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9014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 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疫情危机看我国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必要性正在发生的新冠疫情无疑将加速我国向数字经济转型:全社会对数字化发展 的共识程度更高,本地生活、在线教育等数字化生活方式将以更快速度普及,企 业数字化生产、经营程度有望迎来快速提升。这些正在发生的趋势性变化,势必 对我国金融业形成新挑战,倒逼金融业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冠疫情在给我国大量小微企业以及整个实体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同时.,也 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影响深远趋势性变化一一其中,疫情加速我国向数字经济转 型,已成为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共识。此次疫情,让数字经济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全面“演练”机会,尽管现阶 段其并不尽善尽美,但其潜力及未来可能性因

2、此被普遍看好。疫情期间,线下传 统模式的各类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经受了挑战,而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经济模 式对社会基本运转起到了保障作用。例如,疫情期间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本地 生活以及数字政务等均发生大幅业务增长,被用户广为接受。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业,一方面是近年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在疫情中起到 了基础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不足:相对于疫情等极端情况的需求,金融 数字化转型还远远不够。可以预见,我国金融业也将因为上述经济数字化趋势, 面临长期的数字化转型挑战。一、疫情过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快首先,疫情过后,“数字鸿沟”将进一步被填平,全社会对数字化发展共识 程度更高。疫情刺激大量

3、新网民涌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可能从目前的61.2%进 一步拉升到美、日、韩等互联网发达国家的水平,约80%左右。农民、农业、农 村网络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互联网全面“下沉”加速实现。其次,本地生活、数字政务、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数字化生活方式将更快 速度普及。疫情中,我国4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利用各类“一小时本地生活”网 络购买蔬菜、海鲜、药品、超市物品,以及各类线上购物。数字政务在公共缴费、 政务办事、信息精准传递方面利用线上方式代替线下办事,极大减少了人群外出 带来的疫情传播可能性。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同样在疫情中获得爆发式增长。上 述领域互联网心智的增强,以及用户粘性的增长,必然在未来带来快

4、速增长。再次,我国企业数字化生产、经营程度有望迎来快速提升。疫情对线下门店 冲击很大,而有线上销售能力的企业的损失相对较少,部分企业还获得快速发展。 比如化妆品企业林清轩在武汉的30多家门店全部关闭,但从2月1日起该地区 100多个导购进行线上运营,随后数日其武汉地区的日销售业绩稳居全国第二。 疫情期间的小微企业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表未来将更注重线上经营。二、实体经济数字化加速对数字金融服务提出更多需求近十年以来,以银行业为主的我国主体金融业进行了初步的数字化转型,例 如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推出快捷支付模式,有效支撑我国移动支付获得全球领 先地位,更有效支持了数字经济发展;近年大量发展手机

5、APP业务、线上零售 业务,并在理财、保险、信贷等方面进行了若干有效尝试。在此次疫情中以及疫情后的短期内,上述初步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支撑了金融 业基本运转。但在中长期内,可以预见,我国金融业面临严峻的数字化转型挑战。(一)企业端数字金融需求将进一步快速增长,金融业数字化服务能力还难 以匹配我国金融业目前仍主要倚重线下服务方式,更多利用资产抵押等物的信用, 该模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情形在占我国企业总量90%以上的中小 企业领域尤为明显,这些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甚至没有。以我国银行业在疫 情发生后快速反应进行企业疫后金融支持为例,各地重点的大型企业通过“白名 单”方式可有效得到定向扶持

6、;之前获得商业银行首贷服务的上千万家头部中小 企业,其贷款需求在三四百万元至千万元之间,也能获得贷款延期、不得抽断贷 等金融扶持。但这次疫情受到最大影响是广大的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他们贷款需求在 大多在300万元以下,甚至10万元以下,这些群体商业银行大多无法通过线下 模式有效触达,无法进行有效风控进而提供金融服务。这次疫情中他们更应当受 到关注,更需要资金和贷款支持,但目前有效扶持措施相对较少。在央行最初 3000亿规模再贷款重点支持的企业名单中,就没有包括这些群体,这里有一个 很大的困难是如何精准定向支持到这些企业和经营者,如何有效监控到这些低成 本资金的扶持效果。实践证明,数字金融是在

