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要点(财政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要点(财政学)...ppt(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要点),财政学部分,第一章 财政职能,复习提示:主要分析财政职能,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从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出发,利用无差异分析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并以此对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探讨。,第一章 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免费搭车:又叫“搭便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免费搭车行为的产生源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正外部效应及其非排他性。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2、投票规则: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
2、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无论投票规则怎么变化,都会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造成政府决策的无效率。,3、寻租行为: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特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与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有关。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决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作出的。利益集团,特别是拥有不正当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游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使政府作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在实际经济中,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颁发许
3、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中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出现寻租行为。,第一章 财政职能,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诸如行政、国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从广义上说,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与私人需要相比,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
4、非加总性(2)、无差异性(3)、代价的非对称性(4)、外部性(5)、社会剩余产品性,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三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引导资源流向,祢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包括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财政既参与要素分配,也参与要素基础上的再分配。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收入分配
5、状况的合理调整。(3)、经济稳定:经济稳定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政策,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实行盈余财政,熨平经济波动。(4)、经济发展职能: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一章 财政职能,三、论述题1、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2、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1、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1)整个社会可分为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市场部门(私人部门)两大部门。在社会的经济资源既定而且稀缺的情况下和社会成员偏好格局和有效需求
6、既定的条件下,两大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和产出比例可能存在某种最优组合。(2)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代表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它表明的是在某一既定的时点上,该社会可利用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限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越高,该社会的生产潜能越大。(3)社会无差异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的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的是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不同组合。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4)社会无差异
7、曲线与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是最优配置点。,2、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由于政府活动本身存在问题,政府活动并非一定能矫正市场失灵,有时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主要原因有三方面:(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应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过程中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出最优的政府政策。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包括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都存在不足。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2)、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政府执行机构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缺乏成本激励导致的无效率。(3)、政
8、府干预的无效率。在实际经济中,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颁发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中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出现寻租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复习提示:讲述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结构和效益问题,探讨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结构优化途径和支出效益问题。重点和难点: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解释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措施。,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一、名词解释:1.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
9、品和服务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的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活动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2.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3.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
10、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4.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祥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第二个过程是政府选择方案和项目的过程。5.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选择的标准。步骤有:(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个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各备选的各种
11、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的高低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6.公共定价法: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两方面。纯公共定价是政府针对诸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制定价格,这些行业都是自然垄断行业;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是政府对诸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竞争性管制行业制定价格。公共定价法都涉及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两个方面,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三种方式。,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二、简答题1、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2、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1 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费用类别
12、区分的依据是国家职能,故可把费用类别称为国家职能分类,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5类。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具有优势:能够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侧重于哪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将若干国家进行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的职能的差别。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我国,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建设费用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始终是最大的,但改革开放后,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国家经济建设职能正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2 简述我国
1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确定采购要求;(2)竞标并签订采购合同(3)管理执行合同。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1)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资金的使用效率。(2)从政府的代理人角度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优选,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
14、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3)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问题。,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三、论述题1、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2、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1、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1)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也称财政支出构成。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影响更大。另外,一国
15、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政府职能可以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相应地,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40。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主要优两方面原因:1.流动资金支出下降;2.基本建设支出下降。社会管理支出增长中的合理与不合理因素:1.社会文教费的增长是合理的;2.行政管理费的增长不尽合理;3.行政支出内部结
16、构发生不合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个人经费增长快于公用经费增长。(2)、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首先,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这至少应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在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1.十年来,财政投资规模增加了比重不断下降,这趋势必将抑止经济的快速增长。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
17、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2、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理论。财政支出增长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
18、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 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2)皮考克与威斯曼的支出增长论: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外在因素。倘若发生了外部冲突,比如战争。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这也
19、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一般情况是,一个国家在结束战争之后,总有大量的国债,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支出增长论:是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
20、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膨胀。(4)、公共选择理论的官僚行为增长论。按照他们的观点,官僚是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团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十只负责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美国经济学家斯克南认为,结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甚至使财政支出规模超出了公共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品。此外,由于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公共物品的垄断权,官僚们独家掌握着特殊信息,这使他们能够相信他们确定的超出水平的社会收益比较高,从而实现预算规模最大化产出。由此可见,官僚们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
21、保障支出,复习提示:主要内容是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首先阐明了财政投资的标准,分析财政投资中相对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村农业的财政投资。另一方面是社会保障支出,讲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原因、构成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一、名词解释:1、就业创造标准:关于政府财政投资的衡量尺度,它要求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2、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点: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
22、价和安排资金。资金雄厚且多是无偿性的,可投资于大型和长期项目。政府可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3、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二、简答题1、简述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2 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3 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1、简述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第一,资本产出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强调“稀缺要素”在经济发展计划中的重要性和贡
23、献。为了使收入最大化,财政投资决策应当选择低资本产出比率,即选择单位资本产生最大产出的那些投资项目。第二,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要求财政投资支出应当努力使边际人均再投资率(即储蓄率和储蓄水平)最大化。因此应重点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第三,就业创造标准。即财政投资项目的选择应当是那些每单位投资能够动员最大数量的劳动力的项目,也就是说,要优先选择适合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2 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在我国目前的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从事农业投资 必须选择重点。第一,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投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
