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及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管理及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技术管理及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一、BlM应用清单一、BlM支持投标应用1 .技术标书精细化;2 .提高技术标书表现形式;3 .工程量计算及报价;4 .投标答辩和技术汇报;5 .投标演示视频制作。二、基于BIM的深化设计1 .碰撞分析、管线综合;2 .巨型及异形构件钢筋复杂节点深化设计;3 .钢结构连接处钢筋节点深化设计研究;4 .机电穿结构预留洞口深化设计;5 .砌体工程深化设计;6 .样板展示楼层装饰装修深化设计;7 .综合空间优化;8 .幕墙优化。三、BIM支持图纸和变更管理1 .图纸检查;2 .空间协调和专业冲突检查;3 .设计变更评审与管理;4 .BIM模型出施工图;5 .BIM模型出工
2、艺参考图。四、基于BIM的施工工艺模拟优化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模拟;2 .基坑内支撑拆除施工模拟及验算;3 .钢结构及机电工程大型构件吊装施工模拟;4 .大型垂直运输设备的安拆及爬升模拟与辅助计算;5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施工模拟;6 .样板楼层工序优化及施工模拟;7 .设备安装模拟仿真演示;8 .4D施工模拟;9 .基于BlM的测量技术;10 .模板、脚手架、高支模BIM应用;11 .装修阶段BIM技术应用。五、基于BlM的可视化交流12 作为相关方技术交流平台;13 作为相关方管理工作平台;14 基于BlM的会议(例会)组织;15 漫游仿真展示;16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技术交底。六、
3、BIM支持预制加工1 .数字化加工BIM应用;2 .混凝土构件预制加工;3 .机电管道支架预制加工;4 .机电管线预制加工;5 .为构件预制加工提供模拟参数;6 .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安排。七、基于BlM的施工和总承包管理1 .施工进度三维可视化演示2 .施工进度监控和优化3 .施工资源管理;4 .施工工作面管理;5 .平面布置协调管理;6 .工程档案管理。八、基于BlM技术的工程量应用1.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测算;2.BIM量与定额的对接应用;3.通过BlM进行项目策划管理;4.5D分析。九、竣工管理和数字化集成交付1 .竣工验收管理BIM应用;2 .物业管理信息化;3 .设备设施运营和维护管
4、理;4 .数字化交付。十、基于BIM的管理信息化1 .采购管理BlM应用;2 .造价管理BlM应用;3 .BIM数据库在生产和商务上的应用;4 .质量管理BIM应用;5 .安全管理BlM应用;6 .绿色施工;7 .BIM协同平台的应用;8.基于BIM的管理流程再造。H一、其他应用L三维激光扫描与BlM技术结合应用;2.GIS+BIM技术结合应用;3.物联网技术与BIM技术结合应用。二、预拌混凝土技术质量管理办法(一)机构设置与管理职责公司科技质量部是搅拌站技术质量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对搅拌站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各单位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应把对搅拌站的管
5、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其技术质量工作进行具体控制、指导、协调与服务。搅拌站(包括搅拌站设立的分站)应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管理机构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搅拌站站长(或经理)对本单位生产供应的商品混凝土质量负责。负责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逐级建立质量责任制,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合同的要求。搅拌站应设技术质量负责人(总工程师)一名,全面负责搅拌站的技术质量工作。技术质量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应承担以下主要职责:协助站长组织建立和完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技术合同的审查,提出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
6、;负责审查混凝土配合比,组织技术交底;主持制定重点、重要及特殊工程的混凝土生产技术方案,并负责方案的审批;组织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实施;分管试验管理工作。搅拌站应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具有专业资格的技术管理人员、质量检查人员、资料管理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若干名,其人员数量及能力应满足管理职能的需要。其中:应至少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员两名,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查工作;应至少配备资料管理员一名,负责搅拌站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至少配备计量管理员一名,负责搅拌站计量管理工作。搅拌站应具备与预拌混凝土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试验室,并应满足以下条件:试验室应配备满足混
7、凝土生产所需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且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品种、数量、性能、技术指标、准确度等应满足所开展试验项目和混凝土生产的需要。试验室应具备与试验业务相适应的试验环境,养护室及制作间的环境应符合GB500812(X)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规定。仪器设备应布局合理,保持整洁。试验室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数量及其能力要与其所开展的试验项目规模和内容相适应。试验室负责人应从事过试验工作,并具有较丰富的试验管理经验。试验人员应经过培训,具有天津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岗位合格证书;且试验人员持证上岗率应达到80%及以上,无上岗证者不得独立从事试验工作。试验室应具有完善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
8、任制、试验管理、配合比管理、试验资料管理、试验室安全、试验操作规程、设备仪器使用及定期保养、标养室管理、试验委托、试验数据分析、事故处理、监督检查制度等。3.10设有分站的搅拌站,其分站的技术质量管理应纳入总站(中心站)管理中,执行总站(中心站)的各项管理制度与规定。总站(中心站)的技术负责人应负责分站的技术质量决策和技术问题处理,并负责各分站大体积混凝土生产技术方案、特殊要求混凝土生产技术方案、季节性生产技术方案、特殊重要工程混凝土生产技术方案等重要方案的审批。(二)合同技术管理1、采购合同搅拌站应选择和使用质量稳定的原材料。材料分供方的选择应按照本企业物资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同时应对供方的
9、产品性能、质量、履约保证能力、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社会信誉,以及类似产品的历史情况等进行评价。采购合同中应明确供方应提供的技术质量证明文件,其中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出场质量证明、具有规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等。2、混凝土生产供应合同搅拌站应按其企业资质和经营范围承揽业务,并与使用单位签定书面合同,禁止口头合同。合同中必须要明确对技术质量的要求和检验标准,明确规定双方在技术质量方面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合同中各项技术条款的约定要清晰、明确,不得有模糊概念。技术条款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名称、工程位置及交通状况;2、供应部位和供应量、浇筑方法、供应速度、施工季节;3、原材料、外加剂、掺
