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1205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单选题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是(D)。A、辩证法B、历史观C、剩余价值论D、劳动价值论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C)。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B)。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B、事物

2、的前进性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的质变5、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因素是指(D)oA、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B、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C、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需要的因素D、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6、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D)的认识路线。A、经验论B、唯理论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7、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C)o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3、8、真理是(C)0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9、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oA、产品的分配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产品的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10、阶级斗争是对立阶级社会发展的(B)0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1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B)。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B、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下降D、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oA、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

4、属于不同所有者B、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1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C)oA、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C、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D、生活与消费之间的矛盾1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主要实现方式是(B)oA、投资兴办企业B、参与制C、资本积累D、暴力掠夺15、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B)o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并没有消灭争而是与之并存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D、垄断缓和了竞争16、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D)oA.唯物史观的创立B.剩余价值

5、理论的提出C.资本论的问世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多选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到括号中)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D)o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B)。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3、辩证的否定是(ABCD)0A、事物自我的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BCD)。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BCD)oA、国家所有并

6、直接经营的企业B、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6、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BC)o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o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三、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答】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北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

7、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2、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绝对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为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目的。3、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答】首先,商品二因素具有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其次,商品二因素又具有矛盾性,是相互排斥

8、的。商品生产者为占有价值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再次,二者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以解决。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是什么?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即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第一,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9、以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答】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四、论述题1、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答】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

10、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

11、尽管在前进中也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是支流。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答】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

12、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重要意义是: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一、单选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到括号中)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J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0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3、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B)o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结构性D、层次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B)oA、物质的B、实践的C、运动的D、精神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o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o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6、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B)oA、克服和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纯粹的否定D、纯粹的肯定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o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认识是

14、一个过程的观点8、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D)o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满足人的需要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9、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C)oA、人与自然的关系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1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O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1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D)o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本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1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

15、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C)o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13、金融资本是(D)o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C、工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D、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资本14、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0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价值的转移C、价值的分配D、价值的创造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D)oA、生产不足的危机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C、买卖脱节的危机D、生产相对过剩的

16、危机16、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C)A、原始共产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多选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到括号中)1、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政党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BC)0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的反映B、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鬼神的原型C、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D、与现实无关,纯粹出自人脑的主观想象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D)o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

17、国启蒙思想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CD)oA、物质生产实践B、精神活动C、科学实验D、处理社会关系实践4、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BCD)o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C、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D、在垄断组织,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BC)。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6、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了一次网上评选“千年思想家”的活动。结果,得票最多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

18、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因为(BC)oA.它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它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体系C.它对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D.它穷尽了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正确认识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下列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是(ABCD)。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借贷利息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答】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

19、于物质。2、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第三,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过来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3、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答】(1)动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4、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

20、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是什么?【答】(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2)经济基础

21、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四、论述题1、试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并分析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22、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2、论述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阶段和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以及连续进行的条件,并分析正确利用这个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答】(1)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

23、备。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剩余价值。(2)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依次继起。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3)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的分析,不仅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而且对社会主义企业用好资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本总额,必须合理分配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上;三种资本的循环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只有遵循资本循环的客观要求,才能加速企业资本周转,提高经济效益。一、单选题(

24、请把正确答案填到括号中)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O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O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C)o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25、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4、概念、判断、推理是(D)oA、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5、真理是(A)o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6、在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具决定意义的方面是(B)OA、产品的分配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C、产品的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7、阶级斗争是对立阶级社会发展的(C)o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直接动力D、最终动力8、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

26、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D)oA、150%,100%B、150%,200%C、100%,200%D、150%,300%9、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D)。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下降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D、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10、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o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B、生活与消费之间的矛盾C、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1、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27、A、个体资本所有制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C、法人资本所有制D、国家资本所有制12、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A、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B、发生了根本变化C、实现了自我否定D、仍无任何变化1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C)OA、投资兴办企业B、参与制C、资本积累D、暴力掠夺1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D)o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1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o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6、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oA、一切服从大局B、人民代表大会制C、民主集中制D、全党服从中央二、多选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到括号中)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o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2、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oA、物质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C、科学实验D、精神活动3、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是(BCD)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BC)o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

29、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力具有价值6、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ACD)oA、借贷资本输出B、国际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7、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BC)o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社会主义国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以及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答】(1)实践是人

30、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评分标准:同时考虑内容和语言,具体的给分标准为:答出全部内容且语言正确者得8分,答出每个要点语言正确者得6分,没有答对问题者不得分。)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有: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3、简述感性认识

31、、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用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不受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参透,相互包含。4、简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答】(1)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2)垄断产生的原因是:第一,当生产集

32、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5、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答】(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它是既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追求的一个目的。(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

33、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但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四、论述题1、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结合实际谈谈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一规律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二者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

34、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第三,从运动的过程上来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过程。(2)这一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现实意义:这一理论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这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不断地采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竞争的结果,使全社会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