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068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汇总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一)配备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1台及上网设备、VPN等配套设备,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三)应有人员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完整、准确地填写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

2、人的准确可靠地址,乡镇具体到村和组、街道办具体到街名和门牌号或小区。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一)直报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O(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三)现住地址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必须填写省、市、县、乡(镇)等信息,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乡镇具体到村和组、街道办具体到街名和门牌号或小区。)。(四)若病人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

3、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勿用简称。(五)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六)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原则上要求填写居民身份证号。(七)艾滋病、HlV、梅毒和性病等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八)妥善保管好用户CA证书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若发现CA证书、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九)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四、责任报告人保密要求责任报告人员不得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资料向外泄露。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一、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

4、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二级及以上医院要设置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保健科),三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保健科)人员配置不得低于3人,二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保健科)人员配置不得低于2人,二级以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保健科)人员配置不得低于2人;成立以主要领导总负责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定义务及职责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对策略,制定防控措施。二、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5、病防治法开展工作。三、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四、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协调各科室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配合。五、建立健全疫情预警与应急反应机制,按照不同的分级要求,科学、及时地做好疫情预警通报和应急反应工作。六、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七、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和放射结果登记本等,检验科和放射科做好异常信息反馈工作。八、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

6、果进行通报,按制度进行奖惩。九、疫情管理人员要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十、疫情管理人员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十一、疫情管理人员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十二、疫情管理人员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和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考核与评估。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为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各医疗

7、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二、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三、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完整、准确的填写,字迹工整易辨认。四、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主要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查看填写情况、有无漏报、迟报和错报,并核实报告卡填写质量等。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

8、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六、为了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及迟报现象,同时保障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特制定奖罚措施:(一)对传染病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100元罚款。(二)对传染病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三)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漏项缺项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四)对累计漏报,迟报达3例者,除按上述3条执行外,扣罚直接责任人当月奖金,并全院通报,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全年发现传染病漏

9、报超过5例者,追究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责任。(五)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处于100元罚款。(六)按每个月抽查结果没有漏报、迟报和错报,报卡及时、填写完整、准确的科室和个人,每半年按传染病报告情况评出前三名,根据评分排序给予不同的奖励。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同时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三、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

10、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四、预检分诊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六、对病情严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上级医院传染科就近转诊,并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11、。七、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八、加强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处。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级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

12、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