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大病的人都有的七大共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生大病的人都有的七大共性.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不生大病的人都有的七大共性1、不生气中医讲,“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心情好,有益于身心健康,但经常生气、发怒、抑郁,患某些疾病的概率,要比不生气的人高出好几倍。其实很多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心脏的收缩力力口强,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会出现心律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生气也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一大诱因。据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只要我们把控好情绪这个关,我们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所以不生气就不会生病。这也许很难做到,但至少是在脑子里有这根弦,能时刻提醒自己也
2、是好的。小贴士:很多事情,回过头来想,都是小事。所以该放的放,该忘的忘。无足轻重的事,能睁一眼闭一眼的过,远比事事计较,事事较真要容易让自己快乐得多。学会有个好心态,尽量少生气,让自己处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2、不过度伤心伤心是人常见的一种情绪,但如果长时间的过度伤心则可能会生病影响身体健康。人在悲伤过度时有可能患上心碎综合征,严重者有可能真的会“心碎”致死。心碎综合征也可以称之为“应激性心脏病”。一般是指在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或者强烈的情绪变化时,心脏承受不了而致病,表现为心肌梗死、左心功能障碍,甚至猝死。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重不一。通常在大的事件发生后,患者情绪受到强烈刺激产生极度悲
3、伤或愤怒的心理时,在某时段中可能会有身体不同部位痛苦的感觉,如头痛、眩晕、咽干舌燥、消化不良、肌肉无力、胸闷憋气等症状,严重者则出现心肌坏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颤,甚至猝死。小贴士:有情绪时不要让自己始终处于低落的情绪中,如果情绪不好时,可以找朋友诉说,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来缓解低落的情绪。3、不熬夜熬夜的伤害到底有多大?2017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3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机制方面的成就。而生物钟调节着人体至关重要的功能,例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这次诺贝尔奖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当我们的生活方式总和我们身体内部的“计时器”作对时
4、,患上各类疾病的风险就可能会增大。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因为熬夜导致猝死的新闻,而这些也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使得细胞代谢异常,提高患癌风险。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小贴士:不要熬夜!不要熬夜!如果是被动熬夜,可以找一些方法提高睡眠质量,如睡觉时保持环境昏暗且温度适宜等,此外,每天如果时间允许,要保证15-30分钟的午休。4、不乱吃实际上,“病从口入”这句话不无道理。很多人经常“乱吃”,夜宵当晚餐、不按时吃饭、高油高盐饮食然而扎心的是,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
5、告(2021)中提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310万人的死亡可以归因于膳食不合理。2021年8月发表在胃肠病学上的一项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科学家调查了1991-2011年间超过2.7万国人的随访数据,分析了饮食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对消化道癌症的“贡献”,结果发现五个我国消化道癌症的首要风险因素:吸烟、红肉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不足、肥胖、饮酒。可以说,5个因素中一半以上都与吃有关。小贴士:日常饮食结构要合理,注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维生素主要来自新鲜的果蔬,而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是果蔬和粗粮。需少吃猪、牛、羊等红肉,可用适量鸡、鱼等白肉替代。5、不透支自己如今
6、社会生活节奏快,有的人工作起来几天都不休息。但是,人体就像一个弹簧,过度劳累使自己身体透支会直接导致人体抗病免疫力快速下降。从疲劳到患病只要五步:轻度疲劳f身体沉甸甸一筋疲力尽f身体有恙f大病缠身。小贴士: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之外,要适当休息。尤其是在感觉到疲劳时候,立即休息。6、保持运动适量增加身体活动,保持健康的身体对预防多种疾病有效。2021年9月发表在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运动不仅能改善整体健康,还会释放出一种减缓癌细胞生长的“秘密武器”,运动后的肌细胞因子就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给身体内创造一个“抑癌环境二小贴土: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
7、比如老年人不适合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甚至没事在小区溜遛弯也比整天待在家不动要好得多。7、重视体检有人认为常规体检意义不大,只有在需要检查特定疾病时才去做检查。而常规体检更是“没什么用工事实并非如此。2021年一项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回顾了近60年间的32项高质量研究后指出,常规体检可以更好发现和控制慢性病,促进生活习惯改变、疫苗接种和癌症筛查,而且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感受。所以,即使是常规体检,对于早期发现疾病也非常有效,很多人只在出现问题时才去看医生,但这时可能已经为时过晚。小贴士:不同年龄段需要注意的疾病不同,所以所需的体检项目也不同。所以建议不同年龄段根据筛查建议以及自己属于哪种疾病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项目。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