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4822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ppt(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另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流派。它是一个致力于“综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派别。,人本主义转向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人的主题从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层中重新凸现出来,成为时代的旋律。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那种通过哲学思辨强调主体性的理论倾向适应了这个激流,因此,它能够在其它有关人的反思思潮支持下演化为一种新的人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角度看,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发表,直接成为上述理论动向强有力的支持.,代表人物:列斐伏尔,九十年漫长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中,先后参与或影响了法国超现实

2、主义思潮的兴起、法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法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与宣传、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冲突与融合、法国抵抗法西斯的地下运动、1968年的学生造反、70年代西欧的绿党和平运动及无政府主义运动、七八十年代的城市化与全球化问题研究、后现代思想转向的讨论,乃至于对苏联东欧巨变的思考等众多重要的历史活动。,列斐伏尔思想发展的历程从宏观上可三期划分。,首先是从1925年到1956年这一段。是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思想形成与理论基础的确立时期。在这个时期他通过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尼采、黑格尔与列宁是其独具特色的辩证法的理论来源,重点成就是通过研究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而重新认识到马

3、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人”与“劳动异化”及其扬弃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第一阶段(19481956)是他与法国共产党之间的一段既深入合作又充满着矛盾冲突的复杂关系时期,也是他以多重方式写作,以文学批评方式“韬光养晦”的时期。思想缺少独立性与自觉性,.在这一阶段,列斐伏尔通过翻译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列宁的哲学笔记等重要著作,以异化批判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的基础初步形成。,1956年,他被开除出党,是第二期探索思想的开始。将研究重点从哲学讨论转向了现代性的社会学。首先是农村区域社会学研究转向文化的与城市的现代性研究,其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是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第二版序言、现代性导论、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

4、、语言与社会、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列斐伏尔思想的第三期是从“后六八时代”开始的,自此以后,列斐伏尔全面转向对国家与城市问题研究;共代表性著作是四卷本的论国家、资本主义的幸存、空间的生产、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论节奏分析的要素、论城市的权力。后期列斐伏尔著作逐渐形成了“空间问题的三位一体城市化、国家化与全球化。,总体的人:列斐伏尔用以描述人的前景的一个术语,在他看来,这个概念是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引伸出来的,它的含义是“人同他自身的统一,特别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总体的人不是一种现实的人的状况,而是一种理想的图景。,二、列斐伏尔的哲学出发点,列斐伏尔的哲学观点之所以被称作“真正的人道主义”、“合

5、乎人性的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人应当成为哲学的基本课题,哲学和哲学家的使命应当是“和任何异化现象(它限制个人越来越多地参加到社会人的总实力中)作不懈的斗争”。,“我们力求恢复马克思的真正思想,把它从争论不休的解释中解放出来”,而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则在于把主体的能动性的原则当作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列斐伏尔认为,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占了唯心主义的上风,是“因为唯物主义打算改造世界”唯心主义有时也是从这种能动性出发,并反映这种能动性的,但它终于由于自己的片面性而脱离了这种能动性。,日常生活批判(1946),(一)异化日常生活批判一书贯穿着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解释。他说,要

6、通过这一解释把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所有的而被列宁所忽视了的“异化”概念,作为一个不但是哲学上的而且是所有社会科学上的基本概念。透过他的解释,可以了解他的异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他的解释的要点是:,第一,马克思并不把异化局限在剥削上,即局限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工人阶级)被占有生产手段的个人或阶级所剥夺。异化具有多面性和无所不在性,它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社会关系上、意识形态上”,而且还更深刻地表现在“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他自己的本性的关系上”。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异化是全面的,它笼罩了全部生活”。,第二,在马克思的著作里,关于贫困化的理论是异化理论的组成部分。不过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所以

7、和它们相对应的事实应当分别加以研究,异化理论的领域比贫困化理论的领域为大。“因此,强调异化概念并不意味着先验地抛弃贫困化趋势的理论。”,第三,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拥有非人性的努力而支配看全部社会生活,它把这种势力巩固和确定下来。“政治上的异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严重的异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货币由商品为媒介而造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外在化获得了一个绝对的权力,“但在这里它只不过是经济的异化”,,第四,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劳动分工是异化的原因,“马克思从来没有把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革命当作异化的绝对和直接的终结”,“马克思确信异化会延续下去,甚至与相反对的摆脱异化过程同时,在种种新的形式下重新产生着”。,第五

