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5104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3篇)第一篇如何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阶段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报告。报告共分15个部分,其中第8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的第2点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技如此发达、国家如此进步的今天仍然重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兼小学语文教师,新时代下,小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我奋斗的目标。对此,我有以

2、下看法:一、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刚出生的婴儿,是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学校教育都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期。因此,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去潜移默化她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二、寓教于“课”,学习理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阵地,二者并驾齐驱同样重要。家庭教育是基础,而学校教育则是巩固提升。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所讲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接收正确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五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为例,在学习白鹭和珍珠鸟时,可以告诉学生,动物和人是平等的,引导学生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发现它们的美,与它们和谐共处。在学习搭石时,通过课文中体现乡亲们摆搭石的善良、走搭石的谦让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在学习将相和时,让学生感受廉颇和蔺相如虽然有过不和,但蔺相如对人友善,且二者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最后能够和好,一致对外。冀中的地道战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以上几篇课文,都与爱国有关。在学习这几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爱国的力量;古人对国家统一的

4、愿望;梁启超先生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期望;人们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痛恨;海军士兵在艰难的环境下依旧守护祖国的领土,无怨无悔等多个方面,分别体会“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三、寓教于“活动”,践行理论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由学生组织设计以“喜迎二十大,筑梦启航时”为主题的黑板报,通过学生自我搜集和整理资料,加深其对二十大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可以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在升国旗、唱国

5、歌的庄严时刻,体会“没有国,哪有家”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并且,还可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来说”的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自身认知的提高,带动他人认知的提高。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及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落实“寓教于活动”这一理念。四、寓教于“故事”,感悟理论现如今,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科技发展日益进步,当代学生始终处于安定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革命先辈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日子,距离他们十分遥远。但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中国人,他们不能忘记历史。因此,学校或班级可以开展“革命先辈的

6、爱国故事我来讲”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青春岁月”这两项活动,倡导学生查找资料或回家询问父母和爷爷奶奶,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从老一辈人的故事中,体会他们所处年代的艰辛,体会我们祖国发展到今天的不易,从而懂得感恩,懂得发愤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梁启超先生则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生逢其时,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教育和引导中国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第二篇铸魂育人担使命勇毅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在全

7、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立足民族复兴大局和世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适应党和国家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

8、方针,报告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是一个高举旗帜、指引方向、引领时代、开辟未来的报告,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会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于指导工作,达到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学做相长。一、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

9、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教师,我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启润心智,培根铸魂,引领成长。我要旗帜鲜明地理直气壮她讲好思政课,把信仰的道路讲深刻,把真理的味道说清楚,把德行的作用谈明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武装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10、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二、不忘从教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二十大报告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努力做“大先生”。一要树立崇高的信仰。教育事关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我要心中时刻装着国家、装着学生、装着梦想,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

11、使命,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要砥砺高尚的品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我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三要厚植扎实的学识。古往今来,大先生都有渊博学识,令学生折服,令社会崇敬。我要戒骄戒躁,孜孜不倦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时事政治,关注教育前沿,从而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社会知识,切实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三、关爱青年,引领青年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

12、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教育青年,引领青年,是党员的责任使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坚持动“真情”、靠“真才”、传“真经”。第一,动“真情”。我要始终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不断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做学术的良师益友,用“真情”感动青年学生、赢得青年学生。第二,靠“真才”。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教育对象在变,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结合时代特征和青年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13、自觉锤炼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第三,传“真经”。我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经”赢得青年学生,就必须立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去掉各种附加在马克思主义上的错误观点,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她传授,结合中国实际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传授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一名思政教师,我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尊重青年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导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

14、之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第三篇努力展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担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列为一部分,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由此突出了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地位,同时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育教研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结合20

15、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更好开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认清课程性质,把握课程价值。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那么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呢?首先要认清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这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有了明确的界定,它不再是单纯的常识课、公民课,而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我们道

16、德与法治教师转变自身的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近几年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来看,不论是选择题的设问还是材料分析题的选择,都强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例如,2022年中考17题设置了“走近三晋“非遗”的项目化试题,考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去完成4个驱动性任务,在过程中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和各个方面综合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和

17、决心。这就启示我们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实现“考试不仅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育人目标。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18、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价值观包围、渗透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环节,影响着每一位师生发展的方向、态度和方式,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格局。教师的眼界就是学生的眼界,教师的胸怀就是学生的胸怀。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坚定信仰、坚守信念,把它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化作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为之奋斗终身的责任担当。三、立足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

19、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特征,又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保持连贯性,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设计。中考试题的命制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到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越来越明显,单纯的、机械的知识考查几乎没有,每一个试题背后都直接指向核心素养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也直接成为中考命题依据。这就需要我们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在每个单元、每个课时。在讲课时,不仅仅思考表层知识,更要注重知识背后的核心素养。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

20、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四、知识融入情境,关注真实生活。新课改的背景下,新中考呈现的一大特征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真实表达他们的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年的中考试题更加侧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正所谓“无情境不成题例如2022年中考12题就设置了学生熟悉的案例。通过开展“模拟法庭”这样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的法律常识以及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传统的教

21、学就像一堆自行车的零件,属于碎片化的教学;新版课标则倡导将这堆零件组装成一辆完整且能骑的自行车。在这个“组装”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事”“解决问题”。这就启示我们在教授知识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仅要把知识融入情境中,也要把知识放进整体中,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同时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如新课标提出的“单元教学”“主题教学”“项目学习”就是对知识进行整合,构建知识逻辑体系的教学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时代在呼唤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通过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正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以“仁而爱人”督促自己,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更应扛起身上的重担,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和开拓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