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7226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民生与社会保障.ppt(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是一个长效热点,每年高考都会涉及相关内容。,热点专题 民生,(2015河北邯郸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

2、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10分),(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有墨、道、宗教、宗法思想等;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公益慈善主体并存;募捐方式相对单一;公益范围较为狭窄;缺乏法律规范。(10分),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

3、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间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

4、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15分),(2)变化:受西方公益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新旧公益组织并存;传播媒介广泛、方式不断创新;突破地域限制、施众和受众范围扩大;对公益募捐的规范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制度化、规范化);与反帝爱国运动紧密相连。(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西方工业文明传

5、入,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觉醒。(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015福建莆田一模25)(11分)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摘自论语季氏(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民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3分),(1)观点:均贫富。(1分)原因: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渴望温饱富裕。(2分),(2)主张:节制资本。(1分)影响: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的依据,丰富并发展了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4分),

6、(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5分),材料二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摘自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新举措。概括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3分),材料三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

7、、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摘自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3)举措: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1分)关系:继承、发展。(2分),知识回顾,1、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与民生改善,传统文化中: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儒家“以德治民”,“政在得民”;墨家“兼爱”“非攻”,统治政策:重农,存百姓,古代改革:孝文帝改革均田,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2、近代中国的土地政策与民生改善,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社会;资政新篇主张发展工商业,兴办保险事业、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明确提出“平均地权”民

8、生主张。后来提出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主张,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推行改善民生土地政策。,3、现代中国的农村变革与民生改善,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土改中的三次。1950、1953、1978,4、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民生问题及改善,列宁到斯大林到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与农业改革,5、美国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生改善与问题,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社会福利与以工代赈等;战后美国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6、英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化与民生问题,圈地运动以牺牲广大农民利益和民生为代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诸多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无产阶级贫困化与居住条件恶劣问

9、题,城市人口暴增、环境污染、失业危机等问题,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工人阶级斗争日趋频繁。,1.“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主要反映了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2.(2013安徽卷)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

10、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3.到1922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A.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计划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组织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D.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实行社会主义,4.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

11、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经济危机物价飞涨会导致贫穷的人生存艰难D.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5.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位同学在研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时搜集到下列材料。下列对其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B.以立法形式推进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D.实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4(2015山东临沂二模39)(22分)就业问题是

12、工业革命后因雇佣劳动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与民生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农业文明逐渐演化为工业文明,雇佣劳动成为普遍现象。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以供求、价格和竞争为核心的自由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0世纪30年代以前,“供给创造需求”等经济观点大行其道。1929年到1933年,全球经济出现大萧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超过20%。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摘编自曾湘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世界就业变化趋势,(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关于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其理论依据。(8分),(1)变化:依靠市场机制自

13、动调节就业。(2分)理论:“供给创造需求”。(2分)变化:实施政府干预,促进充分就业。(2分)理论:“有效需求不足”。(2分),材料二 制造业中的就业趋势1970-1994年间的增长率(%),OECD,“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2)据材料二,19701994年,各国制造业整体就业趋势如何?其中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就业有何不同?(4分),(2)趋势:整体就业下降。(2分)不同:其中,高技术性就业增加,低技术性就业减少。(2分),(3)原因:大跃进时期,大量人口投入到“大炼钢铁”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出现了短暂高峰。(2分)特点: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一直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就业比例不断增加,(2分)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分),(3)据材料三,19581960年我国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趋势图,分析我国整体就业结构的基本特点。(6分),材料三 1952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图,(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就业的因素。(4分),(4)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程度;国家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展;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程度;市场经济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4分,答出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