8、,异化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既是哲学概念,又是社会学概念,“当马克思在经济对象中找到异化概念时,就把本来属于哲学的异化概念具体化了”。第六,马克思继续进行黑格尔的把矛盾理性化的努力,解决了他的矛盾,粉碎了他的体系,却保留了其中的合理成分。,第七,马克思不但抛弃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所采取的形式,即他的人本学的假设,而且也抛弃了费尔巴哈关于“人一下子可以把异化结束”的观点。第八,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来看,“在他那里,异化理论和概念,一方面保留着它们的哲学意义,同时却包括到他的思想的发展之中。理论和概念转化着。在经济科学中,它们原来的那种内容消失了,但是作为经济科学的哲学基础和哲学意义而保留着。异化理论

9、变成拜物教的理论”。,异化既是哲学概念又是社会学概念,异化是无往而不在的,它笼罩了全部生活,经济异化只是异化的个组成部分,政治异化是最严重的异化,只有异化理论才能说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异化根源于人的本质之中,它与生俱来;既然异化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又广泛地弥漫于人的全部生活,那么个人就不可能从中得到解放,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革命并不是异化的直接和绝对的终结,人们在摆脱原有的异化的同时,异化又以新的形式产生了。,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列斐伏尔从他的异化理论引申出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在他看来,正因为异化无往而不在,充斥于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人们应该注重对日常生活的研究。他说道:“正如日常生活中所

10、表现的那样,经济和意识形态只有在发生革命危机的时刻才能提高到政治意识的水平。,除了这些时刻以外,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便互相分离,甚至分道扬镳。这时候,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的东西,也就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使把经济现实,现存的政治上层建筑的作用和革命的政治意识等等,一方面包罗起来,同时又把它们掩盖而隐蔽起来。所以一定要撕破面纱才能接触真相。,列斐伏尔反对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个位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领域。他强调日常生活是一个“平面”,它同社会的其他“平面”相比,各有其自己的意义,而且日常生活这一“平面”要比其它“平面”更加突出,因为“人”正是在这里“被发现”和“被创造”的。,他在1982年的一次答记者

11、问中,更是把研究日常生活看作是对哲学的根本改造。他指出“日常是每个人的事,不是某个人、某个社会学家或哲学家研究的专题。哲学家总是把日常生活拒之于门外,始终认为生活是非哲学的、平庸的、没有意义的,只有摆脱掉生活,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我则与此相反,努力把日常生活纳入哲学的研究范畴,使它成为哲学思考的对象,,列斐伏尔把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归结为对日常生活的批判。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呢?他说:日常生活批判按照生活的本质样子去分析它,不把它改变成一种暖昧的实体。日常生活批判要研究相互对峙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日常生活批判要研究新的冲突和矛盾,“无论如何,对日常生活批判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

12、克服人性的内部分裂和矛盾(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裂、城市与乡村的分裂、私人与社会的分裂),并不是一朝一夕,在一个决定性的和全面的时刻;通过一个简单的行动就能实现的事情。总体的人,在我们面前,只不过是一个远景外的远景,是一个极限,一个观念:而不是一个历史事实。,列斐伏尔还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的诸多口号:“改造生活!”“技术为日常生活服务!“让生活变成一件艺术品!“不要改变雇主,而要改变生活的被雇佣!”“把注意力放在生活的喜悦上!”,梅劳庞蒂,一、人道主义与恐怖(1947),(一)强调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历史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立起来,忽视了前者

13、的作用而过高估计后者的作用。,斯大林主义者只看到外部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把社会历史的进步当作是由一个物化的引擎所推动,把革命事件看作是可以预先注定的,这样就陷入了宿命论。按照这种宿命论,人无非是朝着“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不可逆转地开动着的巨大的时间机器的一个齿轮。,梅劳庞蒂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而是一种像存在主义一样的突出人的意识作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存在主义的相同之点只体表现在:,第一,它像存在主义一样不把人的意识看作客观条件的产物,而看作主体本身自由选择的产物。第二,它像存在主义一样认为历史活动的要素的标志是偶然性和危机,个人在现实的历史情境内所遇