7、数字经济条件下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服务 能力远落后于实际需求。由于数字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上述中小企业事实上有了 相对完善的经营大数据,具备了通过大数据风控获得金融信用的基础,使数字金 融服务成为可能。近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尝试利用大数据风控方式使企业获得信 用,并向其发放互联网信用贷款、数字支付、数字理财等数字金融服务,初步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步,我国大量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进行互联网 信贷联营等方式,也介入该领域,也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我国中小微小企业强烈 的数字金融需求相比,目前的数字金融规模和服务能力还远远不够。(二)个人端数字金融需求将进一步上升,金融业需要大幅增加数字金

8、融服 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以银行信用卡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近年在我国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消费 增长,但覆盖面仍相对有限。一是银行消费信贷覆盖人群有限,目前商业银行仅 能支持接近5亿的有信贷记录的成年人,而很多四五线城市、农村地区有超过5 亿的中低收入群体还未被有效覆盖。后者是下沉市场消费提升的主力,是推动下 沉市场消费增长的关键。二是从消费场景看,商业银行信用卡主要支持大宗商品、 大型商超等场景消费,对线上、线下的小额、便民型消费难以触达。近年,通过互联网信贷联营等数字消费信贷方式,我国金融业服务了上亿中 低收入人群,也让消费信贷深入到很多小额、便民场景使用。然而,目前数字消 费信贷的服务广度、

9、规模以及服务水平,还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需 求。(三)在严重疫情等极端情形下,数字化水平不足导致金融业经营受限,存 在经营风险首先,此次疫情持续时间保守估计也达2个月以上,在整个春季即4月底以 前大量居民会尽量减少外出,这本身给我国以线下模式为主的金融业带来较大经 营风险。由于数字化程度有限,目前银行、保险、理财、证券领域的大部分零售 业务开展需要线下面签、面谈,这些业务在整个疫情期间处于停滞状态,在疫情 后一段时间也可能面临业务恢复慢风险。其次,实体经济受损必然引起金融业不良率增加,以及金融收入减少。例如, 既有部分企业可能无法按时还本付息,出现债务违约;由于营收大幅下降,部分 企

10、业可能减少信贷,造成银行收入下降。三、未来十年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分析(一)银行业大幅加快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将成为转型主流之一近20年成功金融大改革历程以及近年初步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证明,我国金 融业勇于变化、善于改革,因此未来十年我国金融业将顺应形势,大幅加快数字 化转型。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下称“规划”),从顶层设计角度将金融科技定位为“推动金融转型的新 引擎” “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和“促进普惠金融的新机遇二可以预期,开放银行将成为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流方式之一。开放银 行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形

11、势匹配度高。其是一种旨在实现 “银行无处不在”的发展策略,方式包括银行业向第三方机构开放金融服务接口 和数据,或将第三方场景服务引入银行业务等,其目的是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场 景,发现并满足用户各种新型金融需求。(二)互联网信贷联营将成为商业银行建设开放银行的重要抓手,金融供给 结构性错配大幅缓减由于金融科技企业拥有小微企业、长尾个人用户的便捷触达能力,并且具有 维度丰富、动态调整的数据资源,以及丰富的数字消费、经营场景,因此出于数 字经济场景、数据、人群开放的展业驱动力,互联网信贷联营将成为商业银行服 务小微企业和长尾个人的基本方式。受益于此,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型错配状况得 到明显改善,金融可得

12、性大幅提高。(三)线上模式的数字金融服务将不再是补充手段,而是与线下服务方式并 列的服务手段目前在服务100万元以下信贷需求小微企业层面,金融科技企业已经探索出 了商业可持续性的模式,实现了部分覆盖。未来,随着金融业技术能力提升、产 业互联网普及、行业和公共数据的打通和共享,对于100万至IOOO万元信贷需 求的小微企业,也能进行技术成熟的数据风控,可能也会以线上服务为主、线下 服务为辅的方式服务。对于IOoO万元以上信贷需求的较大规模企业,可能还会 以线下服务为主,但一些贷款申请、企业报表核查、授信评估等环节,很有可能 更多通过线上完成,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而在数据模型相对成熟的个人金

13、融服务领域,未来不仅是小白用户,一些高 净值客户也可能更多通过线上模式进行服务,未来线上服务甚至可能成为主要金 融服务方式。(四)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数字化程度大幅提高并成为市场重要力量在疫情之后,我国线上理财类金融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伴随疫情对于线上 业务需求的影响,银行理财线上渠道会越来越重要,用户会更多使用线上渠道。 同时,银行理财将发展多元化的线上渠道应对此趋势,包括建立智能化APP、与 互联网平台合作等。此次疫情使全民对于健康险的心智提升了一个台阶,健康险等各类保险将明 显增长。业内认为保险销售渠道重心可能发生变化,线上渠道愈受重视。疫情期 间和疫情之后一段时间,传统线下的代理人/银