10、合料的要求和相关技术指标;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性能要求(如坍落度、和易性、温度要求、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抗冻、抗渗、缓凝、水灰比、砂率、含碱、含气量、氯化物含量等);5、服务要求,如供应要求、生产调度的现场协调指挥、供应过程中的现场技术指导等。合同评审应按照企业合同管理及合同评审程序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其中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对其性能及本单位的生产技术能力进行评审;必要时合同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论证。评审和论证应形成文字记录,由合同主管部门保管。凡由使用单位提供的专用配合比、外加剂、掺和料和指定专用材料以及技术条件应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责任。凡由几个搅拌站同时向一个用户供应混凝土时
11、,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浇注部位及质量责任。重要、重点工程合同和重大技术合同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合同签定后,应以书面形式下达生产任务单,进行生产技术交底。(三)原材料管理原材料进场后材料部门应按要求对材料供货单进行确认,收取并核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建立材料进站台帐,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试验室进行取样、检验和试验。试验室应按相关材料标准的规定对进站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出具报告。进场原材料应按照批量进行复试,不得漏试。水泥进站应验明出厂合格证书及相应检测报告,并按规定取样,对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进行复试。进站的砂石集料,应逐车目测验收,并按规定随机取样检验和试验,连续生产时,每周抽检不得少于一次。
12、检验试验结果记入台账,及时归档。外加剂进站应有专人验收、保管、发放、登记台帐,应验明出厂合格证书及相应检测报告,并按规定进行复试。合同中对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有特殊要求的,应按合同约定进行。本单位无能力试验的项目、应委托有资格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试验。生产过程中,质检部门和试验室应定期对已进场材料进行抽检和试验,保证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材料进站及生产过程中,经检验和试验,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应进行记录,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当可采取技术措施使用时,须经过试验验证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所有进场原材料应按厂家、品种、规格、型号分仓存储,仓位应有明显清晰的标识。水泥应按生产厂家、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
13、分别存储,防止水泥受潮或变质。矿物掺合料应按品种、级别分别存储,严禁与水泥等其它粉料混杂。外加剂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分别存储,并应具有防止质量性能发生变化的措施。粉状外加剂应单独存放,标识清楚,防止受潮。集料的存储应保证集料的均匀性,不使大小颗粒分离。同时应将不同品种、规格的集料分别存储,避免混杂或污染。集料的存储地面应为能排水的硬化路面,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采用封闭式料仓。(四)配合比管理混凝土配合比,应由试验室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本单位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水平,通过试验选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应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等国
14、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依据合同要求的规定进行。执行的配合比必须满足国家标准及合同对混凝土强度等质量标准的要求。应建立混凝土试配记录台帐,对试配结果进行优选,确定配合比使用范围。有下列情况时应对配合比进行重新设计:原材料产地、品种、规格、型号、质量等有显著变化时;重点工程或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配合比间隔一定时间未使用的;混凝土施工季节变化时。配合比试配记录必须由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审核并签认。配合比通知单必须经试验室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能发放,配合比通知单应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定期存档。对有特殊要求、高技术难度的混凝土应制定技术方案,根据合同要求和技术方案进行配合比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
15、术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试配、模拟生产等程序进行充分验证,必要时应经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及有特殊难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及签发等应由搅拌站技术负责人主持进行。(五)生产及运输管理混凝土生产前应有完善的生产工艺,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重点、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及有特殊难度的混凝土生产前,应单独编制生产技术方案,并经过搅拌站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由生产部门组织技术、质量、试验等各相关部门进行开盘鉴定,对配合比的符合性进行确认。根据开盘鉴定结果,由生产部门组织生产,根据合同要求下发生产任务单,进行技术交底。搅拌楼操作人员开盘前,应根据生产配合
16、比和任务单,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设备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搅拌过程中,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按照配合比通知单中各种材料用量准确计量,随时观察搅拌机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混凝土的出机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当需要调整时,应由搅拌站指定的人员进行调整,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调整。质量检查员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生产质量状况进行连续监控。混凝土质量检验应定期对搅拌机的计量系统进行静态校核,发现异常时(混凝土质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校核,必要时进行动态校核。以确保搅拌机计量装置的计量精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可参照搅拌机使用说明,如有特殊要求应通过试验确定搅拌时间。每日应对