14、到的,并不是命运和决定论,而是向他开放着的一种可能性、不确定性。,第三,它像存在主义一样强调历史的意义,来源于个人通过活动而注入其中的意义。历史活动充满着焦虑的性质,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历史活动具有自由的性质,它是由人来驾驶的。,从论证马克思主义是同存在主义一样突出人的意识的作用,注重历史的自发性的理论出发,他又提出,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人学,马克思的主要贡献就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他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应当从对经济作用所作的归纳分析中去寻找。同时也应当从个人和人类关系的某种直觉中去寻找。马克思在学术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哲学问题和人类问题归结为经济问题,而是在于从

15、经济问题观找出哲学问题和人类问题其实的相等物。”,(二)强调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革命暴力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暴力观”的要点是:,第一,把暴力、恐怖当作是个人与他人、社会外界发生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个人一方面是自由的,另一方面又受外界、他人、社会所制约,个人为了获得自由,在与外界、他人、社会发生关系的过程中,就想方设法挣脱各方的束缚。所以,个人与他人、社会发生关系的过程,也就是与后者发生争执、力图摆脱后者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个人与他人、社会外界所发生的关系本身就叫作争执、暴力。,第二,把暴力看作是历史的客观因素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既然把暴力的性质理解为“个人与他人、社会外界发

16、生关系”,那就必然得出结论:暴力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所谓历史,正确地说,就是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仅以自己的名义在发挥作用,在支配自己,而且在推动别人,支配别人,因此,只要我们活着,就会丧失用善良意愿为自己开脱的权利,我们对别人做出什么事来,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尊重不尊重别人的人,实际上是瞧不起他们,对施用暴力的人不报以暴力,就是甘心做他们的同党。供我们选择的,不是善良和暴力,而是要在暴力中选择一种。只要此身在世,暴力就是我们的宿命。”,“暴力是一切政权的共同出发点。生活、讨论,和政治选择,那是在这个背景上展开的。我们所考虑的、讨论的,并不是暴力本身而是暴力的意义或暴力的前途。暴力是

17、人类从现时跨向未来,从自我走向新人的行动法则。不仅在政治生活里是这样,在私人生活里也如此。”,第三,认为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以后实施暴力也不可避免。梅劳-庞蒂强调,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施暴力的必然性,不仅表现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前,也表现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无产阶级只有占据了资产阶级的专政机器,并用来反对资产阶级的时候,才说得上是摧毁了资产阶级的专政机器。”他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际上仍是“暴力统治”的国家,在“这一转变时期”,“想要有所作为,就得使用暴力”,“或者尊重明文规定的自由,那就得放弃暴力,但这样做,等于放弃社会主义,放弃没有阶级的社会。,第四,认为暴力有革命和反革命之分,而革

18、命暴力与人道主义相一致。马克思主义把暴力理解成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因此而认为一切暴力都是进步的,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对暴力作了具体分析,认为暴力有革命和反革命之分,而唯有后者才是进步的。他说:如果认为一切暴力都该打五十大板,那就没有是非曲直了,就该诅咒社会和人类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暴力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但革命暴力之所以可取,因为它有着人道主义的前途。他激烈地批评有些人看不到革命暴力与人道主义的内在联系,从而把它与反革命暴力混为一谈。,那么,革命暴力的人道主义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一是革命暴力往往是“具有普通性的阶级”行政的暴力,而这个阶级的利益会给历史带来人道的价值。具体地说,革命暴力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便是人道的政权”。,二是革命暴力是根据环境的需要选择的产物,它所遵循的原则是:牺牲一些威胁人类的入,拥护那些允诺人道的人。,三是革命暴力只是把自己作为一种手段,它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建立一个每一个人的人性都得以实现的社会。他说:“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暴力理论和对恐怖的辩护的话,那么,它是从非理性中带来理性它所使之合法化的暴力,应该打上使之区别于暴力的倒退形式的记号。”在他看来,所谓“区别于暴力的例退形式”,就是把暴力作为实现人道主义社会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