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说课稿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铜陵市义安区永丰学校初中部李鹏程引入: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课标与教材,学情与目标,思路与结构,导入与过程,评价与作业,板书与反思。接下来,分项进行:一.课标与教材课标是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和期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引路航标,在进入课堂教学前,研读课标是备课的必备环节,2022版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解读:中国人民政
2、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教材是连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和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关键。教材分析分为单元分析和课时分析。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是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抗美援朝和第三课土地改革,是对新中国的巩固。从课时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是开篇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
3、利。本课内容包含两个方面,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前者为新中国成立做好了准备,后者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二 .学情与目标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情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为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都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校是铜陵市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学,八年级学生,通过初中一年半的历史学科学习,基本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另外,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国庆活动等对本课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纪录
4、片、提供史料、图片,并进行分析和解读,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指导学生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学习,逐步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和落实教学评价,需要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从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角度,确立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展示新中国成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定位,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意义。二、唯物史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新中国的成立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三、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概况,运用史料、视频、图片等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分析新中国成立
5、的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和意义。四、历史解释:以史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五、家国情怀: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其中,教学重点是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学难点是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意义。三 .思路与结构教学思路是一节课的立意和指导思想。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0年。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变化的核心,正是围绕着建立和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而展开的,其集中表现是中国由一个被奴役的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走上
6、繁荣富强之路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课程结构是教学思路的具体呈现。根据教学思路,我把本课设计成三个板块,一、共商建国伟业,对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见证建国伟业,对应开国大典,三、巩固建国伟业,对应西藏和平解放。具体实施的教法为问题导学和史料分析,学法为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四 .导入与过程导入部分,我通过时间轴,展示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主要大事件,既回顾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又明确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定位,让学生迅速回到历史课堂的学习情境中,然后展示本课的课题与课标要求,同时展示教师设计的三个板块,有利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各知识点之间的
7、逻辑关系。一、共商建国伟业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筹建新中国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我在教学设计上引用了两则材料,从中可以分析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是:1948年上半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二是爱国主义人士建议成立全国政权机构,三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以及会议中通过的共同纲领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正文及相关史事,完成教师发放的导学案中的表格。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教材,用表格的形式概括知识点,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表格并讲述。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
8、主体地位。(播放学生展示视频片段)教师针对学生填写的表格,结合教师展示的图片材料,提出一个问题:从与会代表来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不难回答广泛性与代表性这两个特点。接下来,通过教材知识拓展板块,补充国歌的相关知识,重点让学生明白,国歌反映了居安思危的思想。以及国旗的相关知识,同样通过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总结。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补充两则国旗背后的故事,设计了两个问题,一、赵瑞文通过缝制国旗的行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人们为什么争相赶制、购买国旗?让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新中国的成立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浮雕、碑文,分析碑文中三年
9、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让学生学会将碎片化的历史知识形成整体的历史认识。讲完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后,引用周恩来的一句话,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提出一个问题,两个天安门分别对应了什么历史事件?从而过渡到建立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的学习内容中。二、见证建国伟业一一开国大典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毛主席的宣告、阅兵式、群众游行等流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再通过表格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补充54门礼炮和28
10、响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兴趣。补充阅兵式背后的故事“飞机不够,就再飞一遍”,感受祖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通过史料分析、时间轴、漫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小组讨论的活动并展示的方式,首先出示了三则史料,史料有毛泽东的文章、中国史学家的文章,也有世界其他史学家的文章,避免了孤证不立,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再通过时间轴,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再通过漫画分析,培养学生从漫画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全面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播放2个
11、学生展示视频国内意义小组代表国际意义小组代表)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梳理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国际意义,形成历史解释。通过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巩固新生政权的呢?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过渡到第三目的学习,巩固建国伟业,西藏和平解放三、巩固建国伟业西藏和平解放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中国古代史中,西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加强学生对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涵养家国情怀。接着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补充两则史料和地图,进行分析,并总结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第一、1950年6月,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都已解放,第二、西藏百万农奴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生活极为悲惨,第三、英国
12、企图变西藏为其殖民地,第四、西藏宗教领袖希望早日解放西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用表格的方式形成总结。再通过地图,提出一个问题,西藏和平解放后,还有哪些地方没有统一呢?再次印证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的是祖国大陆获得的统一。通过补充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大业还剩下最后一步,需要我辈的继续努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课堂小结:呼应周恩来总理在开国大典阅兵式前的话“飞机不够,就再飞一遍“,通过时间轴和图片,展示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
13、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涵养学生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我们可以向周总理说一声“这盛世,如你所愿”。四、评价与作业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差异,结合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评价目标,分别是:一、基础性评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二、综合性评价,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创新性评价,观看并对比开国大典阅兵式和建军90周年阅兵式,谈一谈你的感受。课后作业布置为:观看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影片,谈一谈对“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五、板书与反思板书,我用的是本课的三个板块。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对本课内容的逻辑关系的认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的反思有以下几点,一、本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是知识点较多,所以我多次采用了表格的方式,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二,教学逻辑比较明确。分别是筹建新中国、建立新中国和巩固新中国,但是在组织实施上尚有改进的空间。三、虽然也尝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但是依然感觉缺乏深度,但又不知如何解决。这是我的困惑。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