17、砂、石含水率、砂含碎石等指标进行测试,并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每班应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进行检验,控制生产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和易性抽检频次依据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作出处理。试验室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对不同龄期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抗渗、抗冻、抗折等性能的试验。经检验试验确认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合格后,方可签发混凝土运送单小票。混凝土出厂及运输在装料前混凝土运输车内不得有积水。混凝土出站前应认真对司机、运输单进行查验,对混凝土的标识进行核查,无误后方可放行。运输应按混凝土运输单所示地点合理选择交通路线。运输途中搅拌筒不得停转,严禁在运输途中无故停留做与运输无关的事情。
18、季节性施工雨季施工。雨施前应制定雨施方案,并做好雨季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雨后,生产部门应对正在供应和即将供应混凝土的施工现场进行勘查,防止出现罐车、泵车打滑、陷入等事故;合理调度,避免混凝土罐车在现场长时间等待。应将粉制材料、易受潮、易生锈的材料入库保管,做好标识;增加对砂石含水率的检测,每工作班不得少于两次,且雨后应增加测试,根据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冬期施工。冬施前应制定冬施方案,并做好冬施的各项准备工作。试验室应提前做好冬施外加剂的选型、复试以及配套的试验工作;做好冬施期间高强度混凝土的技术储备;防冻剂的选择必须能满足突然降温和可能出现最低气温情况下使用的要求。根据混凝土冬施技术要求
19、每天应测定大气温度、水、砂石、混凝土出机温度,满足合同要求的混凝土温度。(六)试验管理试验室应遵循国家、行业和地方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试验方法等规定进行各项检测和试验,应制定试验工作程序、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不得违规操作。混凝土试块管理,试块制作、养护、试压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等规定。经试验不合格的混凝土试块,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试验室出具的各项试验报告、原始单据应数据真实可靠、字迹清楚、内容齐全、结论明确、印章清晰。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等应有审批、签发程序,有文字记录。试验室技术质量负责人应对试验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控
20、制。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试验原始记录及报告、试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做记录。了解、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提高和改进试验管理工作的依据。应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填写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分析表,报送所属企业的主管部门及公司科技质量部。搅拌站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结果,进一步控制、改进和提高混凝土生产质量。出现不合格品或未达到标准规定时应及时报告本站技术负责人,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重大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应提出处理方案,必要时逐级上报所属企业及公司有关部门。对于特殊混凝土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搅拌站有责任指
21、派有经验的试验人员到施工现场指导现场的混凝土试验工作。必要时应会同现场的试验人员共同做好试件制作等混凝土的现场试验工作。(七)交付管理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应及时将运输单交与现场施工人员,核对混凝土运输单,确认工程名称、施工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记录到达时间、浇注时间、浇注完毕时间,并签字验收。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如因坍落度损失导致不能浇筑,可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严禁现场加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必须返回搅拌站内做调整,严禁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浇筑到施工部位。搅拌站应与使用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密切配合,对特殊性能混凝土应向使用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对达不到合同技术要求、被现场退回的混凝
22、土,其处理要有详细的记录。按合同规定要求内容和资料管理规定中的规定提供有关的资料。(八)设备与计量管理设备管理:搅拌站应有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确保设备满足生产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计量管理搅拌站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计量器具统一进行管理。应按照国家计量法和有关计量管理法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内容应包括:计量器具购置、检定、发放、使用和维护、封存和报废处理等,保证计量器具在合格状态下使用。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应包括:计量器具名称、管理类别、规格型号、编号、出厂日期、使用人(或使用地点、部门)、检定周期、检定时间等。应制定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
23、,定期进行检定,禁止使用下列计量器具:未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的或检定不合格的;无检定合格证书的;未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上均应贴有表明其状态的标识,用不同颜色标识其状态,状态分为:合格、限制使用、封存、降级使用、报废。合格计量器具上应标明有效期和编号,其余状态应注明其状态的起始期。标识应保证其字迹清楚,若有磨损应由计量管理人员更换。应建立计量器具档案,包括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书、出厂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记录、使用说明书等。定期对试验室的试验仪器设备、搅拌机计量装置及各部门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查,掌握计量器具在使用中的质量情况。当在使用或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计量器具失准时,应立即停止其使用,由计量员
24、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试或请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调试、检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拆卸或调整。试验仪器设备要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保养内容。在进行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后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做好运行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正常后方能使用。(九)质量跟踪和用户回访定期回访对主要用户(单位工程混凝土用量在10000m3以上的用户),应按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回访,应分别在底板施工完毕、基础施工完毕、主体结构施工过半以及完工后进行回访,听取用户意见。回访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质量情况(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观感质量等)、供应情况(供应数量、供应速度)和服务质量等。随时回访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现场出现的质量和服务问
