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村规划建设合理机制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新村规划建设合理机制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创新新村规划建设合理机制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我厅工作职能,围绕创新新村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支持新村建设作如下汇报。一.创新新村规划理念,促进新村建设转型升级一是合理确定新村规模。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年前,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重新审视和调整完善。以县域为单元,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转移、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人口承载力、自然村庄村落变迁等因素,与城镇人口变动趋势相协调,合理确定县域内新村建设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二是优化新村布局形态。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将新村布局纳入县域全域规划,加强与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空间布局和设施区域统筹的协调,优化和完善新村布局规划,打造传统农村的“升
2、级版”,避免建成城镇形态的“浓缩版”,切实杜绝村不像村、城不像城。新村规划要体现“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原则,形成具有“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特点的新村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产村相融。新村选址结合区域城乡发展条件,坚持,三避让”原则,做到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适度聚居。三是突出新村风貌特色。坚持传承农耕文化、保护生态优先,体现农村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民俗特点。将平原、丘陵、山区的自然特征体现出来,将平原、东北.南、西北和攀西的地域特点彰显出来,将藏羌彝等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展示出来。通过规划弓I导,确保新村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展现田园风光
3、,增强新村吸期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四是完善新村配套设施。坚持城乡统筹,公平共享。结合“百镇建设行动”,充分利用小城镇的辐射带动,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结合产业发展和农业设施项目,统筹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三建四改”和“6+1”配套工程深入实施,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农村危房改造,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五是明确新村建设形式。把新村建设、旧村庄改造提升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在成片规划、整村规划的基础上,明确新建、改造、保护的对象和措施,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二,创新农房建设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农房建设质量一
4、是全面推行农房抗震设防。我省属地震多发区,农房建设除13个县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不考虑工程抗震设防外,其余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防。要在总结“512”和“420”地震灾后农房重建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住房建设一体化管理。按照先管住新建农房的质量安全,突出抓好地质灾害多发区农房抗震设防,逐步实施现有农村房屋抗震设防改造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行农房建设抗震设防。要探索建立“政府弓I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农房灾害保险机制,把农房灾害保险纳入政府救灾救济体系。二是健全农房建设法律法规。年制定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年完成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订,切实赋予农房建设管理强制性政策
5、措施,依法对农房建设程序、标准、质量实施监管。三是强化农房建设技术服务。按照编办U号要求,建立健全镇乡管理机构,充实技术管理人员,逐步完善农房建设管理体制。在农房建设管理中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技术服务,鼓励和弓I导社会技术力量参与农房建设。建立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加强工匠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农房建设行为。加强农房质量安全宣传,普及基本建筑常识和抗震防灾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四是创新农房建设投入机制。整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幸福美丽新村、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等建设任务。加大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配套力度,提高补助标准。拓宽农房建设投融资渠道,尽快制定农房抗震设防以奖代补政策,对农民自建房达到抗
6、震标准的,给予一定的补助。三、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房登记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本着“尊重历史、分类处理、房地一致、公开透明”的原则,把农房登记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农房登记工作指导意见。加大政策宣传,开展摸底调查,依法进行登记,健全管理制度,将农房登记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力争年底前全面开展农房登记工作,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房登记工作。二是开展农房流转试点。在农房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市前期开展农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经验,制定我省农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方案、农房抵押登记管理办法
7、、农房抵押融资风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待国家和省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政策出台后,选择工作基础扎实、流转意愿强烈、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开展农房流转试点。三是搭建农房产权流转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基本模式,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试点县建立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农房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和融资评估担保工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与农村产权登记备案平台联网工作机制,实现农房产权流转从信息收集、公开发布、组织交易到登记备案“一站式”服务;建立完善流渤U纷调处机制,解决集体ift上农房产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使矛盾化解在基层,保证农房产权流转市场的稳定发展,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深
8、化农村湍!领瞰革裔农村场服维系近些年来,我们致力于推动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意见的全面落实,紧扣提升农村流通效率这个中心,大力实施“村村农家店”.“电子商务进万村”等重点工程,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为引领、乡镇商贸中心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下一步,将按照省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统一部署,坚持“市场引导生产,流通促进消费”的现代理念,强化“商务为民、商务惠农”宗旨,以深化农村流通领域改革统领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支持和促进“三农”发展。一.以农村电子商务为牵引,全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的深刻变革电子商务是综合性、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正以
9、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流通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小康不小康,关键在电商二根据省委改革部署,我们牵头起草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改革方案。目前正抢抓我省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机遇,加快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工程,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使电子商务产业成为弓I领县域经济跨越提升的新弓I擎。近期,我们还在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要求,抓紧制订全省电子商务产业推进方案和四年行动计划,研究制订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在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农产品垂直电商平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指导力度。二、以现代流通示范
10、县和商贸重镇为突破口,创新推动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我省流通设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成为降低农村流通成本、制约农村市场保供能力的主要瓶颈。我们将用23年时间,打造30个现代流通示范县和80个商贸重镇,以此示范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流通设施的大建设。发挥好全省万个标准“农家店”的一网多用功能,积极开展城乡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零售终端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试点。以“农超对接”为主要模式,深入实施生鲜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进消费团体、进社区的“四进”工程。支持高原藏区、大小凉山、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重点流通项目建设,增强农畜产品跨区域调剂能力。三、以培育消费热点和市场监管为抓手,加快构建促进农村消费的
11、长效机制当前,农村消费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日益凸显,乡村社消零总额增速比城镇高2个百分点左右。我们将深入推进“惠民购物全行动”,在持续促进家电.家具、建材、服装等农村传统消费的同时,主动适应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加快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创新,深度挖掘汽车消费及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的增长潜力。在乡镇和有条件的新村集居区,发展餐饮、家政、维修等基本生活性服务业,培育“一刻钟便民服务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农村市场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整治力度,抓住关键商品,突出重点时节,在促进农村便利消
12、费、实惠消费的同时确保安全消费。四、以内外结合和“三外”联动为路径,逐步构建农村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三农”发展,必须坚持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一起转,以开放的视野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我们将重点支持农产品企业参与“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活动,支持在省内外、境内外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强化农民朋友的市场意识和经商能力,加大对外向型农业的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支持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抢占市场,鼓励优势农业种养技术”走出去二搭建外商投资促进平台,弟导境外知名企业开展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流通业的项目合作,推动我省农产品向供应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抓好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做强外派劳务经济,实现“走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社会效应。五、以县级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服务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产业,也是衡量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省上确定了3个市及简阳、资中2个县的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力推进。我们将适当扩大县级试点范围,打造一批服务业发展示范村镇。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弓I导各地因地制宜构建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系,支持我省新村建设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