24、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独立进行。第二,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投资于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农业研发和农业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新的农业生产要素必须要有农业科研,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必须经过推广的程序,为了使农户接受新的生产要素,还需对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为完成这一系列任务,需要筹集大批资金。这些投资也只能由政府来承担。,3 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筹资方式有三种模式:(1)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
25、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工人在就业期限或寿命内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这些缴款存入政府管理的基金中,该项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当一个工人退休后,每年领取的保险金主要来自其中的利息收入。(2)现收现付制。是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换句话说,支付给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保障税,有的国家也称为社会保险税或工薪税。(3)部分基金制。部分基金制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混合制度。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一部分(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或称为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基金用
26、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三、论述题1 我国现阶段应当采用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为什么?2 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重点。,1 我国现阶段应当采用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为什么?我国现阶段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标准,即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理由有4 点:(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失业的存在是对战略资源的不容宽恕的浪费;而且,就业增加一般都会增加产出。(2)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必须从全局战略考虑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财政投资项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3)即使不考虑
27、产出增加,也有很多理由表明增加就业是必要的,原因之一是失业的社会影响。许多社会问题可能就导源于大量失业的存在:目无法纪、到处流浪、犯罪、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有组织的暴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就业的社会利益远远超出了增加产出的意义。(4)财政投资的就业创造标准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一般来说,失业会使一个家庭陷入贫困。要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根本措施还在于增加就业。而增加就业规模首先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贫穷者就业机会的一个途径是扩大财政投资。特别是增加落后经济地区的财政投资,对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2 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
28、必要性和重点。1、必要性:为了尽快有效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仍属于“靠天吃饭”。(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合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2、财政投资的重点。在国家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国家投资的效率,最关键的问题是正确选择财政投资的重点。(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
29、、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第四章 税收原理,一、名词解释:1、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
30、法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2、价内税与价外税: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3、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
31、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4、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税率;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第四章 税收原理,二、简答题1、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2、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3、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1、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32、2、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3、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4、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2、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企业经营目标等。(1)税种: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
33、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是明显的,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2)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企业经营目标: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同税负转嫁的关系。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二者也会发生矛盾。如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
34、嫁所得与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售量。,3、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1、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如图)税收收入2、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在过多的减免或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第二,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35、。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第三,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税率,TM,0,第四章 税收原理,三、论述题1、什么是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什么是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最适课税理论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理论。其主要内容:(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替代,因为这两大税系各自都有优缺点;(2)税
36、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3)逆弹性命题(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这种逆弹性命题也称为拉姆斯法则);(4)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这是因为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而且征税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按拉姆斯法则课征商品税不能保证生产高效率,还必须课征其他扭曲性税收。同时,要使商品税具有再分配功能,也必须征收扭曲性商品税);(5)所得税的边
37、际税率不能过高(在政府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来实现收入再分配,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会导致率损失,而且对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也无益);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提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第五章 税收制度,一、名词解释:1、税制的类型: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称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称为复合税制。2、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
38、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3、分类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其优点是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防止逃税行为;其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4、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税所得综合课征所得税的税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其优点是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负;缺点是课源难控,征收困难。5、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
39、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第五章 税收制度,二、简答题1、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2、简述所得税的类型。3、简述增值税的优点。,1、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的原因。(2)征收管理能力。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
40、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课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课税更容易些。(3)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的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税。(4)税收政策目标。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构。(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一国的税制结构在
41、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这种示范效应涉及资本、劳动力、商品在相邻国家间的流动。,2、简述所得税的类型。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分类为:(1)分类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例如,把应税所得可分为薪给报酬所得、服务报酬所得、利息所得、财产出租所得、营利所得等,根据这些所得类别,分别规定高低不等的税率,分别依率计征。分类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这种税制的优点是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防止逃税行为,但其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此税制首创于英国,但目前实行纯粹分类
42、所得税的国家已不多见;(2)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其优点是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负。但这种税制需要纳税人纳税意识强、服从程度高、征收机关征管手段先进、工作效率高。综合所得税最先出现于德国,现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3)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综合起来,采用并行征收制。先按分类所得税课征,然后再对个人全年总所得超过规定数额以上的部分进行综合加总,另按累进税率计税。这种税制既能量能课税,又使征收简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3、简述增值税的优点。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
43、个税种,是我国现行税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税种。它的优点表现在:(1)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2)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征方式,并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3)增值税的课征与商品流转环节相适应,但税收额的大小又不受流转环节多少的影响;(4)企业的兼并和分立都不影响增值税额,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5)对于出口需要退税的商品可以实行零税率,将商品在国内已交纳的税收一次全部退还给企业,比退税不彻底的一般流转税更能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第五章 税收制度,三、论述题1、我国 1994 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我国 1
44、994 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2)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4)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5)简化、规范税制;(6)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7)严格控制优惠减免。2、主要内容:(1)以推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流转税体系;(2)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不再执行企业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包干制;(3)统一个人所得税;(4)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第六章 国债理论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 国债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所谓债务
45、规模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 GDP 的比率;二是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2 国债发行市场:是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3 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
46、。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第六章 国债理论与管理,二、简答题1.简述国债的功能。2.如何理解国债负担。3.简述国债市场的作用。,简述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因为:(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对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不能绝对化
47、,因为:(1)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2)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2)筹集建设资金。首先,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比如,我国1987年开始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建设债券、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增发的国债,都是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上。其次,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经济建设上,但财政赤字本身就可能就具有生产性。因为,财政赤字通常是由资本预算不平衡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性支出超支造成的。(3)调节经济。国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48、,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宏观经济稳定作用。,2.如何理解国债负担国债负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债权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2)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
49、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马克思所说的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就是指国债与税收的这种关系。,3.简述国债市场的作用 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的层次或阶段可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个部分。国债市场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
50、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现代社会,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债大都是通过国债市场发行的,并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国债市场偿还的。近年来,随着国债规模扩大和对社会资金运行调节的必要性增强,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国债市场的作用,并逐步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证券市场和国债市场。,第七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一、名词解释: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包括多种预算形式和预算方法;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2、“收支两条线”管理: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