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微生物课件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ppt
《厦大微生物课件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大微生物课件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ppt(10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hap.7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意义1)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2)为生命遗传现象的解释提供依据3)是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学科4)促进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证明遗传物质的三个典型实验,-细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1、细菌转化实验-动物试验(Grifith,1928),-细菌培养实验S(死)+R(活)S(少量活)+R(活)S(无细胞提取液)+R(活)S(少量活)+R(活),-细菌培养试验(Avery,1944),2噬菌体感染实验(Hershey;Chase,1952),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Fraenkel-Conrat,195
2、6),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一)真核与原核微生物遗传物质比较,原核与真核微生物基因组大小,细菌染色体数目与形状,细菌染色体结构,真核微生物染色体结构(示核小体),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真核微生物基因表达控制,(二)原核生物的质粒,质粒:游离于染色体外,独立复制,环状、共价、闭合dsDNA分子,即 cccDNA。,质粒的特点1)大小:大质粒:60kb、1/cell小质粒:10-20/cell,2)自主复制能力:型复制、滚环复制,数量控制:严紧型;松弛型,3)转移性:,Tra区基因:,附加体:某些质粒既可整合进宿主染色体,又可与染色体脱离,称之。,4)质粒的消除:-理化因子-原生质体
3、诱导法,5)不相容性:两种亲缘关系相近的质粒不能稳定地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G-菌的部分不相容群),质粒的遗传表型1)F质粒(致育因子)Tra基因:编码转移相关蛋白;合成性纤毛,2)R质粒(抗药因子)-RTF基因(抗性转移因子)-抗性决定子(抗抗生素、抗药、抗种金属),3)Col质粒(大肠杆菌素因子)-产大肠杆菌素 细菌素:由细菌质粒编码产生的只能 抑制或杀灭近缘细菌或同种 不同菌株的蛋白质。Col质粒类型:-非接合型:松弛型-接合型:严紧型,4)Ti质粒:合成冠瘿碱、大型质粒5)Ri质粒:产生根毛、大型质粒,7)降解质粒:降解、接合,8)致病性质粒:溶血素、肠毒素(S.aureus)9)共
4、生固氮质粒:-结瘤基因(nod)-固氮基因(nif)10)隐蔽质粒:-未有明确表型,工程质粒-pBR322主要特点:1)分子量小2)稳定、松弛型复制3)可大量扩增4)容易分离5)可携带小于10kb外源DNA6)带有2个选择标记;7)多个单一酶切位点 8)容易转化,利用选择标记鉴别携带外源片段的转化子(双抗菌素对照筛选),建议读物,.2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一、基因突变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之为。基本培养基(MM):满足野生型菌株生长最 低营养要求的合成培养基。,(一)突变类型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由于突变而丧失 了 某种营养合成能力,而无法在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的变异类型。表示:
5、基 因:his+,his-;表 型:His+,His-,抗性突变型:野生型菌株由于突变而产了对某些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抗性变异类型。表示:基 因:strr、strs;tetr、tets;表 型:Str r,Str s,条件致死突变型:某些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可生长并实现表型,而在另一条件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突变株:Ts)形态突变株抗原突变株产量突变株,突变株类型划分:-选择性突变株:营养缺陷型、抗性 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非选择突变株:形态、抗原、产量 突变型,(二)突变率及其捡出突变率:某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几率。常用单位群体中每一世代产生的突变株
6、的数目来表示。,突变株的捡出及突变率的计算,捡出方法:1)选择性突变株-营养缺陷型-抗药性突变回复突变:,(三)基因突变的自发性与不对称性 突变的自发性:基因可自发产生突变。(辐射、自身有害物质、碱基配对错误)突变的不对应性:突变性状与引起突变 的环境因素无直接对应关系。,平板影印培养试验(Lederberg),(四)基因突变及其机制1、诱发突变(点突变,畸变)1)点突变(1)碱基置换-转换-颠换,可能的突变型: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相关的诱变剂直接引起置换:亚硝酸、亚硝基胍、羟胺、烷化剂 间接引起置换:碱基类似物(5BU,5-AU),(2)移码突变 DNA序列中插入或缺失少数核苷酸,从而
7、使该处后面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的突变。,2)染色体畸变 DNA分子的大段损伤,包括缺失、重复、插入、易位(转座)和倒拉等。,转座:DNA分子通过非同源重组方式,从染色体的某一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的 现象。,转座因子 凡具有转座作用的DNA序列均称之。特点:-转座作用-末端重复序列-转座酶基因,转座因子类型,插入序列转座子(或称复合转座子)转座噬菌体,a)插入序列(IS)b)转座子(Tn),转座机理,转座子的遗传效应和生物学意义,(复制型转座),遗传效应1)插入突变2)DNA重排意义:进化,获得突变株,抗药性鉴定必须基因,(五)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1损伤的机理: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2
8、、修复作用 1)光复活作用光解酶-二聚体复合物为光激活,2.暗修复作用:,3、重组修复 4、SOS修复,二、突变与育种(一)自发突变与育种(定向培育)(二)诱变育种,1、基本原则(应考虑的问题)1)诱变剂的选择(有效性,安全性,简便性),诱变剂诱变效果测定(回复突变率的测定)-艾姆氏试 验(检测三致物质),2)出发菌株3)诱变菌株的状态-处理单胞(孢)悬液-选择单倍体或单核细胞4)剂量:低剂量;(表示方法)5)提高检出效率-利用形态特征-鉴别培养基,利用鉴别培养基检出突变株-蛋白酶高活性菌株的检出(酪蛋白为N源,加HgCl2观察透明圈)-淀粉酶高活性菌株的检出(淀粉为C源,加I2液观察透明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课件 第七 遗传 变异 育种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