14、保/4S店渠道会遇到展业难题,保 险公司拓展线上保险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此外,近年数字保险创新产品较 多,逻辑简单且清晰的互联网保险从长期看可能获得快速增长。四、关于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建议(一)从理念上提升对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紧迫性的认识,把此次疫情作为金 融业深入发展数字化的新起点此次疫情成为了数字经济演练场,用一种极端方式在全民层面加速数字经济 普及。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新形势,我国金融行业需要更加坚定数字金融作为下一 代金融发展形式的判断与认识,果断决策,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二)以互联网信贷联营作为抓手发展开放银行;逐步总结信贷联营模式的 经验、教训,建立合作原则,划定风险红

15、线在开放银行的目标下,我国金融科技企业是银行业的天然同盟军。首先,建 议以互联网信贷联营作为抓手,双方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展开合作。在该合作模 下,商业银行可实现将金融服务植入电商购物、线下消费、数字供应链等场景中。 其次鼓励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共创安全、有效的数据融合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 数据共享。建议两类方式来监管主体金融业与金融科技机构的金融合作。一是建议逐步总结行业内的成功与失败合作模式的经验、教训,制定出合作 原则和风险防范红线。例如在数据安全、用户隐私、独立风控、放贷主导权等方 面必须设立合作原则。一些底线不容触碰,例如合作双方必须拥有独立的风险控 制机制与能力,不得进行风险兜底式合作

16、。二是建议在遵守互利合作原则、遵守风险底线前提下,鼓励多领域、多方式 的合作,加速中国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数字金融有先发优势,可充分利用 优势率先完成数字化进程。监管机构可未雨绸缪制定规则、划定红线,确保不出 现系统风险前提下,对于具体合作形式、商业模式等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智慧, 让市场主体自主决策,为金融创新留出更多空间。(三)加紧在理财和保险方面进行数字化升级建议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快调整经营策略,首先尽快实现零售业务线上 化,推进流程线上化;其次,对部分暂时无法全部线上化的业务,可以采取线上 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尽快利用新的技术,提高流程效率,降低成本;再次,加 强数字金融产品和

17、服务创新,推出更多适配数字经济的服务产品。(四)鼓励金融业尤其是中小银行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数 字化转型一是建议金融业尤其是中小银行主动下沉业务,通过掌握数字风控模型在内 的大数据风控技术来服务小微企业和长尾个人。二是建议加快中小银行建成数字化开放合作架构步伐。通过引入第三方科技 公司或加强自研能力,内部系统可加速分布式架构升级;外部则可通过区块链和 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形成机构间的新型开放合作架构。利用AL物联网等技术改 造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实现获客、营销、风险决策、授信、销售、客服等 服务的全面数字化。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一、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原因和动力金融数字

18、化,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再到金融层面来看此发展方向 背后的原因和动力。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遭遇了更多的挑 战。IMF总裁3月23日声明,对于下一步全球经济衰退的程度有更加不好的预 期。国际金融协会近期报告,也进一步调低了 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国内来看,在这次疫情冲击之前,我国实际上已经面临潜在的增长率下行 压力。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过去支撑经济高 增长的要素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逆转。所以当前面临的问题既有疫情对需求层面 的影响和冲击,也有对供给层面的影响。疫情期间并没有出现2009年那样严重 的通货紧缩,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化给供给侧

19、也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当前既有短 期影响,又有中长期影响,实际上已经出现长期停滞的迹象。在人口老龄化、负 利率等一系列现象的背景下,如果按照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来衡量经济 衰退,那么现在衰退的概率是很高的,可能到2020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 才慢慢走出低谷。但是,多数人认为这一轮从衰退走向所谓大萧条应该不会出现 1929年或2008年左右那样的情况。那么对于趋向于萧条的状况,要解决长期 与短期压力,能够做些什么?近期大家探讨得很多,但更多是从需求侧来讨论问 题。从长远来看,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着手。第一,中国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相比,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巨国经济体,它存在 的要素结构、生产主体、

