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粮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粮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粮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推动全市粮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1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安带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全市粮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放心粮油、“居民厨房”、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和市粮食储备库储粮现场,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粮食局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冯安副主任作了总结讲话。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尹长友及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粮食工作的基本情况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根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粮
2、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切实改善民生,实现了粮食经济健康和谐较快发展。(一)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粮食安全保障有力。一是粮油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加强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建设,市政府修订出台了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大力推进粮安工程建设,全市粮食系统积极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地方粮油储备任务,目前,已落实地方粮食储备18万吨,储备油到位4500吨。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储备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粮食储备库及莒南、河东、苍山、沂南、罗庄5个县区粮食储备库,均已具备储粮”三项新技术”。启动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正分批对各县区共9.73万吨仓容进行维修
3、改造,沂南、郑城、平邑被确定为危仓老库维修试点县,已争取省配套资金1024万元,粮食仓储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工作机制。修订下发了市粮食应急预案,认定、改造了一批应急供应网点,调整了部分网点布局,全市粮食应急加工、储备、供应企业分别达到63家、16家、127家,实现了全市粮食应急网点的全覆盖。严格执行最高最低库存制度,认真核定了152家企业最高最低库存量,确保了全市应急粮源充足和粮食市场稳定。三是强化了粮油质量监管。健全完善了以市场监测预警网络、社会粮食统计体系、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农户粮情调查网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调控措施,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粮食
4、质量监测机构,正式纳入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四是粮食流通活跃有序。按照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全市粮食部门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606家,其中国有企业88家,占14.5%,其他所有制主体518家,占85.5%,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促进了全市粮食合理流通,提高了粮食资源的配置效率。截至9月30日,今年共收购小麦41.6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7.30万吨,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4.37万吨。依托商贸城的区位优势,加强了对粮食市场的规划,我市最大的专业粮油批发市场鲁南国际粮油物流城达到日吞吐量1万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全省较大的粮食物流园区之
5、一。(二)大力推进便民工程,粮食服务民生成效显著。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居民厨房”、农户科学储粮”三大工程”建设。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三大工程”一并列入2013年全市“民生大事实事”,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一是放心粮油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发展国家级“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12家,省级“放心粮油产品”14个,区域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家,市级“放心粮油店(专柜)”363家。二是“居民厨房”工程稳步推进。截止10月底,全市共建设放心馒头主食销售亭176处;莒南县依托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建日产5吨(4万个)的主食馒头生产线一条,已在农贸市场
6、、农村小超市、城区设立销售点30处;罗庄区依托省乐丰食品有限公司新上总投资IOOO余万元的放心主食加工项目等。“居民厨房”工程的快速发展,让放心主食走进了千家万户,确保了群众的主食消费安全。三是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成效显著。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03万元,市、县区配套资金560万元,圆满完成了2013年5万个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的制作发放任务,累计推广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12.3万个。科学储粮示范仓的使用,每年可为农户减损粮食约5750吨,助农增收1300余万元,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三)粮食产业化快速发展,粮食经济不断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10+6”产业计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
7、各项部署,积极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粮油加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止10月底,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131家粮油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80.84亿元,利税总额3.25亿元。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成功引进了万事兴集团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项目,并与中粮集团、北大荒粮食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重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形成了以粮食深加工、花生综合加工、植物油精加工、优质粮生产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粮食产业集群,涌现出沂水、莒南等在全省有影响的粮食产业发展强县。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培植、打造了“造”等一批名牌产品,发展省级以上粮
8、油名牌产品6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著名商标19个。市场营销得到加强,积极组织粮油企业参加各类行业洽谈会,在第九届九省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上,我市企业与省内外公司签订7.7万吨粮油购销合同,成交金额达8.6亿,有力地提升了我市粮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积极推进依法管粮,粮食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各级粮食部门服务于宏观调控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加强对政策性粮食的监督检查和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做到了让政府有数,让群众放心。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制发了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市粮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市粮食局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
9、高,扎实开展全市粮食执法效能提升活动,组织了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法培训,12个县区均被评为省级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苍山县顺利通过了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单位的验收。粮食执法工作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各县区粮食局主动与工商部门协调,建立联动执法工作体系,郑城、临沐、苍山等县积极建立完善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和周边省市县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执法信息共享,为维护鲁南苏北的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二粮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或产销平衡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推算,我市需储备原粮43.8
