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6547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地球的运动单元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介绍第1课时:日恳授时日髻有两层含义:(1)“日”指“太阳”,“展”表示“影子”,“日辱”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2)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日唇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唇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轻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唇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密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导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日唇不但能显示一天

2、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工作原理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

3、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赤道式日野赤道式日轻(TheERquatorialSundiaD的唇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辱的署面平行于赤道面。唇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辱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地区使用。若将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辱。6赤道式日唇是日居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第2课时:地支纪时法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十二地支来纪时,是为地支纪时法。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之前西周时就已使用。人们将历

4、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中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古时子时今时23:001:OO配上的动物及原因鼠,鼠在这时间最活跃.丑时1:00-3:00牛,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寅时3:005:00虎,老虎在此时最猛.卯时5:007:00免,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辰时7:009:00龙,相传这是I群龙行雨的时候.巳时9:00-11:00蛇,在这时候能蔽在草丛中.午时11:00-13:00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阳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

5、动物。未时13:0015:00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申时15:00-17:00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酉时17:19:00鸡,鸡於傍晚开始归集.m19:21:00狗,狗开始守门口.亥时21:0023:QO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段.我们所熟知的日唇,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计时工具。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唇针和唇面组成。唇面上下用的都是十二地支计时名称。(如下图)十二地支还可以用来纪月。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与十天干一起还可用于纪年。十二地支不仅能用来计时,据史记律书和说文解字等书所载,史学家认为十二

6、地支还清楚地表明了一年中植物生长过程的十二个时节:子:万物孳生之时;辰:舒展生长之时; 申:成熟之时;丑:扭曲萌发之时;巳:阳气盛壮之时; 酉:煮酒之时;寅:发芽生长之时午:阴阳交替之时 戌:衰老枯黄之时卯:破土出苗之时;未:尝新之时;亥:收藏之时。具体来说,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就是“己”,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件”,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未”就是“

7、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酉”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第3课时:漏刻和百刻制漏刻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不仅古代中国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都使用过。漏刻的发明年代已不可考,据史书记载,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漏刻。漏刻由漏壶和标尺两部分构成。漏壶用于泄水或盛水,前者称泄水型漏壶,后者称受水型漏壶。标尺用于标记时刻,使用时置于壶中,随壶内水位变化而上下运动。漏刻是一种典型的等时计时装置,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匀程度。早期漏刻大多使用单只漏壶,滴水速度受到壶中液位高度的

8、影响,液位高,滴水速度较快,液位低,滴水速度较慢。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人进一步创制出多级漏刻装置。所谓多级漏刻,即使用多只漏壶,上下依次串联成为一组,每只漏壶都依次向其下一只漏壶中滴水。这样一来,对最下端的受水壶来说,其上方的一只泄水壶因为有同样速率的来水补充,壶内液位基本保持恒定,其自身的滴水速度也就能保持均匀。铜壶漏刻千章铜漏是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四月在千章县铸造的,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容量最大(6384立方厘米)、保存最完整、结构最为成熟且有明确制造年代的泄水型沉箭式漏壶。千章铜漏高47.9厘米,壶身为圆筒形,下为三蹄形足,盖上有双层梁,壶盖和两层梁的中央有上下对应的三个长方孔

9、,用以安插浮箭。壶内的水自出水管逐渐滴出,浮箭随之下沉,从而可根据箭上的刻度看出时间的变化。当壶中盛满水时,压力大而滴漏快;水量减少后水压降低,滴漏的速度变慢。由于汉代尚未能解决使漏壶中的水压保持均衡的问题,故这时的漏刻须和日居配套使用,通过日唇测出日中以校准漏刻。百刻制起源于商朝,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百刻制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时段太多,不便于记数,于是古人又把它分为两部分,称之为昼漏和夜漏,以昏旦为分界线。因此古书上有时会出现“昼漏上X刻”“夜漏上X刻”的字样。昼漏上X刻是以旦为起点的,有时也用“昼漏未尽X刻”来表示。夜漏上X刻是以昏为起点的夜晚时刻,有时也用“夜漏未尽X刻”来表示。由于

10、昼夜长短一年四季不同,所以昼夜的漏刻也应随季节变化,最初是由人为的规定来决定,后来在历法中,人们则根据实测来确定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漏刻之法,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其箭四十有八,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冬至之日,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分秋分之时,昼夜各五十刻。秋分之后,减昼益夜,凡九日加一刻。春分已后,减夜益昼,九日减一刻。二至前后,加减迟,用日多。二分之间,加减速,用日少。第4课时:四海测验公元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为同知太史院事时,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天文测量的建议。他指出盅朝2垣年间天文学家