25、题,及时派专人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处理解决。重点工程回访对累计混凝土用量在3OOOOm3以上的工程、对重点工程、对使用特殊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在供应混凝土期间,应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满足使用单位对混凝土质量及服务的要求。及时做好回访记录,并有被回访人签字,妥善保存。及时做好内部的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十)技术资料管理技术部门负责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按合同或单位工程分别存档保存。各种工程技术资料应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定期及时进行归档。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料、试验检测数据均应建立台帐。资料数据必须准确,手续完备,项目填写清楚。混凝土相关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完整,不得伪造、涂改、
26、抽换或丢失。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应符合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Ol-51-2003和搅拌站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除有特殊要求外,归档保存的主要技术资料至少应保存至竣工后五年。(十一)技术质量培训应根据试验室当前的需要和今后的发展目标制定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培训记录、总结。搅拌站所有从事与技术、质量有关的人员均应定期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全员质量意识和责任制的培训;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的培训;职业技能、质量管理、知识更新、岗位资格、操作规程的培训;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内容的培训等。搅拌站特殊工种应经相关培训,持证上岗并按规定进行复审。(十二)科技
27、开发及新品种混凝土的管理搅拌站应结合市场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品种混凝土,做好混凝土生产的技术储备。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鉴定。三、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管理(一)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公司科技质量部是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试验室及施工现场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进行管理。各分公司、项目部总工程师主管本单位(部门)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并应承担以下主要职责:贯彻国家有关的技术政策和有关试验的规范、规程、标准、规定;负责建立健全企业材料及施工试验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负责对试验室的资质能力及管理水平进行监控,并负责对新建试验室的资质
28、能力进行审查确认;主持处理试验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各分公司、项目部技术主管部门是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的责任部门,并应承担以下主要职责: 3.协助总工程师建立和完善试验工作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项目部的现场试验工作,负责对施工现场的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试验人员状况等进行审查确认;组织试验人员培训,不断满足试验业务的需求;负责对试验工作进行指导,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审批重大工程或特殊工程施工试验计划或检测试验方案,并监督实施;处理试验工作中的重大技术和质量问题。企业中心试验室在承担本单位(部门)及对外试验及检测业务的同时,亦应协助主管部门对本单位(部门)施工现场的试验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试
29、验室主任,是试验室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应承担以下主要职责:负责试验室的组织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并负责对本单位(部门)现场试验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贯彻有关规范、规程、标准、试验方法和有关制度;负责组织本试验室业务培训和考核,协助做好本单位(部门)项目试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对本试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负责;负责试验资料的分析并制定改进对策;负责科研项目试验方案的设计,并组织实施。项目技术负责人是施工项目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试验工作全过程进行策划、组织、协调和监控。项目技术部门具体负责现场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的计划和组织实施。现场专职试验员(试验工)应承担以下主
30、要职责:对分工负责送试的原材料,严格按照材料检验标准有关取样的规定取样送试,对试样的代表性、真实性负责,做到不漏试;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随机地制作混凝土、砂浆试块,并做好试块的管理养护工作;在项目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填写试验委托单和试验台帐。(二)试验室管理试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天津市颁发的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及管理规定,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承担试验项目和出具报告。试验室应坚持试验业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保证一切试验业务工作不受上级行政部门和经济利益的干扰。试验室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试验室应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31、,应具备与试验业务相适应的工作环境,不得受周围粉尘、烟雾、震动和噪音等影响,采光、照明、温度、湿度等应满足所检测项目的要求。仪器设备应布局合理,保持整洁。检测及试验仪器的品种、数量、性能、技术指标、准确度应满足所开展试验项目的需要。用于检测试验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校准或检测。仪器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且应有表明其状态的标志。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检定/校准计划。试验室人员配备应与开展的试验项目和规模相适应。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取得市建委颁发的相应岗位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试验室持证上岗率及有技术职称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符合相关规定。企业内部试验室持证上岗率应达到80%及以上,无证人员不