20、消费主体及交易环节的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以数字 化为主线推动市场化改革,在这样一个巨国经济体中它仍然有巨大的活力,这种 影响可以从微观的产业组织层面、中观的社会分工层面以及宏观运行层面都充分 体 ii来第二,货币金融政策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仅仅是短期适度宽松的问 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价格信号的均衡与稳定。除此之外还有企业部门的活力修复。 同样以数字化的视角来看,从近期ICT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到,为企业 端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已经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所以企业部门整体 上需要活力修复,数字化是其中一个切入点。第三,内需得重振。无论是新基建还是新消费,都与数字化有千丝万缕的关 系。新

21、基建里面有大量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消费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依靠 消费金融的问题,因为消费金融只是短期化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善消费环境, 增加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尤其是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其边际 消费倾向。未来的解决措施,在各个层面都可以找出数字化在其中的线索。二、金融体系的数字化变革趋势从产业的角度来讲,金融数字化有三大路径值得关注:一是新兴的数字经济 模式,从过去的互联网电商到现在各种各样的基于非接触时代线上化的数字经济 模式,它是全新的;二是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三是 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数字化机遇带给我们的展望方向。金融谈数字化,谈非接触,谈金融

22、科技,不仅仅是应对短期疫情挑战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发生变化,过去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 返,而未来要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所以从金融的角度来讲就要适应这种变化。 那么适应经济数字化,从过去的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一直延续过来,这样的变 革,供给端有来自于技术、市场、竞争、监管等一系列的促进要素;需求侧方面, 产业与分工模式、企业与消费者偏好也都在发生种种变化。2019年中国人民银 行推出的金融科技规划,已经确定了新的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避免互联网 金融时代的一哄而上。此时发展金融科技,主要有10个方面的要点,即人才、 技术、数据、场景、资本、产业、监管、政策、硬件和文化

23、,每一个领域都可以 做一个重要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人才,从经济到金融,在本次疫情中 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及数字化的程度是不断提升的。笼统地讲疫情对于 金融体系的冲击,其或许会呈现三方面的变革趋势。第一,会更加重视数据的优化与标准化。利用大数据方法来解决信息不对称, 更重要的是为数字化时代奠定重要的生产要素积累。当然可以看到有不同的现 象,一方面个人数据前所未有地被激发了出来,尤其是应对疫情的这种特殊条件, 使前期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一些原则变得略有宽松。因为公共部门和企业部门为 了应对疫情,更深入地积累和运用了个人的信息数据。与此同时,企业端的数 据还有非常大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

24、更为重要的是过去积累了海量数据,但数 据的优化、标准化和准确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新的条件下,数字化最 重要的是先把数据生产要素做好。第二,金融行业进一步拥抱这些新技术,推动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M 也是形成共识的。第三,新技术难以单兵突进,无论是在经济层面、社会治理层面,还是金融 层面。除此之外,离不开制度规则的合理、透明、规范,仅仅靠技术不能够解决 所有的问题。近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例如,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一项研究认 为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将减少2.57%o如果越来越 多的银行突破技术瓶颈,如数字信贷、线上业务、非接触业务等,那么疫情对 于企业经营的影响力将

25、会有所降低。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业务创新在抗疫过程中,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中,数字化业务发生了以下值得关 注的地方。(一)非接触与零接触服务这次疫情所带来的非接触金融服务的理念与实践,在未来都会产生深远的影 响。此影响其实来自于供给端和需求端。供给端方面,技术、市场、竞争、监 管与政策都在推动。需求端特别需要注意两类客户:一类是过去存在一定程度的 数字鸿沟的中老年客户,在疫情压力下,这部分客户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也 在不断提升。另一类是过去高度依赖线下的高净值客户,包括企业端的客户,其 对于线上数字化的接受程度也在提升。这种需求习惯性的改变,对未来倒逼金融 机构业务转型的影响是深远的。(二)支

26、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大量的数字化、金融科技的创新都是支持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对于改善中 小微企业的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际上它的作用仍然有限,因为中小微企业 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周期问题,是订单、市场、财税等问题,即便给它加了 杠杆,也只是延续它退出市场的时间,所以要客观认识这一点。(三)金融服务供给的多渠道、多视角协同1 .过去没有疫情冲击时,大量机构在进行金融科技多渠道、多部门的布局, 但是在不同渠道、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协同,甚至存在内部竞争。而这次面对疫情 突如其来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开始面向客户需求,反过来整合自己的不同 渠道、不同部门,围绕客户的需求及时改进服务。2 .更重视