10、万吨,而我市目前的地方储备粮规模仅为20万吨。同时,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户储粮意识淡化,城镇居民基本不存粮,绝大多数家庭现吃现买,粮食储备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储粮设施建设滞后。我市的基层储粮设施集中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库容小、条件差,据统计,目前有各类“危仓老库”9.73万吨,占总储备规模的48.65%o1998年后利用国债项目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现已全部上划到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管理,地方没有使用权。另外,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户储量设备简陋,粮食产后浪费损失严重。储粮基础设施的现状,难以适应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需要。粮食民生工程资金投入不足。目前,
11、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虽已建立奖补机制,但与放心粮油店、配送中心的投入资金相对比,所占比重较少,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居民厨房”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资金支持,工程的快速推进乏力。三、工作建议党的十八大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事关广大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的利益。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粮食工作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着力增强粮食安全责任落实能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论科技如何发达,衣食住行永远是最基础的产业。各级政府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对本地区的粮食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负起责任,维护
12、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保持市场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有效供应。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担负起发展粮食生产、落实地方储备、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等各项职责,形成各级政府全面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具体机构认真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考核责任制,层层分解各项任务,并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科学制定目标,将每一项工作都量化为指标、细化为项目,严格实施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尽快形成粮食工作发展的激励机制,对发展粮食生产贡献突出、保障粮食安全措施有力的产粮大县、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有突出贡献的粮食生产科技工作者及保供稳价粮食骨干企业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民支持、全社会关心粮
13、食工作的良好氛围。(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粮食安全稳定。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给予积极的公共财政支持,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准确把握粮食收储形势,制定和落实好粮食惠农补贴制度,充分保护好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加快粮食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通过依靠科技的进步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培育发展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开展种粮社会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服务,提高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二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要认真
14、落实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按时完成有关配套资金的筹措任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建立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制定鼓励粮食事业发展的政策和奖励措施,完善创业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探索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三是加快推进储粮基础设施建设。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通过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建立扶持和引导的长效机制,尽快设立储粮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要健全完善粮食库存管理机制,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大力推广新仓型、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对各类企业特
15、别是民营、外资企业设施建设工作的行业指导和协调。(三)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粮食产业化是粮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对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要重点发展和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实力强、技术装备先进、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开展订单生产、土地流转、领办农民粮油合作社等方式,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建设科技型粮油加工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由传统粮油产品向生态、绿色、有机、营养粮油产品方向转变;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提
16、高粮食附加值。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格项目准入机制,提高招商项目档次和质量,吸引外资和省、市外资本、民间资本投资我市粮油加工业。要加快项目建设,在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打造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精深加工项目和重大项目。要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开发市场和创建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会展宣传等多种方式推介品牌,推进品牌整合,增强品牌内涵,不断提高粮油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四)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水平。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积极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真正让城乡居民买得方便,吃得放心。一是深入推进“三大
17、工程”建设。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增加财政投入等途径,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居民厨房、农户科学储粮“三大工程”建设,注重在优质低价、创新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注入发展活力,提升“三大工程”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二是完善配送网络。要积极培育放心粮油品牌,大力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等,不断扩大放心粮油的覆盖面和受益群体;要加快推进放心粮油零售流通网络建设,建立配送中心,健全配送机制,发展连锁超市、网络配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等新型业态,完善粮食物流网络。三是强化安全监管。要全面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强化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加工等环节的监管,加强粮油质量检测站的建设,构建全市粮油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基层粮食执法机构,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全面提高粮油食品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