32、得单独从事试验工作并出具试验报告。内部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应由具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且从事试验管理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担任。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专职人员。试验工作应按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报告应数据准确可靠、字迹清楚、结论明确,同时应有具备相应资格的试验人、计算复核人及负责人的签字,并加盖试验专用章。见证试验报告应按规定加盖专用印章。试验委托单、原始记录、试验报告单等必须按专业分类建立台帐。一切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资料不得撤出。试验资料应设专人负责管理,随时整理、并归档,保存期限应符合相关规定。企业内部试验室须由技术主管部门对其业务范围、环境条件、试验设备
33、、人员资格、检测能力等进行审查,并经企业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及试验,为企业内部提供试验报告。企业内部试验室可参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质量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企业内部试验室通过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和市建委资格审查批准后,方可作为见证试验室对外承担试验和检测业务。见证试验室,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试验室资质管理的规定,其环境条件、试验设备、人员资格应符合相关要求,并在检测资质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对外检测业务,不得超资质范围检测。当试验室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变更时及时到资
34、质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试验室应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检测能力。各分公司、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技术主管部门应了解试验室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的管理状况;定期组织对企业内部试验室和见证试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能力不足、管理混乱的试验室应责令整改,必要时停业整顿。(三)施工现场试验管理施工现场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管理内容、程序及要求应按照企业标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规程执行。施工现场材料及施工试验工作包括原材料、砂浆和混凝土的取样、试件制作、送试及简易的土工、砂石试验等。施工现场应具有能满足工程规模与要求的试验环境,应按需设置制作间、标准养护室或标准养护箱。标准养护室应符合有关规定
35、的要求,应具有必要的设施保证养护室温湿度达到标准,并装备自动控制温湿度装置和喷淋装置。冬施期间禁止使用电炉加热及壁挂式电热器。现场养护室、制作间应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试验设备管理制度、试验台帐管理制度、养护室管理制度、现场试验操作规程等。主要管理制度应上墙。施工项目应按工程规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试验员(或试验工)。专职试验员(或试验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应与试验工作的内容和难度相适应,且必须经通过市建委或公司组织的相关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从事现场试验工作。试验设备应满足施工现场试验项目要求,并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应根据工程试验的需要选配天平、案秤、坍落度筒、烘干电炉、砂
36、浆稠度、卡尺、钢板尺、温度计、湿度计等。工程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与建设、监理单位共同确定承担有见证试验的检测机构。当各方意见不一致时,由承监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决定。每个单位只能选定一个承担有见证试验的检测机构。承担该工程的本企业试验室不得承担该项工程的有见证试验业务。工程施工前,项目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结合工程进度计划和物资供应情况,编制工程项目试验计划、见证取样计划和实体检验计划,并向试验人员进行交底。试验计划应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试验人员应按试验计划、试验交底做好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试验环境、设备、试验工具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过检定,并按试验项目分别建立台帐。
37、试验人员应根据试验计划、技术交底,结合施工进度做好各种委托试验,按要求填写试验委托单,试验委托单内容应填写清楚、齐全、准确无误。试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试验和检测工作,认真做好试验台帐和检测记录。妥善保管好试件,并对试件的代表性、真实性、有效性负责。见证试验的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天津市有关见证取样及试验工作的管理规定执行。对已送检的试件应及时向检测试验室了解检测结果,对不合格检测、试验项目应及时通知技术负责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应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和公司报告。应及时取回各项试验报告,并对报告所有内容进行审核,符合要
38、求后进行登记、归档。项目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应设专人负责定期保养和维护,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运行正常,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存在问题的设备应及时修理,合格后方可使用。标养室或标养箱的各种监控装置应随时检查,按照标准要求及时调整控制数据。对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程,试验工作尚应符合以下规定:施工配合比应由企业内部或见证试验室设计并签发;对进场的原材料应进行外观检验,核查出厂质量证明及检测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对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复测;应按照有关规定测量砂、石含水率,季节性施工应增加检测次数,技术部门应根据检测数据调整施工配合比;根据施工配合比检查配料计量、搅拌时间、坍落度。大型工程项目可根据工程需要,按照