27、B端业务,基于供应链、贸易链、产业链等的产融结合式创新越来 越受到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来缓解原有的产业链金融的痛点, 另一方面寻找平台合作,寻找最佳场景。客观来看也存在一些“新瓶装旧酒的现 象,并没有解决原有产业链金融问题,主要还是依靠核心企业授信这样一个基础 性的业务模式。3 .存在全新的风控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线上业务,或者线上业务发 展有限,金融科技积累有限的银行来说,遭遇的这种非接触金融服务时代的风控 压力就越来越突出。4 .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能力需要提升,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简单地开发线 上产品,而是对其经营文化理念、运营能力、组织架构等全方位的再造。一些机 构数

28、字化接受程度非常高,但也有大量的中小机构,在数字化运营方面还有很多 不足。(四)非融资性服务非融资性服务创新加速,包括支付清算、风险管理、投资与财富管理等。 这些变化有的是短期性的,有的在中长期内会进一步延续,需要关注的是监管因 素。金融科技的创新,特别是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离不开监管。在特殊的疫情情 况下,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大,比如对于线上对公开户方面,给予了短期支持, 中长期内是疫情条件下给予的所谓的压力测试与监管沙箱。疫情结束之后,相关 的一些探索可能还会有所演进。四、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一)金融行业主体的数字化问题金融行业主体在新情况下会遭遇众多的挑战。以银行业为例,它会遭遇经 济

29、周期、产业周期、监管周期、银行周期、技术周期等一系列挑战。在多种挑战 影响下,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主体退出市场。以美国为例,2019年末, FDlC下的机构数量是5193家,相比1985年,有1300家左右机构出现了问题, 其中有20%是破产退出市场,其余的是被并购重组。所以在经济周期、产业周期、 金融周期波动中,会有大量机构退出市场,中国也会面临这种挑战。为应对这 种挑战,数字化转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因为不管怎样,它在某种程度 上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客户服务能力。所以首先是行业主体的数字化问 题。(二)金融功能与业务的数字化问题众所周知,金融科技的业务活动包括支付清算、融通

30、资金、风险管理等, 所有这些业务现在在数字化基础上都发生了快速的转型。与此同时,金融市场机 制、金融市场结构也存在数字化的倾向,它包括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交易 模式、风险、定价等,这些已经在理论前沿层面逐渐有了一些新突破。而这些 新突破反过来会对创新前沿的业务带来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像普惠金融服务, 也是当前迫切需要利用数字化来补短板的领域。所以功能和业务也是一个重要方 向。(三)金融合作模式与生态的数字化如何进一步推动金融合作模式与生态的数字化变革,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服 务于所有平台和生态参与者的能力,是金融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四)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的数字化这里包含不同层面,常规

31、层面有监管、科技、合规科技的问题,一些重点环 节有反洗钱、反恐等监管部门的关注点。特殊层面还有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所 有这些领域过去存在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成本过高、监管的精准性有限的难 题,未来利用数字化与金融科技都可以缓解其中的一些矛盾。(五)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对未 来的影响深远。因为现在经济体系的新基建,谈的是技术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 施也需要讨论新基建的问题,主要包含各种各样的支付清算组织和系统以及基 础征信系统,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也是重中之重。(六)技术市场设施的数字化什么叫技术市场设施?巴塞尔委员会将金融科技分为支付清算

32、、存贷款与 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和市场设施。投资管理是金融业务活动。市场设施是指技术 类的市场设施,它不具有金融属性,更多的是以第三方合作或外包的形式和持 牌金融机构建立起相关的一些联系。技术市场设施的数字化也是未来的重中之 重。所有的机构都是推动技术市场设施数字化的重要参与者。近期无论是监管部 门还是行业部门,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的金融标准化建设。比如全球法人 机构的识别编码体系,这是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全 球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市场参与者,但是无论是跨行业角度还是跨境角度,一个机 构和另外一个机构进行交易,或者监管部门对相关的机构进行识别,都缺乏单 一准确的身份认证,而这样一个编码可能会促使未来所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有 一个更清晰的身份,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身份识别、尽职调查、风险判断,这些都 是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七)金融文化、软实力的数字化近年来企业的ESG等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金融领域重视程度也越来越 高。为什么要强调金融文化的数字化呢?因为文化如果在金融领域缺失,在数 字化背景下有可能放大,形成金融文化陷阱,它导致技术向恶而不是技术向善。总而言之,疫情正把过去面临的大趋势进一步加速,未来面对经济社会方面 的挑战,应该说推动金融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既是适应我们所服务的实体经济 的一些变化,又是自身在未来更加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着眼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