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ppt
《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ppt(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一、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
2、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及手足口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流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二、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传染过程,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结局,如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甚至死亡等。,2、传染病流行过程,
3、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经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3、潜伏期,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根
4、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4、传染期,传染期是指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它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同时,传染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流行特征。,5、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按携带病原体的不同而相应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等。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即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
![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ppt_第1页](https://www.desk33.com/fileroot1/2023-3/20/c9afe0bc-859c-46fb-ae45-b240c87b1de8/c9afe0bc-859c-46fb-ae45-b240c87b1de81.gif)
![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ppt_第2页](https://www.desk33.com/fileroot1/2023-3/20/c9afe0bc-859c-46fb-ae45-b240c87b1de8/c9afe0bc-859c-46fb-ae45-b240c87b1de82.gif)
![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ppt_第3页](https://www.desk33.com/fileroot1/2023-3/20/c9afe0bc-859c-46fb-ae45-b240c87b1de8/c9afe0bc-859c-46fb-ae45-b240c87b1de8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基础知识 培训 要点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