39、企业内部试验室设置与管理的要求,在现场建立试验室。现场试验室的试验项目、环境条件、试验设备、人员资格及检测能力等,应经过企业技术主管部门审查、企业总工程师批准后,分别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构等相关单位批准或认可。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及时掌握项目试验工作情况,定期组织对试验管理工作状况,包括试验室(养护室、制作间)环境状况、试验设备运行情况、试验台帐、试验记录以及试验工作完成情况等进行检查。各分公司、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技术主管部门应定期了解项目试验管理工作状况,对项目试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与监控。四、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一)编制原则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均应在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0、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贯彻国家政策、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满足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充分考虑工程对象的特点和主客观条件,正确处理安全、质量、功能、工期、成本的关系,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力求取得最佳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优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成熟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以提高项目施工的综合水平。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是施工组织。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优化施工部署,做好施工准备,优选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施工阶段转换、专业配合、竣工收尾、交工验收各阶段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均衡、连续施工。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优化暂设工程的配置和使用。合理
41、储备物资,节约施工用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搞好文明施工,实现“四节、一环保”,满足绿色施工的管理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装订应规范,并符合以下要求:(一)编写文本标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图文表配合。(二)装订规范,充分展示企业水平和形象。装订顺序:封面一审批表一会签表一目录一编制内容一附图表。成册规格:A4复印纸打印,左侧装订。附图表应根据内容选择A0A4标准图幅,使用计算机绘制,采用“手风琴风箱式”折叠方法。(二)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内容及要求施工组织总设计(一)特大型工程、多个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建筑、住宅小区(含相应的市政工程和辅助设施),应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二)
42、施工组织总设计应以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当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为依据。(三)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及特点、总体施工部署、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与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单位工程应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特大型单体工程或分期出图的工程,可以按照土方工程(含降水、人工地基、护坡、土方挖运)、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修工程,编制分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二)群体工程及小区工程中的单体工程,应在已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础上,分别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包括:
43、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方法、主要管理措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其中应重点做好主要施工方法(方案)的技术经济性比较与选择,积极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优选资源配备合理并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降低成本的施工方案。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一)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主要分项工程,采用“四新”技术或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由专业分包单位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均应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编制计划应在施工组织总设计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明确。(二)施工方案应以施工组织设计和该分部分项工程相关的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法规、规范、标准为依据。(三)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
44、主要包括:编制依据、施工部位的概况分析、施工准备、施工安排、主要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安全防护、消防、临时用电、环保措施及与分包、业主、监理等单位的配合等其他要求。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方案(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筑工程在施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应符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等。5季节性施工方案(一)季节性
45、施工方案是指在雨季、冬季、季风、洪水、炎热等特定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而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二)季节性施工方案应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特点及时编制,并重点做好施工部署,明确必要的技术措施。(三)各单位编制的季节性施工方案应包括在施工程的情况分析和总体部署及要求;项目部编制的季节性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季节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三)编制与审批vl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一)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原则上谁负责项目的实施,谁负责组织。即由承建单位总工程师或项目经理主持,承建单位技术部门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二)专业分包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2施工组织设计实施会签制度,在审批前应由相关管理部门审核和会签。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批(一)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承建单位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授权人审批。(二)一般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专业分包项目的施