11、僧疝曾命令南宫说带领组人员,在全国13处观测点进行天文测量,现今元代的疆域比唐代还大,若不分赴各地进行实测,就不能了解日月食的时刻和食分数,各地昼夜长短的差距,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位置等等,忽必烈听后非常赞同,并马上批准实施。由此四海大测验拉开帷幕。观星台和测量工具郭守敬在四海测验期间,亲自主持建造了河南登封观星台,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梯台体建筑,二是由台身北壁凹槽向北平铺于地的石圭。梯台体建筑高8.9米,连台顶观测室通高IL96米,台底东西长16.85米,南北长16.37米,台顶东西长8.05米,南北长7.55米。台顶可放置天文仪器,如简仪、仰仪等,以观测日、月

12、、星辰。两观测室之间水平放置一根长L97米,直径为0.08米的铜棒,又叫横梁。横梁下方有一石圭,长31.39米,宽0.53米,高出地面0.4米,由36块青石拼接而成。圭面有刻度,因而石圭又叫量天尺。石圭、凹槽、横梁组成圭表,可以观测日影。中午太阳升到上中天,也就是正南方时,横梁影子就投在圭面上某一刻度。连续观测横梁影子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回归年长度和二十四节气时刻等。当年,郭守敬就是用这种测量方法测定出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测验,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

13、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测量结论:观测点现代对应的地点元测纬度现测纬度南海西沙及中沙群岛以南或东南15衡岳湖南衡阳衡山附近24.6岳台河南开封市区西部宋浚仪县岳台坊34.5和林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鄂尔浑河上游右岸额尔德尼桑图附近喀拉和林44.4铁勒俄罗斯贝加尔河西部叶尼塞河上游安加拉河一带54.2北海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通古斯卡河一带64.1大都北京市40.239.9上都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闪电河北岸兆乃曼苏默42.642.4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大明城41.541.6益都山东省益都县36.736.7登州山东省蓬莱37.737.8高丽朝鲜开城37.7西

14、京山西大同39.740.1太原山西太原37.737.8安西府陕西西安34.134.3兴元陕西汉中33.133.1成都四川成都31.130.7西凉州甘肃武威39.5东平山东东平35.235.9大名河北大名东35.536.3南京河南开封34.334.8阳城河南登封告成镇之北34.234.4扬州江苏扬州32.532.4鄂州湖北武汉市武昌31.130.5吉州江西吉安26.127.1雷州广东海康20.520.9琼州广东海口南琼山19.520第5课时: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5日为候,3候为气,6气为时,4时为岁。1年24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15、。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气涵义】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雨水,是春季第2个节气。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雨、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阴寒未尽,

16、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惊蛰,是春季第3个节气,它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升分”等。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

17、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清明,是气清景明的意思。它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至清明,在中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18、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55立夏,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期间中国只有南方一些地方有夏季景象。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真正意义上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的含义是:“有芒

19、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夏至,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天气变化无常。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这个时节阳光猛

20、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

21、节气。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昼夜热冷交替,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时至秋分,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古人将

22、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霜降,反映的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秋燥明显的气候特征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时节。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渐渐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

23、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这时节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时节的气候特征。大雪,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冬至,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

24、)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

25、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是在大寒节气最冷。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第6课时:晦明与圆缺【月亮的古称】(一)借月形特征构成的别称及其修辞生成许慎说文解字月部:“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J段玉裁注释本徐激注笺:“古文、钟鼎文象上下弦之形,日象圆形,故月象其阙也。”月的有些异称便遵循此原则,以形体来命名。其构成大致有两种:1 .由名词+轮(盘、镜、鉴、弓、钩)构成。如:玉轮、月轮、金轮、银轮、冰轮、半轮、玉盘、白玉盘、银盘、晶盘、玉镜、金镜、冰镜、水镜、玉鉴、金鉴、冰鉴、玉弓、玉钩、银钩等。2 .由名词或形容词+“月”构成如:眉月、弓月、弦月、望月、朔

26、月、却月、残月、朔月、新月、满月等。(二)借月色特征构成的别称及其修辞生成月亮的颜色基本上是银白色,或为金黄色。借月色的特征构成的月的别称主要有两种:1 .由“玉”+镜(盘、团、环、弓、钩、魄、兔、蟾、杵)构成如:玉镜、玉盘、玉团、玉环、玉弓、玉钩、玉魄、玉兔、玉蟾、玉杵等。2 .由“金”+镜(盆、魄、蟾、娥、兔)构成如:金镜、金盆、金魄、金蟾、金娥、金兔等。(H)借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中的形象指代“月”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流传很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喜爱这个古老的传说,因而借神话中的形象造出很多的别称词。1. 以“嫦娥”代“月”大荒西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仪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

