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xx乡防返贫监测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xx乡防返贫监测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xx年xx乡防返贫监测工作总结1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以全乡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进行动态调整,今年通过系统平台反馈的整户无劳动力的监测对象5户5人,9月通过干部排查纳入监测对象2户5人,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组入户核实、村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级比对审定程序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还有13户30人拟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目前正在村级公示期。因7月纳入监测户致贫风险全部为整户无劳动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要求:“对无劳动力能力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后,暂不标注消除风险
2、”我乡今年未开展风险消除工作。2 .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辍学。春季发放教育助学金207人,97400元。落实雨露计划补助52人,发放金额78000元。秋季发放教育助学金184人,85900元。落实雨露计划补助53人,发放金额79500元。有效防范因病防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全年住房安全排查2次,未
3、发现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有住危房情况,切实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核查,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3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各村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已确权资产79个,规模数601.4万元,确权进度100%。其中确权到户244.4万元,占比41%,确权到村357万元,占比59%,确权到区和乡镇为零。4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监管。全面核实易地扶贫搬迁户房屋质量安全、继续跟踪易地扶贫
4、搬迁户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持,持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特色养殖、重点关注易地扶贫搬迁户其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继续做好踪易地扶贫搬迁户房屋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工作,2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房屋不动产权证已全部办理。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5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每月进行动态监测,目前脱贫人口劳动力务工人员有573人,就业率为100%;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务工人员56人,实现一户一岗,占所有搬迁脱贫劳动力比例100%;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务工人员5人。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全乡脱贫户有6名生态护理员。统筹用好乡
5、村公益性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续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今年全乡共有公益性岗位92人,其中新增60名公益性岗位,解决因不能外出而无法就业的问题。人居环境整治这块:(一)传承革命精神颂歌,打造红色保和。以郴仰公路沿线为基础,打造XX乡“党建+党史+特色瑶族文化”红色旅游项目,以“八个一”(一支队伍(“前哨”党支部队伍)、一条路(红军长征路)、一个区(龙广东苏区)、一个人(十寺村邓允庭)、一座墓(同心村十八烈士墓)、一个园(太白洞烈士陵园)、一个点(月峰村“前哨”情报点)、一个部(谷子元指挥部)带动全乡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以月峰龙形麦(月峰村龙形宣处于郴
6、仰公路沿线的游客中转位置,是富有特色的瑶族风情村寨,地理位置优越,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党员参与热情高)为保和红色旅游的“中心枢纽”,总体介绍保和的红色旅游项目,辐射其他村落,形成“一点多线”的总体布局。积极争取太白洞烈士陵园、邓允庭故居创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市保密教育现场示范点落户龙形麦。(二)抓住基础设施改善,打造绿色保和。紧紧抓住20xx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旅游节在北湖区召开的契机,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小埠、四清湖为龙头,以郴仰公路为主轴,大力开展郴仰公路沿线整治,争取上级直接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20xx年以来拆除危旧房3万余平方,新建停车位100余个,打造四
7、个农副产品展示台,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池5座,成功创建小埠大院、月峰龙形支(yao)成为网红打卡点。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厕1400余户,拆除旱厕200余座,建设公厕13座。20xx年获评“醉美湘镇”称号。小埠村、十寺村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三)立足瑶族村寨建设,打造特色保和。立足瑶族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强化“瑶族文化+旅游”,大力延伸产业链,目前形成了瑶歌瑶舞习俗、瑶族香火龙等瑶族特色文化队伍,建设了瑶族文化广场2座,立体改造瑶族特色墙面2万余平方。下一步,将以仙鱼岭村地质灾害点、爱民新村、月峰好场、太阳新村区域为重点,着重建设民族文化标志物和瑶族文化广场,融入盘王印、文化图腾等瑶族元素;统一打造3D彩绘墙,展现瑶族风情和农耕文化,建立瑶族风情步行街,共同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