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眼的屈光调节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眼的屈光调节 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探究眼的屈光调节一、使用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二节感受器与感觉器官。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水透镜(可通过注射器的推拉来调节曲度)、F光源、激光笔、白纸板、近视眼镜(凹透镜)、放大镜(凸透镜)。三、实验创新:(-)动态演示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在原活动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中,学生只是观察了眼球的结构,教材上关于眼球成像和近视、远视的说明也只是画了几个简单的示意图,学生不能直观看到光线进入眼球后的通路以及晶状体对于光线的调节变化,而这些是学生理解眼球成像以及近视和远视形成原因的重要知识基础。所以眼的屈光调节往往成为难点。本实验通过直观演示晶状体不同曲度时
2、光线变化的现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跨学科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本实验结合物理学知识,可以将凸透镜曲度越大偏折光线的能力越强这一现象直观的演示出来,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当晶状体曲度变大会导致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这一原理。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让学生从单纯的记忆转变为原理的应用,形成跨学科思考的意识与能力。神奇的光学现象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实验设计思路:用可变焦距的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曲度调节,用激光笔代替光源,射出2束平行光线,当光线经过水透镜时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发生折射的光路,通过推拉注射器改变水透镜曲度时,也可以观测到光线的动态变化以及焦点位置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眼球成像的原
3、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五、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明白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爱眼、护眼、健康用眼。六、实验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晶状体在睫状肌的调节作用下能够使其球面曲度发生改变。那么晶状体的曲度与眼球成像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又是什么?2、模型探究:(1)晶状体的成像作用:打开F光源,观察模拟视网膜的纸片上有什么现象?左右移动光源,直到白纸上出现清晰的物象推动注射器,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此时物象有什么变化?向眼球模型方向缓慢移动光源,观察物象有
4、什么变化?小结:晶状体是凸透镜,具有成像作用,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有利于我们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反之,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我们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探究晶状体的屈光原理:将F光源换成两根平行的激光笔,纸片换成到与光线平行位置打开激光笔,观察纸片上有什么现象?讲解:当光线经过水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两条原本平行的光线会出现汇聚现象,形成一个焦点。左右移动光源,使焦点正落视网膜的位置。推动注射器,看看会发生什么?(焦点往前方移动了)讲解:那是因为当我们推动注射器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大,曲度越大,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强,光线提早聚焦落在视网膜前方,这样我们就看不清楚远处的物象了,这就是近视的原因。在晶状体的
5、前面加上近视眼镜,观察焦点的变化?(焦点重回视网膜的位置)移动光源,使焦点重回视网膜的位置。抽拉注射器时又会怎么样?(焦点往后方移动了)讲解:那是因为当我们抽拉注射器时,水透镜的曲度会变小,曲度越小,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弱,光线聚焦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样我们就看不清楚远处的物象了,这就是远视的原因。在晶状体的前面加上放大镜,观察焦点的变化?(焦点重回视网膜的位置)3、探究结果:晶状体的曲度眼球前后径物象位置矫正方法近视远视4、交流讨论: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爱眼、护眼和健康用眼?5、教师总结七、实验反思与评价:通过本次演示实验,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晶状体的屈光调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眼球成像的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课堂上通过演示、交流,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学习也引起了学生对近视问题的重视,让学生明白得了如何爱眼、护眼、健康用眼。如何让光源、透镜、纸板保持在同一平面是个难题,越接近一个平面光路在纸板上会越清晰,这一点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