27、仪”即嫦娥。在中国古典诗词里,由“嫦娥”这一形象演绎出了许许多多月亮的别称。2. 以“兔”代“月”东汉王充所撰的论衡说日称“月中有兔、蟾绘二传说中“兔”的职责是捣药。诗人们喜爱月宫中的“兔”,便以“兔”代月,反复吟唱。3. 以“蟾蛛”代“月”传说嫦娥奔月化为蟾蛛,淮南子精神篇:“月中有蟾蛛”。另一种是由“蟾(蟾蛛)”+表月亮住所的语素构成,如蟾窟、蟾宫等。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中“月”的别称一一陆晓珍【月坛与祭月】月坛为明、清北京四大郊坛之一,是明、清两朝于秋分之日专祭夜明之神(月神)的国家祭祀场所。“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礼记祭义)中记载的祭月空间略显简单,前代祭月发展到明、清时期便形

28、成了一个制度化的祭祀体系,传统祭祀空间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完,建坛也有了详细的规制。在国家祭祀体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祭拜对象,其中对自然神的祭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体现人对自然的敬畏,渴望天人和谐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维持正常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云:“夫宗伯之职,掌建帮之神、人鬼、地抵之礼”。将其归结一下,祭祀的对象就是天神、地抵、人鬼三类。月亮是仅次于天地的自然神,祭祀夜明之神的礼仪在我国起源很早,源自华夏祖先“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日、月经天,周而复始。日、月无疑是天际最为引人注目的物体,其东升西落、阴晴圆缺,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影响,使人们从迷惑变

29、为崇拜,从而产生了国家祭祀活动。月亮赐予人间光明,从而使得人们对月的崇拜在各种崇拜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成为较大的国家祭祀活动之一。明初夕月、朝日、先农均列为大祀、后改为中祀等级,定秋分祭月于西郊。节选自月坛及祭月文化一一李帆【中秋的起源】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因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平常更明亮,故也称之“月夕”;在中秋这天,出嫁的女儿在娘家,就必须赶回夫家。故还称之“团圆节”、“女儿节中秋时节,粮食丰收,瓜果成熟,因此又称为“果子节学术界对中秋节的起源也颇有争议。众说不一。如:周一良

30、先生在从中秋节看中日文化交流一文中指出“中国人在唐以前根本不过中秋节;萧放认为中秋节源于古老的月亮天体崇拜;董建春认为中秋节的形成源于楚文化;也有的学者认为中秋节是唐代从新罗国引进的等等。常金仓先生提出用文化要素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现象,首要任务是设法弄清楚特定现象有哪些因素组合而成,以及这些因素在综合体中发挥什么作用。通过分析中秋节的三大文化要素:赏月、月饼、团圆,总结出,以祭月为对象的中秋节萌芽于汉代。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主题。经历了崇拜月一祭月一赏月一赋予月感情几个阶段,团圆、月饼等文化要素随后融入其中。古代人民也经历了由畏月敬月到赏月的心理转变。这些分析,使人们深入的

31、了解奇怪复杂的节日习俗,是我们对传统节日传承和发扬的基本工作,有利于我们发挥节日文化的积极意义。节选自中秋节形成的文化考察一一姬娟【朔望月与回归年】中国传统历法是一部阴阳合历,相传从夏朝便开始使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封建时代历法一般由钦天监编制,皇帝颁行于天下,故通称皇历O西历又被称作公历、阳历、新历,为区别起见,中国传统历法被称作中历、夏历、阴历、国历、农历、旧历、古历等,其中农历、夏历的说法最为常见。中国传统历法以朔望定月,民间直观地称之为“阴历”。该历一个朔望月29.5306天,一年十二个月共354.3672天,它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也不体现季节变化。故阴历下的年与太阳回归年相

32、差约11天,若不加闰月来调节,经过十七年后,同一个农历月份便会出现寒暑易位、春秋颠倒的情况。但是,我国是农业国,历法必须反映四季变化才能满足农民耕作的需求。于是,传统历法设置了闰月来调节年的长度。平年十二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十三个月(384或385天);采三年一闰,十九年七闰,以调节阴历年与回归年的关系。做长时段统计可以发现,传统历法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趋同。两套历法的年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365.242)都很接近。可见传统历法通过闰月调整年的长度是行之有效的。至于二十四节气,从时宪历开始依照太阳在黄道360度圆周上的位置推算,己是纯粹的阳历。于是,传统历法的朔望月通过安排闰年,外加嵌入二十四节气,把阴历、阳历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独特的“阴阳合历”。节选自“农历”辨析黄景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