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苏区融湾 文化先行.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4900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组研讨发言】苏区融湾 文化先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苏区融湾 文化先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苏区融湾 文化先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心组研讨发言】苏区融湾 文化先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苏区融湾 文化先行.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苏区融湾文化先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一曲早安隆回唱红湖南隆回,一部狂飙演旺广东江门,真正实现了一首(部)歌(剧)带火了一座城,再次展现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当前,在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契机下,我们要深入挖掘梅州独特的文化资源,主动打好“融湾牌”,让文化为成为梅州苏区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为靓丽的“窗口”,为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塑形铸魂赋能。用好平台、搭建交流机制。我市已成功创建广东首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客商大会”“2023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梅州活动年”等盛会(活动)即将举办,宣传推介梅州的平台已搭建好

2、,下来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建设,明确主导机构、集中文化资源、拓展参与主体,形成文化交流合力。可探索建立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闽粤赣客属地区边区“三区”客家文艺联盟,推动客家文化交流互鉴、创新发展。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文化交流机制,调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种力量的积极性,加强与“三区”的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交流,扩大客家文化交流主体,增强客家文化活力和能量。加强宣传、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客家文化要走出深山、进城出海融入大湾区,就要加强宣传推介力度。依托梅州在香港、澳门的经贸文化联络处,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3、积极推动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客家春晚”等走出去。依托梅州广播电视台“客家话节目译制中心”,加强与央视总台、省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和闽粤赣客属地区电视台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1+2+5”客家话节目融媒体传播平台,大力提升客语节目的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客家文化宣传,同时借助网红力量展示客家服饰、美食等。通过深圳客家山歌协会的“新客家歌谣”合唱团,将梅州好声音传遍粤港澳大湾区。练好内功、增强客家文化吸引力。根据梅州现有的文化发展资源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授权开发等方式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创立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4、力度,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数据库、成立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提升一批非遗展馆,办好“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文化展示活动。加强创作引导,创设“林风眠艺术奖”,大力实施文艺精英人才、精品力作“双精工程”,致力于出人才、出精品;建立文艺精品创作与文化品牌打造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文艺精品生产、传播和运营的策划组织与绩效评估,打造一批有影响、留得住、传得开、走得远的文艺精品力作,增强客家文化吸引力、感染力。抓好融合培育客家文化发展新业态。瞄准湾区市场,根据大湾区居民对慢节奏休闲和高品质旅游的追求,将梅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已颁布实施的名人故居(旧居)抢救保护实施意见和红色资源保护条例,加快修葺、建设一批梅州红色遗址和革命历史名人故居、纪念馆,使之成为梅州文化旅游新地标。积极探索客家文化与科技、教育、城建、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催生文化新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促进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