巴小结再次接触伤寒 杆菌发生坏死溃疡,溃疡形态应有何特点?,集合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正常回肠末段模式图,三、病变,性质:急性增生性炎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 巨噬细胞增生 吞噬伤寒杆菌、RBC 淋巴细胞、坏死细胞碎片 伤寒细胞 聚集成团 伤寒小结,伤寒细胞,巨噬细胞,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诊断意义,伤 寒 肉 芽 肿,伤寒细胞 吞噬伤寒杆菌、RBC、淋巴细胞、坏死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伤寒小结 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病灶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伤寒细胞 吞噬伤寒杆菌、RBC、淋巴细胞、坏死
4、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伤寒小结 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 成小结节病灶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伤寒小结,伤寒细胞,伤寒小结-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肠道病变部位:最常见于回肠末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典型病变过程分4期髓样肿胀期 W1(第1周)坏死期 W2溃疡期 W3愈合期 W4 临床:体温呈梯形变化。粪便菌培养:第2周起(+),第3-5周阳性率85%。,三、病变,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及右下腹轻压痛,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以集合淋巴小结最为典型圆形或椭圆形脑回样隆起凸出于粘膜表面灰红色,质软,髓样肿胀期(第1周),正常,髓样肿胀期,镜下:肠壁淋巴组织内有伤寒小结形成,肠壁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坏死
5、期(第2周),髓样肿胀处中心部肠粘膜发生坏死,坏死期,髓样肿胀期,变态反应中央缺血,溃疡期(第3周),坏死肠粘膜脱落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集合淋巴小结)小而圆(孤立淋巴小结)溃疡较深 穿孔、出血,坏死期 溃疡期,镜下:可见溃疡,坏死物,伤寒小结,肠穿孔,溃疡一般深达粘膜下层,重者达肌层或浆膜层,甚至穿透浆膜穿孔。,愈合期(第4周),愈合期,溃疡期,肉芽组织增生填补溃疡,上皮再生愈合 较大病灶瘢痕修复(不易致肠狭窄),典型病变过程分4期髓样肿胀期(第1周)灰红、质软、脑回状,以集合淋巴小结最明显坏死期(第2周)肿胀淋巴小结中心坏死溃疡期(第3周)椭圆形,边缘隆起,底不平,溃疡
6、长轴与肠道长轴平行愈合期(第4周)溃疡底长出肉芽组织,填平、边缘上皮再生,正常,愈合期,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淋巴组织增生肿胀似脑回状,变态反应中央缺血,溃疡长轴与肠道长轴平行,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淋巴组织增生肿胀似脑回状,变态反应中央缺血,溃疡长轴与肠道长轴平行,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大体: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镜下:伤寒小结和灶性坏死,三、病变,其它脏器病变胆囊:细菌(+)炎症轻肌肉: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亦称蜡样变性)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免疫复合物肾炎 尿培养第3-4周阳性率25%心肌:水肿,甚至坏
7、死,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皮肤:皮肤Cap细菌栓塞玫瑰疹,相对缓脉,三、病变,带菌者,肌痛和皮肤知觉过敏,相对缓脉,发热时心率加快,体温每上升1oC,心率约增加18次/min。心率的增加落后于体温的上升称相对缓脉,玫瑰疹,直径24mm淡红色丘疹,压之退色,见于胸腹部皮肤,四、临床病理联系,体温:升高至40肥达氏反应:无特异性,只具辅助诊断意义2W开始出现阳性,可持续数月抗O抗体凝集效价180或以上抗H抗体凝集效价1160或以上血、粪、骨髓细菌培养第12w血、骨髓培养(+)败血症第34w粪培养(+)肠粘膜溃疡形成,坏死物脱落,血培养:病程第1一2周的阳性率最高(80一90)粪便菌培养:第2周起(+)
8、,第3-4周阳性率较高,四、临床病理联系,伤寒杆菌 菌血症 胆囊内繁殖 单核巨噬C系统C吞噬并繁殖 伤寒小结 败血症,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造血中性粒C,稽留高热 神志淡漠,心肌变质中毒性心肌炎相对缓脉,皮肤Cap细菌栓塞皮肤玫瑰疹,肠粘膜坏死、脱落及溃疡,随胆汁进入肠道,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粪便细菌培养(+),血培养细菌培养(+),结局和并发症,结局:一般4-5周可痊愈。败血症、肠出血、肠穿孔是本病主要死亡原因 并发症:肠出血 出血性休克,肠穿孔 弥漫性腹膜炎 支气管肺炎其他,如肾功衰竭,骨髓、脑膜、关节感染,肠伤寒,溃疡形成的原因?病理学诊断肠伤寒的依据?溃疡形成后,可能出现的后果有哪些?,肠伤寒与肠结核之溃疡有何不同?,肠伤寒 肠结核,部位 回肠下段 回盲部,病变 增生性炎 增生为主 溃疡型、增殖型,肉眼 边缘高起 边缘鼠咬状 与淋巴组织分布相似 长轴与肠长轴平行 长轴与肠长轴垂直,镜下 伤寒肉芽肿 结核结节,症状,发病机制中的要点,肠道病变中最常见部位?肠伤寒中黏膜坏死的原因?伤寒杆菌经过多少次入血?伤寒杆菌在血液中时被何种细胞吞噬?,小结,伤寒杆菌 巨噬细胞 聚集成团形成结节,吞噬,病变性质:变质?渗出?增生?,命名?,发病机制中的要点,小结,小结,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身反应性增生 伤寒细胞 伤寒小结病变以回肠末端(下段)淋巴组织最明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